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中山市教学共进联盟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3-12-26 浏览次数:13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 1. 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形象地把埃及称为“尼罗河的赠赐”,其依据是( )
    A . 政治制度因素 B . 自然地理因素 C . 人文思想因素 D . 军事战略因素
  • 2. 世界上多数的早期文明区域,不仅天文历法、数学等相关学科获得了较早、较快的发展,而且大多发明了灌溉工具( )
    A . 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B . 古代历法的精确性高 C .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D . 农耕文明的必然要求
  • 3. 如图是关于《汉谟拉比法典》的简要介绍,据此可知巴比伦社会( )

    ​注:《汉谟拉比法典》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正文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

    A . 法制建设相对完备 B . 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C . 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D . 公民法律意识增强
  • 4.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早期,各城邦国家都有自己的保护神,城邦统治者则是这些神任命的人间代理人,他拥有50个以上的头衔,汇聚了古代两河流域主要神祗的宗教属性。这反映出( )
    A . 两河流域出现统一趋势 B . 奴隶主与奴隶矛盾尖锐 C . 君权神授观念受到挑战 D . 外来文明影响宗教形态
  • 5.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规定第四等级首陀罗不能“转生”来世,但又说如果“清白、愿意侍奉上等人、语言温和,首陀罗就能转生为高级伽提”。这一做法( )
    A . 实现众生平等 B . 消除阶级矛盾 C . 缓和等级冲突 D . 打击特权观念
  • 6. 佛教的创立者释迦摩尼说:“哪个婆罗门不是和一般人一样,经由母亲怀胎而出生的呢?怎么能说自己是最尊贵的种族呢?持这种论调的婆罗门,实在是所言不实,”这表明释迦摩尼( )
    A . 反对婆罗门的特权 B . 受到民众的支持 C . 拒绝婆罗门入教 D . 宣扬“忍耐顺从”
  • 7. 伯里克利时期,公民大会每年召开40次,大会向与会者发放补贴,后增加到一天半饭钱。这样做是为了( )
    A . 鼓励公民参政议政 B . 扩大妇女权利 C . 调动外邦人积极性 D . 提高奴隶待遇
  • 8. 亚历山大帝国以征服者的姿态,统一了“希腊世界”又灭掉了雄峙亚非的波斯帝国打破了“两个世界”隔离的政治壁垒,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广泛的文化交流( )
    A . 亚历山大在文化政策上是个失败者 B . 希腊城邦几乎征服了马其顿帝国全境 C . 亚历山大帝国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D . 文化上落后的蛮族不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帝国
  • 9. 学会计算历史年代、制作历史发展时间轴等,这是我们初中生应该具备的素养。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509年,这一时间大致位于以下年代标尺中的( )

    A . B . C . D .
  • 10. 公元前5世纪中叶,罗马共和国颁布了适用于罗马公民的《十二铜表法》。罗马帝国时期,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罗马法律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 统治区域不断扩大 B . 古希腊文化广泛传播 C . 民主制度达到鼎盛 D . 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
  • 11. (2022九上·江油期中) 如表所示为古希腊部分哲学家及其主张。表中信息反映了古希腊哲学(    )

    哲学家

    主张

    泰勒斯(约公元前624﹣公元前546年)

    水是万物的本原

    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44﹣公元前483年)

    火是世界的本源;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A . 只关注人的外部世界 B . 推动了民主政治发展 C . 研究视角的不断变化 D . 奠定了西方哲学基础
  • 12. 如图所示建筑的每个拱门两边用柱子夹插并立,形成柱拱式结构。建筑经分割显得秀巧,使人在庞大的建筑面前感到亲切。这体现罗马建筑设计( )

