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

更新时间:2023-11-29 浏览次数:1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bo) 吝(sè)     风(zhēng) 咄逼人(duó) B . (bāo)  朗(rùn)  应(hé)    淅沥沥(xī) C . (suǐ)  确(zuò)    成(cuán)    人迹至(hǎn) D . 酿(yùn)咙(hóu)  抖(sǒu)   静(mò)
  • 2. 下列词语中书写有错的一项是(   )
    A . 竹筛        拼凑        争执        截然不同 B . 倜傥        急躁        渊博        喜怒无常 C . 奥秘        蝉蜕        绽开        浑为一谈 D . 感慨        淋漓        蟋蟀        小心翼翼
  • 3. 下列各项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听到窗外车喇叭响,妈出门一看,原来是姐姐一家回来探亲了,真是喜出望外 B . 开学了,初一(1)班的同学欢聚一堂,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C . 小王双目失明后,他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D .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 4. 下列语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通过“主题教育”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意义。 B .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努力攻克技术难关,取得了500项左右的专利成果。 C .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D . 产品质量过不过关、服务有没有保障,才是决定用户下一次会不会购买的关键。
  • 5. 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江南逢李龟年》中“落花”寓意甚多,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B . 散文诗没有诗的情绪与想象,不像诗一样精粹、凝练,但像诗歌那样分行与押韵,而且以散文形式呈现。 C . 《雨的四季》的作者朱自清,著名诗人、翻译家。 D . 《春》的作者刘湛秋,字佩弦。
  • 6. 下列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 . 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C . 《西游记》是最成功的带有神话色彩的文学巨著,其中孙悟空勇闯海龙宫、勾销生死簿、大闹灵霄殿、搅乱蟠桃宴、娶亲高老庄等情节,其反抗精神呼之欲出。 D . 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使用的武器分别是如意金箍棒和九齿钉耙降妖宝杖。
二、句子默写
  • 7.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 (1)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2. (2) 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 (3) 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4. (4)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5. (5) ,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三、综合性学习
  • 8. 请你参加以“建好我的微信朋友圈”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互动之趣]

    1. (1) 下面是微信朋友圈中好友关于“交友”活动的留言。请你与微信好友互动:参照示例,紧扣“交友”再设计两个具体活动项目。

      活动项目一:畅谈交友之道;

      活动项目二:

      活动项目三:

    2. (2) 围绕“是否赞成加父母为微信好友”这个话题,朋友圈里展开了辩论,请你发表看法并阐述理由。(40字左右)
  • 9. 请用楷书书写下面高适的名言诗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四、现代文阅读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字据

    童庆炳

    ①我的家乡在福建西部的一个山村里,那里虽然偏僻,却有美丽无比的山和水。

    ②整个村子都被高高低低的山包围着。无论你从哪一条路走,迎面而来的都是山。与北方的山不同,那山总是树木葱茏,一年四季的颜色虽有一些变化,但它整体的色调总是青绿的。山上的杜鹃花开放的时候,就像一位画家将一团团的红颜色泼在绿色的山坡上,远远望去,简直是人间仙境,美极了。幽静的山谷里,会突然传来鸟鸣声,让你不得不停下手中的柴刀,竖起耳朵接受那天然乐师的馈赠。

    ③在山里,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有自己寻觅到的秘密。在远山深谷的某处,有一棵或两棵只有自己才知道的杨梅树。我们算定它结的果子成熟的时候,就起个大早,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属于自己的杨梅树边,望着那满树的或红或白的果实,大叫大笑,然后一直吃到牙齿酸倒了,才想起父母交给我们的任务。至于各种蘑菇、鸟蛋等,更是大山常见的恩赐,那种美味不是城里人能享用到的。

    ④有山就有水,从我们村子边上绕过的那条小河,是从东往西流去的。河水从深山里流淌出来,在有的地方形成浅滩,河水跳跃着,永不疲倦地唱着歌;在有的地方积成深潭,缓缓流动,平静得出奇,就像一位散步的哲学家正沉思着什么。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在水中的身姿都清晰可见。我小时候最愉快的时刻,是用自制的捕鱼器捕鱼。捕鱼器是一个用蚊帐布做的圆形的“乌龟壳”,在“乌龟壳”上挖一个手掌大的圆洞,鱼饵是豆腐拌酒糟,那味道很香。我把“乌龟壳”沉到鱼儿出没的河水中,用石头压住,然后就爬到河边的一棵树上,瞭望我设下的“圈套”。这时候,我总能看见一些小鱼经不起香味的诱惑,在“乌龟壳”的洞口转来转去。一般的情况是,有一条小鱼先进去,然后就会有别的大一些的鱼也跟进去。对我来说,把握时机是至关重要的。一定要在鱼儿进去最多,但还未吃饱,对那豆腐拌酒糟恋恋不舍之际,我突然来到“乌龟壳”旁,用一块瓦片,迅速将洞口封住,然后小心翼翼地把“乌龟壳”端起来。这时,我能感到小鱼在里面跳动。那时,我们一家终年难得见到荤腥,饭桌上能有几条小鱼,那是何等的快活,而我获得的则是双份的快活。

