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衢州市教学联盟体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3-12-06 浏览次数:2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12分)
  • 1. 读下面这段文字,给加点字选择正确字音或字形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七十 (A.zǎi/B.zài) 峥嵘岁月,世界见证了中国的艰难成长。现在,山河如锦、国 泰民安,我们的新中国以锐不可 (A.挡/B.当) 的气势,xiāo洒屹立于世界之林。 我们要继承弘扬奋斗的精神,míng记历史,开创未来。

  • 2. 古诗文名句默写。

    家,是一缕散不去的乡愁。它是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 ”的思绪,是李白 “,万里送行舟”的慨叹;国,是壮丽秀美的璀璨山河。它是王维所见的“大漠孤烟直, ”,是白居易所喜的“,浅草才能没马蹄”。

    而家国情怀,更是生命自觉和家教传承。无论是《梁甫行》中曹植对贫苦人民“”家园荒芜、野兽出没的生存忧思,亦或是曹操《龟虽寿》中“” 用比喻抒发老当益壮的雄心壮志。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它更近乎你我心中的精神归属。

二、阅读(55分)
  • 3. 诗歌鉴赏

    下渚湖

    【宋】毛滂

    春渚连天阔,春风夹岸香。

    飞花渡水急,           

    远岫①分苍紫,澄波映渺茫。

    此身萍梗尔,泊处即吾乡。

    【注】①岫(xiù):山。

    1. (1) 下列填入颔联末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 何户不清妍 B . 垂柳向人长 C . 逆水拖白漾 D . 风斜鸟步轻
    2. (2) 有同学列出了《下渚湖》景物描写特色表,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完成景物赏析。

      《下渚湖》景物描写角度

      视角

      近观   远观

      形态

      动静结合

      感官

      视觉  嗅觉

      情感

      借景抒情

      色彩

      多色

      ……

  • 4. 文言文阅读

    活水源记(节选)

    【明】刘基①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木多枫槠,多松。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

    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②居之。

    有泉焉其始出石罅③涓涓然冬温而夏寒。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④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鲭鱼,色正黑,居石穴中。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鸲鹆⑤,黑色而赤觜,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⑥。有二脊令⑦,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深爱之也。

    【注释】①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②奎上人:当时的僧人,刘基的朋友。③石罅:石缝。④白野公:元末诗人、书法家泰不华的别号。泰不华是刘基的朋友。⑤鸲鹆(qúyù):八哥。⑥滑:鸟声流利。⑦脊令:水鸟名。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 曰金鸡之峰    负势竞 B . 来游   人 C . 悉出    实欲界之仙都 D . 岁旱时   引凄异
    2. (2)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有 泉 焉 其 始 出 石 罅 涓 涓 然 冬 温 而 夏 寒

    3. (3) 参照《与朱元思书》整理单,结合《活水源记》具体内容,完成篇章整理任务。

    4. (4) 有同学认为《活水源记》可以作为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外阅读篇目,你同意吗?请联系 单元目录和导语,并结合选文写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 5. 班级围绕纪实作品阅读举行了交流分享会,请你帮助大家完成以下的表格,梳理纪实作品阅 读方法。

    阅读有方法

    学习有成效

    把 握 作 品事实

    阅读纪实

    作品 ,  首先 要 学 会 把 握 作 品 所 写 的事实。

    (1)下列有关纪实作品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 年6月至 10 月对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 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 许多共产党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是斯诺笔 下最具代表的人物形象。

    B.埃德加·斯诺之所以冒险去苏区采访,是出于他对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 人的崇拜和对红色的苏维埃政权的向往。

    C.王树增的长篇纪实文学《长征》使用了全景式的写法,完整地展现了分散在 不同地域的红军历险转战大半个中国的历史。

    D. 飞向太空港》这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以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 支撑,以历史的笔法勾勒概貌,以文学的手法讲述故事,刻画了一群默默耕 耘的航天人形象。

    明 确 作 品立场

    领 悟 故 事精神

    把握作品 中的“事实” 之后,还要学 会阅读作者对 于事实的印象 和感受。最终, 要从中有所收 获。

    (2)读完《红星照耀中国》 中《关于朱德》这一章,三位同学展开 了如下对话:

    A同学:朱德的人生经历很震撼,斯诺说他的人生“是一个为着 忠于一个为民族的自由解放而斗争的伟大主义而丢弃了个人享受、财 富和地位的故事”。

    书中他的以下事件可以证明这句话。(至少 2 件)

    B同学:我认为他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举动,在《回忆我的母亲》 这一课可以找到原因

    C同学:我发现下面这件事,书和课文里面表达不同:

    “后来在地主的压迫下,我们这个大家庭无法再过下去了,为了 经济上的原因分了家。 ” (《红星照耀中国》)

    “那一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种的地上加租子,因为办不到, 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要退佃,逼着我们搬家。在悲惨的情况下, 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回忆我的母亲》)

    这是因为:

  • 6. 阅读

    致敬人生导师

    题目:______

    ①吴先生为我们讲课,应该是在1984年的冬季,前后讲了十几次。他穿着一件黑色呢大衣,戴一顶黑帽子,围一条很长的酱紫色的围巾。进教室后他脱下大衣解下围巾摘下帽子,露出头上凌乱的稀疏白发,目光扫过来,有点鹰隼的感觉。他目光炯炯,有两个明显的眼袋,声音洪亮,略有戏腔,一看就知道是讲台上的老将。因为找不到当年的听课笔记,不能准确罗列他讲过的内容。只记得他第一节讲杜甫的《兵车行》。杜诗一千多首,他先讲《兵车行》,应该是有针对性的,因为我们是军队作家班。这首诗他自然是烂熟于胸,讲稿在桌,根本不动,竖行板书,行云流水——后来才知道他的书法也可称“家”的——他的课应该是非常精彩的,他为我们讲课显然也是十分用心的,但由于我们当时都发了疯似地摽劲儿写作,来听他讲课的人便日渐减少。最惨的一次,偌大的阶梯教室里,只有五个人。

    ②这也太不像话了,好脾气的怀中主任也有些不高兴了。他召集开会,对我们提出了温和的批评并进行了苦口婆心的劝说。下一次吴先生的课,三十五名学员来了二十多位,怀中主任带着系里的参谋干事也坐在了台下。吴先生一进教室,炯炯的目光似乎有点湿,他说:“同学们,我并不是因为吃不上饭才来给你们讲课的!”这话说得很重,许多年后,徐怀中主任说:“听了吴先生的话,我真是感到无地自容!”吴先生的言外之意很多,其中自然有他原本并不想来给我们讲课,是徐怀中主任三顾茅庐才把他请来的意思。那一课大家都听得认真,老先生讲得自然也是情绪饱满,神采飞扬。记得在下课前他还特意说:我读过你们的小说,发现你们都把“寒”毛写成了“汗”毛,当然这不能说你们错,但这样写不规范。接下来他引经据典地讲了古典文学中此字都写作“寒”,最后他说,我讲了这么多课,估计你们很快就忘了,但这个“寒”字请你们记住。

    ③现在回想起来,吴先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寒”字,是不是有什么弦外之音呢?是让我们知道他寒心了吗?还是让我们知道自己知识的浅薄?

    ④其实,我从吴先生的课堂里,还是受益多多的。他给我们讲庄子的《秋水》和《马蹄》,我心中颇多合鸣,听着他绘声绘色的讲演,我的脑海中便浮现出故乡一望无际的荒原上野马奔驰的情景,还有河堤决口、秋水泛滥的情景。后来,我索性以《马蹄》为题写了一篇散文,以《秋水》为名写了一篇小说。《马蹄》发表在1985年的《解放军文艺》上,《秋水》发表在1985年的《莽原》上,这都是听了吴先生的课之后几个月的事儿。