    A . 沿袭希腊的风格 B . 人文主义的理念 C . 追求典雅的造型 D . 神灵崇拜的观念
  • 13. 西欧封建时代,教会有教会的法律,地方有地方的习惯法( )
    A . 法律专业化程度高 B . 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C . 各种法庭互相配合 D . 法律体系较为混乱
  • 14. 欧洲中世纪的庄园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教区”。这些教区不受世俗国王、贵族管辖,仅仅向教会交税,原则上无需向国王交税( )
    A . 中古欧洲的王权逐渐膨胀 B . 中古欧洲的地方管理混乱 C . 中古欧洲采取封君封臣制度 D . 中古欧洲的教会势力巨大
  • 15. 799年,教皇利奥三世被罗马贵族废黜,只身逃离罗马。800年,助其复位。这一年,利奥三世为查理加冕( )
    A . 国王权力大于教皇权力 B . 教皇权力大于国王权力 C . 教皇必须听命服从国王 D . 教皇与国王相互扶持利用
  • 16. 1287年,西欧某庄园的庄头将一名农奴带到庄园法庭,指控他装病拒服劳役,法庭调查后证实,庄头出于宿怨伪造了事实,庄园法庭( )
    A . 危及了领主人身安全 B . 扩大了城市的自主权 C . 加速了市民阶层形成 D . 有利于维护庄园秩序
  • 17. (2021九上·紫金月考) “农业、采矿业、渔业和林业产量的提高,相应地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地方行政的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材料反映欧洲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 . 大学的兴起 B . 庄园的出现 C . 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D .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18. 在谈到中世纪留给当代的历史遗产时,有学者明确说:中世纪留给现代社会的最有价值和最丰富的遗产之一﹣﹣大学,充满了现代精神。此处“现代精神”主要指大学( )
    A . 建立教师行会 B . 实行精英教育 C . 获得教会支持 D . 具有自治地位
  • 19. 《查士丁尼法典》里规定,父亲不能处死他的儿女,奴隶主也不能处死他的奴隶。由此可见( )
    A . 适用对象更广泛 B . 否认奴隶制的存在 C . 更加合理和人道 D . 富有理想主义色彩
  • 20. 拜占庭帝国的皇帝为了应对伊斯兰教徒及其他外部军事力量的威胁向西欧各国封建君主求援,结果造成了( )
    A . 蛮族灭亡罗马 B . 阿拉伯帝国崛起 C . “十字军东征” D . 查理曼帝国崩溃
  • 21. 日本著名学者上山春平说,今天的日本文化表面上有浓厚的“欧洲色彩”,剥去这一层( )
    A . 幕府统治 B . 倒幕运动 C . 大化改新 D . 明治维新
  • 22. 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从公元8世纪开始先后传入阿拉伯,再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材料表明( )
    A . 创造完整的代数学 B . 创造灿烂的文学成就 C . 创造辉煌的医学成就 D . 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
  • 23. “一些西欧商人绕过行会,自己购买原材料提供给手艺人。在支付原材料和雇佣人力上压低价格,出售产品时拾高价格( )
    A . 生产的资本主义化 B . 封建行会的发展 C . 工厂制度逐步形成 D . 庄园经济的兴起
  • 24. 中世纪城市兴起后,具有越来越多的新品质。至少包括新的经济理念、新的经济方式、新的社会力量、新的文化教育、自由平等观念和新的政治形式等方面。材料主要反映了中世纪城市( )
    A . 已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B . 盛行自由平等观念 C . 孕育了近代文明因素 D . 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 25. (2019·福建) 14世纪,意大利“薄雾开始消散……人成了精神的个体,并且也这样认识自己”。这反映了意大利人(    )
    A . 重视标新立异 B . 追求人性解放 C . 反对君主专制 D . 抛弃宗教信仰
  • 26. 位于佛罗伦萨的某大教堂,1420﹣1435年时改建了教堂穹顶,将原本封闭的穹顶打通,这反映了( )
    A . 近代法制 B . 人文主义 C . 近代民主 D . 君权神授
  • 27. (2023·烟台) 西方近代化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为“精神层面的变革”奠定思想文化基础的先驱是(    )
    A . 但丁 B . 哥伦布 C . 克伦威尔 D . 瓦特
  • 28. (2023·包头) 近代以来,人类文明的总体结构,由以大陆为中心的区域文明向以海洋为联系通道的全球文明过渡。这一过度开始于( )
    A .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 B . 新航路的开辟 C . 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D . 早期殖民扩张
  • 29. (2023·郴州)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是一次空前的壮举。某同学要探究麦哲伦船队的航行经历,最可信的资料是( )
    A . 以麦哲伦为主题拍摄的电影 B . “维多利亚号”船员的航海日记 C . 辽海出版社出版的《麦哲伦传》 D . 菲律宾流传的关于麦哲伦的故事
  • 30. 如图是收录在德国植物学家廖恩哈德•福克斯1542年编纂出版的《植物志》中的玉米植株图。福克斯写到:“它现在生长在德国的庭院中,几乎到处都是。”这主要是因为( )

