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瑞安市龙港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3-12-31 浏览次数:1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阅读邀请函(4分)
  • 1.  阅读“邀请函”,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邀请函

    亲爱的同学:大自然有着灵动的生命,黎明的薄雾如纱般婀娜多 zī①,破晓的清风拂过,温 rùn②如抚。人世间的真情亦是弥足 zhēn③贵。现计划在班级公众号上新开设“生命之美”专栏,特向你们征集作品。请将美不shèng④收的自然之景与人生画卷,分享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建议采用原创专刊配音的方式,读出心底最深的温情。

    “生命之美”专栏成员

二、学习如何写景(18分)
  • 2. 小龙组对所学古诗文做了如下整理,请你参与交流。
    1. (1)  古诗文整理单

      。(曹操《观沧海》)

      情感赏析:日月的运行,似乎是从浩瀚的海洋中发出。诗人以奇特的想象,抒发壮志情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情感赏析:诗人通过联想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抒发了自己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和平的渴望。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情感赏析:诗人运用拟人修辞,赋予明月人性,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

      ④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情感赏析:“落花时节”既是写景,又暗喻社会、朋友和自身的境况的深沉悲哀。

      ⑤回乐烽前沙似雪,。(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情感赏析:诗人描写边塞月夜寒气袭人的独特景色,渲染凄惨的心境。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情感赏析:生动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情感赏析:本句运用比喻修辞,形容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

    2. (2) 请你从整理单中发现一条写景技巧:
  • 3. 为了进一步学习写景技巧,小龙组搜集了两首古诗,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材料一:

    种菊吟

    宋·金朋说

    众卉竞春妍,芬芳无彼此。

    霜寒摇落时,独秀何如

    【注释】①何如:怎么样,用反问语气表示胜过。

    材料二: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 (1) 一个“竞”字赋予百花生命力。请你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众卉竞春妍,芬芳无彼此”的画面。
    2. (2) 材料一与材料二中诗人都采用对比手法抒发情感。请结合两文画线句,具体分析这一写法。
三、学习如何写人(45分)
  • 4. 阅读《雪夜访戴》,与小龙组一起学习《世说新语》中精简传神的写人特点。

    雪夜访戴

    王子猷①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②。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③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王子猷:王羲之的第五子。②戴安道:东晋时的隐士。③造:到。

    1. (1)  小龙对本文重点词汇做了梳理,请你和他一起完成。


      文言词汇整理表


      文言词汇

      方法借鉴

      字词释义

      经宿方

      课内迁移法:去后乃

      ① 

      语境推断法:夜大雪,眠觉,开室……

      ② 

      人问其

      参考成语法:无缘无故

      ③ 

      即便夜乘小船

      查找字典法:①靠近;②到,从事

      ④ 

    2. (2) 本文语言极其简练,但人物形象生动传神。请参与完成小龙组的研读札记。

      简练的语言,传神的形象之研读札记

      ①请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时戴在剡,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至,造门不前

      ②结尾只简单地写到“王曰”,并没有任何修饰语。请你展开想象,设计王子猷讲这句话时的神态或动作,并说明理由。

      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3. (3) 对于王子猷雪夜访戴而不入门的做法,文中有人持不理解态度。你认为谢太傅对这一行为会做如何评价呢?请结合本文与《咏雪》具体内容,阐述理由。   
  • 5. 阅读下面的摘抄材料,继续跟着小龙组学习《朝花夕拾》中的写人手法。

    “写人手法”学习单

    【材料一】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节选自《藤野先生》)

    【品析】这是对藤野先生的外貌刻画,用“黑瘦” “八字须”“戴着眼镜”几笔勾勒,甚为传神。一位朴实博学的学者形象如在眼前。

    【材料二】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A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A.【品析】

    【材料三】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在百静中,B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

    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    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

    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节选自《五猖会》)

    B.【品析】

    1. (1) 小龙组发现鲁迅先生在描写人物时,紧紧抓住人物的鲜明特点。 请仿照【材料一】中的【品析】,从学习单A、B句中任选一句,完成赏析批注。   
    2. (2) 【材料三】中父亲说了三句话,语言简洁但富有表现力。小龙朗读时觉得感情基调难以把握,于是组内同学展开如下对话:

      第一句话:“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第二句话:“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第三句话:“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小龙:这三句话都比较简短,这是否意味着朗读时的语气、语速是一样的?

      小江:朗读主要跟人物的情感有关。第一句话是在小鲁迅雀跃着要去看五猖会时,突然看到工人的脸色变得谨肃,原来是父亲站在背后。此时父亲的说话语气应是平静严肃的,从“慢慢”一词又能读出语速是①        

      小文:但父亲说第三句话时的语.气.就有所不同了,因为:② 。小龙:哦,我明白了。朗读时,我们需联系上下文品析人物情感。因而第二句可以这样朗读:③ 。(请你以小龙的身份,从重音角度完成朗读设计,并说明理由。)

  • 6. 小龙组又搜集了《母亲的补丁》,进一步探究写人手法,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母亲的补丁

    朱成玉

           ①最近动了给母亲换眼睛的念头。用我的一只眼睛,换母亲的几年光明。

    ②咨询眼科医生,医生说理解我的心情,也理解我的孝行,但是很遗憾行不通。因为糖尿病并发症导致的眼盲,是无法复明的。我的愿望终是一厢情愿,落了空。愧疚让我的灵魂生了洞,母亲的眼睛做手术的时候,我因为一个案子缠身,无法陪在她身边。母亲跌落到黑暗里,抓不到我的手,她的心,该是多么忧伤!

