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1...

更新时间:2024-01-08 浏览次数:17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8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3分)
  • 1. 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ráo) 唯唯连声 如雷耳(guàn) B . 冕(ɡuān) 锲而不舍 食壶浆(dān) C . 渎(xiè) 觥筹交措 顿开茅(sāi) D . 见(piě) 附庸风雅 伛提携(lǔ)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卖弄 稀疏 缭亮 烘托 呼朋引伴 B . 静默 应和 薄烟 舒活 抖擞精神 C . 蓑笠 嫩绿 抚摸 酝酿 繁花嫩叶 D . 润湿 眨眼 黄晕 婉转 花枝招展
  • 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关于这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霸王条款,中消协将分别给予点评,及时曝光。.(将“关于”改为“对于”) B . 即使你学习再好,但是没有骄傲的理由。(将“但是”改为“也”) C . 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学习”与“素养”搭配不当,可以在“与”的后面加上“提高”) D . 父母过于溺爱孩子,这对孩的成长极为不利。(将“极为”删去)
  • 4.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小石潭记》是一篇山水游记,含蓄地抒发了柳宗元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B .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韩愈的《马说》以马为喻,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寄托作者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控诉。 C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类。《蒹葭》《关雎》在内容上属于“颂”类。 D . 《庄子》是我国道家学派的代表著作,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瑰丽。《北冥有鱼》以雄奇的想象,塑造了“鲲鹏”的宏大形象,对后世影响深远。
  • 5. 下列语句的复句关系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 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并列复句) B . 做事,不止是人家要我做才做,而是人家没要我做也争着去做。(转折复句) C . 她家前面有条小河,河上架着小桥,那桥是木头的。(承接复句) D . 既然懂得了时间的可贵,就要从今天开始不浪费一分一秒。(因果复句)
  • 6.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晚秋的田野出奇得安静,那片湖像一面硕大无朋的镜子,倒映着岸边的树。 B . 同样是抗击新冠疫情,中国政府一直秉承生命至上的理念,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放在第一位,表现出了跟某些西方国家迥然不同的态度。 C . 国歌声在体育场响起,女排运动员在领奖台上注视着国旗,她们忘乎所以 , 热泪盈眶。 D .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声:“走!”
  • 7.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孙悟空一调芭蕉扇》中孙悟空先向灵吉菩萨借得定风丹,然后又变作小虫子钻到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去,逼她交出芭蕉扇,体现了他有勇有谋。 B . 孙悟空成为众猴之王的经历启示我们:为了实现某一崇高的目的,人们必须艰苦奋斗,长期坚持,勇敢地战胜一切敌人。 C . 孙悟空具有高超的斗争艺术,他善于透过迷人的假象认清妖魔鬼怪的本来面目。比如,白骨夫人多次变化,均被悟空一一识破。 D . 《西游记》中,为试探师徒四人的禅心是否坚定,四位菩萨假意要招他们为夫婿。唐僧不为所动,悟空识破真相,沙僧一心跟随师父,八戒却动了凡心。
  • 8.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治理雾霾人人有责”。我们应跟上政府脚步,科学认识它,治理它。____因此,我们必须积极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①同时还有“帮凶”,这就是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一旦污染物在长期处于静态的气象条件下积聚,就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②雾霾不但会给气候、环境、健康、经济等方面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而且还会对生态环境和交通造成极大的危害。

    ③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甚至火山喷发等等,雾霾天气通常是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

    ④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

    ⑤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的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

    A . ④③①②⑤ B . ⑤①②④③ C . ④⑤③①② D . ⑤④①③②
二、默写(满分8分)
  • 9. 按原文默写。
    1. (1) 水何澹澹,。树木丛生,。(曹操《观沧海》)
    2. (2)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蕴含着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3. (3) 乡书何处达?。(王湾《次北固山下》)
    4. (4)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三、语言运用(共2小题,满分6分)
  • 10. 我校九年级各班准备开展“走进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负责人,请仿照下面的活动形式再设计一项活动。

    竞猜歌词,走进小说世界

    跨越时空,驰骋文学想象

  • 11. 苏洵中学以“诚实守信”为主题开展了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一位同学在活动中写下了感言,请你再仿写两句。要求修辞方法相同,句式一致,内容相关。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的立身之本:诚信是石,失去它就无法筑牢人生的根基;诚信是火,失去它就无法锻造高尚的灵魂; ; 

