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3-12-18 浏览次数:10 类型:期中考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 1.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跟轻风流水应(hé)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 B . 那水藻把终年(chǔ)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冬天。 C . 冬天的风是萋冷的,(duō)咄逼人的,不像“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春风充满柔情。 D . 老师的一番话使我面前的世界变得花团锦(cù)。
  • 2.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听了旁边的解说,现场不少小朋友恍然大悟 , 原来这“魔术”利用的是人类视错觉原理。 B . 据英国《太阳报》报道,印度尼西亚一名男子将一头雌虎从小养到4岁。在这四年中,他们形影不离 C . 爸爸在箱子里翻来覆去 , 仍旧没有找到自己的存折。 D . 党和国家把这一事关百姓根本利益的大事始终摆在突出位置,让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良性互动,让劳动者各得其所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轻轻翻开语文书,美丽的四季向我们走来。春日,花团锦簇,美不胜收①□夏日,绿树成荫,蝉鸣蛙叫②□入秋,银杏渐黄,下过雨的夜,格外静谧③□冬天,飞雪漫舞,犹如唐代名手画的水墨画。在大自然中,我们听到鸟语花香,感受生命,体悟真情。

    1. (1) 上面语段中①②③方框处应填入的标点依次是( )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大自然中,我们听到鸟语花香,体悟真情,感受生命。 B . 在大自然中,我们听到鸟语花香,体悟生命,感受真情。 C . 在大自然中,我们聆听鸟语,轻嗅花香,感受生命,体悟真情。 D . 在大自然中,我们轻嗅鸟语,聆听花香,感受生命,体悟真情。
    3. (3) 填入文中画横线处的句子最能表达喜爱之情的一项是( )
      A . 如此美不可言的四季,令人非常喜爱。 B . 如此美不可言的四季,令人不得不喜爱。 C . 如此美不可言的四季,见到的人都会喜爱。 D . 如此美不可言的四季,怎不令人喜爱呢?
  • 4. 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与此相关的还有很多。称对方母亲用“令堂”,称对方弟弟、妹妹用“令弟”“令妹”等。____原来这个“令”字有“善良”“美好”的意思。

    A . 为什么加上一个“令”字就是对人表示尊敬呢? B . 大概加上一个“令”字就是对人表示尊敬吧? C . 其实加上一个“令”字就是对人表示尊敬。 D . 所以加上一个“令”字就是对人表示尊敬。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 5.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题。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唐]岑参

    一身从远使 , 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注释】①碛(qì)西:安西都护府。②一身:独自一人。③远使:诗人应边塞大将高仙芝之聘,离开长安赴安西任职。④寻河:史载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去寻找黄河源头,诗人借用这个典故喻指安西在天之尽头,非常偏僻。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一身”和“万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形单影只而边塞遥远的情形。 B . 颔联“汉月垂乡泪”,诗人不说自己对月思乡而垂泪,却反说明月对己垂泪,将明月拟人化,来寄托诗人的思乡之情。 C . 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极写安西地理位置的偏僻、身处此地时视野之狭窄。 D . 尾联中的“子”是指诗人的朋友李判官,醉题家书的是诗人自己。
    2. (2)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卓茂让马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默然解以与之,而自挽车而去。之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叩头谢之。

    【注】①诣:到……去。

    (改编自《后汉书·卓茂传》)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去②顾③之

    2. (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心知非是,默然解以与之,而自挽车而去。

      ②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叩头谢之。

    3. (3)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觉得文中哪一个人物值得你学习?说说你的理由。
  • 7. 填补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处。
    1. (1) 《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交替的景物,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2. (2) 《<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3. (3)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表达“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沉悲哀与感慨的句子是“”。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父爱昼夜无眠

    尤天晨

    ①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音响一般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我提出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他这个年龄嗜睡,没准儿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父亲不肯,说他没病。再三动员失败后,我有点恼火地说,那您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稳觉了!一言既出,顿觉野蛮和“忤逆”,我怎么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但他终于什么也没说。

    ②第二天,我睡到下午四点才醒来,难得如此“一气呵成”。突然想起父亲的鼾声,推开他的房门,原来他不在。说不定到哪儿玩小麻将去了。我一直鼓励他出去多交朋友。看来,虽然我的话冲撞了父亲,但他还是理解我的,这就对了。父亲在农村穷了一辈子,我把他接到城里来和我一起生活,没让他为柴米油盐操过一点儿心。为买房子,我欠了一屁股债。这不都我拼死拼活写文章挣稿费慢慢还吗?我还不到30岁,头发就开始“落英缤纷”了,这都是用脑过度、睡眠不足造成的,我容易吗?作为儿子,我唯一的要求就是让他给我一个安静的白天,养精蓄锐。我觉得这并不过分。

