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玉林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4-01-14 浏览次数:2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strong><span>20</span></strong><strong><span>小题,每小题</span></strong><strong><span>2</span></strong><strong><span>分,共</span></strong><strong><span>40</span></strong><strong><span>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span></strong>
  • 1. 物质总是在不断的变化着。下列变化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酒精挥发 B . 冰雪融化 C . 衣服晾干 D . 纸张燃烧
  • 2. 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科学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科学家是(    )
    A . 道尔顿 B . 门捷列夫 C . 拉瓦锡 D . 阿伏加德罗
  • 3. 生活、工作场所常见到一些警示图标。下列图标张贴位置正确的是(    )
    A . 运输酒精的槽灌车 B . 储存氧气的钢瓶 C . 学校洗手池 D . 面粉加工
  • 4.  2023年8月24日,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内储存的核废水排放入海。核废水中含有碳-14、铀-235、氚等放射性核素。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
    A . 6 B . 8 C . 14 D . 20
  • 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过滤液体 B . 滴管洗涤后插入原瓶 C . 取用固体 D . 检查装置气密性
  • 6. 将深色衣服和浅色衣服浸泡在一起,有时会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其主要原因是(    )
    A .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 分子的体积变小 C . 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D . 分子的质量变小
  • 7. “雪碧”中含有某种气体,打开“雪碧”瓶盖,把逸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验证了逸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A . 氮气 B . 氧气 C . 二氧化碳 D . 稀有气体
  • 8.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光、放热,生成大量白烟 C . 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光、放热,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 9. 对于下列元素的微粒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它们都表示离子 B . 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C . 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D . 乙、丙、丁微粒表示的是同一种元素
  • 10. 下列有关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随意丢弃尚有存水的矿泉水瓶 B . 为了防止水体污染,应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C . 空气质量级别越高,说明空气质量越好,空气越清新 D .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 11. 下列各图中“○”“●”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可表示氧化物的是(    )
    A . B . C . D .
  • 12. 在实验室可以通过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来制取氧气。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催化剂只适用于分解反应 B . 一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可能不止一种 C . 催化剂对所有化学反应的催化效果都一样 D . 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
  • 13. 过氧化钠(Na2O2)在工业中用途广泛,常用于漂白动植物纤维、羽毛等,也常作为潜艇供氧剂。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2 B . -1 C . +1 D . +2
  • 14.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分子由原子构成,则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 . 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则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 C . 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则纯净物一定由一种分子构成 D . 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等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 15. 物质的检验、鉴别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A . 鉴别呼出气体和空气---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 B . 鉴别实验室里的食盐和蔗糖---品尝味道 C . 检验氧气是否集满---将带火星木条伸入瓶中 D . 检验蜡烛燃烧产物中是否有二氧化碳----用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
  • 16. 食醋是一种调味品:其中含有醋酸(醋酸分子结构模型如图)。下列关于醋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醋酸属于混合物 B . 醋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 C . 每个醋酸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 D . 每个醋酸分子中只含有1个原子核
  • 17. 分析实验中的异常现象是必备的科学素养。下列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异常现象

    分析

    A

    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所得液体偏多

    量液过程中俯视读数

    B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炸裂

    试管回未略向下倾斜

    C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收集不到氧气

    装置漏气

    D

    过滤操作后,滤液仍然浑浊

    滤液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A . A B . B C . C D . D
  • 18.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并列、交叉和包含等关系。下列各图中概念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9. 下列反应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又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 B . C . D .
  • 20. 下列图像可以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图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B . 图2: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生成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 C . 图3:.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瓶内氮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D . 图4: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生成氧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strong><span>5</span></strong><strong><span>小题,每个文字表达式</span></strong><strong><span>2</span></strong><strong><span>分,其余每空</span></strong><strong><span>1</span></strong><strong><span>分,共</span></strong><strong><span>26</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21. 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 (1) 镁元素
    2. (2) 2个氢原子
    3. (3) 氮分子
    4. (4) 氢氧根离子
    5. (5) 氯化钙
  • 22. 化学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选择一种合适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①氧气②氦气③二氧化硫④活性炭⑤高锰酸钾

    1. (1) 颜色为暗紫色固体的是
    2. (2) 能用于制成电光源的是
    3. (3) 常用于气割、气焊的是
    4. (4) 净化水时可作为吸附剂的是
    5. (5) 属于空气质量评价污染物之一的是
  • 23.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从“化学视角”认识身边的物质和现象。

    1. (1) 图1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①下列选项中,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有。(填字母序号)

