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京师大宿迁分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3-12-25 浏览次数:14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4分)
  •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郎朗书声,浓浓墨香。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各种信息纷至沓来 , 如何保持内心的丰盈和充实是我们共同面对的问题。当人们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便沿着书jí的阶梯拾级而上 , 涵养丰盈的人生,收获文明的秉性 , 同学们,我们不但要有积极阅读的心,还要有坚持阅读的行动。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信手拈来一本好书,含英咀华,从中jí取力量,走出迷wǎng,超越庸常,光亮人生。

    1. (1) 请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丰

      级而上 

      ③jí取 

      ④迷wǎng 

    2. (2) 请结合语境,选出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____
      A . 瞬息万变 B . 纷至沓来 C . 拾级而上 D . 信手拈来
    3. (3) “郎朗书声”属于 短语。
    4. (4) “我们不但要有积极阅读的心,还要有坚持阅读的行动”属于 复句。
    5. (5) 语段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 2. 用课文原句填空。

    苏轼云:“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读古诗词文亦是读生活、读人生。在那些作品里,你可赏自然之趣:“槲叶落山路,①”(温庭筠《商山早行》);你可寄思念之情:“但愿人长久,②”(苏轼《水调歌头》);你可悟人生豁达:“③,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你可学奉献之志:“春蚕到死丝方尽,④”(李商隐《无题》);你可溯古思今:“⑤,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此外,读“⑥”(范仲淹《岳阳楼记》),能让你感受超越客观环境与个人得失荣辱之胸襟;读“⑦”(李白《行路难》),能激起你战胜重重困难到达胜利彼岸之情怀。

  • 3. 小语和小文选择主题游路线,请你帮助设计(不少于三个景点),简述理由。

    宿城主题游景点推荐

    新盛街、雪枫公园、印象黄河景区、宝龙金鹰街区、月堤湖生态公园、宿北大战纪念馆、牛角村欢乐田园度假区、黄学街、朱瑞将军纪念馆、朱海康养旅游度假区、楚街、朱瑞红色文化旅游区、吾悦•下相里

    设计主题游路线:,理由:

  • 4. 请根据对联的上联——“骆水陵山兴国运”,选出下联(  )
    A . 花木之乡烂漫春 B . 酒盈喜气福随人 C . 无双岁月梦圆时 D . 衲田花海醉人心
  • 5. 按格式仿写。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一个百花争艳的地方,

    迎春花代表着富贵,①

    手植槐将英雄气概流传,②

    啊,宿迁,你每一丝、每一缕的气息都散发出魅力的芳香!

二、阅读与理解(56分)
  • 6. 阅读古文,完成问题。

    苏轼生平与作品集录

    人物生平

    代表诗(文)

    景祐三年,生于眉州眉山。

    嘉祐六年,寓居怀远驿,时年24岁

    (一)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藉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甚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选自《留侯论》)

    【注释】①卒:同“猝”。②挟持:指抱负。③子房:张良,字子房。

    熙宁九年,任密州太守,时年39岁

    (二)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选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元丰五年,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时年45岁

    (三)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选自《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建中靖国元年五月,游历真州,时年65岁

    (四)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自题金山画像》)

    建中靖国元年七月,病逝,葬于汝州,享年65岁

    1. (1) 请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高 祖 忍 之 养 其 全 锋 而 待 其 弊 此 子 房 教 之 也

    2. (2) 请根据表格中提供的方法,解释加点字和文中画线句子。

      语句

      方法

      释义

      必有人之节

      结合语境

      卒然之而不惊

      查阅字典:A.监视,监督;B.面对,碰上;C.临近,靠近。

      ②选择:

      而其甚远也

      联系课内:非淡泊无以明志(《诫子书》)

      匹去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有:留、删、补、换、调、变。

    3. (3) 材料(一)表达了青年苏轼怎样的观点?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4. (4) 材料(三)“一蓑烟雨”是否另有所指,请从两个方面来解读。
    5. (5) 你认为苏轼的形象与下面的哪位古人最为相似,请结合他们的作品进行解释。

