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

更新时间:2024-01-08 浏览次数:2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10分)
  • 1. 为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薯片的包装袋中常充入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该气体是( )
    A . 氮气 B . 氧气 C . 稀有气体 D . 二氧化碳
  • 2. (2023九上·香洲期中) 每年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在重阳节的各种民间习俗活动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 . 放纸鸢(风筝) B . 佩戴茱萸 C . 登高远眺 D . 酿菊花酒
  • 3. 下列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 )
    A . Fe B . Si C . NH3 D . NaCl
  • 4. 试管是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下列使用试管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 检查气密性 B . 加入大理石 C . 加入食盐 D . 倾倒液体
  • 5.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自此天气渐寒。水蒸气容易凝结成冰霜,下列有关水蒸气凝结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分子的种类变多 B . 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 C . 水分子的间隔变小 D . 每个水分子质量变大
  • 6. “绿色”是杭州亚运会的办赛理念之一。下列做法与“绿色亚运”理念不符合的是( )
    A . 增加植树造林面积 B . 加高烟囱,将有害气体排向高空 C . 实行垃圾分类和回收 D . 取消燃放烟花,改用“数字烟花”
  • 7. 通过煮沸可将某类硬水软化,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a(HCO3)2=CaCO3↓+H2O+X↑,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X的化学式为CO2 B . Ca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 .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D . 生成CaCO3和H2O的质量比为50:9
  • 8. 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为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可将滤纸用水润湿 B . 若滤纸高于漏斗边缘,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 C . 为防止过滤后的液体迸溅,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D . 为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中的液体
  • 9. 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则单质一定只含一种元素 B . 氧气能支持燃烧,则所有物质都能在氧气中燃烧 C . 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不复燃,则集气瓶中一定不含氧气
  • 10. 1783年,拉瓦锡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水的组成:向A杯中滴加少量的水,水通过灼热的铁管时汽化,水蒸气与灼热的铁反应,生成了一种黑色固体(Fe3O4)和“可燃空气”,将气体通过放在冷水中的铜管,在B装置中收集到较纯净的“可燃空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推翻了“水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的观点 B . 铜管可以起到凝结水蒸气,使“可燃空气”更纯净 C . 实验中参加反应的水蒸气的质量等于生成Fe3O4的质量 D . 实验中收集到的“可燃空气”可能是氢气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 11. 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 (1) 磷元素
    2. (2) 2个氮原子
    3. (3) 3个一氧化碳分子
  • 12.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锌的国家,如图是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1. (1) 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 (2) 每个锌原子中含有质子;
    3. (3) 锌元素属于(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元素。
  • 13. 小慧同学在实验室中加热10mL水,请你帮助她完成实验。
    1. (1) 在量取10mL水时,她应选用① (填“10mL"或“25mL" )量筒和胶头滴管。读数时,应保持视线与②相平;
    2. (2) 加热水时,将外壁干燥的试管在酒精灯上后,再用外焰固定加热。
  • 14. 如图为某麦片的配料及营养成分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麦片中含钠、锌,这里的“钠、锌”指的是(填“元素”、“原子”或“分子”);
    2. (2) 食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缓慢氧化导致变质,为延长保质期,可将开封的麦片放入冰箱,这说明食品发生缓慢氧化的速率与有关;
    3. (3) 《中国居民膳食参考摄入量》推荐,成人每天需摄入镁的推荐量为330 mg,则g该燕麦片可提供330 mg镁。
  • 15. 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回答与水有关的问题。
    1. (1) 实验室中可通过过滤操作除去水中的杂质(填“不溶性”或“可溶性”);
    2. (2) 如图为电解水装置的示意图,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①,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b尖嘴处,打开活塞,观察到的现象为②

    3. (3)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 . 为节约用水,农业和园林浇灌可将大水漫灌改为喷灌、滴灌 B . 通过静置、吸附、过滤、消毒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C . 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物,还会使衣物变硬 D . 地球上水资源储量丰富,但可利用的淡水却很少
  • 16. 《易经》记载有“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所描述的是甲烷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如下图为甲烷燃烧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 (1) 甲烷的化学式为CH4 , 图中表示甲烷分子的是(图中序号);
    2. (2) 甲烷燃烧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3. (3) 下列对该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
      A . 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 . 反应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C . 反应中共涉及3种氧化物 D . 该反应涉及到的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E . 保持丙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 17.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1. (1) 为检验实验甲反应后的生成物,待木炭熄灭后,接下来的操作为
    2. (2) 实验乙中,在瓶中放入少量水能减少污染,SO2能够用水吸收的原因之一是
    3. (3) 实验丙中,铁丝在氧气中未看到剧烈燃烧现象,一种可能的原因是
    4. (4) 实验丁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待装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到集气瓶中水的体积(选填“>”、“<”或“=”)瓶内空气体积的
  • 18.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标号M的仪器名称:
    2. (2) 用加热KMnO4的方法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

      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使用装置A进行实验时,应通过调节旋钮(选填“a”、“b”或 “c")来调整试管的高度;

      ③用B装置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时,将导管伸入集气瓶收集氧气;

    3. (3) 将发生装置与图2中(填序号) 连接可用来测定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
  • 19. 某兴趣小组同学对H2O2溶液分解进行如下探究。
    1. (1) [探究一]温度对H2O2溶液分解速率的影响
      兴趣小组同学进行2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序号H2O2溶液浓度H2O2溶液体积温度MnO2用量收集O2体积时间
      30%5mL35℃02mL49.21s
      30%5mL55℃02mL10.76s
      加热H2O2溶液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2) 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H2O2溶液分解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
    3. (3)

      [探究二]硫酸铜(CuSO4)能否作H2O2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查阅资料] CuSO4 易溶于水

      用天平称量0.4g无水CuSO4粉末,取5mL 5%的H2O2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图实验:

      步骤①的目的是与步骤作对比,说明CuSO4能够加快H2O2溶液的分解速率;
    4. (4) 为探究CuSO4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是否发生改变,实验小组同学向步骤③的试管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 , 测得产生Cu(OH)2沉淀0.245g,计算步骤③的试管中含有CuSO4的质量(实验过程中的损耗忽略不计,写出具体计算步骤)。
    5. (5) 为进一步证明CuSO4能够作为H2O2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小组同学还需要证明在反应前后CuSO4不变。
  • 20. 兴趣小组对“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进行探究,实验方案如下:

    [分析交流]

    1. (1) 方案A中,能够简单、安全、快速引燃锥形瓶内红磷的操作为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气球的变化为②
    2. (2) 关于方案B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 为便于观察实验现象,铁钉加入到硫酸铜溶液前应进行打磨 B . 反应前后,天平指针没有发生偏转 C . 实验过程中,必须将铁钉完全浸没在硫酸铜溶液中 D . 该实验要保证硫酸铜溶液过量
    3. (3) [发现问题]方案A中因有氧气参加,故采用密闭装置。方案B为什么也要用密闭装置呢?
      [进行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同学再次实验,并使用氧气浓度传感器和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锥形瓶内氧气浓度和气体压强的变化,绘制出如下曲线

      [结果分析]
      根据图1可知,在0~7000s之间,装置内的氧气含量变化为
    4. (4) 实验过程中溶液温度不变,结合图1和图2分析,装置中压强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