    ⑤这两篇作品对我来说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马蹄》表达了我的散文观,发表后颇受好评,还获得了当年的“解放军文艺”奖。《秋水》中,第一次出现了“高密东北乡”这个文学地理名称,从此,这个“高密东北乡”就成了我的专属文学领地。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以为我是在《白狗秋千架》这篇小说中第一次写下了“高密东北乡”这几个字,在国内外都这样讲,后来,我大哥与高密的几位研究者纠正了我。《秋水》写了在一座被洪水围困的小土山上发生的故事,“我爷爷”“我奶奶”这两个“高密东北乡”的重要人物出现了,土匪出现了,侠女也出现了,梦幻出现了,仇杀也出现了。应该说,《秋水》是“高密东北乡”的创世纪篇章,其重要意义不言自明。

    ⑥吴先生讲庄子《秋水》篇那一课,就是只来了五个人那一课。那天好像还下着雪——我愿意在我的回忆中有吴先生摘下帽子抽打身上的雪花的情景。我们的阶梯教室的门正对着长长的走廊,门是两扇关不严但声响很大的弹簧门。吴先生进来后,那门就在弹簧的作用下“哐当”一声关上了。我们的阶梯教室有一百多个座位,五个听课人分散开,确实很不好看。我记得阶梯教室南侧有门有窗,外面是礼堂前的很大一片空场。因为我坐在第七排最南边的座位上,侧面便可见到窗外的风景,那天下雪的印象多半由此而来。我记得我不好意思看吴先生的脸,同学们不来上课造成的尴尬却要我们几个来上课的承受,这有点不公平,但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

    ⑦虽然只有五个人听讲,但吴先生那一课却讲得格外地昂扬,好像他是赌着气讲。我当时也许想到了据说黑格尔讲第一课时,台下只有一个学生,他依然讲得慷慨激昂的事,而我们有五个人,吴先生应该满足了。

    ⑧“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先生朗声诵读,抑扬顿挫,双目烁烁,扫射着台下我们五个可怜虫,使我们感到自己就是目光短浅不可以语于海的井蛙、不可以语于冰的夏虫,而他就是虽万川归之而不盈、尾闾泄之而不虚,却自以为很渺小的北海。

    ⑨讲完了课,先生给我们深深鞠了一躬,收拾好讲稿,穿戴好衣帽,走了。随着弹簧门“咣当”一声巨响,我感到这老先生既可敬又可怜,而我自己,则是又可悲又可耻。

    ⑩因为当时我们手头都没有庄子的书,系里的干事便让我将《秋水》《马蹄》这两篇文章及注解刻蜡纸油印,发给每人一份。刻蜡纸时我故意地将《马蹄》篇中“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中“月题”的注释刻成“马的眼镜”,其意大概是想借此引逗同学发笑吧,或者也是借此发泄让我刻版油印的不满。我没想到吴先生还会去看这油印的材料,但他看了。他在下一课讲完时说:“月题”,是马辔头上状如月牙、遮挡在马额头上的佩饰,不是马的眼镜。然后他又说——

    我感到他的目光盯着我说——“给马戴上眼镜,真是天才!”——我感到脸上发烧,也有点无地自容了。

    ⑪毕业十几年后,有一次在北大西门外遇到了吴先生,他似乎老了许多,但目光依然锐利。我说:吴先生,我是军艺文学系毕业的莫言,我听过您的课。

    ⑫他说:噢。

    ⑬我说:我听您讲庄子的《秋水》《马蹄》,很受启发,写了一篇小说,题目叫《秋水》,写了一篇散文,题目叫《马蹄》。

    ⑭他说:噢。

    ⑮我说:我曾在刻蜡纸时,故意把“月题”解释成“马的眼镜”,这事您还记得吗?

    ⑯此时,正有一少妇牵着一只小狗从旁边经过,那小狗身上穿着一件鲜艳的毛线衣。吴先生突然响亮地说:

    ⑰“狗穿毛衣寻常事,马戴眼镜又何妨?”

    (出自《莫言散文集》)

    1. (1) 默读文本,圈划重要信息,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2. (2) 视角探究

      事件

      双重视角

      语句摘要

      品读细节,探究变化

      吴老师讲《秋水》篇那一课

      过去的我

      我记得我不好意思看吴先生的脸,同学们不来上课造成的尴尬却要我们几个来上课的承受,这有点不公平,但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

      我之所以不敢看吴 先生的脸是因为

      现在的我

      现在回想起来,吴先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寒”字,是不是有什么弦外之音呢?是让我们知道他寒心了吗?还是让我们知道自己知识的浅薄?

