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

更新时间:2023-12-04 浏览次数:21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25 分)
  • 1.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问题。

    ①享受着人工智能带来便捷的同时,人们常不无担忧地问:人工智能会超越人类吗?它会不会像《黑客帝国》中的矩阵一样,成为人类的统治者?

    ②人工智能(简称AI)的传说可以追溯至古埃及,真正崭露头角则是在20世纪。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上,计算机科学家和数学家们提出了AI这个概念,试图模拟和拓展人类的智能并应用于生产与生活的各个领域。1959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诞生;1962年,第一台搬运机器人诞生;1965年,第一台具有声光“感觉”的机器人诞生;1966年,第一台聊天机器人诞生……机器人成了人工智能的代表。其实工厂里的智能机器、家庭中的智能家电、几乎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等都是人工智能的杰作。 

    ③AI真的具有智能吗?毫无疑问,计算机可以进行计算,它的所有智能都建立在计算这种功能之上。就拿战胜人类的围棋高手AlphaGo来说吧,AlphaGo存贮了很多棋谱的信息,可以计算出每一步棋输赢的概率,知道最有可能获胜的下一步棋。它没有创造出前人没有过的下法,也没有战胜对手的主观愿望,可是它的每一步棋都是高手的真传,这样的优势积累起来足以令人类的个体望尘莫及。

    ④人工智能据说也可以写诗,只要给它足够数量的文字资料作为语料库,再通过编程让它从语料库里选择一些文字按照一定的原则排列组合,就变成了一首诗。乍一看,这些诗像模像样、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是细细推敲就觉得不伦不类,无法承载人类的情感与理性。迄今为止 , 还没有人工智能的诗作流传,可见在创造性的领域,人工智能想追上人类还遥遥无期。

    ⑤为了让人工智能变得更聪明,计算机科学家不断向脑科学取经。如果把大脑的信息处理比喻成一个黑箱,有信号的输入,有信号的输出,输入和输出之间是神经网络的信号传递。计算机矩阵破解了这个黑箱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用矩阵中的点来模拟神经元的发放频率,用矩阵中的线(公式)来模拟神经元的整合规律。计算机矩阵看似庞大复杂,其实远比人类大脑简单和单调。计算机矩阵通过一次一次地拟合,确实可以把一些简单的输入——输出之间的联系模仿得比较逼真,主要集中在感觉输入——运动输出这样的反射性活动方面。可见在那些来无影去无踪的思维、推理、联想等脑的高级功能领域,计算机可以说是无从模仿。

    ⑥人们最担心的一点就是:人工智能会不会拥有自我意识,有朝一日反抗人类?对于这个想法,相信绝大多数脑科学家会报以一声苦笑。什么是自我意识?脑科学目前对这个问题一筹莫展,在未来漫长岁月中,能够把自我意识相关的神经回路、神经递质弄清楚就不错了,至于这些物质是怎么变成精神的?在哪一个层面,那些电流、那些化学物质就形成了可以驰骋古今、纵横四海的意识?这是比黑洞还要深奥的秘密。

    ⑦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是:就让人工智能在运动控制、计算、识别的方面发挥所长吧!至于情感、意志、决策、想象、创造这些方面则交给人类来做。人类不应该害怕被机器超越,人类要不断超越自己——不要让人性的弱点被AI放大,无休止地破坏和改变自然,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警惕的。

    (选自《科普时报》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神经生物学方向博士)

    1. (1) 文章第②—⑥段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人工智能?请结合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 (2) 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 (3) 赏析第④段中加点字“迄今为止”。

      迄今为止 , 还没有人工智能的诗作流传,可见在创造性的领域,人工智能想追上人类还遥遥无期。” 

