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衢州市教学联盟体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3-12-08 浏览次数:11 类型:期中考试
一、班级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任务。(18分)
  • 1. 班会上,李老师请每位学生进行自我介绍。下面是某位同学的一段自我介绍。请你指出其中不恰当的地方,进行修改讨论。

    大家好!我叫徐晨,今年13岁。虽然个子不高,样貌也不那么峻朗,但自我感觉鼻子还挺有特点的。我喜欢阅读,因为阅读能够使人(jìng mì)、使人快乐,可以纯净人的灵魂。所以我一直有一个理想,就是成为一个大作家。我想用手中的笔,描绘出祖国秀丽的风光。很高兴和大家相聚在xx班。今后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学习,一同进步。遇到问题,还请同学们多多请教,谢谢!

    小语:这段自我介绍中“jìng mì”一词我没有把握,你来写这个词吧。

    小文:好的,这个词应该这样写:①。我发现在“虽然个子不高,样貌也不那么峻朗”中有个错别字,应该这样改:②

    小文:我觉的这位同学说的“还请同学们多多请教”这句话中有一个不妥之处。

    小语:是的,他的敬谦辞使用错误。应该把③“”改成“”。

  • 2. 根据表格中的汉字,各识别一句诗。
     

    (五言)             ②(七言)

  • 3. 写出含有“月”字的诗句。
    1. (1) ,若出其中。(曹操《观沧海》)
    2. (2)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3) 。(任意连续两句)
  • 4.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相应的任务。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释】①吴松:即“吴淞”,江名,太湖最大的支流。

    1. (1) 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描述“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的画面之美。
    2. (2) 假如时光可以穿梭,你认为晁补之最有可能与下列哪位诗人成为朋友?请结合具体的诗阐述理由。

      A.曹操 《观沧海》B.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C.李白《峨眉山月歌》

  • 5. 活动结束了,让我们一起围绕“交友之道”,谈谈我们的看法吧!
    :每个人都有自己交友的原则,那我们到底应该如何与朋友交往呢?今天我明白了,。(结合《<论语>十二章》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你的看法)
二、班级开展“好书伴我行”读书活动,请你参与下面活动。(41分)
  • 6.     请仿照示例,结合《朝花夕拾》中的相关文章,谈谈你的阅读感受,并分享到你的“朋友圈”。

    要求:任选下列给出的一篇文章,将你的阅读感受发至你的“朋友圈”。

    备选: 《五猖会》  《范爱农》   《藤野先生》   《父亲的病》

    示例:

    小文

    读完《二十四孝图》,我对其中所谓的“孝道”产生了两种看法。

    其中“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提倡的“孝道”,我感到可笑又可怕;但其中也不乏有令人人感动的“孝道”。所以在我看来对待同一件事情,我们都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7. 在许多作品中,刻画了一些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请从以下作品中任选一部,选择其中令你最有感触的一个女性人物,并结合文中具体内容分析其形象。

    A.《白洋淀纪事》 B.《湘行散记》

  • 8. 请你阅读下面的美文,完成问题。

    让我看着你

    ①从母亲住进我们医院的那一刻起,我就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职业了。曾经有那么多的患者能在我的手上康复,母亲的病,却让我无能为力。面对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除了强颜欢笑地安慰她,就只能偷偷躲到某个角落抹眼泪。

    ②那个时候,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我扭过头,眼泪无声地掉下来。

    ③午后的阳光照在洁白的病床上,我轻轻地梳理着母亲灰白的头发。母亲唠叨着她的身后事,她说她早在来之前就已准备好了自己的送老衣,可惜还少一条裙子,希望我们能尽快给她准备好。说这些的时候,母亲的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记要完美地离去。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一滴又一滴地落到母亲的头发里。

    ④母亲的病房,离我的办公室仅有几步之遥,可她从来没有主动要求我去她的病房。每一次去,她还忙不迭地催我走。她说还有很多病人等着我,她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其实,我很清楚,每一次离开母亲的病房,身后那双依依不舍的眼睛会一直随着我的身影,直到我拐过屋角。

    ⑤一天,一个女孩急需眼角膜,恰巧医院里有一位救治无望的男孩,出于一个医生的责任,我劝那个男孩的家长捐献出孩子的眼角膜。男孩的父亲同意了,不想他的母亲却发疯般地找到我,说她决不允许谁动她儿子一根毫毛,哪怕他不在这个世界了。最后,也许被我劝得急了,那位痛得发狂的母亲突然大声地说:“你觉悟高,怎么不让你的家人来捐献?”我一下子呆在那里,无言以对。