      连用三个问句,言外 之意是

    3. (3) 文本第5段介绍了《马蹄》《秋水》这两部作品对作者的重要意义,似乎与本文主题无关。能否删去?请结合上下文,从内容结构两方面作答。
    4. (4) 以下两个标题,哪一个更适合本文?请你结合全文进行选择。

      A.《回忆吴先生》       B.《马的眼镜》

      我选 , 原因:

  • 7. 阅读

    致敬时代后浪

    温州“青科会”:一场会与一座城(节选)

    2020-10-29  18:56:29来源:浙江新闻网

    ①为期三天的“青科会”,围绕着“科技的未来在青年”的定位,紧紧扣住了“科技”和“青年”两个关键词。

    ②包括12位顶尖科学家(诺贝尔奖和沃尔夫奖得主)、113位院士在内的800余人,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与了峰会,其中70%为45周岁以下的青年科学家。

    ③与此同时,温州还请来了26所海内外知名高校校长,以及在中国成功抗疫过程中家喻户晓的三位顶尖医学工作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教授和温州籍“网红”医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

    ④在全球疫情期间,能聚集起这样的“豪华”阵容,可谓难能可贵。更加可圈可点的是,除了顶尖科学家齐聚之外,这场峰会还是一场全球“科技后浪”的盛会。

    ⑤参会的青年科学家、企业家和创投家来自96个国家地区和29个国际组织,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和境内境外互动的方式,进行“头脑风暴”。

    ⑥他们一边在主旨报告中向“前浪”学习,一边在“全球青年科技领袖圆桌会”和“世界青年领导力论坛”上与同仁交流。有落户打算和创业梦想的,则通过“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项目洽谈”和“大学生创业世界杯”及各种路演中展示自己的专长。

    ⑦10月18日晚,“青科会”特意安排了一场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核心子活动——2020“菠萝科学奖”颁奖之夜。

    ⑧以“向好奇心致敬”为口号的“菠萝科学奖”,也被称为中国版的“搞笑诺贝尔奖”,由中国科协、浙江省科技馆、果壳网等联合创立,邀请资深科学家和院士评选出每年最具想象力的全球科研成果。

    ⑨今年的获奖成果可谓让人“脑洞大开”。比如获得幻想奖的是由来自挪威、荷兰、西班牙的国际合作小组提出的人类月球基地建筑材料方案——尿液混凝土。获得物理奖的则是犹他大学生物学家大卫·卡雷尔的研究成果“长胡子的男人更扛揍”。

    ⑩这些奇思妙想,将在参加峰会的青年科学家和年轻观众心中,播下影响更为长久的投身科学的种子。

    1. (1) 为什么这场峰会被称为一场全球“科技后浪”的盛会?请阅读②-⑥段简要概括。
    2. (2) 通讯发表在网站后,留言板出现以下读者留言,请你以编辑身份回复。

    3. (3) 请你以浙江新闻网记者的身份将⑦-⑩段改写为一则简短的消息。字数 150 字左右。
三、写作题(30 分)
  • 8. 对家国的眷恋,是你我心中永恒的情怀。学校文学社要出一期“我的家乡我的爱”专刊,请你以此为话题,写 一篇文章投稿。

    栏目

    内容选择(任选一项)

    文体选择(任选一项)

    风景名胜

    描绘家乡自然山水,寄托独特情思;

    A散文

    B人物传记

    C通讯或新闻特写

    D评论

    名人传记

    再现本土名人生平轶事,展现品格精神;

    凡人小记

    记录身边平常之人之事,了解小我大爱;

    第一时间

    报道衢州活动新闻现场,评论家乡大事。

    要求:⑴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和文体,再根据你的选择谋篇布局,注意表达得体;

    ⑵自拟题目,文章不少于500字;

    ⑶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