  • 2.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问题。

    ①每到年末,女人们就都要忙碌起来了。

    ②在我家乡,再穷的人家,都要准备几件像样的年货待客。比如三两斤炒瓜子,自家种的卖给贩子后余留下来的花生,还有就是爆米花。

    ③而作为村里最穷人家的主妇,母亲的忙碌里,就会多几分恓惶。因为只有她知道,一到年关,招待客人要钱,去长辈亲友家拜年要钱,年后我们兄弟姐妹读书要钱。可因为进账少,她的口袋,差不多已经空了。

    ④她只有早早地就催着父亲带着我去走村串巷打爆米花。

    ⑤二姑父买了一套爆米花的行头。可他后来患了痨病,近不得烟火,就打不得爆米花。母亲就催着父亲,学了这门手艺,借了二姑父家的这套行头去打爆米花。

    ⑥这是一种十分艰苦的活计。我和父亲每天就像钉在了两条矮凳上。父亲负责摇机器,拉风箱,待加热到了一定温度,让机器炸响。机器里的大米就变成了松脆的体积暴涨的爆米花。我负责把柴,配合父亲“爆破”作业,死死捏紧装爆米花的麻袋,以免气流冲溢让爆米花散落。然后,我解开口袋,将爆米花装给主人。如此周而复始,每天都要到半夜才睡。

    ⑦那时候每一爆加工费是一毛。十多天时间下来,可以挣个一百多块。年关和我们的学费,就全都指望着这件事。

    ⑧要到大年二十九,我们才会回到家里,父亲先把那些带着黑色锅灰的毛票交给母亲,然后在自己家的厅堂,摆开架势,打自己家的爆米花。很明显,父亲摇着机器拉着风箱的节奏变慢了。我把柴也是。经过了十多天的熬夜打爆米花,我和父亲都太累了。

    ⑨而在我和父亲出门的这些天,母亲早已把家里的一切都安顿妥当,包括其他年货的准备,孩子的新衣……晚上,母亲会把糖倒入有水的锅中。她在灶前把柴火,待糖水煮沸,父亲会将爆米花倒入爆炒,到一定火候,再铲出通过人工压实,然后用刀切成薄片,爆米花年货就做成了。

    ⑩那一夜,家里就都是糖分的味道:穷人的家庭里少有的幸福的味道。

    ⑪年终于到来了。对于家庭主妇来说,也就是最忙碌的时候到了。

    ⑫母亲穿着浆洗得干净的旧衣服,在家中进进出出,微笑着为前来拜年的亲友续茶水,看着客人面前茶盘里年货空了,就返回屋内补上些许——量肯定是经过精密计算的,不能太多,不然后面来客就不够了,撑不到春节过完,但也不能太少,不然就不体面。

    ⑬那爆米花片是茶盘里最显豁的茶点。它的成本不高,少量的大米和糖,但因为经过爆米花机的加工,体积增大了好多倍,适合表达新年里虚妄的富足感。

    ⑭印象里母亲从来没有穿过新衣服。即使过年也是。也许她穿过,那该是新婚的时候,可惜我没能见到。母亲好像也从没吃过她精心准备的那些吃食。她很少上桌,总是坐在灶膛前,吃每一顿剩下来的东西。平日里,她给我们的印象是节俭到抠门的。她对自己,几乎到了残忍的程度,即使过年也是。成年累月,我们早已接受了这样的母亲,认为母亲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⑮可有一天,我发现母亲在无人的角落吃着爆米花。

    ⑯离大年初一过去已经有几天了。亲友们都已散去。大人们开始闲了下来。

    ⑰我还沉浸在寒假与春节给我带来的美好和自由之中。离开了打爆米花的那张小矮凳的束缚,我就像一个野孩子,到处找着寻欢作乐。我忘了我是去找谁还是为了躲避谁的追赶,急匆匆地走在某个离家几栋屋的一个巷子里。无意间我看到了母亲,正在往嘴巴里送着爆米花。

    ⑱她轻轻地咬着,咀嚼着。她脸上的表情,似乎是非常享受爆米花片带给她的愉悦感,以至于她显得有点陶醉,有点贪婪。她吃得很细致,好像一小片爆米花片,有着她细嚼慢咽的计划。她手里有个袋子,里面还有着三两片。

    ⑲母亲怎么会在这里?她是不是专门要躲在我们不容易出现的地方,来享受她其实非常心仪的食物?她为什么不在家里,当着我们的面吃着爆米花?有什么清规戒律,阻止了她这么做?

