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

更新时间:2024-01-17 浏览次数:1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热水蒸发 B . 苹果榨汁 C . 铁锅生锈 D . 座椅摇晃
  • 2. (2023·五华模拟) 空气中含量较高且在食品包装中用作保护气的是(  )
    A . B . C . D .
  • 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图示操作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4. 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 硫、硅 B . 锰、锌 C . 氯、钙 D . 氖、钠
  • 5.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B .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 C .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氧化镁 D . 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 6. 食盐补碘,酱油补铁。这里的碘、铁指的是(   )
    A . 分子 B . 原子 C . 元素 D . 单质
  • 7. 用如图装置可验证空气中O2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实验中红磷必须足量 B . 该实验所用的红磷不可用木炭代替 C . 待反应装置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 D . 打开弹簧夹后,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2处
  • 8. 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观点解释的是(   )
    A . 尘土飞扬 B . 水蒸气的液化 C . 花香四溢 D . 给轮胎打气时气体被压缩
  •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2H表示两个氢原子 B . H2表示氢气由两个氢原子构成 C . Ca2+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 . 表示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
  • 10.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B .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 . 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 . 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
  • 11. (2021九上·广州期中) 下列示意图分别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氧气和验证氧气性质的装置或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2. 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 铁在氧气中燃烧 B . 过氧化氢分解 C .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D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 13. 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水、二氧化硫 B . 氯酸钾、铁 C . 汞、氧化汞 D . 红磷、石灰石
  • 14. 镉有剧毒,在引起肾脏损害的同时,会破坏人体内的钘,使人患上骨痛病。结合下图判断,下列关于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金属元素 B . 相对原子质量为112.4 C . 原子序数和原子核内中子数均为48 D . 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最外层有2个电子
  • 15. 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A . A B . B C . C D . D
  • 16. (2023·阜新) 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种灯的燃料是丙烷(C3H8)。下列关于丙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丙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8 B . 丙烷分子由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构成 C . 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 g D . 丙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1.8%
  • 17. 在一定条件下,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 . 该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改变了 C .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 . 每个分子都是由两个原子构成
  • 18. (2018九上·沙雅期中)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B . 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 . 二氧化锰可作任何反应的催化剂    D . 没有催化剂就不能进行化学反应
  • 19. (2023九上·哈尔滨开学考) 在下列铁的化合物中,含铁量最高的是( )
    A . B . C . D .
  • 20. (2022九上·高州开学考) a和b为质量相等的两份固体,a为氯酸钾,b为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分别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氧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题,每个文字表达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
  • 21. 用化学用语填空。
    1. (1) 2个铁原子
    2. (2) 钠离子
    3. (3) 氦气
    4. (4) 5个水分子
    5. (5) 氧元素
    6. (6) 氮气
  • 22. 下列物质:①氧气 ②氮气 ③稀有气体 ④二氧化锰。请用这些物质的数字代号填空:
    1. (1) 可制氮肥的气体是
    2. (2) 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
    3. (3) 能充入灯泡延长其使用寿命又可制多种电光源的气体是
    4. (4) 能对氯酸钾分解起催化作用的物质是
  • 23. 下图中的①、②分别是氯元素、钠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结构示意图。

    请同学们仔细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①中,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图②中,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属于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 (2) 根据所学知识,示意图D中的X=
    3. (3) 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填字母序号)。微粒A的化学性质与的相似(填字母序号)。
  • 24. 生活留心处处皆学问。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唐诗《风》中有这样两句“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诗人观察到的这种自然现象证明了的存在,它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 (2)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能闻到花的香味的原因是
    3. (3) 鱼虾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含有(填名称),水中含有该物质的原因是
    4. (4) 冰箱中常用“气调保鲜”来达到对食物保鲜的效果。如图所示是工业上用膜分离技术实现“气调保鲜”的流程,在空气分离后,进入冰箱保鲜室内的气体是 (用字母填空,A “富氧空气”  B “富氮空气”)。

  • 25. 碘化银(化学式为AgI)常用于人工降雨,它比干冰制造冰晶的功效高出百倍,①常温下为黄色固体②有一定的毒性③熔点为558℃,沸点为1506℃④几乎不溶于水⑤可用于制造照相感光乳剂⑥用棕色玻璃瓶盛装,贮存于阴凉、干燥、避光处。
    1. (1) 上文表述AgI物理性质的是(填数字序号,下同),用途的是
    2. (2) 根据AgI的贮存注意事项,推测其可能具有的性质是(写出一种即可)。
    3. (3) AgI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价。
三、简答题简答题(本大题共2题,每个文字表达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 26. 从宏观走进微观,探寻变化的奥秘。下图是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甲图中补充的相关粒子图形是____(填字母)。
      A . 一个 B . 两个
    2. (2) 从微观角度解释此类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原因,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3. (3) 乙图所示物质属于化合物中的(填物质类别)。
    4. (4) 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
  • 27. 空气中氧气约占21%,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氧气是工业上制取氧气的重要途径,下面是工业上制氧气流程图: 

    1. (1) 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变化属于(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 (2) 这样制得的氧气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 (3) 氮气的沸点-196℃,氧气的沸点-183℃,在蒸发的过程中先被蒸发出来,留下的主要是
    4. (4) 任何物质我们都要辩证的看待,请分别从正反两面分析氧气。

      利:;弊:。(写一点)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题,每个文字表达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 28. 根据下图所示,按要求回答问题:

    1. (1) 写出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 (2) 图F为检验装置气密性操作,说明装置不漏气的实验现象是
    3. (3) B装置正在进行实验室制备氧气,请写出用该装置进行制备氧气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4. (4) 实验室要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是(填字母),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5. (5) 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已集满的方法是
  • 29.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是实验灵魂”。小强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取两支大试管,分别倒入适量的5%、15%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加入等量的MnO2 , 各收集一小试管气体,发现浓度大的先收集满。该操作过程中合理的顺序是(选填序号)。

      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有连续稳定气泡再排水集气 ③将水槽中待收集气体的小试管注满水 ④旋紧连有导管的单孔塞 ⑤向大试管内倒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再加入少许MnO2 , 粉末

    2. (2) 他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总结

      实验一

      取10mL8%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反应速率①(填“较快”或“较慢”)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三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小芳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实验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①对二氧化锰进行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②倒掉实验三反应后的液体,向剩余的固体中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反复实验,其目的是

五、计算题(6分)
  • 30. 据报道:一些不法企业用皮革废料熬制的工业明胶生产药用胶囊。在熬制明胶过程中添加重铬酸钾(K2Cr2O7),导致生产的药用胶囊重金属铬超标。根据重铬酸钾(K2Cr2O7)的化学式计算:
    1. (1) 该物质由种元素组成。
    2. (2) 钾、铬、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3. (3) 铬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结果保留到0.1%)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