    ⑤然而最吸引我的不是故乡的山和水,而是上学。我的最高理想是读完中学,以便将来能当一位山村的小学教师。可真惨,在我读完初中一年级后,因为无力供给我每周5斤米的伙食,父亲叫我休学了。后来,家里虽然勉强支持我读完初中,可无论如何,我是迈不过高中的门槛了。

    ⑥在我几乎绝望之际,听说离我家乡约300里的龙岩市有一所师范学校恢复了招生。我背着家里偷偷地去参加考试,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我在口袋里藏着龙岩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回到那四周被青山包围着的村子。我天天割稻、挑柴,终于以特别勤快的表现在一次吃晚饭的时候换来了父亲的笑脸。我赶紧抓住时机,又一次提出继续上学的请求。父亲说:“你死了这条心吧!你是长子,你不种田谁种田?你想上学,从哪里去弄学费和生活费?你就认命吧,孩子!”这时候,我试探着说:“要是有一所学校,既不要学费,还管饭,那……”父亲抢过话头说:“你做梦吧!天下会有这样的学校?要真有,那你就去好了。”全家人都笑我发痴,没有一个人认为我说的话是认真的。我暗暗高兴,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套”爸爸的话:“爸爸,空口无凭,你给我立一个字据,要是真有这样的学校……”他还是不让我把话说完:“我什么时候说了话不算数?你要立字据就立字据,拿笔墨来!”果然,就在饭桌上,父亲给我立了一张字据。我拿了字据,极力掩饰着内心的激动与兴奋,悄悄到姑姑、舅舅以及所有的亲戚家,把父亲的字据给他们看。他们都说:“你是想读书想疯了,这一张字据有什么用?再说,哪里会有吃饭不要钱的学校。”我说:“这你们别管,我只要你们做这张字据的见证人。”临近开学,有一天我趁姑姑、舅舅都在我家的时候,把龙岩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拿出来,放在他们面前。奶奶、爸爸、妈妈、姑姑、舅舅,所有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爸爸苦笑着,什么也说不出来。

    ⑦在一个清晨,我独自挑着一根竹扁担,一头是一个藤编的箱子,另一头是一个铺盖卷,迈着坚定的步子,翻山越岭,向龙岩城走去。山坡上的野花似乎开得特别鲜艳,山谷里的泉水也特别甘甜,天空中飞着的大雁也特别活跃。那一年我15岁。

    (选自《读者》,有改动)

    1.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第①~④段写家乡的山水之美,写 “我”心中的乐,与文章主题没多大的关系,可以删去。 B . 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天然乐师”运用比喻的修辞,把鸟儿比作乐师,既有喜爱之情又有赞美之意——赞美其鸣叫技巧的高超。 C . 第④段画线句子中“何等的快活”既突出了全家人因食有鱼的“快活”程度之深,又进一步暗示了生活的贫困艰难,也为下文父亲不让“我”继续上学做铺垫。 D . “那一年我15岁”蕴含了“我”为自己少时的独立和进取精神而感到自豪的情感。
    2. (2) 根据第⑥段内容写出父亲字据的内容要点,“父亲的字据”这个标题有何作用?

      要点:

      作用:

    3. (3) 选文④⑤段体现了“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4. (4) 阅读第⑦段画线句子,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山坡上的野花似乎开得特别鲜艳,山谷里的泉水也特别甘甜,天空中飞着的大雁也特别活跃。

五、对比阅读
  •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与儿女讲论文义          文义:文章的义理 B . 未若柳絮风起            因:因为 C . 陈太丘友期行             与:和 D . 元方入门不            顾:回头看。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相委而去

      A . 不思则罔 B . 时习之 C . 人不知不愠 D . 博学笃志
    3. (3) 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中“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B . 【乙】文中友人迟到在先,责骂陈太丘在后,可见友人是个无信无礼的人。 C . 【甲】文中结尾交代兄女的身份,暗示作者对她才气的赞赏。 D . 【乙】主要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了元方聪敏机智,明白事理的性格。
    4. (4)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六、诗歌鉴赏
  • 1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两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1) 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 . “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C . 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 D .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静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动景。
    2. (2) 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七、名著阅读
  • 13.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回忆了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和衍太太等人。书中提到衍太太的哪几件事?你觉得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八、作文
  • 14. 请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旅途中我们播种希望,放飞梦想:我们享受快乐,也体验忧愁……我们在前进中感知世界的奇妙,也收获生命的成长。在你的经历中,种种快乐、激动、成功、感动……都是你人生旅程中的风景。

    请以《的旅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将题目补充完整;⑵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⑶不少于5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