    ⑳母亲看到了我,脸上立即露出惊诧进而尴尬的表情。她迅速停止了咀嚼,转身急匆匆离开了巷子。

    ㉑母亲只比我大25岁。我呢那时候才十一二岁。现在想起来,母亲那时候还很年轻,不到四十。可母亲在我心里从来没有年轻过,从我记事以来,她就是一个很心酸的老妇模样,即使新年也不能让她看起来年轻些。

    (选自2020年2月20日《新民晚报》,有删改)

    1. (1) 依据提示,完成对文章内容的梳理

      母亲催父亲打爆米花→→家人制作爆米花年货→母亲用爆米花待客→

    2. (2) 联系上下文,结合加点词语,赏析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她吃得很细致 , 好像一小片爆米花片,有着她细嚼慢咽的计划。她手里有个袋子,里面还有着三两片。”

    3. (3) 文章第③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做简要分析。
    4. (4) 通读全文,分析第㉑段中“我”的复杂情感。
二、古诗文阅读。(31分)
  • 3.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自云阳洞口北行四十步,得小港。港之上芳树丛生,凉樾低荫。沿港而西,竹篱映水,古屋参差。时疏雨乍过,新笋解箨①,蔷薇盛开,人语不传。惟闻山鸟唤晴,草蛙鸣动而已。

    村之侧有山山有石峰如覆钟垒石其上若棋局然俗名棋盘山其峰盖庆忌塔之址也。峰之阳不数步,下视悬崖百尺,石壁绕池,壁如玦,池如镜,如奁②初启然。遂徇崖而下,临水坐。坐甫定,忽有声自壁内出,各肖其人之声。同游人相顾错愕。始知陆士云所记“小语小隐,疾语疾应,哗然呼啸,答响满野”,惊疑景况,语极真也。随山东折,即港之阳。土阜隆然起者为金祝③墓。其庙在港南小屋水桥上。

    呜呼,昔年血战之地,今日徒见山高水深,惟留此丛祠,报赛④奔走。野老村童,其亦知勤事⑤之酬耶?太息而返。

    (选自《晚清文选——云阳洞北小港》,有删改)

    【注释】①解箨(tuò):脱壳。②奁(lián):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③金祝:宋朝抗金英雄金胜、祝威的合称。金兵攻打杭州时,两人串军民拼死抵抗,因寡不敌众,英勇就义。④报赛:祭祀。⑤勤事:尽职。

    1. (1) 下列对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村之侧有山/山有石峰/如覆钟垒石/其上若棋局然/俗名棋盘山/其峰盖庆忌塔之址也 B . 村之侧有山/山有石峰/如覆钟垒石/其上若棋局/然俗名棋盘山/其峰盖庆忌塔之址也 C . 村之侧有山/山有石峰如覆钟/垒石其上/若棋局然/俗名棋盘山/其峰盖庆忌塔之址也 D . 村之侧有山/山有石/峰如覆钟/垒石其上若棋局/然俗名棋盘山/其峰盖庆忌塔之址也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自非亭午夜分 正午 B . 凄异 连接 C . 自云阳洞口行四十步 向北 D .  水坐 靠近
    3.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B . 【乙】文划线句子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写,突出了山险、水清、境幽的特点。 C . 【甲】文抒发了作者对三峡优美景色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以及怀才不遇的苦闷和孤寂。 D . 【乙】文抒发了作者对云阳洞一带的山水之景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战争的感叹,对像庆忌、金祝等英雄的赞颂,同时也表达了对百姓们对英雄或英雄精神漠不关心的愤慨。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峰之阳不数步,下视悬崖百尺,石壁绕池,壁如玦,池如镜,如奁初启然。