四、古诗词赏析( 满分4分 )
  • 12.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 (1) 请描绘“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展现的画面。
    2. (2) 概括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满分10分 )
  • 13. 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欧阳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机阱:陷阱。②枉直乖错:冤假错案。③便:安逸、安适。

    1. (1) 用“/”给乙文划线语句断句,划两处。

      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

    2. (2)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____
      A . 凡历郡/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 B . 纵为宽/人多书假余 C . 而民受其/今天下三分,益州疲 D . 而不扰/盖桃核修狭者为之
    3. (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②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

    4. (4) 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欧阳修的从政理念。
六、现代文阅读(共4小题,满分38分)
  • 1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自信自强,放飞青春梦想

    周珊珊

    ㅤㅤ①“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一百多年前,李大钊向青年发出召唤。而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广大青年应自信自强,放飞青春梦想,

    ㅤㅤ②自信自强,来自于不怕苦、不怕难的积淀。____。任何美好理想,都离不开筚路蓝终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从湖北襄阳的一名农村青年,到走上“代表通道”的全国人大代表,邮件接发员柴闪闪每一年的建议都与基层劳动者有关;“嫦娥五号”探月取壤的征程上,80后、90后已经成为中坚力量;“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团队,平均年龄34岁,最小的成员出生于1995年。从田间地头到科学前沿,从内地到边疆,广大青年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向阳而生,蓬勃发展。

    ㅤㅤ③自信自强,也在于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历练。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舍小家顾大家、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走的张小娟……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离不开青年的倾力奉献,苦干实干。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广大青年不畏艰险,挺身而出,甘于奉献,舍生忘死,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

    ㅤㅤ④自信自强,更在于 ____。苏炳添突破年龄和体能局限,在百米短跑中取得了9秒83的成绩,再次刷新历史;“最美大学生”刘宸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主动请缨到艰苦边远地区服役,实现自己卫国戍边、历练人生的从军梦想;江梦南因一场意外失聪,却不服输,不气馁,努力学习,考上了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自胜者强,自强者胜。广大青年既正视困难,又坚定信心,不断突破极限,超越自我,在各个赛场上书写着奋发有为的新篇章。

    ㅤㅤ⑤民族复兴,使命光荣。广大青年要自信自强,担大任、明大德、成大才、立大志 , 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生活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17日,有删改)

    1. (1) 选出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 ____
      A . 全文围绕中心论点“广大青年应自信自强,放飞青春梦想”,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号召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青春力量。 B . 文章开头以李大钊的名言引入论题,有气势,有力量,给全文奠定了昂扬向上的论述基调。 C .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可以插入文中第②段的横线处,既紧承上句,又开启下句,语意连贯,语言典雅。 D . 第⑤段中“担大任”“明大德”“成大才”“立大志”这四个短语,按照逻辑先后顺序排列,对青年明确提出四方面要求,排列整齐,朗朗上口。
    2. (2) 品读第④段文字,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自信自强,更在于 

    3. (3) “自胜者强,自强者胜。”请简要举一个典型事例佐证第④段中的这句话。
  • 1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目送(龙应台)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题记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向不同的方向,但是在那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一百个婴儿同时啼哭,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很明显他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心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背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小心地倒车,然后小货车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了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每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事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漓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 (1) 阅读文章,填写下表。

      故事

      目送华安

      上小学

      目送华安

      去美国读书

      目送父亲

      驱车离开

      目送父亲

      进入病房

      目送父亲

      被火化

      “我”

      的情感

      牵挂

      失落

      感动

      悲痛

    2. (2) 结合语境,品味第(6)段和第(15)段中划线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请分点回答。

      ①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

      ②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

    3. (3)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9)段划线的句子。
    4. (4)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记“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的理解。请分点回答。
  • 16.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灰黑麻雀

    安谅

    新任书记到了这个城市不久,便发现了一种北方并不多见的一种麻雀,那是浑身灰黑,不像常见的那种,灰白,或者灰黑夹杂。

    那种鸟起先有一只鸣叫着,栖息在他的窗台。

    他的目光从文件堆里闪跳出来,充满了惊诧。那只鸟的大小不见异常,那双奕奕亮闪的眼睛,也透着一分机灵。但眼神又是奇特的,仿佛有什么冤屈要向他倾诉。那一身羽毛又如同负担深重,时常抖动着,像要努力甩掉什么。

