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

更新时间:2024-01-16 浏览次数:1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8题为单选题,9-12为多选题)
  • 1.  某科学小组研制了一种探测器,其速度大小可随运动情况进行调节,如图所示,在某次实验中该探测器从原点一直沿x轴正向运动,且其速度与位移成反比,已知探测器在A、B两点的速度分别为 , O点到B点的位移为 , 则探测器从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为( )

    A . B . C . D .
  • 2.  是一条平直公路上的两块路牌,一辆汽车由右向左经过B路牌时,一只小鸟恰自A路牌向B飞去,小鸟飞到汽车正上方立即折返,以原速率飞回A,过一段时间后,汽车也行驶到A。它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 , 由图可知( )

      

    A . 小鸟的速率是汽车的两倍 B . 小鸟飞行的总路程是汽车的3倍 C . 相遇时小鸟与汽车位移的大小之比是 D . 小鸟和汽车在时间内位移相等
  • 3.  如图所示,固定的斜面上叠放着A、B两木块,木块A与B的接触面是水平的,水平力F作用于木块A,使木块A、B保持静止,且。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 B可能受到3个或4个力作用 B . 斜面对木块B的摩擦力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 C . A对B的摩擦力可能为0 D . A、B整体可能受三个力作用
  • 4.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α的传送带上有质量均为m的三个木块1、2、3,中间均用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 其中木块1被与传送带平行的细线拉住,传送带按图示方向匀速运动,三个木块均处于平衡状态。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2、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等于 B . 2、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等于 C . 1、2两木块之间的距离等于2、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 D . 如果传送带突然加速,相邻两木块之间的距离将变大
  • 5.  如图,悬挂甲物体的细线拴牢在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上O点处;绳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通过光滑定滑轮与物体乙相连。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系统平衡时,O点两侧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若α=70°,则β等于( )

    A . 45° B . 55° C . 60° D . 70°
  • 6.  如图所示,固定的倾斜直杆上套有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和两根原长均为L的轻弹簧,两根弹簧的一端与小球相连,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杆上相距为2L的A、B两点。已知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两根弹簧的劲度系数均为 , 小球在距B点 , 的P点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在P点时受到的摩擦力为( )

    A . , 方向沿杆向下 B . , 方向沿杆向上 C . , 方向沿杆向下 D . , 方向沿杆向上
  • 7.  某人驾驶一辆汽车甲正在平直的公路以某一速度匀速运动,突然发现前方处停着一辆乙车,立即刹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该车刹车后第1个内的位移是 , 第3个内的位移是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汽车甲刹车后停止前,可能撞上乙车 B . 汽车甲刹车前的速度为 C . 汽车甲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D . 汽车甲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 8.  甲、乙两个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甲做匀速运动,乙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它们位置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当时,甲、乙相距最远,是乙的图线与t轴交点的切线。则( )

    A . 甲、乙相距最远距离是 B . 乙的加速度大小是 C . 时,甲、乙相遇 D .
  • 9.  将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a、b用细线相连悬挂于O点,用力F拉小球a,使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且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 如图所示,则F的大小( )

      

    A . 可能为 B . 可能为 C . 可能为 D . 可能为
  • 10.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 M、m,的两个物体(M> m) ,它们与水平面的摩擦因数都为µ,现用轻质弹簧连接一起,两物体间距离为x,当两物体在最小距离x1与最大距离x2之间,均能保持静止状态 .已知弹簧形变在弹性限度内,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 )

    A . 当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分别为最小值x1和最大值x2时,弹簧的弹力大小相等 B . 若µ、m不变,M越大,两物体间的最大距离x2就越大 C . 当两物体之间距离最大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1+x2)/2 D . 当商物体之间的距离x 满足x1<x <x2时,质量为M的物体可能受到地面施加的摩擦力作用
  • 11.  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m=6kg,用与水平方向成=37°角的推力F作用在物块上,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75(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sin37°=),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如果F=50N,不能把物块推动 B . 如果F=50N,可以把物块推动 C . 如果=60°只要不断增大F滑块一定会推动 D . 如果=60°,则无论F为多大,该滑块均无法被推动
  • 12.  甲、乙两车沿直线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乙车在前且两车恰好没有相撞,则时刻甲、乙两车间的距离为 B . 若乙车在前且两车恰好没有相撞,则时刻甲、乙两车间的距离为 C . 时刻甲、乙两车在同一位置,乙车追上甲车的时间为 D . 时刻甲、乙两车在同一位置,乙车追上甲车的时间为
二、实验题(共10分)
  • 13.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如下问题:一轻质弹簧竖直悬挂于某一深度为h=30.0cm且开口向下的小筒中(没有外力作用时弹簧的下端位于筒内,用测力计可以同弹簧的下端接触),如图甲所示,若本实验的长度测量工具只能测量露出筒外弹簧的长度 , 现要测出弹簧的原长和弹簧的劲度系数,该同学通过改变而测出对应的弹力F,作出F-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N/m,弹簧的原长cm.

  • 14.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
    1. (1) 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
      A . 理想实验法 B . 等效替代法 C . 控制变量法 D . 建立物理模型法
    2. (2) 下列是某同学在做该实验的一些看法,其中错误的是____(填相应的字母).
      A . 拉橡皮筋的绳线要细长,实验中弹簧秤、橡皮筋、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 B . 拉橡皮筋结点到某一位置O时,拉力要适当大些,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C . 拉橡皮筋结点到某一位置O时,两个弹簧秤之间夹角应取90°以便于算出合力大小 D . 实验中,橡皮筋应该与两个弹簧秤之间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E . 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筋另一端拉到O点
    3. (3) 实验中的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B和OC为绳线.O为橡皮筋与绳线的结点,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填“F”或“F′”).

三、计算题(12+14+16分,必须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否则酌情扣分)
  • 15.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30°的斜面上,质量为m1=1kg的物体A、m2=2kg的物体B叠放在一起,轻绳通过定滑轮分别与 A、B连接(绳与斜面平行),在平行斜面向下的外力F作用下,物体B恰好被匀速拉动.已知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 , 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 , 轻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不计,求:

    1. (1) 绳的拉力大小为多少?
    2. (2) 外力F的大小为多少?
  • 16.  如图所示,倾角的斜面上有一重为G的物体,在与斜面底边平行的水平推力F作用下沿斜面上的虚线匀速运动,若图中 , 求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 17.  声源和观察者都沿相同方向同一直线运动,相对于地面的速率分别为 , 初始时声源和观察者的初始距离为s。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率为 , 空气相对于地面没有流动,若声源相继发出两个声信号的时间间隔为。请根据发出的这两个声信号从声源传播到观察者的过程,确定观察者接收到这两个声信号的时间间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