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青藤书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3-12 浏览次数:1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多选均不给分)
  • 1. 科学家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现象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科学家瓦特好奇于水沸腾顶起壶盖而发现了蒸汽机的奥秘……他们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
    A . 观察 B . 调查 C . 实验 D . 测量
  • 2. 如图所示的四种测量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3. (2023七上·慈溪期末) 以下是小科同学测量记录的一些实验数据,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
    A . 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    B . 1个鸡蛋的质量为56g C . 某同学1000m中长跑所用的时间为250s D . 一元硬币的直径为2.50dm
  • 4. 某同学要称取50克水,做了以下几步实验操作:

    ①称量一只100mL烧杯质量为m;②调节天平平衡;③加水到天平平衡;④再在右盘加50g砝码;⑤拿下烧杯整理天平。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②①④③⑤ C . ②③④①⑤ D . ②④③①⑤
  • 5. 唐朝诗人孟郊在《登科后》中写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若马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 马上的人 B . 身后的房屋 C . 路面 D . 路边的花
  • 6. (2022八上·北仑期中) 李军的家距学校600m远,某天他上学时,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1.5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的路程,他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   )
    A . 1.2m/s B . 1.25m/s C . 2m/s D . 2.5m/s
  • 7. 小明通过如图实验证明A点更容易开关门,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个因素有关(      )

    A . 力的大小 B . 力的方向 C . 力的作用点 D . 施力物体
  • 8. (2019九上·杭州开学考) 如图所示,用电线将电灯吊在天花板上,下述几对力中属于相互作用力的是(    )

    A . 电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 B . 电线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C . 电灯受到的重力和电灯对电线的拉力 D . 电灯受到的重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
  • 9. 如图,木箱重G=600N,小字用F=200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木箱,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推力增大到240N,此时的摩擦力为(      )

    A . 600N B . 200N C . 240N D . 大于200N小于240N
  • 10. 东钱湖环湖骑自行车成为了宁波众多人的休闲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给车胎充气增大了车胎内气体的压强 B . 地面对自行车的摩擦力总是阻碍自行车前进 C . 刹车时自行车受到惯性的作用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 D . 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 11. 水平面上叠放着A,B两个物体,在水平方向力F和F的作用下,以共同的速度v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已知F1=10N,F2=6N,那么物体A、B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A对B的摩擦力为10N,向右 B . B对地面的摩擦力为4N,向左 C . A受到摩擦力为4N,向左 D . 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6N,向左
  • 12. 下列四幅图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某同学沿杆匀速向上爬升时,该同学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 B . 图(乙)中筷子提米在空中静止时,筷子所受的摩擦力方向向上 C . 图(丙)中F拉动木板B使其速度逐渐变大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逐渐变大 D . 图(丁)为每隔相等时间拍摄的某个同学的位置图片,由图可知该同学运动越来越快
  • 13. 下面所列举的现象:①用注射器将药液注入人体;②吸在墙上的塑料衣钩;③用塑料管从开口的汽水瓶中吸汽水;④上升的气球。一定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14. 将一个实心球分别放入水、盐水和水银中,如图甲、乙、丙所示,实心球受到的浮力F、F、F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 F=F>F B . F>F>F C . F>F>F D . F>F=F
  • 15. (2023八上·宁海期末) 下列实例,应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是(  )
    A . 用吸管吸瓶中的饮料 B . 飞机飞行时获得升力   C . 拦河坝修成“上窄下宽” D . 潜水艇在水中实现沉浮
  • 16. 关于物质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B . 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质量也一定不同 C . 一块冰熔化成水后,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D . 氧气瓶中的氧气用掉一半,剩下的氧气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 17. 如图所示,是托里拆利实验的规范操作过程,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 . 如图玻璃管倾斜不影响实验测量结果 B . 是大气压支持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不会下落 C . 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D . 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有少量空气
  • 18. 如图所示,4个体积相同的小球浸在水中,则所受浮力最小的是(      )

    A . A球 B . B球 C . C球 D . D球
  • 19. 小宁用弹簧测力计、烧杯、适量的水测量石块的密度,烧杯的重力为G0、底面积为S。如图甲所示,他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的重力为G;如图乙,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如图丙,将石块浸没于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已知水的密度为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乙图中,烧杯对桌面的压强 B . 该石块的体积为 C . 丙图中,烧杯底受到水的压强为ρgh+ D . 石块的密度为
  • 20. 将重为4N,体积为6×10-4m3的物体投入一个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溢出200g水。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漂浮,F=4N B . 物体悬浮,F=2N C . 物体沉在水底,F=2N D . 物体沉在水底,F=4N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21-25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26分)
  • 21. 读图,如图的长度为