    A . 文艺复兴推动绘画艺术繁荣 B .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物种交流 C . 殖民扩张推动资本原始积累 D . 工业革命在德国迅速地扩展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2分,32题14分,33题14分,共计40分)
  • 31. 人类社会是一个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也是一个文明多元性的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生产的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优越的地理环境肯定会直接影响到劳动生产率,这种情况在人类早期尤其明显。这一点,对社会发展有利的多是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二那就是关于海洋文明和大河文明优劣以及引申开来的文明的开放性问题。

    材料二 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并非只有地理环境这一个单独的因素,诚如辛普尔在《地理环境之影响》中所述:“每一个历史问题皆含有两种主要之要素,而此两种主要之要素或称为遗传与环境,或称为人种之内力与住所之外力。”只有当地理环境中加入了人的作用,文明才有可能产生并发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曾轶《关于地理环境与文明之间关系的几点思考》

    材料三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两例史实证明该观点。
    2. (2)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我们应如何正确思考和分析“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这一历史问题?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古代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不同国家、地区的文明?
  • 32. 民主与法治建设是人类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表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伯里克利虽然出身贵族,但却是一个热心诚挚的民主主义者;他将权力转移到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手中。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伯里克利还规定大部分公职实行薪给制,他还建立许多由陪审团作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陪审员由抽签产生,伯里克利完全有理由在他的演说中自豪地宣称:“雅典是希腊的学校。”

    ——新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二 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雅典人口总数

    雅典公民总数

    陪审、审判人员及生产方式

    表决形式

    程序

    罪名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方式

    举手

    一审制

    渎神和蛊惑青年

    约40万

    约4.2万

    6000

    501

    抽签

    材料三 历史学家一般都把查士丁尼统治时期视为拜占庭帝国的“黄金时代”。查士丁尼的“再征服运动”在其统治的后期,因为旷日持久、耗费巨大而成为帝国的灾难而不是什么荣耀。……而《查士丁尼法典》则在11世纪中叶,随着罗马法的复苏,其影响及于今日。……法典只是在前代法典基础上的整理和简化,而不是在新的基础上创制新的法律。……法典在许多方面仍有所革新;在关于嫁妆和妇女的婚前财产方面,规定丈夫返还给妻子的婚前财产应该与嫁妆的价值一样。

    ——陈勇《<查士丁尼法典>评析》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伯里克利改革的主要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的问题。
    3. (3) 根据材料三,归纳《查士丁尼法典》的历史地位,并概括其进步意义。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的认识。
  •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00年左右,它(大西洋)一变而成一座桥梁……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14﹣15世纪上半叶,欧洲大部分地区趋于衰落。与此同时,人类文明在欧洲社会文化艺术、自然科学等方面爆发了一场令人惊叹的运动。思想家们通过各种方式揭露了贵族和教会的专横,表达了他们对非教会世俗思想的推崇。一旦人文主义思想进入个人和民族的头脑,就没有什么比它更难以控制的了,造就了一批颇有建树的自然科学家,如哥白尼、伽利略等,也对其他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把大西洋“一变面成一座桥梁”的事件,为何说“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
    2. (2) 从材料二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世界近代史和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