  • 4.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1. (1) 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 (2)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 5. 古诗文默写。

    根据课文内容,用规范汉字在下列横线上补写出相应的句子。

    花草树木,自古以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吟诵的对象。王维在《使至塞上》写道“ , 归雁入胡天”;《庭中有奇树》中写道“ , 路远莫致之。”;除此之外,《黄鹤楼》中,诗人崔颢站在黄鹤楼上所见到的草木景象是③“”;《钱塘湖春行》中 ④“ ”两句亦可见古人对花草树木之情感。

三、名著阅读。(7分)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合江县某中学八年级某班同学开展了《红星照耀中国》读书交流会,请你帮助完成下面内容。

    【辨人物】

    “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魅力和领袖自信的奇怪混合物。”

    1. (1) “他”是(填人名)。
    2. (2) 【忆历史】
      红军长征路上历尽千辛万苦,作者认为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七律•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就描写了两次战役。


      这两次战役一次是,另一次是
    3. (3) 【讲故事】
      作者在书中说:“我以前从未见过任何中国青少年有这样一种人格尊严,我发现在这些红红脸蛋、欢乐愉快、精神饱满、忠诚不渝的‘红小鬼’身上,洋溢着一种令人惊奇的蓬勃精神,让人看到希望。”

      请简要叙述书中一个关于“红小鬼”的故事来印证这句话,并说说这个故事中所反映出来的他们身上的品质。
四、积累与运用。(17 分)
  • 7. 下列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勉(wèi) 首(qiào) 不(xùn) 眼花潦乱 B . (xiá) 留(zhì) 杀(lù) 藏污纳垢 C . 刻(juān) 图(wàng) 亮(zèng) 油光可鉴 D . 责(jié)  改(chuàn) 步(duó) 为富不人
  • 8. 下列加点词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在亿万“云监工”的加油声中,建设者迸发出锐不可当的战斗力。 B . 一个平常的道理,让人讲得入木三分;一处平常的景致,让人写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C . 他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殚精竭虑、不懈奋斗,建立了丰功伟绩。 D . 《西游记》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 ,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9.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使这个偏僻小村的产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B . 这些被时间二次制造出来的食物,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对于滋味和世道人心的某种特殊的感触,更加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饮食。 C . 中国国家馆以科技与艺术的巧妙结合,带给参观者新颖刺激的多维体验。 D . 据市房地产开发协会在房交会上的统计,约有85%的被调查者两年内有买房计划,但如何让这些购房者变成买房行动,是让开发商们最头疼的问题。
  • 10. 综合性学习

    泸州市某学校八年级3班开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 (1) 请为下面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重视度的日益提高,各个学校纷纷举行弘扬传统文化的活动。金秋十月,我市同育中学开展了系列相关活动。各种活动精彩纷呈:穿汉服、写毛笔、画国画、吟诗词等,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老师们也热情的投入到其中,寓教于乐,把学科教学和传统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仅身临其境参与其中,更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2. (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传统文化的特点。(分点回答)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汉字字形多样,铿锵圆润,包含着历史文化内涵。传统文化倡导的人生价值观、人格境界论,比如《大学》《中庸》这些经典,可以为我们重建道德观念提供深层的学术滋养。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中国古代优秀的思想理念,儒家思想强调“礼之用,和为贵”,道家倡导“天人合一”,这些思想是中国目前建设和谐社会的丰富理论资源。传统文化体现出来的开放、包容精神,将有助于中华文明更好地融入世界文明,使世界文明趋于多元化。

五、作文。(40分) 
  • 11.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作。

    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采访”的相关知识。

    你可以叙述某次采访的经历,可以想象采访某个人的情景,也可以谈谈你希望采访某个人的理由。采访对象可以是现实生活中你熟悉或陌生的人,也可以是历史人物或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可以是英雄人物,也可以是平凡的人……

    请以“采访”为话题,选取某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套作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③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