      备选:A.范仲淹《岳阳楼记》

      B.欧阳修《醉翁亭记》

      C.张岱《湖心亭看雪》。

      选择:解释:

  • 7.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14年8月至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战争。这场战争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多万人受伤。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从1939年9月1日德国侵略波兰开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为止,前后历经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远远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约五分之四的人口被卷入战争的漩涡。因战争而死亡的人数达5000万上,直接物质损失价值4万亿美元以上。

    【材料二】

    在中国支持下,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于3月6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对话。10日,两国达成北京协议,中、沙、伊三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沙、伊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强调三方将共同努力,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促进国际地区和平与安全。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发表声明,对沙、伊同意恢复外交关系表示欢迎,强调其对中东地区安全与稳定的重要意义,对中国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表示赞赏。

    【材料三】

    美国多年来一直是全球军费开支最高的国家。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分析显示,美国军费约占全球各国军费总支出的40%。《2022年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年鉴》指出,美国目前的武器政策和做法往往助长战争。在目前全球的冲突中,大约有2/3的冲突,即46个冲突中的34个涉及一个或多个由美国武装的当事方。

    冷战结束后,美国为实现其地缘政治私利,凭借高额军费支撑的强大军力频频挑起冲突,在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发动一系列战争。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一年多以来,大量美军现役和库存武器弹药被投入战场,提高冲突烈度,造成巨大人员伤亡。

    2023年3月18日下午,数百名反战人士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市白宫北侧拉斐特广场举行集会,敦促美国政府反思对外战争,呼吁美国关停“战争机器”。

    【材料四】

    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必然选择。这条道路不是传统大国崛起的翻版,不是国强必霸的再版,而是造福中国、有利于世界的正道。中国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近代中国长期遭受西方列强侵略,战火频仍,中国人民深受其害。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苦难中走过来,深知和平的珍贵、发展的价值,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写入宪法,展现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

    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一些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对外侵略、殖民、掠夺,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至今仍有个别西方国家大搞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严重威胁世界和平稳定。中国式现代化不靠对外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而是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与各国合作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从未主动挑起一次冲突,从未侵占别国一寸土地,从术发动过一场代理人战争;从未参加过任何一个军事集团。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副主席基思•贝内特指出,中国的现代化通过发展自身来实现,同时帮助他国发展,这与一些国家剥削他国的做法有着本质区别。

    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始终是中国的第一要务。中国式现代化既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在对外开放中广泛借鉴和吸收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经验,通过激发内生动力与和平利用外部资源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国家发展。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继续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与此同时,中国将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和平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打造了广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和开放合作的国际合作平台;发起全球发展倡议,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多个国际组织支持;推进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表示,一个强大、友好的中国,将为地区和世界带来积极影响,也有利于帮助中小国家实现共同发展。古巴国际政治研究中心中国问题专家爱德华多•雷加拉多指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为自身的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

    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3月7日)

    1. (1) 下列选项最符合材料内容的是 ____
      A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远远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伤亡人数上,第一次世界大战达3000万以上,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仅死亡人数就超过了5000万。 B .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分析显示,美国军费占全球各国军费总支出的40%,是全球军费开支最高的国家。 C . “人类的和平与发展”是【材料四】文章的中心观点。 D . 古巴国际政治研究中心中国问题专家爱德华多•雷加拉多高度称赞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利于帮助中小国家实现共同发展。
    2. (2) 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
    3. (3) 请结合材料三、四分析美国不断对外挑起冲突和发动战争的原因。
    4. (4) 请分析【材料四】画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 8. 阅读小说,完成问题。

    凤凰

    乔叶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小丫总觉得这句俗语不对。她都长到八岁了,从没有见过院子里的梧桐树上落过一只凤凰。

    “唉,别傻了,本来就没有的东西,你自然见不着。”小英说。

    “那为啥会有这么一个说法?”

