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静海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学生学业能...

更新时间:2023-11-28 浏览次数:18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1-7题单项选择,8-10题多项选择,每题4分,共40分)
  • 1.  2021年2月10日19时52分,“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近火捕获制动,顺利进入环火星轨道,自发射以来,“天问一号”已累计飞行202天,飞行里程约4.75亿千米,距离地球约1.92亿千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天问一号”绕火星飞行一圈平均速度不为0,且它在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不为0 B . “19时52分”和“202天”,前者表示“时刻”,后者表示“时间间隔” C . 飞行里程约4.75亿千米表示位移,距离地球约1.92亿千米表示路程 D . 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对“天问一号”进行飞行姿态调整时可以将“天问一号”看成质点
  • 2. (2020高一上·涟水月考) 质点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某2 s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质点在这2 s内的位移一定是2 m B . 质点在此2 s末的速度一定是2 m/s C . 质点在该2 s内的前1 s内位移一定是2 m D . 质点在该2 s内的某时刻速度可能大于2 m/s,也可能小于2 m/s
  • 3.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设向右为正方向,则在前6 s内(  )

    A . 物体先向左运动,2 s后开始向右运动 B . 在t=2 s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C . 前2 s内物体位于出发点的左方,后4 s内位于出发点的右方 D . 在t=4 s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 4. 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x=(5+2t3) m,它的速度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v=6t2 (m/s),该质点在t=2 s时的速度和t=2 s到t=3 s间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
    A . 12 m/s 39 m/s B . 24 m/s 38 m/s C . 12 m/s 19.5 m/s D . 24 m/s 13 m/s
  • 5. 甲、乙两物体在同一地点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可知( )

    A . 6s末乙追上甲 B . 在乙追上甲之前,4s末甲乙相距最远 C . 8s末甲乙两物体相遇,且离出发点有32m D . 甲在0~4s内与4~6s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 6. 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速度同时经过某一路标,从此以后甲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先减速后加速,丙车先加速后减速,它们经过下一路标时的速度相同,则(  )
    A . 甲车先通过下一路标       B . 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 C . 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       D . 三车同时通过下一路标
  • 7. 在如图所示的位移(x)—时间(t)图象和速度(v)—时间(t)图象中,给出的四条图线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车做曲线运动,乙车做直线运动 B . 0~t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 C . 0~t1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D . 0~t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率相等
  • 8. 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表示物体运动快 B . 速度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速度大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大 C . 速度越大,位置变化越快,位移也就越大 D . 一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置变化,则这段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可以为零
  • 9. 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 质点的速度为+2m/s,乙质点的速度为-4m/s,则可知( )
    A . 乙质点的速度大于甲质点的速度 B . 因为+2>一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 C . 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表示运动的方向 D . 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m
  • 10. 运动图象可以形象地描述物体的运动过程。如图是A、B两物体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图象,从图象上可知(  )

    A . B物体的速度始终大于A物体速度 B . 20s末A、B两物体相遇 C . 过程中,A、B之间距离不断增大 D . 40s末时,B物体速度是A物体速度的2倍
二、填空题:11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8分
  • 11.  质点从坐标原点O沿y轴方向运动到y=4m后,又沿x轴负方向运动到坐标为(-3,4)的B点,则质点从O运动以B通过的路程是m,位移大小是m。
  • 12. 物体做直线运动,若在前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6m/s,后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9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若在前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4m/s,后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6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 13. 题组:关于图像问题的辨析及规律总结

    1. (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写“正确”或“错误”)

      ①甲图代表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 )

      ②乙图代表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 )

      ③甲图代表物体在t=2s时离出发点最远( )

      ④乙图代表物体在t=2s时离出发点最远( )

    2. (2) 回答上面问题后总结:

      s—t图像中运动方向怎样判断?

      v—t图像中运动方向的方向怎样判断?

      v—t 、s—t图像中位移分别怎样判断?

  • 14.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让重锤加速下落,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图中直尺的单位为cm,点O为纸带上记录到的第一个点,点A、B、C、D、…依次表示点O以后连续打出的各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T=0.02 s打一个点。

    1. (1) 纸带的(填“左端”或“右端”)与重锤相连。
    2. (2) xOFcm,xOHcm,FH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m/s。
    3. (3) 如果当时交变电流的频率f=51 Hz,而计算时仍按f=50 Hz处理,那么速度测量值将(填“偏大”“偏小”或“相等”)(已知)
三、 解答题(39分)
  • 15. 如图所示为一个物体沿某一条直线运动的v-t图像,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分别说明它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1. (1) 物体是从静止开始运动还是具有一定的初速度?物体在第2 s末的速度大小为多少?
    2. (2) 分析全程物体的速度大小如何变化?物体是加速运动、减速运动还是匀速?
    3. (3) 物体运动的方向是否变化?哪个时刻发生变化?第3 s末和第5 s末的速度是否相同?什么时刻距离出发点最远?
  • 16. 如图所示为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x-t图像,根据图像求:

    1. (1) 前2s内的位移,前5s内的总路程和位移;
    2. (2) 0~2s内、3~5s内的平均速度;
    3. (3) 0~5s内的平均速度。
四、提高题(共20分)
  • 17. 如图所示,在运动场的直线跑道上,每隔4 m放一空瓶。运动员进行往返跑训练时,推倒中间O点处的空瓶后,跑向O点右侧最近的A点,将空瓶推倒后返回,再推倒O点左侧A′点处的空瓶,之后再跑向右侧的B点,将空瓶推倒,再向左,如此反复。取向右为正方向,表格中是运动员在不同时刻对应的位置坐标。

    时刻t/s

    0

    2

    6

    12

    20

    30

    位置坐标x/m

    0

    4

    -4

    8

    -8

    12

    由表格中所给数据试求:

    1. (1) 0~2 s内运动员的位移;
    2. (2) 2~6 s内运动员的位移;
    3. (3) 前20 s内运动员的路程和位移。
  • 18. 某物体由A点出发做直线运动,前5 s向东行驶了30 m到达B点,又向东行驶了5 s前进了60 m到达C点,在C点停了4 s后又向西行驶,经历了6 s运动了120 m到达A点西侧的D点,如图所示,求:

    1. (1) 最后6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
    2. (2) 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3. (3) 全过程的平均速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