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铜仁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

更新时间:2023-12-27 浏览次数:1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202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减塑捡塑”节约资源、爱护环境。下列有关做法不利于环保的是(    )
    A . 大力植树造林 B . 落实垃圾分类回收 C . 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 D . 就地焚烧废弃塑料
  •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闻气体气味 B . 取用块状固体 C . 点燃酒精灯 D . 检查气密性
  • 3.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洁净的空气 B . 干净的果汁 C . 冰水混合物 D . 矿泉水
  • 4.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若没有遵守交通规则,小车发生剧烈冲撞后,安全气囊中会产生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为(    )
    A . 氧气 B . 氮气 C . 二氧化碳 D . 水蒸气
  • 5. 火山喷发出的物质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 . 二氧化硫 B . 二氧化碳 C . 火山灰 D . 一氧化碳
  • 6. (2021九上·德保期中) 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 氧化汞氧气+汞 B . 镁+氧气氧化镁 C . 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 D .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 7. a和b为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固体,向a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然后同时加热a和b至不再产生气体,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二、非选择题
  • 8. 用小刀切开一小块金属钠,切面呈现出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光泽迅速消失、变暗,这是钠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氧化钠的缘故。将这一小块钠投入水中,金属钠浮在水面上,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在水面跳动,水面有气泡冒出,水温升高。钠可以用来制取过氧化钠等化合物。根据以上介绍,请你总结:
    1. (1) 钠的物理性质有等;
    2. (2) 钠的化学性质有
    3. (3) 钠的用途
  • 9. 科学思维是在化学学习中基于事实与逻辑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主要包括比较、分类,归纳科学方法。经过半学期化学学习,小金同学归纳了下列有关化学知识。请你帮他完善下列空白:
    1. (1) 空气中所含有的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2. (2) 量取16mL液体,应选用,若量取过程中俯视刻度线,则使所量液体体积(选“小于”“等于”“大于”)16mL。

      A.10mL量筒 B.20mL量筒 C.50mL量筒 D.胶头滴管

    3. (3) 小金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下图所示,她称取的烧杯实际质量为g。

        

    4. (4) 少量酒精洒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
  • 10. 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 (1) 实验1:探究蜡烛及其燃烧。

      ①A中,将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石蜡浮在水面上,由此可判断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填“大”或“小”)。

      ②B中,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再取出,观察火柴梗变黑的程度。该实验的目的是比较

      ③C中,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说明白烟具有的性质是

    2. (2) 实验2: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

      ①比较D和E实验,能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低的现象是

      ②实验F能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

      步骤Ⅰ:从导管口(填“a”或“b”)连续吹气10秒,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步骤II:另取相同装置和药品,从导管口(补全实验操作),未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11. 以下是初中某化学教材中的几个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实验二: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实验时,铁丝下端系火柴的目的是;可观察反应现象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 (2) 实验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后,验证产物的方法是
    3. (3) 实验四的实验目的是;正确选用药品是实验成功的关键,该实验中对药品的选择合理的是

      A.可以用铁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B.红磷需要足量

      C.只与氧气反应

    4. (4) 实验一、二、四中都要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实验一中的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由此推测二氧化硫具有的物理性质之一是;在“实验一”“实验二”“实验四”中,可以把水换成细沙的实验是
    5. (5) 从反应角度分析,以上四个反应的相同点是____。
      A . 都是分解反应 B . 都放出热量 C . 都是化合反应 D . 都属于氧化反应
  • 12. 实验室制取气体常常用到下列装置,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 (2) 若选择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O2 , 则应选择装置,该套装置有一处不足的地方,请你加以改进,改进后当观察到,证明氧气已经集满。收集完毕,用玻璃片的(填“光滑面”或“磨砂面”)盖住集气瓶口,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 (3) 若A装置制取O2气体,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4. (4) 用图F装置可以收集和干燥氧气,若广口瓶充满水来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填“a”或“b”)端进入。
    5. (5) 能用C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具有且不与水反应的性质。该方法收集氧气不纯的原因是(答一点即可)。
  • 13. 某化学兴趣小组阅读课外资料得知:过氧化氢制氧气除了二氧化锰为催化剂,还可以用氧化铜、马铃薯、铁锈、红砖粉末等物质作为催化剂,于是他们想检验生活中的马铃薯是否能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提出问题)马铃薯是否能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查阅资料)马铃薯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设计实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取5%的过氧化氢溶液5mL,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取5%的过氧化氢溶液5mL,加入0.5g马铃薯(切成豆粒大小),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木条复燃

    待实验Ⅱ中没有气泡放出后,继续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1. (1)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2. (2) 设计实验Ⅰ的目的是与实验Ⅱ
    3. (3) 实验I和Ⅲ的实验现象分别
    4. (4) 要得出马铃薯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做的一步实验是
    5. (5) 化学兴趣小组还想比较马铃薯和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他们又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

      5%的过氧化氢溶液

      催化剂

      待测数据

      15mL

      二氧化锰0.5g

      排水法收集100mL氧气所需时间

      15mL

      马铃薯0.5g

      实验Ⅳ和Ⅴ中的待测数据测定除了该方法,还可使用的方法是
    6. (6) (得出结论)

      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且马铃薯的催化效果比二氧化锰好。

    7. (7) (反思交流)

      影响上述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除了催化剂外,还可能有温度、反应物的浓度等,请选择其中一项用文字叙述一个操作方案来证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