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

更新时间:2024-01-17 浏览次数:1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答案。
  • 1. 世界万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木炭燃烧 B . 冰雪融化 C . 钢铁生锈 D . 葡萄酿酒
  • 2. 良好的生活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参与。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 . 少用一次性的塑料袋及餐具 B . 垃圾分类处理,倡导资源再利用 C . 露天焚烧清扫的落叶 D . 建筑工地采取有效覆盖措施,防止扬尘污染
  • 3. 下列日常生活的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家庭用消毒液消毒时,浓度越大越好 B . 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C . 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来清洗油污 D . 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利于身体健康
  • 4. 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实验探究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加热液体 B . 点燃酒精灯 C . 量取液体读数 D . 滴加液体
  • 5. 化学学习中要运用模型建构的思维方法认识原子的结构。以下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各微粒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 . ①是阴离子 B . ①②化学性质稳定 C . ②③属于同种元素 D . ④属于金属元素
  • 6. 下列宏观现象或说法与相应的微观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宏观现象

    微观解释

    盛夏,大明湖畔,荷香四溢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水烧开后壶盖被顶起

    水分子获得能量时,分子本身体积变大

    一滴水大约有1.6×1021个水分子

    分子很小

    趵突泉水是混合物

    趵突泉水中含有多种不同物质的微观粒子

    A . A B . B C . C D . D
  • 7. 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正确理解化学用语的含义是学好化学的前提。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描述中,不合理的是( )
    A . NaCl:氯化钠中钠离子、氯离子的个数比为1:1 B . :铜元素正上方的+2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 . Al:既可以表示铝元素,也可以表示一个铝原子,还可以表示金属铝 D . H2O2:通过过氧化氢的化学式可以看出,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氧分子
  • 8. 下列有关化学规律的总结中,不合理的是( )
    A .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B . 空气属于混合物,其中CO2的含量越低越好 C .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原子核体积很小、带正电、集中了原子大部分质量 D . 化学变化中不仅有新物质生成,往往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 9. 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离子和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化 B .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 C . 阴离子与阳离子结合可以构成物质 D .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 10.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 . 溶液中的溶质只能是固体,不能是液体或气体 C . 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D . 氢氧化钠溶解的过程有热量放出属于化学变化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两个及以上但不全的得3分,选对一个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
  • 1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核心素养,如图为某反应微观模拟示意图(反应条件已忽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 . 该反应前后氮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C . 参加反应的NO和O2的质量比为2:3 D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NO+O2═2NO2
  • 12.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能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 B . 水通电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 . 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D . 质子和中子可以构成原子核,所以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 13. 在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0

    8

    21

    1

    反应后质量/g

    20

    0

    9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上述反应最后物质Z有剩余 B . Q可能是上述反应的催化剂 C . 上述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为20g D . 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 14.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氧化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 .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B . 氧气、水、空气 C . 液氮、氧化镁、自来水 D . 碳、二氧化碳、石油
  • 15. 某气体可能由CO2、CO、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经测定该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5% ,则该气体的组成可能是 ( )
    A . CO和O2 B . CO和CO2 C . CO2和O2 D . CO2、CO和O2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60分)
  • 16.  
    1. (1)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按要求从氮气、氢气、三氧化二铁、铜、氯化钠五种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空格中。

      ①一种可燃性气体 

      ②一种金属单质 

      ③食盐的主要成分 

      ④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⑤一种金属氧化物 

    2. (2) 医疗中常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进行消毒。酒精即乙醇(化学式为C2H5OH),常温下密度为789kg/m3。请回答:

      ①75%的酒精溶液可以在常温下可用75mL酒精与25mL水混合配制而成,混合后的总体积体积 100mL,总质量 100g。(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乙醇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是 (最简整数比)。

      ③乙醇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④46g乙醇中含氧元素的质量是 

  • 17.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1)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2. (2) 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
    3. (3)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4. (4) 铜在空气中加热:
    5. (5)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6. (6) 稀硫酸(H2SO4)与氢氧化钠(NaOH)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 18.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收集的部分仪器,根据题目要求,试回答:

    1. (1) 某化学小组以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氧气,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①制取并收集氧气选用的装置为 (填仪器序号字母)。

      ②该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 (选填“不变“变大”“变小”之一)。

      ③用上述方法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①在实验室中,也可用加热高锰酸钾(KMnO4)固体制取氧气,同时得到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和氧气,此反应属于 反应(选填“化合”“分解”之一)。

      ②若用加热高锰酸钾(KMnO4)固体的方法制备氧气,选择的装置是 (填仪器序号字母)。

    3. (3) 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填选项序号之一)。
      A .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 B .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C .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要留有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D . 通常情况下氧气与氮气不发生化学反应
  • 19.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名称

    元素符合

    Na

    Mg

    Al

    Si

    P

    S

    Cl

    Ar

    原子结构示意图

     

    1. (1) 上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16号元素的符号为 
    2. (2) 上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 
    3. (3) 在化学反应中,每个铝原子通常失去 个电子形成铝离子。
    4. (4) 镁元素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 
    5. (5) 硫与氧气的反应可用如图表示:“NA”个氧分子的质量为32g,则64g氧气与足量硫粉完全反应生成的SO2分子个数为 个。

  • 20.  
    1. (1) 配制1000g生理盐水(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实验小组的同学按照下列操作步骤进行实验。请根据要求填空:

      ①计算:需氯化钠固体 g,水 mL(室温时,水的密度约为1g/mL)。

      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调节天平平衡后,称量所需的氯化钠过程中,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右, 此时应( )(填选项序号之一)。

      A.调节天平平衡螺母

      B.增加适量氯化钠

      C.减少适量氯化钠

      D.减少砝码质量

      ③配制溶液: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这样得到的溶液即为1000g0.9%的氯化钠溶液。

      ④装瓶、贴标签: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标签。

    2. (2) 查阅资料可知:实验室制备氧气,也可以利用氯酸钾(KClO3)在二氧化锰(MnO2)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KCl)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现将含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27.6g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冷却后称量固体物质总质量为18g。试回答:

      ①上述过程中固体混合物在反应后质量减少了               g,原因是生成了               (填化学式)。

      ②请分别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