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3-12-18 浏览次数:15 类型:月考试卷
一、题目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果冬雪,色彩斑lán( )的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时景物美不胜收,语文的天地更是多姿多彩!开学以来,我们在绿草如yīn( )的春天里嘻戏,在热烈粗guǎng( )的夏天里欢笑,在静mì( )邈远的秋天里漫步,在温暖响晴的冬天里赏雪。读书是令人喜出忘外的,穿行在文学经典之间,你会欣赏到人类文明的灿烂辉煌,你会饱览到自然世界的绚丽多彩,你会领悟到人性变化的伟大善良。读书可以陶治情操、丰富知识。

    1. (1) 根据拼音,依次用正楷写出相应的词语。
    2. (2) 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改为

  • 2.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 (1) 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2. (2) 乡书何处达?。(王湾(《次北固山下》)
    3. (3) 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
    4. (4)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 (5) 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6. (6)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7. (7) ,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8. (8) 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 3. 下列古人“谦称”“敬称”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 张三有问题向朋友讨教,说:“愚不才,有一事请教。” B . 朋友的父亲七十大寿,张三对朋友说:“祝令堂大人寿比南山!” C . 朋友问候张三生病的母亲,张三拱手谢曰.:“家母身体已无恙。” D . 朋友询问张三弟弟的去处,张三说:“舍妹刚往泰州城。”
  • 4. 名著阅读。
    1. (1) 下面两段文字是《朝花夕拾》中鲁迅对两本书的描述,请分别写出对应的书名。

      ①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锐,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

      ②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

    2. (2) 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鲁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请找出《朝花夕拾》中“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内容各一处,加以阐述。
二、题目
  • 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野池

    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1. (1) 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分别描绘了池水和植物的什么特点。
    2. (2) 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感?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谢太傅于东船行, 小人引船, 或迟或速,或停或待,又放船①从横,撞人触岸。公初 不呵谴。人谓公常无嗔喜。曾送兄征西②葬还日莫雨驶③小人皆醉不可处分④。公乃于车中手取车柱撞驭人,声色甚厉。夫以水性沉柔,入隘奔激。方之人情, 固知迫隘之地, 无得保其夷粹。

    (均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放船〕纵船,指让船任意漂荡,不加牵引。②〔征西〕指谢奕,曾任安西将军、豫州刺史,卒于官,追赠镇西将军(并非征西)。③〔雨驶〕雨很急。④〔处分〕处理。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横线字的意思。

      ⑴俄而雪( )

      ⑵撒盐空中差可( )

      迟或速( )

      ⑷小人船( )

    2. (2) 根据文意,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曾送兄征西葬还日莫雨驶小人皆醉不可处分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未若柳絮因风起。

      ⑵公乃于车中手取车柱撞驭人,声色甚厉。

    4. (4) 【甲】文可见谢安性情平和、宽容,可【乙】文中谢安对驭人却“声色甚厉”,请结合所叙故事简要分析原因。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

    “曾经,博物馆是有围墙的,展览以实物形式进行。”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说,“得益于先进的技术,‘云端’观展成为常态,展览借助科技走到不同城市,数字化让博物馆的边界变得模糊了,博物馆真正实现了无处不在。”

    材料二:

    走进改造升级后的三星堆博物馆综合馆,生动、丰富的多媒体技术更全面、更深入地表达了三星堆文化内涵。序厅里,多媒体“三星堆之眼”展现三星堆发现发掘关键节点;正厅里,L型视频墙用逼真的三维动画呈现了三星堆古城形成过程,吸引不少观众驻足观看。

    三五好友相聚,赏花品茗,抚琴对弈……打开湖南省博物馆网上展厅,进入《闲来弄风雅——宋朝人慢生活镜像》专题,伴着古琴乐曲,宋朝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徐徐展开。该展览运用AR、VR、三维影像制作等技术,制作了360全景线上虚拟展厅,全方位立体式呈现了80余件文物。

    去年9月,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互联网+中华文明”数字体验展,处处给人惊喜:拨动加入交互密码的“古琴”,一曲《广陵散》在指间流淌;和着观众的动作,一袭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

    翩翩起舞……一名带着孩子来观展的退休教师说:“科技与文化结合使展览寓教于乐,增强了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材料三:

    近年来,许多博物馆都展开了三维数字化采集工作。数据采集过程乍看并不复杂: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高清相机等设备收集文物数据,再利用这些数据建起文物的三维模型。然而要还原文物的历史容貌,还需要高精度的数据。以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神树为例,因体型庞大,技术人员将几十块残件分段扫描再拼接,单扫描就用时一个多月,数据处理就用了半年。在虚拟复原时,高精度的数据往往能做到高度复原文物的每一块残件乃至细节,作为文物修复的重要参考。

    再以湖南省博物馆的古琴“飞泉”为例,古琴的形制和漆色断纹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其修复需要最小干预和有效保护。修复师运用扫描的三维数据,对缺失部分的结构进行三维重建,然后进行虚拟修复,再修复实物,以此提高修复的精准度。

    材料四:

    如今,文物展品与数字技术的关系,早在考古发掘现场就已经形成了。走进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的现代化大棚,只见围绕6个恒温恒湿的玻璃方舱,排开多个考古实验室。旁边的会议室里,占据整面墙的大屏幕实时显示考古大棚内的情况。每个发掘坑都设有24小时不间断拍摄系统,记录的数据是后期考古研究的珍贵资料。

    目前正在进行的三星堆遗址发掘,无论是发掘技术还是多学科研究,都站在了世界考古的前沿。在实验室里,一件青铜器形状的白色硅胶套摆在桌上,这是为新发现的青铜尊量身定制的3D打印“防护服”。青铜尊器型大,采取传统的石膏固定提取,容易破碎。因此,先用3D扫描仪采集数据,再在3D打印出的模型上制作好硅胶保护套,给文物穿上后再提取。3D打印技术用在考古发掘上还是第一次。

