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社会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

更新时间:2023-12-06 浏览次数:3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7. 40多年来,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中国的腾飞证明了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   )
    A . 经济建设 B . 改革创新 C . 教育改革 D . 改革开放
  • 8. 人民网开设“我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专栏后,各地网友踊跃参与,上线12小时收到有效留言近万件。其中,留言量前十的省区市分别是:广东、山东、江苏、河南、北京、河北、湖南、湖北、安徽、四川。这突出体现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有力保证是(   )
    A . 专家咨询制度 B . 社会听证制度 C .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D .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 9. 货币在社会发展和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由如图中国货币演进历程图可知(   )

    ①科技不断进步 ②经济日益发展 ③生活更加便利 ④文艺日趋繁荣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0.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监察官法、法律援助法、医师法、新修订的兵役法。我国加强法治建设的原因有(   )

    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②有了法律制度就等于有法治

    ③良法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④法治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方式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1. 图示法是揭示概念间关系的常用方法。下列概念间的关系可以用如图表示的有(   )

    ①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 
    ②中华文化与中华传统美德

    ③总体布局与社会建设 
    ④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2. 杭州某校学生发现西湖边盲道设施破损、占道现象严重,不便于视力障碍者出行。他们通过社会调查,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得到相关政府部门和市民的高度重视。大家对视力障碍者的态度体现的价值要求是( )

    ①自由   ②平等   ③公正   ④法治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3. 下表为我国第六次、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比较表。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我国( )

    项目

    人口年均增长率(%)

    65岁以上人口比重(%)

    每10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人)

    城镇人口比重(%)

    第六次(2010年)

    0.57

    8.87

    8930

    49.68

    第七次(2020年)

    0.53

    13.5

    15467

    63.89

    ①已经进入了人口负增长时代 
    ②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③已实现人才强国这一目标 
    ④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4. 清明节如今越来越“清明”,人们越来越多地用鲜花祭奠、网络祭奠代替焚香烧纸的传统祭扫方式。祭祀方式的新变化反映出( )
    A . 我国生态环境形式总体有所改善 B . 落实协调发展理念,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C . 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当作国家的中心工作 D . 文明绿色的生活方式逐渐深入人心
  • 15. 民族团结友爱,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民族冲突纷争,则社会动荡、人民遭殃。世界上许多国家把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做法称为“中国经验”。这里的“中国经验”是指( )

    ①各民族同步发展、同步富裕、同步繁荣

    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④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 . ②④ B . ①③ C . ①② D . ③④
  • 16. 2023年全国“两会”上,中国式现代化成为年度热词。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被冠以中国二字,在于其为中华文明所滋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最终为中国人民所选择。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们能够更透彻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你认为解读正确的是( )

    选项

    古语

    解读

    A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B

    “民惟邦本”“政得其民”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C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D

    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A . A B . B C . C D . D
  • 17. 2022年7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大会上指出:25年来,香港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总体稳定。香港的全面进步离不开的制度保障是( )
    A . 社会主义制度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 “一国两制”制度 D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18. 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党中央高瞻远瞩,指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间表”“路线图”。请你将?处内容补充完整( )

