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西部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

更新时间:2023-12-13 浏览次数:13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运用(38分)
  • 1.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自然之景,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春天的雨,温柔而多情,驱走寒冬,复苏万物;夏天的雨,热烈而粗ɡuǎnɡ( )。经过几场透雨的浇灌 , 大地吸收了无尽的暑气;秋天的雨,端庄而沉静,它既不倾盆瓢泼,所以不绵绵如丝,抑或淅淅沥沥 , 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的韵味;冬天的雨,不像北风那样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 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 )临人间,这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1. (1) 以上是宾小阳同学参加班级“跟着书本去旅行”主题活动时摘录的一段文字,他对语段中的两个词语把握不准,通过查阅字典,他弄懂了“ɡuǎnɡ”相应的汉字是 ,“莅”的读音是 
    2. (2) 结合语段内容补全对话。

      黎小塘同学

      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它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语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可以用我们学过的两个成语替换,这两个成语依次是:①、②。语文学习还要注意每个词语的词性,如“浇灌”的词性是③

      宾小阳同学

      谢谢赐教,我又重新读了这段话,发现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正确的表述应为:④

      黎小塘同学

      语文学习应注重交流,本阶段我们学习了一些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刚刚你说的“谢谢赐教”中“赐教”就是一个敬辞,我知道的敬辞还有“⑤”(填一个),“家父”“家君”的意思是⑥

  • 2.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与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茶馆》,话剧《四世同堂》《龙须沟》等。 B .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与《大学》《礼记》《孟子》合称为“四书”。 C .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的短篇小说合集。《荷花淀》和《白洋淀》是最负盛名的姊妹篇。 D .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所著回忆性散文集。该散文集虽然并非为少年儿童而写,但写了不少孩童之事,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
  • 3. 七年级1班拟举办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 (1) 【交友故事】活动将进行“讲交友故事”的环节,请按照示例写出与故事相对应的人物。

      示例:舍命之交——羊角哀、左伯桃

      管鲍之交——

      知音之交——

    2. (2) 【歌颂友谊】活动的一个环节为用一句话歌颂友谊,请按照示例的格式仿写一个句子。

      示例:友谊如鲜花,我们共同欣赏,编制成一个个美丽的花环。

    3. (3) 【与友相约】好友李扬打算10月1日来找你,并于当天下午5点与你一道去风景区,他想让你帮忙约张清一起去,并请张清于下午3点30分到高铁站接他。10月1日早晨,你在电话中跟张清说:“。”
  • 4. 古诗文名句填空。

    诗歌寄托着诗人们不同的思绪和情怀。《观沧海》中的“,若出其中;,若出其里”展现出曹操的豁达胸襟与伟大抱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表达了李白对王昌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与关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的“遥怜故园菊,”寄托着岑参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江南逢李龟年》中的“正是江南好风景,”抒发了杜甫对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次北固山下》中的“?归雁洛阳边”抒发了王湾思乡情切,但是眼下却又不能回故乡的遗憾心情;《峨眉山月歌》中的“夜发清溪向三峡,”表达了李白乍离乡土,对故乡故人的恋恋不舍。《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寄寓了马致远羁旅他乡的孤寂愁苦和思念故乡的感情;《论语》中的“不舍昼夜”表现了孔子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5. 读完《朝花夕拾》这本名著后,班级决定开展关于鲁迅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 (1) 同学们决定用鲁迅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作为活动开场背景。右图这幅草书如惊涛拍岸,气势磅礴。现在请你把诗句工整地抄写下来。

    2. (2)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这是鲁迅先生回忆中的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情景。其实对课就是对对子,拟对联。你也来学习写对联吧,请用下面的四个词语组成一副对联。

      花香 室雅 不在多 何须大

      上联:

      下联:

    3. (3) 鲁迅写人常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请根据其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两处白描填写出对应的人名。

      ①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②她生得黄胖而矮……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

    4. (4) 活动中,班级组织了《朝花夕拾》读书交流会,请你给同学们推荐《朝花夕拾》中你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并说明理由。
二、阅读•理解(62分)
  • 6. 阅读下面这二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 , 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受降城:唐时为防御突厥而筑的边地要塞,在今内蒙古境内。②回乐烽:指回乐县境内的烽火台,在受降城附近。③芦管:乐器名,军中多用之。

    1. (1) 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绘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2. (2) 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子路受教

    子路初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长剑。”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子曰:“御狂马不释策 , 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毁仁恶士,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

    ——(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

    【注释】①策:马鞭。②檠(qínɡ):矫正弓弩的器具。③揉:使木弯曲或伸直。④栝(ɡuā):箭杆的末端。⑤羽:名词用作动词,装上箭羽。⑥镞(zú):名词用作动词,装上箭头。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为人谋而不乎 

      ②思而不学则

      长剑 

      ④栝而之 

    2. (2) 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受学重问,孰不顺哉?

