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

更新时间:2024-01-24 浏览次数:17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I(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
  • 1. 琮琮是杭州第 19 届亚运会吉祥物之一,其名字得益于中国一重要文化遗址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玉琮。这一遗址位于( )

    A . B . C . D .
  • 2. 右表为某同学总结商鞅变法的部分内容。若完善此表,在空白部分可添加的是( )

    经济

    重农抑商

    军事

    奖励军功

    政治

     
    A . 轻徭薄赋 B . 推行县制 C . 废井田,开阡陌 D . 任用酷吏
  • 3. 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属于他的主张有( )
    A . 仁政 B . 尚贤 C . 为政以德 D . 隆礼重法
  • 4. 三国两晋南北朝战火连绵,政局动荡,政权更迭频繁。下表为这一时期的政权更迭图,空白处应 当依次填写( )

    A . 东晋;西晋;宋 B . 东晋;西晋;吴 C . 西晋;东晋;吴 D . 西晋;东晋;宋
  • 5. 交河位于吐鲁番西 10 余千米处,因河水分流绕城而得名,唐朝为加强对边疆的管理曾在此设立( )
    A . 西域都护府 B . 安西都护府 C . 安北都护府 D . 单于都护府
  • 6. 唐招提寺是一座位于日本奈良,仿唐制建造的寺院,至今被日本视为国宝。与其修建有关的人物 是( )
    A . 玄奘 B . 法显 C . 鉴真 D . 空海
  • 7. 史书评论某一制度“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 治,得其宜矣。 ”行使该制度的政权是( )
    A . 辽朝 B . 西夏 C . 金朝 D . 元朝
  • 8. 历史地图能够帮助我们学习史事。右图可用来研究( )

    A . 春秋战国的水利灌溉工程 B .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C .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D . 元朝的海运情况
  • 9. 明朝科考形式为撰作八股文,八股取士由朱元璋与刘基共同商定提出。考题皆出自四书五经,对四书的官方解读又以一位儒学大家的注解为依据。这位儒学大家是( )
    A . 孟子 B . 董仲舒 C . 朱熹 D . 王阳明
  • 10. (2023高一上·普宁期中) 明朝时期为达到“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的目的,采取的措施有( )
    A . 废除宰相制度 B . 戚继光抗倭 C . 郑和下西洋 D . 实行奏折制度
  • 11. 下图为某同学学习明清时期经济所作的读书笔记。若再为其补充一条内容,应选择( )

    ①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帮 ②手工工场使用雇佣劳动力进行生产

    ③白银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

    A . 冶铁技术和牛耕出现 B . 江南地区改用短曲辕犁 C . 棉花在内地开始种植 D . 玉米、甘薯推广种植
  • 12. 中国古代皇帝死后,朝廷会根据其生平事迹和地位,为他选择某个评价性的字词作为谥号。以 下称号中属于谥号的是( )
    A . 秦始皇 B . 隋文帝 C . 唐太宗 D . 康熙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
  • 13. 春秋战国时期,继各地形成的以“ 国 ”为中心的地域组织取代传统的氏族群体之后,“邦 ”“国 ” 等地域组织概念也逐渐失去了明确的界限。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 华夏认同的发展 B . 郡县制度的产生 C . 君主权力的加强 D . 宗法伦理的重塑
  • 14. 面对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贵族元丕不肯着汉服,仍“雅爱本风,不达新式,至于变俗迁洛,改官制服,禁绝旧言,皆所不愿 ”。这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 )
    A . 突出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新旧之争 B . 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从而举步维艰 C . 导致北方政局混乱不利于南北融合 D . 先习俗变迁再制度变革的策略失当
  • 15. 在中国历史上,某一选官制度既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又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 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选官制度是( )
    A . 军功爵制 B . 察举制 C . 九品中正制 D . 科举制
  • 16. 右图是唐朝岭南道广州怀集百姓所纳庸调在上缴朝廷时由地方官府折纳的银饼,这一实物可以 佐证( )

    A . 百姓普遍使用货币缴纳赋税 B . 道是唐朝最低一级行政区划 C . 以庸代役解除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 . 租庸调制实际运作过程中的弹性
  • 17. 《职贡图》传为唐朝画家阎立本做作,反映的是外国使节和我国边远少数民族使臣携带贡品来 唐朝进贡的场景。该作品( )

    ①体现出不同文化的交汇

    ②描绘出民间的贸易场景

    ③可和其他史料印证历史

    ④具有浓厚的宗教画气息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18. 某学者总结了唐朝覆亡的原因“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 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 ”他认为唐朝 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 . 安史之乱 B . 藩镇割据 C . 宦官专权 D . 朋党之争
  • 19. 王安石曾上书皇帝指出“ 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天下之财力日以穷困, 而风俗日以衰坏。 ”后来王安石为了解决“天下之财力日以穷困 ”所提出的办法是( )

    ① 向农民提供商业贷款 ② 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

    ③ 推行均输平准  ④ 对农民进行军事训练

    A . B . ①②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20. (2023高一上·普宁期中) 藏族地区在明朝时成为乌思藏,明政府所设置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的机构有( )
    A . 宣政院 B . 行都指挥使司 C . 驻藏大臣 D . 理藩院
  • 21. 右图是一枚我国发行的古代科学家徐光启的邮票,关于其成就正确的是( )

