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24-01-08 浏览次数:1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题目
  • 1. 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生命是一支铅笔,而这只铅笔,也常常带来森林的气息,那木质的笔杆,更像一棵苗条的小树,由此,派生出轻轻溪jiàn、幽幽鸟鸣。而从铅笔刀口吐出的小小花,多像落叶,轻舒漫;又像波浪,给生活镶上美丽的花边……生命如一支铅笔,总是给你许多优美而又深刻的xiá想。

  • 2. 选出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
    A . 寻思兵少山大,围攻固不易,挺进又失目标,惟有施以调虎离山之计,或可收效。 B . 党和政府深入实际考查研究,决定免去农民的诸多苛捐杂税 , 从而合理地减轻农民的负担。 C . 有多少老人,希望在太平中度过风烛残年 , 而旧社会侵略者的枪炮打碎了他们的希望。 D . 这件蹊跷的事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你不要再故弄玄虚 , 快把实情告诉我吧。
  • 3. 修改下列病句。

    ① 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② 中考复习中,不少学生存在着复习重点不突出,时间安排不合理,有的甚至记住了前面的知识,又忘记了后面的知识。

  • 4. 【规范表述】阅读下面的材料,以“长江通讯社”为电头撰写一则短消息,题目自拟。

    材料一:近日,多人发现长江罕见江豚,它们成群出现。3月25日当地相关部门在长江东荆河口连续跟拍到江豚浮出水面,初步判断这个种群约有4——5头。

    材料二:近2年多来,人们陆续在长江多个河段,拍摄到了河豚的身影,说明了这是长江生态好转的表现,也说明了长江生态保护举措效果显著。

    材料三:保护长江江豚,是在保护长江整个生态链,也是为了保护我们的餐桌安全。

    材料四:为了保护长江生态,我国多年前就开始在长江部分河段实施禁渔,以及组织渔民上岸。2017年,国家将江豚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材料五:2012年长江江豚考察结果发现,长江干流的江豚数量只有500头左右,而且年均下降速率为13.7%,呈加速下降。这份调查结果表明,长江江豚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要求:①文字简明准确,符合消息文体要求;②标题居中、占一行,正文字数不超过200字。

  • 5. 古诗默写
    1. (1) 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写月照清江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诗句是:“。”
    2.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景抒情,写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
    3. (3) 《〈论语〉十二章》告诉我们:人无常师,只要我们抱定“”的学习态度,无论什么环境,无论什么人,都可以从中得到提高。
    4. (4) 刘禹锡《秋词(其一)》中采用对比手法,否定了悲秋的论调,表现出诗人积极乐观心态的诗句是:“。”
  • 6.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 (1) “大林寺”位于江西庐山香炉峰山顶。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提到“香炉峰”的两句诗是:。本诗用具体的“桃花”象征抽象的,写出了它美好的特点。
    2. (2) 第一、二句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 , 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乎众矣!

    (《爱莲说》)

    【乙】

    牡丹得于群花,予初不服论,谓其色其香,芍药有几?择其绝胜者与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谁手。睹《事物纪原》,谓武后冬月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洛阳,因大悟曰:“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韩诗“夕贬潮阳路八千”。物生有候葭①动以时苟非其时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后系人主,可强鸡人使昼呜呼?

    正面宜向阳,此种花通义也。然他种犹能委曲,独牡丹不肯通融。处以南面即生,俾之他向则死,此其肮脏不回之本性,人主不能屈之,谁能屈之?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牡丹》)

    【注释】①葭:芦苇的萌芽。②鸡人:古代负责供奉鸡牲与守夜报时的官。③俾(bǐ):使,把。④肮脏:高亢刚直的样子。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不枝  亭亭净    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乎众矣

    2. (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牡丹得于群花/擒贼先擒 B . 睹《事物纪原》/鲁肃过寻阳 C . 芍药有几/睨之久之不 D . 予初不服论/斯陋室
    4. (4)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物生有候葭动以时苟非其时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

    5. (5) 你认为【乙】文中牡丹形象和【甲】文中的莲、牡丹形象有什么不同?
  • 8.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母亲石

    梁衡

    ①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的石头深深打动。

    ②这石其身不高,约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进藏学佛。他的母亲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在这块石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泪水滴于石,汗水抹于石,背靠石头小憩时,体温亦传于石。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教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这实在是一块圣母石。现在每当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时,都要以他们特有的习惯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崇拜。有的在其上抹一层酥油,有的撒一把糌粑,有的放几丝红线,有的放一枚银针。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就是毕加索、米开朗琪罗再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啊。

    ③我在石旁驻足良久,细读着那一层层的,在半透明的酥油间游走着的红线和闪亮的银针。红线蜿蜒曲折如山间细流,飘忽来去又如晚照中的彩云。而散落着的细针,发出淡淡的轻光,刺着游子们的心微微发痛。我突然想起自己的母亲。那年我奉调进京,走前正在家里收拾文件书籍,忽然听到楼下有“笃笃”的竹杖声。我急忙推开门,老母亲出现在楼梯口,背后窗户的逆光勾映出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母亲的家离我住地有几里地,街上车水马龙,我真不知道她是怎样拄着杖走过来的。我赶紧去扶她。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然后说:“你能不能不走?”声音有点颤抖。我的鼻子一下酸了。父亲文化程度不低,母亲却基本上是文盲,她这一辈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小时每天放学,一进门母亲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肚子饿了吧?”菜已炒好,炉子上的水已开过两遍。大学毕业后先在外地工作,后调回来没有房子,就住在父母家里。一下班,还是那一句话:“饿了吧。我马上去下面。”

    ④我又想起我第一次离开母亲的时候。那年我已是17岁的小伙子,高中毕业,考上北京的学校。晚上父亲和哥哥送我去火车站。我们出门后,母亲一人对着空落落的房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打来一盆水准备洗脚。但是直到几个小时后父亲送完我回来,她两眼看着窗户,两只脚搁在盆边上没有沾一点水。这是寒假回家时父亲给我讲的。现在,她年近80,却要离别自己最小的儿子。我上前扶着母亲,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我还想起一个朋友讲起他的故事。他回老家出差,在城里办完事就回村里看老母亲,说好明天走前就不见了。然而,当他第二天到机场时,远远地就看见老母亲扶着拐杖坐在候机厅大门口。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对他们的报答,哪及他们对儿女关怀的万分之一。

    ⑤我知道在东南沿海有很多望夫石,而在荒凉的西北却有这样一块温情的望儿石,一块伟大的圣母石。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慈母的爱,也照出了所有儿女们的惭愧。

    (选自《青年博览》2010年第4期)

    1. (1) 文章第③段画横线句子在描写上很有特点,试作赏析。
    2. (2) 请说出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表达的母亲复杂的内心情感。
    3. (3) 文章中,作者为什么要说“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
    4. (4) 试分析第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5. (5) 文章第①段中说母亲石是“一块普通的石头”,第②段中又说“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读完全文,说说你对这两种说法的理解。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机不可失。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

    1. (1) 选段描写的是长征途中什么场面?选文开头划线的句子说明了什么?
    2. (2) 联系原著,说说红军身上体现出哪些长征精神。
  • 10. 十五六岁的我们有一颗敏感的心,我们在乎许许多多:一朵花的开落、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一句语重心长的劝勉……因为在乎,我们懂得珍惜;因为在乎,我们变得成熟……

    请以“在乎”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文体规范。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班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