    4. (4) 你读懂孔子想要告诉子路的道理了吗?请写在下面。
    5. (5) 班级里的林林同学很聪明,觉得不需要向其他同学学习。请你委婉指出他的不足,并用《论语》中的语录劝勉他虚心好学。
  • 8. 阅读下面的名著,完成问题。

    选段(一)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选段(二)

    哦!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第,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噶也出来了。

    选段(三)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 , 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 (1) 鲁迅先生非常喜欢选段(一)(二)中提及的两部书,请写出两部书的名称。
    2. (2) 《朝花夕拾》中“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有许多,你觉得他们最“深恶痛疾”的可能是书中的哪一篇?请简要说明理由。
    3. (3) “写作”是鲁迅的人生转折点,请概述他走上写作道路的原因。
    4. (4) 选段(三)中所说的“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的“他”是谁?请结合具体事件说一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 9.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手机依赖症

    【材料一】事件回放

    今年高考前,南京考生小李跟家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原来父母担心影响考试,5月就没收了他的手机,可是已用惯手机的小李一下子变得六神无主、焦躁不安,甚至动辄跟家人吵架,并声称没有手机就不参加高考。

    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表示,小李这种状况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现在患上此症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有这样的“患者”来寻求帮助。

    (摘自互联网)

    【材料二】调查统计

    某调查机构对我国某市上班族和学生族使用手机情况调查统计表

    每天使用手

    机时间

    比例

    依赖手机的原因

    比例

    1小时以下

    19.23%

    通信需要

    21.15%

    1到2小时

    21.15%

    放松需要

    42.31%

    3到5小时

    44.23%

    上网查资料

    19.23%

    5小时以上

    15.38%

    生活无聊空虚

    17.31%

    (摘自互联网)

    【材料三】网友声音

    安娜:饭菜上桌前,捧着手机边娱乐边等待;上桌后,不是拿起筷子一尝美味,而是先拿起手机拍照传微信;吃饭时,一只手动筷子一只手按着手机屏幕。一桌人都对着手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现在的饭桌已经被手机“绑架”了。

    木棉:没手机时,我还能记住重要的人的电话号码、生日等,现在,完全记不住了,全靠手机来记,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淘宝、游戏……没事儿的时候就想掏出来看看,不知不觉中时间就过去了,而原本计划在现实中要做的事却一件也没干。

    向日葵:我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摸手机,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上班也没啥心思,一有空就会拿起手机看看时间,而且还时不时看下有没有短信、未接来电什么的。

    野百合:最近手机玩得太多了,感觉视力、记忆力大不如前,有些时候甚至感觉头晕、头痛。

    北方的狼:回家后,我一般都在网上,时尚、QQ、论坛、游戏……整天都与电脑面对面,工作是如此,娱乐更是如此。电脑逐渐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我不再迷恋外面的世界,也无心与朋友聚会了。不能想象,没有电脑的日子将会怎样度过。

    (摘自互联网)

    【材料四】专家观点

    中国人平均每天要花158分钟在手机上,远超全球平均值的117分钟。中国人每天摸手机150次,除睡觉的8—9个小时,平均每小时摸手机10次。这太可怕了。

    ——王忠武

    手机上瘾的人要学习如何“数字节食”,合理使用手机,把视线转移到大自然和现实社会中,适当地强迫自己远离手机。

    ——郁加凡

    “手机依赖症”涉及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消除并根治“手机依赖症”带来的弊病,需要来自包括媒体报道、社区宣传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

    ——鲁春晓

    智能手机厂商要尽到社会责任,比如在手机说明书的醒目位置,指出过度使用手机可能造成的危害。

    ——毕爱红

    现代的人压力大,人际交往频繁,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长期下去,不利于健康。

    ——孔屏

    (摘自互联网)

    1. (1) 结合以上材料,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现在患上手机依赖症的人越来越多,每天都有这样的“患者”去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寻求帮助。 B . 由【材料二】的调查统计可知,该市上班族和学生族将近有一半的人每天使用手机3到5小时。 C . 如今,手机已经严重影响了许多人的日常生活,智能手机厂商应付完全责任。 D . 现代的人压力大,人际交往频繁,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这不利于健康。
    2. (2) 请你仿照【材料三】的“网友声音”,进行跟帖,谈谈你对手机依赖的具体表现。
    3. (3) 从以上材料可知,过分依赖手机会产生哪些不良影响?
    4. (4)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采取哪些措施可预防“手机依赖症”。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