    A . 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B . 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 C . 对古代农业进行了总结 D . 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
  • 22. 下表为某著作的目录,填入横线处的可能是( )

    章节

    目录

    第五章

    中央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第一节

    先秦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

    第二节

         的形成与演变

    第三节

    三省六部体制的巩固与发展

    第四节

    三省制向一省制的转变

    A . 禅让制 B . 三公九卿制 C . 中书门下 D . 军机处
  • 23. 乾隆帝曾指出: 自显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 荣辱人、能生死人者。这反映出康雍乾三朝的政治传统是( )
    A . 乾纲独断 B . 君臣共治 C . 中央集权 D . 有限民主
  • 24. 利玛窦在中国刊印的《坤舆万国全图》 向中国人展现了世界的整体轮廓。一些士大夫将此图斥 为“邪说惑众 ”,并且攻击说: “直欺以其目之所不能见,足之所不能至,无可按听耳,真所谓画 工之画鬼魅也! ”由此可见( )

    A . 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对外来文化的排斥 B . 地理学已经成为科学研究领域的显学 C . 传教士一定程度上传播了西方科学新知 D . 晚清士大夫的思想观念亟待进一步提升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其中第 25 题 18 分,第 26 题 22 分,共 40 分)
  • 25. 考古成果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来源。

    材料一

    宜侯夨簋

    部分铭文释意: “在四月丁未这一天,周康王对宜地进行占卜之后,命令虞 侯夨(cè) 说:把你迁到宜地,赐给你好酒一卣、圭瓒一陈……赐给你土地 和人口。 ”

    ——摘编自齐吉祥主编《中国历代珍宝鉴赏辞典》

    材料二 谈到中国的代表性文化遗产,不能不提及 44 年前的考古发现,考古工作者小心翼翼地用铲 子、刷子和棉签打开已尘封两千多年的黄土,一个排列严整、气势恢宏的神秘地下军阵重现世界。 谜一样的秦陵,谜一样的始皇帝。有学者从历史认识入手,认为秦兵马俑是秦帝国复杂而高效的管 理系统的象征……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里,层层控制, 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到 社会最底层,又自下而上逐级集中到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

    ——据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等整理

    材料三 位于江西南昌海昏侯墓考古出土文物简表(部分)

    种类

    文物

    竹简和木牍

    5200 多枚竹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如《论语》 《礼记》《诗经》等。

    农作物

    粮库内发现有水稻、粟、甜瓜、梅等多种可食用植物遗存。

    钱币

    万贯五铢钱 10 余吨,近 200 万枚。

    异域风格文物

    骆驼形象的编钟笋篱(jù) , 独角羊形象的银质当卢, 缠丝玛瑙,水晶及琉璃等。

    ——摘编自杨军《地下奢华: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

    1. (1) 从史料的表现形式上说出宜侯夨簋的史料类型。根据铭文释意并结合所学简述西周所实行的政 治制度及其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秦帝国为了“高效的管理 ”在政治领域所采取的措施。
    3. (3) 从材料三中提取有关西汉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26. 北宋都城东京城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材料一(976 年,宋太祖西巡洛阳,有意迁都于此,甚或迁都长安,并就此与大臣展开了一场讨论。) 李怀忠曰: “ 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洛 阳),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 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 臣实未 见其便。 ”

    晋王亦曰: “迁都未便。 ”

    宋太祖曰: “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 故事, 以安天下也。 ”

    晋王又曰: “在德不在险。 ”

    宋太祖曰:“晋王之言固善,今姑从之。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 

    材料二 宋周邦彦《汴都赋》中说“舳舻相衔,千里不绝,越舲吴艚,官艘贾舶,闽讴楚语,风帆雨楫,联翩方载,钲鼓镗 。”《东京梦华录》序中说,东京商业“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 皆归市易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北宋东京人口“ 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其人矣 ”,是当时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材料三 某同学在学习了北宋定都东京的争论和东京城的面

    貌后,感受到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的依赖,欲进一步探究唐宋以来经济重心的变迁。下表为他所查 阅到的唐天宝年间与宋元丰三年全国户口对比。

    朝代

    唐代

    宋代

    项目

    合计户数

    占当时全国的比重

    合计户数

    占当时全国的比重

    北方

    5287662

    59.02%

    5734577

    38.22%

    南方

    2128295

    23.77%

    6658421

    40.45%

    中西部

    1537451

    17.17%

    3198575

    21.32%

    总计户数

    8953408

    15591573

    ——整理自傅蓉蓉著《北宋前期南方经济圈形成与文学转型》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宋太祖与大臣讨论的结果,结合他们的对话概括古代都城选择重点考虑的因 素 。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北宋东京城繁荣的原因。
    3. (3) 能够运用表格等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具体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是历史学科学业质 量水平的要求。请参考这一要求,分析材料三的数据变化,并从原因和影响两个角度加以简要评析。(要求: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