    ③父亲每天按时回来给我做饭,吃完后让我好好睡,就又出去了。有一天,我随口问父亲,最近在干啥呢?父亲一愣,支吾着说,没,没干啥。我突然发现父亲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许多。我夹些肉放进父亲的碗里,让他注意加强营养。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棒着呢。

    ④转眼到了年底,我应邀为一个朋友所在的厂子写专访,对方请我吃晚饭。由于该厂离住处较远,他们用专车来接我。饭毕,他们让我随他们到附近的浴室洗澡。雾气缭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在一具肥硕的躯体上刚柔并济地运作。与雪域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只瘦弱的虾米。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的程序,转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酬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爸爸!”我失声叫了起来,惊得所有浴客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朋友。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而丢你的脸,哪料这么巧……

    ⑤朋友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

    ⑥我说是。我回答得那样响亮,因为我没有一刻比现在更理解父亲,感激父亲,敬重并抱愧于父亲的。我终于明白父亲为什么在白天睡觉了,他与我一样昼伏夜出。可我深夜沉迷于写作,竟从未留意过父亲的房间里有没有鼾声。

    ⑦我随父亲来到更衣室。父亲从那个浴客手里接过三块钱,喜滋滋地告诉我,这里是闹市区,浴室整夜开放,生意很好,他已攒了一千多块了。最后,父亲郑重地说:“我想帮你早点把房债还上。”

    ⑧在一旁递毛巾的老大爷对我说,你就是小尤啊?你爸为了让你写好文章睡好觉,白天就在这些客座上躺一躺。唉,都是为了儿女哟……

    ⑨我心情沉重地回到浴池。父亲不放心地追了进来问,孩子,想啥呢?我说,我想,让我为您擦一次背……话未说完,就已鼻酸眼热,湿湿的液体借着水蒸气的掩护蒙上了眼睛。

    ⑩“好吧。咱爷俩互相擦擦,你小时候经常帮我擦背呢。”

    ⑪父亲以享受的表情躺下来。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岗。

    1.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①段画横线句子说“父亲不肯,说他没病”,联系全文看,父亲再三不肯去看病的原因是怕花钱。 B . 文章第②段画横线句子写了“我”希望父亲白天不影响“我”睡觉的理由,吐露了生活的艰辛。 C . 文章多处设有伏笔,如“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我突然发现父亲皮肤比原先白了”等,这些伏笔使情节的发展合乎情理,不显得突兀。 D . 文章第⑧段中递毛巾老大爷的话,是对父亲的侧面描写,既照应了前文,又更好地突出了父亲的形象。
    2. (2) 文中的“我”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简要概括“我”这一人物形象。
    3. (3) 按要求赏析文章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情感。

      ①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②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岗。(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4. (4) 文章以《父爱昼夜无眠》为题,你是如何理解“昼夜无眠”这四个字的?
  •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那年的欢喜

    郑彦英

    应该是1966年,我上高小,暑假的时候,咸阳北塬上的马庄逢集,母亲给了我两毛钱,叫我带三个弟弟到集上逛逛,顺便买一斤盐。

    一到集上,小弟弟兴奋地指着吃食摊子嚷嚷:“油糕,麻糖,还有馄饨。哥,妈不是给你钱了么!”

    我一声喝住了:“还妥买盐呢!一斤盐两毛钱,能吃半年。一碗馄饨两毛钱,一吧嗒嘴就没了!”小弟弟没敢再吭声,二弟和三弟见我瞪眼,也都噤了声。

    二弟和三弟都看着我,其实我也被炒凉粉那特别的香味馋得直咽口水,但我还是去拉小弟弟:“走,买盐去。”

    小弟弟不走,死犟着坐在凉粉摊子前,我把他提起来,他又坐下去,如一摊泥。油在鏊子里发出吱啦吱啦的声音,拱得我肚子里的馋虫乱爬。

    我不再吭气,心里盘算着,吃一盘凉粉,就要少称二两半的盐!于是我吼:“走,不走不要你了!”但是小弟弟铁了心,我吓不倒他,他硬着头死坐着,不看我。

    我实在没法了,捏着口袋里的两毛钱,转过身,背对着三个弟弟和凉粉摊子。但是,炒凉粉师傅的每一个动作,我都听得清清楚楚,特别是炒到最后,铲锅底那一层黄灿灿的凉粉锅巴的时候,师傅有意铲得浅,铲得慢,一下一下地,引诱着一街的人。