    此次考古还首次应用了高光谱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技术,来识别文物的物质构成。对发掘坑表面进行光谱扫描,就可以预判文物的材质。比如青铜、象牙和丝织物的光谱表现就不一样,在肉眼看来只是黑色“土块”的物质,在高光谱成像仪的扫描下能一目了然。

    1. (1)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二使用生动形象的文学性语言介绍网上展厅和数字体验展,增强了可读性。 B . 采集数据、建立三维模型、还原文物的历史容貌并不复杂,如青铜神树的修复。 C . 修复师运用扫描的三维数据对缺失部分的结构进行三维重建,有助于古琴的修复。 D . 三星堆遗址的发掘技术已站在世界考古的前沿,如使用3D打印、高光谱数据采集等。
    2. (2) 数字化给博物馆的展览带来了哪些改变?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
    3. (3) 某地发现了一个宋窑遗址,其中部分珍稀瓷器已经破碎。如何运用数字技术让这些瓷器完整地呈现在大众面前?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
  • 8.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

    水墨之秋

    ①一叶落而知秋。立秋过后,秋意一点点沁入天地之间。

    ②天空一碧如洗。云薄了些,风凉了些,来往的大雁多了些。雁们用它们优美的身形,在空中写着美丽的十四行诗。当人们仰望天空时,诗意就来了。“鸟儿已经飞过,天空却没有它们的痕迹。”云过无痕,鸟过无踪,但总有些什么,是会留下来的吧,是什么呢?是季节的叹息,还是大自然的自语?

    ③大地褪尽华彩,渐露素颜。苍郁的大树卸下蝉鸣,抖落一身的灰尘,开始“瘦身”,显得决绝而轻松。山川明净,视野也变得开阔深远。吟着屈原的诗章,“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古典而唯美,把人带到远古的水畔。几千年前的秋,也是这样的吧;凉风吹拂着,洞庭湖水生微澜,树叶微微颤抖着飘飞,如精致的蝴蝶,如送给大地的请柬。“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是远古《诗经》的意境一片幽静的水城,水边有荻花,在风中瑟瑟而苍苍,凄迷的感觉,越过千年的帷幔慢慢地渗进心中。如果入画,当是一幅清幽淡远的水墨。

    ④是的,是水墨。

    ⑤秋天,似乎是从古典的水畔游来。你看,秋山一脉,是青黛的诗;秋水一江,是浩渺的画。外加西沉的夕阳和斜飞的水鸟,这意境,不就是王勃笔下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吗? 而在孟浩然看来,“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遥望大树如小草,沙洲则如一轮弯月,景物由大变小,画面感更强。

    ⑥秋天的荷,别有一番味道。“荷尽已无擎雨盖”,不要紧,花开花谢寻常事,且看残荷。荷塘水面是繁华落尽后的宁静,有一点儿寂寞,但残荷不忧,也不惧,何况有莲子已经饱满,有藕在水深藏。立在水中,孤直,坦荡,它们的影子在水中映成各种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当是另一种况味。懂荷的人用另一种方式来铭记荷的盛年锦时,说要“留残荷听雨声”。

    ⑦嗯,加上雨,水墨的味道就更纯正了。秋天的雨,是一群清泠泠的小精灵,唱着婉约而略带伤感的歌儿,从屋檐滑落,从荷叶上跳起,从人们的心上跑过。每一颗敏感的心儿都会被雨洗过,清透,清爽,微凉。雨是最容易带来缠绵的,它会让诗人们写出多情的诗句来。若有一把油纸伞从雨巷经过,那将又撑开一个缱绻的故事,像戴望舒“在这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若是听着秋雨的滴落声,那会带来无尽的退思,像徐志摩“秋雨在一流清冷的秋水边……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情语情节……掉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跟着秋流去。”

    ⑧秋之水墨,最宜于月夜铺纸落笔。月色朦胧清冷,如纱罩地,更添画之神韵。看,“银汉无声转玉盘”,光阴也在无声地转啊;看,“天阶夜色凉如水”,情思绵绵也如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笔下的新雨空山如此之幽;“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泊舟的建德江如此之静。当年的苏子落魄黄州,于月下游赤壁,便是秋夜,诗思与才思凝结,绽放成千古奇葩。“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可以想象,心有沧海的苏子如何在赤壁这一张宣纸上,纵横捭阖,自如地挥洒出“二赋”这两幅千年水墨,至今画境历历,墨香犹存。

    品赏这不尽的秋情秋韵,需要有一颗高远的秋心。古人说“秋心为愁”,其实不该。顺应自然之理,天人合一,历经春的青涩、夏的奔放,必然迎来秋之淡然高远。秋心,即慧心。

    1. (1) 在作者的笔下,秋水、秋荷、秋月、秋雨有怎样的特点?仿照例句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例句:秋山:明净;秋树:瘦

      秋水:;秋荷:;秋月:;秋雨:

    2. (2) 作者为什么要用水墨画来形容秋?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分析原因。
    3. (3) 请从句式或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的划线句。

      秋山一脉,是青黛的诗;秋水一江,是浩渺的画。

    4. (4) 第⑨段划线句中“高远的秋心”内涵丰富,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感悟说一说指的是哪些心境?
三、 
  • 9. 作文

    同学们,一个多月前,你迈进了中学的大门,从此你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中学生。在这段中学时光中,也许你遇见了一位影响了你的老师,一个引为知己的朋友,一件触动心灵的事,一本充满魅力的书,一处经常流连的风景……

    请结合自身体验,以“遇见”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5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