    “也就是说说呗。”小英说,“要是有,咋会谁都没见过!”

    小丫和小英常常一起在树下玩,梧桐树下可是一个好玩的地方。夏天是一大片绿荫,坐在下面凉凉快快。秋天有一大片落叶,走在上面沙沙沙沙。冬天这树变得光秃秃的,好像是没什么意思;可是一下了雪,那就不一样了。一条条树杈上,像是有谁精心堆的,雪厚厚的,亮亮的,天晴的时候,映着蓝莹莹的天,好看极了。当然最让人留恋的时候还是春天。暮春时节,梧桐树开满了浅紫色的花,像一只只微型的长筒喇叭。随便捡起一朵,用小舌尖儿去舔那娇嫩的花蕊,有一股清幽的甜。

    可是,凤凰呢?

    都说没有,小丫只是不信。她的性子,就是这么喜欢钻一个牛角尖。她觉得自己有理:真格儿的,要是没有,那为啥会有这么一个词儿出来?还有那么多关于凤凰的故事和那么多关于凤凰的画呢!对了,凤凰还有一个好搭档叫龙呢!“龙凤”“龙凤”叫得多顺口,小英跟她弟弟还是龙凤胎呢!

    “龙也是没有的,所以正好和凤搭。龙配凤,就是没有配没有!”小英说得嘎嘀脆。

    很深的夜里,起了风,小丫睡不着。她忽然想,凤凰是不是不想见人,所以趁晚上来呢?她就披了衣服,撩开窗帘,悄悄地往外看。可是,看了很久,眼珠子都酸了,还是没有。黎明的时候,她连声打着喷嚏,发了烧,就请了几天假。

    再去上学的时候,学校多了一位支教的女老师,说是老师,可是看着实在是不像。她梳着高高的马尾辫,和他们一起玩闹,给他们讲故事,唱歌,打球。她走路的时候,回头的时候,高高的马尾辫一甩一甩的,像一朵微型的乌云。如果自己有一个姐姐的话,小丫希望姐姐就是这个老师的样子。

    瞅着了一个机会,她跟老师说起了悄悄话。

    “老师,你说,这世界上有凤凰吗?”“为什么这么问呢?”

    【A】小丫觉得心里暖暖的。她就一五一十地说了。老师弯着清亮亮的眼睛笑眯眯地看着她,听她说完后,在她的小脑瓜上摸了一下。

    “有吗?”她眼巴巴地看着老师。“我告诉你,你能保密吗?”“能。”“有。”老师笃定地点头。一瞬间,小丫的心像飞来了几只喜鹊,叽叽喳喳地欢悦起来。“你见过吗?”“见过。”“什么样儿?”老师咬着嘴唇,沉吟着:“翅膀特别宽,颜色特别鲜艳,能飞可远呢。”“那,它很大很大了?”“对,”“比梧桐树大?”“大多了。”“这梧桐树根本就落不下?”“当然。”“比村子大?”“比山还大。”“那……只能出了山才能看见它?”“对呀。只能出了山,到了山以外的大地方,你才能看见它。”“哦。”【B】小丫释然,若有所失。“所以呀,你要好好读书,考到镇上读初中,再考到县里读高中,再到省城或者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地方读大学,到时候,你一定可以看见它。”

    “嗯!”小丫使劲儿点点头。

    这个秘密。小丫谁都没有说。她本来读书就好,这下子读得就更好。只是越往上读,上学的小女伴儿越来越少,她就越孤单,等她考上了县城的高中,就只剩下她自个儿了。

    “女孩子家家的,就是将来上了大学有啥用?多花几年钱,还得自己找工作。不如早早地就挣钱。”小英妈劝小丫妈。

    小丫妈犹疑着和小丫商量,小丫死活要上,终于还是遂了心。去县城的时候,她是和小英一起,小英是去县城的一个饭店打工。人生地不熟,故人格外亲。两个人每星期都要见见面,叙叙话,只是话题越来越岔。小丫说功课,说考试,说同学,说老师。小英说工资,说化妆,说老板,说客人。有时候,两人也一起搭伴儿回家,村里人见了她们两个,免不了要比比。都说人靠衣裳马靠鞍,小英洋气得很,小丫呢,还是那个小丫呀。