    ③以至于后来,我总有那样的想法:如果当初我在母亲身边,手术是不是就会很成功,母亲的眼睛是不是就不会失明了呢?尽管医生告诉我,母亲的眼盲是“大势所趋”,手术不过是把那个黑暗降临的时刻向后延迟了一小截而已。

           ④但我依然无法原谅自己。

    ⑤一直以来,都是母亲用惦念、安慰和爱,缝补着我生活中的一个个伤口。失恋的时候,母亲陪我出门旅行;与人争执的时候,母亲“护犊心切”,帮亲不帮理;下岗的时候,母亲陪我喝酒聊天……她像一块朴素的补丁,给我以种种安抚和慰藉,是我难过时候的开心果,阴冷天气里的暖炉,停电夜里的一盏煤油灯……

    ⑥母亲是所有人心灵上的补丁。可是多少人,一边享受着温暖,一边嫌弃着那块补丁的“碍眼”啊!小时候淘气,新买的衣服刮了一个大洞。母亲缝补的时候,虽然做了巧妙装饰,但毕竟是一块补丁。那时候尽管依然很穷,可是大街上已经很少看到带补丁的衣服了。没有别的衣服可换,只好强忍“悲痛” 穿着去上学。只盼它尽快多破几个洞,早早谢幕。可是它偏偏坚强得很,很长时间都没再受过伤,这“补丁”压在我身上,如同五指山压在孙悟空的身上,让我那颗敏感的心喘息不止,生怕别人投过来的白眼和嘲讽。母亲似乎感觉到了我的不自在,那个春天,去乡下给人插秧挣了点儿余钱,给我买了一件崭新的衣服。我从那“五指山”下蹦出来,恨不能一下蹿到云里去。

    ⑦儿时,听到母亲最常说的话就是:孩儿别怕,妈妈在呢。什么都不可怕,什么都不必惊慌,因为有母亲在。在母亲看来,悲与喜,好运与苦难,不过是左眼到右眼的距离。“左眼跳财,右眼跳灾”,母亲说,“没啥大不了的,今天右眼皮跳,有点难过的事儿,明天没准儿就左眼皮跳了,好事临门呢。” 从此,我微笑着生活,因为心里已经揣下一本豁达的爱的《圣经》,它的光芒,比雪更加刺眼,比太阳更加永恒,那是我人生的方向。

    ⑧我受伤的时候,母亲是我的补丁,是我的创可贴,让我完好如初,可是她自己却破裂了,破裂得千疮百孔。痛风,就像有风从骨缝里穿过一样,牙也快掉光了。母亲忍着疼痛,和我开着玩笑:“我这破身体啊,就像个茅草房,四处漏风。”

    ⑨无法帮她缝补这四处漏风的身体,眼睛却又雪上加霜地坏掉了!这成了我灵魂里永远的缺口,在她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却没能握紧她的手,对她说,“妈,别怕,我在呢!”我多想自己也可以做一块神奇的补丁,把这痛苦的缺憾弥补。

    ⑩我把愧疚说给母亲听,母亲轻拍着我的手,只说了一句“傻孩子”。仅此一句,我就清清楚楚地听到了母亲心里的话——我看不见你,但我还摸得到你的轮廓,闻得到你的气息,什么都没变,妈妈一如既往地爱着你啊!        

    (本文有删改)

    1. (1) 写人离不开记事。本文作者把母亲放在具体的事件中写,将人物写“活”了。小龙做了以下梳理,请你帮他完成表格。

      人 物

      个性特征

      典型事例

      母亲

      关爱孩子

      A.“我”失恋,母亲陪我出门旅行;

      B.①        

      C.“我”下岗,母亲陪我喝酒聊天;

      ②     

      D.③

      E.母亲插秧挣钱,为我买新衣;

      ④    

      F.母亲忍着疼痛,和我开玩笑。

    2. (2) 小龙读到第⑤段画线句时,觉得情感特别让人动容。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字背后的情感。 
    3. (3) 本文集中笔墨刻画母亲形象,而作者浓厚的情感则隐含在对母亲的大量细节描写中。请结合具体内容,比较本文中儿时的“我”与现在的“我”对母亲情感的异同点。
    4. (4) 老师认为小龙组版块二学习活动很有意义,于是让他回顾学习过程,与同学们分享写人记事的写作技巧。小龙组的全体成员很高兴,合力完成了以下评价量表。请你选择其中两个维度标准,结合具体内容,谈谈给你带来的写作启示,字数不少于100字。

      评 价 量 表

      维度标准

      完成情况

       

      很好;还不错;一般

      等级

      典型事例

         

      详略得当

         

      细节丰富

         

      语言生动

         

      情感真挚

         
四、成果展示(30分)
  • 7. 写作任务:请你运用前两个活动版块习得的写作技巧,向“生命之美”专栏投稿。

    【写作提示】①用心观察周围景物,可写校园、故乡等景物,写一篇借景抒情类散文;②还可选取熟悉的人,讲述你和他们的故事,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写作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字数不少于500字;③创作记叙类文章;③不得套作、抄袭;④不泄露个人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