    A .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C .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 .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19. “为法老建造起通向天堂的阶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此阶梯指( )
    A . 金字塔 B . 狮身人面像 C . 帕特农神庙 D . 故宫
  • 20. 如右表所列内容为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的目录(部分)。据此推断,第三章的标题应是( )
    A . 古代希腊文明 B . 古代印度文明 C . 古代罗马文明 D . 古代阿拉伯文明
  • 21. 公元前6世纪,雅利安人建立了新的国家,并逐渐出现了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在当时维护了社会的秩序和稳定。该制度被称为( )
    A . 庄园制度 B . 城邦制度 C . 封君封臣制 D . 种姓制度
  • 22. “希腊的文学和艺术成就非凡,假如没有一无牵挂的自由,假如没有身为公民的自尊,这些成就便很难达到。”这段材料表明( )
    A . 古希腊人民生活在高度自由的环境中 B . 希腊文学艺术的发展成就了公民自由 C . 罗马法充分保障了人民艺术创作自由 D . 希腊民主政治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 23. “地中海已成为帝国的‘内湖’,地中海各地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海上航路、内陆河道陆上通道和古老商道都成了内外贸易的动脉,商旅往来,络绎不绝。”材料中的“帝国”是( )
    A . 罗马帝国 B . 波斯帝国 C . 阿拉伯帝国 D . 奥斯曼帝国
  • 24. 古希腊孕育了深厚的哲学思想,其中逻辑学的创立者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该学者是( )
    A . 亚里士多德 B . 苏格拉底 C . 柏拉图 D . 德谟克利特
  • 25. “在一定程度上,封君封臣制是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替代品,这一制度使得社会连成一个整体,从上到下形成了所谓责任的‘链条’”。材料中的“链条”是指( )
    A . 城市自治 B . 西欧庄园 C . 封赐土地 D . 金钱赎买
  • 26. 和同时期世界其他地区城市相比,欧洲中世纪城市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
    A . 封闭和狭隘 B . 自由和自治 C . 衰败和落后 D . 割据和独立
  • 27. 有学者说,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但也有些许光亮。这“些许光亮”就包括了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最美好的花朵”是指( )
    A . 城市的自治 B . 庄园的流行 C . 大学的兴起 D . 教会的统治
  • 28. 大和的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他们之间不断战争使矛盾日益尖锐,而部民反抗也不断。此时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于是,天皇决心实行改革。此则材料反映的是( )
    A . 大化改新的背景 B . 大化改新的内容 C . 大化改新的性质 D . 大化改新的影响
  • 29. 下列内容是日本历史上一次改革的部分规定,该规定反映出土地的所有者是( )
    A . 公民 B . 国家 C . 部民 D . 贵族
  • 30. “一带一路”战略提倡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传统、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开展平等合作,共享发展成果。以下与这个理念相符的是( )
    A . 十字军东征 B . 阿拉伯数字西传 C . 罗马帝国的扩张 D . 亚历山大东征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6分)
  • 31. 回首十年,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砥砺前行的道路上,众多重大工程和标志性成果如丰碑傲然矗立,从不同维度镌刻下国家发展的坐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中国速度”板块中划线的句子体现了教材中的什么道理?
    2. (2) 从“共享发展成果”的角度,指出“中国高度”的可贵之处。
    3. (3) “中国将始终是世界发展的重要机遇。”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的发展坐标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 32. 2023年3月4日-13日,5000多名代表委员会聚北京,共商国是。透过下列微镜头,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镜头一:3月4日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1)该镜头体现我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哪项基本政治制度?

    镜头二:全国法院......切实保障民生权益,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着力锻造法院铁军,各项工作稳中有进。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8547件,审结13785件;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3370.4万件,审结、执结3081万件,结案标的额9.9万亿元........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23)》

    (2)《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体现了厉行法治的哪一要求?

    镜头三:共有9位政府部门负责人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回答记者提问。密集的“部长声音”直面民生关切,触摸时代脉搏,传递出阔步新征程的信心和力量。

    (3)运用法治政府的相关知识,说说部长声音直面民生关切的原因?

    (4)两会讲述中国故事,青年传递中国信心。根据上述镜头,中国青年该如何担当重任,迎接挑战?

  • 33. 绍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某校九年级学生举行“博古通今——寻找绍兴文脉”项目化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研学之旅】

    【守望之旅】研学归来,九年级A班同学计划围绕“守望精神家园”这个主题,设计一期题目为“这很绍兴”的板报。

    梅干菜、油炸臭豆腐、黄酒、茴香豆、柯桥豆腐干,这样的美食很绍兴!

    梁祝传说、越剧、书法,这样的艺术很绍兴!

    陆游、蔡元培、鲁迅、秋瑾等历代名人名士为民族之复兴,为国家之强盛,敢于上下求索,这样的人物很绍兴!……

    1. (1) 仿照示例,将【研学之旅】中其他两个站对应的文化内涵补充完整。
    2. (2) 根据材料,谈谈开展“这很绍兴”板报设计活动的意义。
  • 34. 九(1)班同学以“多种力量推动社会进步”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邀你参与。 

    1. (1) 第一组同学认为“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并收集了以下图片。该图片可以佐证哪一次改革?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这次改革有什么影响?
    2. (2) 第二组同学查找资料后总结出两组关键词,发现在推动人类历史发展中,诸多因素起着重要作用。请任选其中一组关键词,在横线上将论点补充完整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A 组:《汉谟拉比法典》 《十二铜表法》 《罗马民法大全》

      B 组: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论点:选择______组,______改变世界。

      论证:

  • 35. 图见文明,史由证来。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亚历山大东征示意图       图2:叙利亚古代建筑遗址

    材料二: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的珍贵遗产,它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

     ——《拜占庭史研究入门》

    拜占庭帝国的民族构成极为复杂,包括希腊人、叙利亚人、科普特人、亚美尼亚人、格鲁吉亚人及希腊化的小亚细亚人等。……拜占庭帝国融合罗马帝国的政治传统、希腊文化和东正教,创造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拜占庭文化……它所保存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起了一定的作用。

    材料三:阿拉伯人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1. (1) 结合所学概述图1和图2有何关系?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拜占庭文化为何能够成为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如何理解拜占庭文化“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
    3. (3) 列举阿拉伯人在文学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并根据材料三,概括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