    又过了几年,小丫去北京读了硕士和博士。再然后,她就留在了北京工作,经常出国。第一次坐飞机,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航班,看到飞机上那只巨大的红凤凰,小丫想起了家里的梧桐树,默默地出了神。

    她回家的次数不是很多,每次回去都是十里八乡的新闻,沾亲带故的人都要去登她家的门。碰到寒暄的人问他们干啥去,他们就说是“去看凤凰呀”。

    小丫给大家端茶倒水,话不多,笑得甜。偶尔,听到学校的铃声响起,她会朝学校的方向看看,眼前浮现出那个姐姐一样的支教老师,想起她高高的马尾辫一甩一甩的样子来。

    1. (1) 阅读全文,请从小丫的叙述视角概括文章内容。
    2. (2) 联系上下文,分析划线的A、B两个句子人物的心理。

      【A】

      【B】

    3. (3) 文章题为“凤凰”,意蕴丰富而深刻,请结合全文分析。
    4. (4) 文章运用多种手法塑造“小丫”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5. (5)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中小丫和小英成长经历,谈谈你对人生成长的启示。

      【链接材料】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

      ——节选自《孤独之旅》

  • 9. 下面有关名著的内容,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A . 1978年后,艾青开始用散文化、口语化的语言来歌颂人生、思考问题,如《鱼化石》《光的赞歌》。  B . 《水浒传》中的每一位英雄好汉,都有一个以其特征来命名的绰号,比如鲁智深绰号“花和尚”,武松绰号“行者”,孙二娘绰号“母夜叉”,花荣绰号“小李广”。  C . 《水浒传》善用“三”字来叙述故事,使情节曲折生动,如“宋公明三败高太尉”“施恩三进死囚牢”“镇三山大闹青州道”“吴学究三打祝家庄”等。  D .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小说由众多的故事连缀而成,没有一个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 E . 王惠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正面形象,他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作多为同情劳动人民、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
  • 10.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甲】

    知县听了,说道:“一个读书人,添列衣冠;不在乡里间做些好事,只管如此骗人,实在可恶!”便将两张状子都批准。原告在外伺候。早有人把这话报知A。A慌了,自心里想:“这两件事都是实的,倘若审断起来,体面上不好看,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卷卷行李,一溜烟急走到省城去了。

    【乙】

    少刻,船靠了码头。A叫来富着速叫两乘轿子来,摆齐执事,将二相公同新娘先送了家里去。又叫些码头人工把箱笼都搬上了岸,把自己的行李也搬上了岸。船家、水手都来讨喜钱,A转身走进舱来,眼睛失落的四面看了一遭,问四斗子道:“我的药往那里去了?”四斗子道:“何曾有甚药?”A道:“方才我吃的不是药?分明放在船板上的。”那掌舵的道:“想是刚才船板上几片云片糕,那是老爷剩下不要的,小的大胆就吃了。”

    【丙】

    迨《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选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1. (1) 【甲】、【乙】片段选自 的作品《儒林外史》,文中的A是 
    2. (2) 请概括A的人物性格特点。
    3. (3) 请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你对材料【丙】中“戚而能谐,婉而多讽”这句话的理解。

      ①严监生

      ②周进

      ③范进

      ④蘧公孙

三、写作(60分)
  • 11.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正如汪曾祺在《人间滋味》里写的:“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人间烟火里,藏着人情味,藏着真善美,藏着……

    请以《藏在人间烟火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⑵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地名。

    ⑶书写工整规范,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