    那可怜兮兮的模样,让书记这七尺男儿忽生怜悯。

    他撇开厚厚的枯燥乏味的公文,蹑手蹑脚走近窗台,那麻雀扑楞扑楞地飞了,让他独自站立着,充满失望。

    他喜欢鸟儿,包括麻雀儿。在南方城市工作时,还曾专程到花鸟市场,买了一对喜鹊,还配了一只精致的鸟笼。这城市干净清爽,他每天早早上班,把鸟笼也侍弄得干干净净的,雀儿在笼子里啁啾,他时不时瞅上它们一眼,心情无比愉悦。

    他调到现在这个城市,初来乍到,就有点水土不服。这天气也老是阴沉沉的,让人提不起精神。

    他本来要下去调研的,这是他从政以来养成的工作作风,到基层,到群众中走走,能接地气,让人心里踏实。但他身子不太舒服,他的几位副手也劝他,先别太累了,读读文件,了解一下情况,这样再下去,更有准备,也更全面。他不愿拂了大家的好意,而且这也有些道理,他今天就一整天呆在办公室里了。

    大院门口传来一阵阵喧哗。他问过秘书,秘书说是上访的。他问为何上访,秘书又说是为城市污染的事。他又补充一句,哦,他们常来,这事一天两天也难以解决。

    他没再问下去,现在经济发展过快,很多城市都有此类上访户。南方那个城市多的是动迁上访户,他时常被他们围追堵截。他努力帮助解决了不少,也有的人要求过高,确实不太好解决。

    他坐回到办公桌前,脑子里还在回想这灰黑的麻雀。这麻雀确实奇特呀。

    他把秘书叫了进来,询问道:“这地方的麻雀,灰黑色的,是当地品种吗?”

    秘书是当地小伙,此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什么灰黑麻雀,我,我不太清楚……”

    看小伙子一脸窘迫,他就和蔼地让他退下了。现在城里人有几个对花草鸟儿的能说个名堂来呢?不说“五谷不分”,单这鸟类品种,也是强他所难了。

    他又埋首于公文堆中。他看到一份人大代表的建议,说是这城市冬天集中供热,大多是烧煤,环境也被破坏了,他建议全部改用天然气,虽花了大本钱,但毕其功于一役,造福当代和后人。但老市长先批了一行字:美好梦想!

    他沉思有顷,不知怎么落笔为好。

    这时,窗台上又飞来了一只麻雀,灰黑色的。之后,一只、又一只飞来。一下子十来只,一字排开着,向玻璃窗内探头探脑,模样儿煞是可爱。

    他不敢趋前,生怕再惊扰了它们。他只是睁大眼睛观察着它们。他纳闷怎么有这么多麻雀拥挤在他的窗台。

    忽然一声雷电惊醒了他,原来是下雨了,麻雀们在避雨呢。

    但这窗口没安装遮雨棚,渐渐下大的雨,必会浇湿它们一身。他心疼它们,轻轻走过去,想把窗户打开,这样它们可以进到屋子里。当把窗户打开时,麻雀竟然还是大都惊飞了,只有两只蜷缩在角落里,浑身颤抖。

    他只能强行把它们请进屋来,关上了窗户。它们温顺地趴在他的手心,眼神有一丝惊恐。他安慰它们,别害怕,我不会伤害你们。他用手抚摸它们灰黑的羽毛,手上觉得粘粘的,脏兮兮的感觉。

    他倒了一脸盆清水,将两只麻雀放了进去。雀儿目光起先惊慌,随之欢快地扑腾起来。

    他好高兴,打了一个电话,让秘书进来,说有客。之后,再转身,他愣住了:刚才那两只灰黑的雀儿已经变样了,一身灰白的羽毛,正湿漉漉地紧贴在它们的脊背上,那眼睛似乎也愈发明亮起来,正昂首望着他……

    秘书进来了,见屋里并无他人,一头雾水地问:“哪里,客人?”

    他好久才缓缓说道:“是特殊的上访者……”

    1. (1) 小说中的“他”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内容分析。
    2. (2) 小说结尾说灰黑麻雀是“特殊的上访者”,这在前文有伏笔,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
    3. (3) 请就小说运用的一种写作手法作简要赏析。
    4. (4) 这篇小说意蕴丰富,试任选角度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
  • 17.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鸣”,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1. (1) 梳理选文中“我”的情感的变化过程,填空。

      →②→③无奈→④

    2. (2) “我们”断定花白猫咬死鸟的根据是什么?这只猫遭受冤屈的原因是什么?
    3. (3)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4. (4) 根据选文,对“我”做简要评价。
七、作文( 满分60分 )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