      A.红磷的用量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B.点然红磷前应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最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

      ②小明认为可以用木炭来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他同学们认为不可以,你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2. (2) 图2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

      ①与试管C相连的电源A是(填“正”或“负”)极,水通电分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②水曾经被看作是一种“元素”,下列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填字母序号)

      A.水的沸腾 B.水的电解 C.水的蒸馏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 24. 构建化学基本观念,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1) 元素观:O2、H2O2、KMnO4四种物质中均含有
    2. (2) 微粒观:二氧化碳是由构成的。
    3. (3) 结构观: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
    4. (4) 变化观:高锰酸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氧气,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5. 同学们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 (1) 图1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该实险中没有涉及的性质是(填字母序号)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C.氨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2. (2) 通过查阅资料,同学们知道氨气是一种对身体有害的物质,于是设计了新装置,改用图2装置进行探究。

      ①观察到的现象是

      ②改进后的装置相对于原装置,其优点是

      ③通过此装置,不仅说明微粒的运动性,还可以证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有关。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strong><span>2</span></strong><strong><span>小题,每个文字表达式</span></strong><strong><span>2</span></strong><strong><span>分,其余每空</span></strong><strong><span>1</span></strong><strong><span>分,共</span></strong><strong><span>12</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26. 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排布,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 (1) 磷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周期,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其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层中有个电子。
    2. (2) 第11号元素和第17号元素组成的物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调味品,其化学式为,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填微粒符号)。
    3. (3) 由上表可知,不同种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
  • 27. 某兴趣小组在野外收集了一瓶浑浊的山泉水,他们要在化学实验室中模拟自来水厂进行水的净化。其操作流程如下图:

    1. (1) “加明矾”是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进行,使杂质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2. (2) 操作①的名称是,操作②加入物质A后可以除去液体C中的颜色和异味,由此可推测物质A为
    3. (3) 为了确定最终获得的“净化水”的硬度,兴趣小组向其中滴加,振荡,发现有很多浮渣,在生活中可以用的方法来降低它的硬度。
    4. (4) 兴趣小组发现“消毒”与“操作①”、“操作②”,等步骤有着本质的区别,该区别是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strong><span>2</span></strong><strong><span>小题,每个文字表达式</span></strong><strong><span>2</span></strong><strong><span>分,其余每空</span></strong><strong><span>.1</span></strong><strong><span>分,共</span></strong><strong><span>16</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28.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与性质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标号②的仪器名称:
    2. (2)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其友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若从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的角度考虑,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
    3. (3) 若用A装置来进行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该装置还有一处不足,改进方法是。若用F装置来收集氧气,应等到时,再将导管口伸入集气瓶中,待集气瓶中的水排完,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好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选填“倒放”或“正放”)在桌面上。
    4. (4) 小明同学认为装置D和F均能用于实验室收集氧气,由此可知氧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有
  • 29. 某同学发现,在实验室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有些同学的实验现象不明显,围绕这一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1. (1) 【实验分析】铁丝在氧气中能不能燃烧,与将铁丝缠绕成螺旋状(填“有”或“无”)关。
    2. (2) 【实验结论】将铁丝缠绕成螺旋状的作用是
    3. (3) 活动二: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的原因

      【查阅资料】日常生活中的铁制品都含有少量的碳杂质。

      【实验内容】取长短相同、直径均为0.38mm、含碳量不同的4根铁丝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

      含碳量不同的铁丝

      纯铁丝

      含碳0.05%的铁丝

      含碳0.2%的铁丝

      含碳0.6%的铁丝

      燃烧时的现象

      无火星四射,熔断

      剧烈燃烧,极少火星

      剧烈燃烧,少量火星

      未记录

    4. (4) 【实验分析】推测上表中“未记录”部分的内容可能是
    5. (5)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6. (6)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说明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的现象,可能与有关。
    7. (7) 【反思与评价】如图是同学们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的几种操作方式,其中更能提高实验成功率的方式是(填字母序号)。

    8. (8) 同学们认为铁丝燃烧的现象还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所以想收集不同浓度的氧气进行相关实验,若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体积分数为60%的氧气,预先应向250mL的集气瓶中加水,水的体积约为mL。(提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strong><span>1</span></strong><strong><span>小题,共</span></strong><strong><span>6</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30. 人体摄入锌不足会引起多种疾病,缺锌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14Zn。试计算:
    1. (1) 葡萄糖酸锌中,碳、氢、氧、锌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2. (2) 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其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 (3) 现有一支20mL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其中含葡萄糖酸锌45.5mg,那么这支口服液中锌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