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合肥市琥珀中学2023年中考历史三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4-03-06 浏览次数:14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春秋战国是我国的社会转型时期,有种政治思想之态度是对将逝去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这种政治思想属于(   )
    A . 道家 B . 墨家 C . 儒家 D . 法家
  • 2. 汉武帝即位之初,面临着“王国问题”“相权太盛”“思想混乱”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表明汉武帝在位初期施政的核心目标是(   )
    A . 发展经济 B . 强化皇权 C . 统一思想 D . 保障民生
  • 3. 《魏书·太祖纪》记载,拓跋珪“诏邓渊典官制……吏部尚书崔玄伯总而裁之”,“诏给内徙新民耕牛,计口受田”,“便以经术为先,立太学,置五经博士,生员千有余人”。这些举措( )
    A . 加速了民族交融步伐 B . 消弭了民族之间矛盾 C . 促成了北魏统一全国 D . 推动了北方民族南迁
  • 4.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唐朝时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元朝时设北庭都元帅府,清朝设伊犁将军。根据这些史实可知(   )
    A . 西汉奠定了当今疆域版图的雏形 B . 元朝时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开始建立 C . 中央政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D . 中央政府逐步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 5. 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京剧”。皮黄戏形成于(   )
    A . 康熙在位期间 B . 乾隆在位期间 C . 嘉庆在位期间 D . 道光在位期间
  • 6. 蒋廷敝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他们“再进一步”的举动是(   )
    A . 创办民用工业 B . 打造近代海军 C . 谋划维新变法 D . 建立新式学堂
  • 7. (2021·江都三模) 1912~1919年,中国新建的民族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以上,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以上数据说明( )
    A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 B . 中国开始迈向工业化强国 C . 列强扩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D . 近代民族工业迎来“短暂的春天”
  • 8. 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中国工人阶级首先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举行大小罢工斗争100多次,参加人数30万以上,给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以沉重的打击。这表明(   )
    A . 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B . 工人阶级成为了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C . 中共成立后推动全国工人运动高涨 D . 中国共产党成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 9. 图1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历史,其中(   )

    A . ①段出现“大跃进”等“左”的错误 B . ②段主要任务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C . ③段国家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 . ④段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10. 据国务院港澳办公室统计,仅1978年1月至11月,经香港出国和到港考察的人员就有529批,人数达3213人,在众多的出国考察团中以谷牧为首的西欧五国考察团最受世界瞩目,他们此次出国考察学习潮(   )
    A . 预示着中国的重大决策正在酝酿 B . 推动国内经济形势明显好转 C . 表明中国外交打破意识形态限制 D . 践行了对外开放的外交策略
  • 11. 公元9世纪,西欧封臣的效忠誓词是:“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应得,则我的言行,举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绝无违背。”由此看出,封君与封臣之间(   )
    A . 有森严的等级界限 B . 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C . 有绝对的隶属关系 D . 以土地封赐为纽带
  • 12. 中国学者程汉大指出,“‘光荣革命’从形式上看是政变,但从内容上说则是‘革命’英国学者狄金森认为“光荣革命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革命”,他们共同强调“革命”( )
    A . 暴力驱逐了国王 B . 使国家权力中心转移 C . 确立双国王制度 D . 形成责任内阁制
  • 13. 罗斯福总统曾经表示:“如果在每一个互相竞争的集团内所有的雇主都同意付给其工人同样的工资——合理的工资,并且规定同样的工时——合理的工时;那么,高工资和短工时就不会伤害任何雇主。不仅如此,这样做,比失业和低工资对雇主还更好一些。”由此可见,罗斯福新政(   )
    A . 消除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 . 有助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C . 推行了“以工代赈”计划 D . 重视对全国工业的计划指导
  • 14. 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对图2所反映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 ①处国家的投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结束 B . ②处发生的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C . ②处发生的战役是美、英盟军于1943年发起的登陆作战 D . ④处召开的会议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 15. 1993年欧盟成立后,先后制定了《跨大西洋纲要》《亚洲战略新构想》和《欧洲安全事务构想》,并积极筹划建立欧洲防务部队,广泛发展与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等国的战略关系,加大了与美国的竞争力度。欧盟的这些举措意在( )
    A . 带动亚洲,协同发展 B . 对抗美国,谋求独立 C . 扩大合作,增强实力 D . 组建军队,殖民扩张
二、辨析改错(共8分)
  • 16. 美术创造是人类文明发展重要而鲜明的标志之一。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 (1) 唐朝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吴道子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代表作有《步辇图》。
    2. (2) 徐悲鸿熟悉中西画法,创作了《愚公移山》等宏篇巨作,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
    3. (3) 但丁的绘画代表作《蒙娜丽莎》以现实人物为主题,体现了人文主义。
    4. (4) 意大利画家梵高的代表作《向日葵》表达了画家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材料解析(每小题10分,共20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记》以《黄帝本纪》为中国历史的开篇。司马迁还以“万系一宗”来叙说民族关系,认为汉人与诸多民族均是同根同源。历代祭祀黄帝之举,史不绝书。当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时,往往自称为黄帝后裔。对黄帝的崇拜,使中华文明在多元发展的同时,一以贯之地保持了连续性。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材料二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中华民族之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而致辞曰:赫赫始祖,吾华肇造……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经武整军,昭告列祖。

    ——摘编自国共两党共祭黄帝陵时毛泽东所作《祭黄帝陵文》

    1. (1)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传说中黄帝的贡献。根据材料一,概括黄帝文化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共两党祭祀黄帝的背景和影响。  
    3.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黄帝”这一文化符号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据[英]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二19世纪的世界领导是英国,在英国达到鼎盛时期的1860年前后,其现代化工业的生产能力相当于世界的40%~50%,或欧洲的55%~60%。英国始终保持着相当于他国两倍以上的海军。大英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它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大洲。19世纪末,美国跃居资本主义世界首位……从现在起直到2030年或2050年,美国将是唯一的世界领导国,这是毫无疑问的。

    ——据《大国崛起》解说词等

    1. (1) “欧洲人迈入大洋”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指出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走在“迈入大洋”前列的条件。
    2. (2) 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两国成为世界领导的共同原因。
    3. (3) 综合两则材料,你认为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四、活动与探究(共12分)
  • 19. 阅读表格,完成下列探究。

    中外历史大事记(部分)

    1. (1) 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空白处填写完整

    2. (2) 根据表格,选取相关历史事件,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