    爸爸那双手

    韩继亮

    ①算起来,爸爸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多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在我的记忆里十分清晰,特别是他那双手在我的脑海中时常浮现。

    ②那是一双典型的农民的手。手背青筋暴突,手掌满是老茧,手指虽然不太粗壮,但沟壑分明,劳作的痕迹布满指尖。爸爸就是用这双手和妈妈一起历经风雨,把我们姐弟七个养大成人。

    ③我刚记事时,家里还有一点儿自留地,爸爸每天天不亮就从炕上起来,利用生产小组上工前的时间打理自留地的庄稼。我们家孩子多、劳力少,粮食不够吃,自留地的收成关系着全家人的温饱。晚上收工了,爸爸又直接去了自留地,间苗除草。为了一家人的温饱,爸爸起早贪黑,那时我从来不知道爸爸是什么时候起床的。

    ④那时候,我家有十几个菜畦。大白菜是菜园里的主菜,夏末播种,秋天一遍遍间苗、浇水、施肥。我印象最深的是施农家肥。爸爸把粪晾干、发酵,然后挑到菜畦头,在菜根旁刨一个坑。他用一个破碗将肥料投放到坑里,有时着急了就直接用手抓,一点也不嫌脏。这些活儿都是晚上收工后摸黑干的,爸爸早已轻车熟路,做得干净利落。

    ⑤家里的各种工具不到实在不能用的地步,爸爸从来不会一扔了事,总会用他那满是老茧的双手,将那些工具修修补补。夏天的晚上,爸爸每天都会把所有怕雨淋的家什,收拾进厢房里或者盖好,这时候就听到房内传出“铮铮”的磨镰声,或者修补扁筐的敲打声。这声音唱出了父亲的希望,也种进了我的心里。

    ⑥难度最大的活是从深深的水坑中打水浇菜。爸妈站在水码头两边的炕坡上,他们的双手拽着拴在水斗上的两根细绳,一会儿弯腰将水斗舀满水,一会儿起身将水斗荡起,他们的身体前仰后合、协调飘逸,就像风摆杨柳。水斗在爸妈手中绳子的牵动下,荡来荡去,将水准确地泼到码头上,徐徐流入菜畦中。站在一旁的我摩拳擦掌,总想试一试。爸爸就手把手地教我,告诉我如何不被绳子磨手,两只手前后如何配合,身体如何协调……这是爸爸对我最有耐心的时刻,爸爸握着我的一双小手,让我感受着怎样用力。爸爸那双大手厚实而坚实,隔着那厚厚的老茧,我分明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温暖。

    ⑦就这样,大概在十一二岁的时候,我就能够和爸妈配合打水斗了。当时我别提有多自豪了 , 成就感满满的,也切身体会到劳动的艰辛。

    ⑧但我最难忘的却是学游泳的经历。我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游泳,也是在爸爸的帮助下学会的。夏天,火辣辣的热,村南水坑是消暑的胜地。那是我第一次下水,跟着爸爸一脚一脚地小心地往前走,水底泥滑,水波力大,我摔了好几次,在水里惊慌失措。水齐腰了,爸爸就一个猛子潜入水里,好久才在远处冒出来。爸爸看到我羡慕的神情,游回来用他宽大的双手托起我的身体,我不再惊慌,像一条鱼一样浮在他的手上。跟着爸爸的指令,我来回游动起伏,上下翻腾,渐渐地从他的手上游了出去,越游越远。

    ⑨爸爸那双手教会了我很多。虽然多年以后,除草施肥不再是我谋生的需求,家里的工具坏了再买,打水斗的技能也不再使用,但是那满是老茧的双手忙碌的影子,如在眼前,那双手所折射出的劳动者的精神,时刻影响着我。

    ⑩茫茫人世间,有无数这样的双手一直在前面不辍劳作,相扶着他们的后辈,不断前行。

    (有删改)

    1. (1) 文中写了关于爸爸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 (2) 请赏析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 (3) “打水斗”本是件小事,但我当时感到很“自豪”,如何理解“自豪”?
    4. (4) 如果想把这篇文章推荐给杂志社,你建议投哪个栏目?说说你的推荐理由。

      A.岁月钩沉

      B.工匠技艺

      C.人间亲情

三、表达•交流(50分)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只要关注生活,总有些东西,让我们刻骨铭心,因为那是美丽的、芬芳的、让人愉悦的……

    请以“寻常的日子也飘香”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自定立意。

    ②作文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