    凉粉铲到盘子里了,筷子重重地放到矮桌上,随后,放凉粉盘子的咯噔声响在小弟弟的面前。

    二弟拽拽我的衣服,小声地说:“哥!”三弟见我不吭声,走到我面前,怯怯地看着我。我低下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这时候小弟弟说话了:“哥,闻着把人香死咧,我只吃一口,剩下的你们三个吃。”

    小弟弟这一句话感动了我几十年。当我转过身来的时候,看见小弟弟眼巴巴地看着我,我软软地说了一句:“吃吧。”他立即笑了,拿起筷子,却只夹了小小一点,放到嘴里,没敢嚼,似乎在等着凉粉化在嘴里,等到咽的时候,声音却很大,我知道那是和着口水咽下去的。

    小弟弟站起来,把筷子递给我,真诚地说:“哥,好吃得不得了,里头还有豆瓣酱呢!”我说:“我不爱吃凉粉,你们三个吃。”说着把筷子递给二弟。

    二弟和三弟推让着,一人吃了一口,又让我吃,我自然还是推。小弟弟夹起一筷子炒凉粉送到我嘴前面,那棕红的酱色,那飘忽的白色蒸气,顿时攻破了我的所有防线。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三个弟弟吃了两堆,剩下一堆,让我吃,我问是谁没吃,二弟说是小弟弟没吃,留给我。

    我没有再说话,其实也就小小三块,我吃了一块,夹起两块,一下子喂到小弟弟嘴里。

    回到家里,母亲见我们弟兄四个满面红光,就招呼我们吃饭。我把盐袋放到盐罐子上,母亲掂了一下,笑着说:“吃饭。”

    从这以后的几个月里,我总觉得饭茶的味道淡了,少放了盐。我悄悄地问几个弟弟,他们也说感觉出来了,不敢问。

    多年以后,我问母亲那天掂出盐的重量没,母亲笑着说:“咋能掂不出来?!”

    我又问:“你知道我们把钱花在啥地方了?”母亲笑笑说:“五分钱买了四个娃的欢喜,还有比这便宜的事么!”

    1. (1)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 (2) 品析下面句子在表达上的妙处。

      他立即笑了,拿起筷子,却只夹了小小一点,放到嘴里,没敢嚼,似乎在等着凉粉化在嘴里,等到咽的时候,声音却很大。

    3. (3) 你觉得文中最感动人心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
    4. (4) 有人说,文中的几个小孩子太馋了,太不懂事了,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四、名著阅读(10分)
  • 10. 名著导读
    1. (1) 下列对《朝花夕拾》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朝花夕拾》中“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中年时期,早上的花晚上来捡,意指作者在中年回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B . 《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C . 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回忆几位“名医”为父亲治病的种种表现,揭露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D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都出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
    2. (2) 下列对《朝花夕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通过阅读《朝花夕拾》,我们可以了解到鲁迅先生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 . 《五猖会》记述了“我”儿时盼望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以及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与痛苦,表现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C . 《琐记》中,衍太太看见“我们”吃冰,一定会笑着让“我们”多吃点,还让“我”拿母亲的首饰去变卖。鲁迅没有直接批判,但心中是嫌恶她的。 D . 作者回忆年少读了《二十四孝图》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效仿的故事”,如“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之类,而有的故事则有些可疑。
    3. (3) 在名著阅读课上,同学们以“名著中的‘理性的批判’与‘温情的回忆’”为主题对《朝花夕拾》进行了探讨。请你仿照示例,结合相关文章内容,对《朝花夕拾》的“温情的回忆”进行阐述。

      示例:我认为《朝花夕拾》这本书中有许多深刻的“理性的批判”,如《五猖会》中对封建强权教育的憎恶,《<二十四孝图>》中对虚伪残酷的封建孝道的批判,《父亲的病》中对庸医故弄玄虚、草菅人命的本质的揭露,鲁迅先生的憎恶与批判鲜明而深刻。

五、写作(50分)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我们要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在学习中养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把他们立为心中的标杆,向他们看齐,像他们那样追求美好的思想品德。这就是孔子讲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请以《这样的人让我敬佩》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体裁不限,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③不少于5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