  • 22. 汽车燃烧汽油前进,汽油的能转化为汽车向前运动的能,近几年电动汽车技术不断成熟,电动汽车是将能转化为汽车运动的能量。
  • 23. (2023八上·慈溪开学考) 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以甲为参照物,乙以米/秒的速度向东运动,经过9s,甲、乙两物体相距m。

  • 24. 如图,质地均匀的长方体重7N,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与桌子的接触面积为0.01m2 , 则它对桌面的压强为Pa;竖直切除该物体右边的阴影部分,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会(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 25. (2023·舟山模拟) 如图所示,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A重力为1N,在水平向左的力F1=2N,竖直向上的力F2=4N作用下,沿着墙壁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A对竖直墙壁的压强为

  • 26. 如图所示,是孙老师在物理课堂上做的一个演示实验:把一个生鸡蛋A快速地向另一个完全一样的静止的生鸡蛋B撞去(用同一部分撞击),结果每次都是B鸡蛋被撞破,A对B的作用力(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B对A的作用力。

  • 27. (2023八上·余姚期中) 我们用手拉弹簧的同时,感到弹簧也在拉手,这说明了 。用弹簧测力计吊着一个金属球,测得它在空气中的重力为20N,当金属球有一半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5.5N,这时金属球受到的浮力为 N,当金属球全部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当该金属球全部浸入酒精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N。(ρ=0.8×103kg/m3
  • 28. 在学完浮力的知识后,小明利用刻度尺、塑料碗、大烧杯等器材,来测量一个金属球的密度,测量过程如下:

    ⑴在烧杯内放入适量水,再将塑料碗轻轻放入水中,如图甲所示,测出此时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1 , 此时塑料碗受到的浮力碗的重力。

    ⑵将金属球放在塑料碗中,放入球后的状态如图乙所示,测出此时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2。再将塑料碗中的金属球轻轻放入烧杯中,如图丙所示,测出此时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3

    ⑶该金属球的密度ρ=(用h1、h2、h3和ρ表示)。

    ⑷如果在实验中,小明是按照图甲、丙、乙的顺序操作,则测出金属球的密度值将(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际值。

三、作图题(共1题,共3分)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 30. 同学们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①如图甲所示是用来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压强计,接上软管后,发现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不相同,接下来的操作是

    ②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选用两图进行对比,得到的结论是

    ③小明保持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他发现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变大了,于是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就越大”的结论。同学小婷认为他的结论不可靠,原因是

  • 31. 如图A、B、C、D、E是小科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五个实验步骤,溢水杯中装满永,弹簧测力计下挂着某种物质制成的实心物体,物体吸水忽略不计。

    1. (1) 将ABCDE的实验步骤进行正确的排序:
    2. (2) 若各实验步骤准确无误,D中液体重N。
    3. (3) 在实验操作中如果出现了下列情况,则会影响实验结论得出的有____。(填字母代号)
      A . 弹簧测力计未调零 B . A中小桶中有少量积水 C . B中溢水杯中的水位低于溢水口
  • 32. 为了测定木块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设计了甲、乙两种方案。

    1. (1) 甲方案:在水平实验桌面上将木板用线拉住,通过弹簧测力计沿木板方向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在木板上面匀速滑动。利用弹簧测力计测摩擦力的实验原理是:
    2. (2)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有关时,小明先后用大、小木块按照图甲所示的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小明做法的错误之处是:
    3. (3) 乙方案:将长木板放在水平实验桌面上,用线通过弹簧测力计水平拉住木块,水平拉长木板,使长木板在木块下面滑动。乙方案中是否要求长木板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答:。(填“一定”或“不一定”)
五、计算题(共2小题。第33题4分,第34题7分,共11分)
  • 33. 一位质量为50千克的中学生,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50厘米2
    1. (1) 求这位中学生受到的重力是多少?(g=10牛/千克)
    2. (2) 求这位学生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 34. (2023八上·余姚期末) 如图所示,有一木块的体积为200cm3 , 浸没在水中且处于静止状态,木块受到绳子向下的拉力F为0.8N.(g=10N/kg、ρ=1.0×103kg/m3 , 绳子重力忽略不计)求:

    1. (1) 木块此时受到浮力;
    2. (2) 木块的重力;
    3. (3) 剪断绳子,木块静止时排开水的体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