    ⑥母亲是何时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门口的,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直到听到那声熟悉的呼唤,抬起头,看见母亲正泪流满面地立在那里:“孩子,你看妈妈的眼角膜能给那个孩子用么?”屋子一下子静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母亲身上。我几乎不敢相信,那话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看大家都在惊愕地盯着自己,母亲的脸上忽然现出少见的一点血色。她挣扎着走到我面前,静静地盯着我看了足足有一分钟,然后,我听见母亲轻轻地说:“孩子,我想看着你,让我看着你!”

    ⑦泪水狂涌而出,我第一次在自己的病人面前失态。我知道,那是母亲临走之前努力为我做的最后一件事。

    ⑧后来,那个男孩的母亲含着泪同意了把儿子的眼角膜捐献给那个女孩,因为她觉得儿子的眼角膜毕竟比我母亲的要年轻。更重要的一点,她说,她也想让儿子的眼睛,一直看着她。从我母亲的身上,她明白: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

    1. (1) 【散文·事件】阅读文章,完成对事件过程的梳理。

      时间:某一天 地点:我的办公室门口 人物:我的母亲、男孩的母亲和我

      起因:一个女孩急需眼角膜,恰巧医院里有一位救治无望的男孩。

      出现矛盾:

      解决矛盾:

      我的母亲主动提出捐献眼角膜给患者,因为她想一直看着我。

      事件结局:

    2. (2) 【散文·朗读】文学的一部分生命就存在于它的声音里。请你从重音的角度对第⑥段画线句进行朗读设计,并说明理由。

      她挣扎着走到我面前,静静地盯着我看了足足有一分钟,然后,我听见母亲轻轻地说:“孩子,我想看着你,让我看着你!”

    3. (3) 【散文·语言】散文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抒情味。下面一组句子,你更喜欢哪种表达,为什么?

      ①原文: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

      ②改文:母亲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

    4. (4) 【散文·情感】《秋天的怀念》一文,描写了一位身患重病,却一心想要帮助儿子走出困境的母亲,歌颂了伟大的母爱。在本文中,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呢?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 9. 非文学作品阅读

    〔材料一〕

    教育改革要从家长教育开始

    ①家教是什么?是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往往体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比如感恩、尊重别人,基本的规矩,等等,其实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某种程度上,首先取决于父母。

    ②但遗憾的是,有些家长对此几乎没有太多的重视,更谈不上正确的教育理念、人才观念。一谈到家教,就变成了花钱请老师教文化课,而不是家长的身体力行。更有甚者,一些权贵和富有人群,用金钱换责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花巨资让孩子一个人出国留学,表面上为孩子做出贡献,实则是不负责任。

    ③一旦孩子出现问题,我们经常是指责学校、社会,而不是反思自己。当我们控诉应试教育的时候,我们是否反思自己也是一个积极的推动者?当我们指责社会无序时,我们是否给孩子做出了表率?

    ④如果不是从事专门研究工作,那么,在学校学的知识大部分都会遗忘,但是,协作、感恩、创造力、想象力、忍耐力、反省能力,等等,最终会沉淀下来,而在这些教育方面,家长也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⑤世界上没有一种教育制度与理念是完美的,美国也同样。大家觉得,中国教育目前问题很多,政府、社会舆论都在反省、检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很多中国专家动辄讲美国教育如何如何好。的确,美国的教育在理念上、方法上,都有其先进的东西,有值得汲取的地方,但是,我觉得,在借鉴美国经验的同时,中国家长应当首先补上家庭教育这一课;教育改革,首先应当从改变家长入手,让家长们明白自己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真正懂得如何引导孩子成长成才。

    ⑥从世界角度来说,对于培养一个优秀的人,理念、做法其实没有本质的差别,比如付出,比如严格的规范与要求、待人友善、懂得感恩,等等。因此,我们不需要动辄讲美国,而是应当先把本民族优秀的教育观念继承下来,把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发扬光大。家长到位,正确的理念到位,中国的教育问题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处于今天的信息时代,假如我们的家长不学习,很难教育好孩子。因为身处急功近利的时代,有些人心浮气躁,跟着社会思潮走,被大众化思潮裹挟,缺乏理性思考和长远的眼光。他们常常认为:

    ⑴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

    ⑵自己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心力不足。

    ⑶家庭教育是空洞理论,听起来好听,但不实用。

    ⑷树大自然直,对孩子放任自流,顺其自然,不多过问。

    ⑸家庭教育就是学习的教育,学习的教育就是做作业。

    ⑹家庭教育就是让孩子们上各种兴趣班,学习音乐、美术等。

    ⑺家庭教育就是提要求,至于怎么学习,不知道,也不愿意探究。

    其实,家庭教育就是孩子生命成长的教育,就是让孩子们萌生会学习,善于学习,会生活,善于生活,会相处,善于相处的意识,并乐于实践和探究。家庭教育,就是对“根”的教育,对“心灵”的教育,只有“根壮”“心灵好”,状态好,才能“枝粗叶肥”,这恰是“庄稼养根,育人养心”啊!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家长对孩子在非智力因素方面进行言传身教,就能让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B . 对于培养一个优秀的人,中国和美国在理念和做法上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差别。 C . 我们应当先把本民族优秀的教育观念继承下来,应该把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发扬光大。 D . 家庭教育就是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
    2. (2) 下面一段文字放在材料一中哪一段合适?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陈述理由。

      美国的教育制度与理念并不完美。在美国,因为教育理念原因,家长不满意,有大约260万学生是在家上学的。在美国排名前10的大学中,有7%来自此类学生。家长们在以自己的力量去做调整,表达对美国教育的不满。

    3. (3) 结合材料二的内容,分析你或你身边的学生家长在教育方面有什么不当行为,你该如何与他们交流这一话题。请写下你准备交流的话。
  • 10. 【活动四  赏古人趣事】

    【甲】

    罗友作荆州从事,桓宣武为王车骑集别。友进坐良久,辞出,宣武曰:“卿向欲咨事,何以便去?”答曰:“友闻白羊肉美,一生未曾得吃,故冒求前耳。无事可咨。今已饱,不复须驻。”了无惭色。

                                                               ——《世说新语·任诞》

    【乙】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 , 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世说新语·任诞》

    【注释】①王车骑:指王洽。②便:就。③彷徨:同“徘徊”。④戴安道:西晋人,博学多才,善于弹琴,性高洁,终身隐居不仕。⑤剡:剡县,今浙江省嵊县。

    助读材料一:

    一代人物,百年风尚(在一定时期内,大家共同崇尚的社会风气和习惯)。

    ——吕叔湘《笔记文选读。〈世说新语〉》

    助读材料二:

    魏晋时期任诞为何成为“流行病”呢?一是与所受《庄》《老》及玄学思想影响有关,强调张扬个性而享受人生;一是魏晋社会,篡弒相继,正直之士,朝不保夕,引发“叛逆”与任诞。

    ——《蒋凡讲世说新语》

    1. (1) 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文言词义。

      文言词汇

      方法

      解释

      何以便

      课内迁移法:太丘舍去

      无惭色

      查找字典法:①结束;②明白;③完全;④清楚(《古汉语常用字典》)

      经宿

      语境推测法(联系上下文)

      人问其

      成语法:无缘无故

    2. (2) 默读选段【甲】【乙】,梳理两位人物的行为和背后的原因。

    3. (3) 《世说新语》语言精炼含蓄,长于用虚词表现人物形象。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恍然生动。参照示例,结合上下文,细品画线句加点虚词“便”的表达效果。

      示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赏析:“哉”和“也”写出了孔子极力夸赞了颜回即使身处陋巷,穷困潦倒,依然悠然自得,追求精神的愉悦和满足。表现了颜回的好学和安贫乐道的精神品质。

      画线句: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4. (4) 上述两篇短文均出自《世说新语·任诞》,小乐对文中两位人物的言行很不解。请结合甲乙两文和助读材料,谈谈你对“任诞”的看法。
三、班级开展“表达与交流”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写作任务。(41分)
  • 11. 学习了第一单元,你是否对描写景物有了新的认识呢?此时恰逢金秋时节,请你写下你眼中最美的秋景吧!(要求:用多样化的方法描写秋景,字数120字左右)
  • 12. 有位名人说过这么一句话:“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就有了生命……”遇见某个人,也许就是一次情感的慰藉;遇见某本书,也许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总有一次遇见,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

    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