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某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3-11-27 浏览次数:15 类型:月考试卷
一、题目
  • 1.  9月23日迎来秋分节气,但有的人说南京是没有秋天的,于是学校组织“寻味金陵之秋”主题活动并通过校公众号发送推文,请你完成任务。以下是推文的开头,请你帮忙斟酌部分字形字音和用词。

    早春,我们入山林度晨露,我们共赴品人间朗rùn;仲夏,我们不再静mò,合力挣脱世事荒蛮,我们是彼此的心牢束缚;深秋,我们尝薄雾饮霜露,酝冷寂为热忱;暮冬,我们便熔了石头做草木,我们空独立。

    1. (1) 给加点字注音

      ( ) 空(   )

    2. (2) 看拼音写汉字

       静mò(   ) 朗rùn(   )

    3. (3) 句中“酝酿”的词义为(填序号)。

      ①酿酒 ②事情逐渐成熟的准备过程

  • 2. 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体验,本推文还添加了语音朗读,请从重音和停连的角度为下面的语句进行朗读设计并说明理由。

    深秋,我们尝薄雾饮霜露,酝酿冷寂为热忱。

  • 3. 推文中以下四句话的最佳语序是(  )

    南京的秋,____,____,我们可以一边听着季节的声音,一边慢慢走的浪漫;南京的秋,____,____,恍惚间又把人拉回几个世纪之前。

    ①是梧桐树在路边延展 ②是六朝遗韵下的红砖黛瓦

    ③被季节染了色 ④落叶铺陈在脚下

    A . ①③②④ B . ①④②③ C . ④①③② D . ②③①④
  • 4. 对于推文中一些语句,同学们有些争论,错误的一项是(   )
    A . “各种气息,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是“酝酿”在文章《春》中的语境义。 B . “暮冬,我们便熔了石头做草木,我们空灵独立。”中的“空灵”是名词。 C . “我们可以一边听着季节的声音,一边慢慢走的浪漫。”是病句,需修改。 D . 推文的开头用四个分号,分别了描述春夏秋冬四季,标点符号使用是对的。
  • 5.  同学们选择了四幅具有金陵秋天特点的图片,请你选择其中一幅并配上文案介绍,运用比喻或拟人的手法来锤炼语句。

    示例:植物园银杏道。步入大门,你就会被夹道银杏树的色彩惊艳,高大的银杏树,金黄的银杏叶。金黄色的落叶像蝶轻盈落下,像在地上铺上了一层“金色地毯”,绚丽极了。

    选择图片,文案:

  • 6. 为了让同学们留意大自然,在推文最后增加了“诗文中的景”的板块,请补充。
    1. (1) 秋风萧瑟,。 (曹操《观沧海》)
    2. (2) ,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3) ,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
    4. (4) 诗人借助草木演绎了多少悲欢离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草木之于李白,是无法送别友人的触目伤怀;“”(《天净沙·秋思》),草木之于马致远,是天涯游子的客途秋恨。
    5. (5)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他生长着。 (朱自清《春》)
  • 7. 古诗文阅读

    【甲】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 ,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饯别王十一南游

    〔唐〕 刘长卿 

    望君烟水 , 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注释】①饯别:设酒食送行。王十一,名不详,排行十一。②汀洲:水边或水中平地。③白蘋: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

    1. (1) 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甲诗首联点题。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漂泊羁旅之情寓于字里行间。 B . 乙诗颔联写景。飞鸟不知飞向何处,形单影只,青山孤寂空旷,令人心生悲戚。 C . 甲诗颈联“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红日西沉,秋色渐浓的江南美景。 D . 乙诗尾联紧承上联,写友人在汀州上遥望,烟水茫茫,借白蘋抒发离别的忧愁。
    2. (2) 完成填空。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    ①  的感情,“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表达    ②    的感情。

    3. (3) 两首诗中都有“阔”字,分别品析它们的妙处。
  • 8. 课内阅读

    济南的冬天(节选)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层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白,一道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照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上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狭窄,又那么宽敞,①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②天儿越睛,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漫漫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的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 (1) 划线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 本体是白花,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B . 本体是顶着白雪的树的样子,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C . 本体是树尖上的白雪,喻体是白花。 D . 本体是树尖上的白雪,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2. (2) 对画波浪线句子的含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描写黄白相间的山坡,春风化雪,不久人们就会见到山坡原有的颜色。 B . 表现济南冬天的温和,雪化了,水在山坡流动;“山的肌肤”指山坡的草地。 C . 描写济南冬天的温和,有水蒸气蒸发升腾的美景,不久雪就会全化了,山坡上的颜色比雪色更美。 D . 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像穿着好看的衣服;“山的肌肤”可以想象成春天来临后满山花草覆盖的景象,即便是雪后也只是越发显出济南冬日的温和。
    3. (3) 有人认为第一段文字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也有人认为是按时间顺序写。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4. (4) 请选择文中一个划线句进行赏析。

      我选第句,

    5. (5) “秀气”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 9. 课外阅读

    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

    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

    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是画家,会刻图章,画写意花卉。他会摆弄各种乐器,弹琵琶,拉胡琴,笙箫管笛,无一不通。他拉的是老派胡琴,弓子硬,松香滴得很厚,他的胡琴音色刚亮。胡琴码子都是他自己刻的,他认为买来的不中使。

    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春天,不到清明,他领着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是用染了色的绢糊的。放风筝的线是胡琴的老弦。老弦结实而轻,这样风筝可笔直地飞上去,没有“肚儿”。用胡琴弦放风筝,我还未见过第二人。孩子们在屋里闷了一冬天,在田野里奔跑跳跃,身心都极其畅快。他会做各种灯。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只纺织娘,栩栩如生。用小西瓜上开小口挖净瓜瓤,在瓜皮上雕镂出极细的花纹,做成西瓜灯。我们在这些灯里点了蜡烛,穿街过巷,邻居的孩子都跟过来看,非常羡慕。

    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我小时候,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我的作文,时得佳评,他就拿出去到处给人看。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他画画,我小时也喜欢画画,但他从不指点我。他画画时,我在旁边看,其余时间由我自己乱翻画谱,瞎抹。我小时字写得不错,他倒是给我出过一点主意。在我写过一阵“圭峰碑”和“多宝塔”以后,他建议我写写“张猛龙”。这建议是很好的,到现在我写的字还有“张猛龙”的影响。我十七岁时谈恋爱,写情书,他瞎出主意。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父亲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我和儿子的关系也是不错的。他那时刚刚学会汉语拼音,用汉语拼音给我写了第一封信。我也只好赶紧学会拼音,好给他写回信。对儿子的几次恋爱,我采取的态度是“闻而不问”。了解,但不干涉。我们相信他自己的选择,他的决定。

    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可以“没大没小”。

    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选自汪曾祺《人间草木》,有删改)

    1. (1)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                                                                                                                                    

      写作对象

      情节内容

      人物形象

      “我”的父亲

      是画家;会乐器

      多才多艺,有生活情趣

      从无疾言厉色;爱带着孩子放风筝、做花灯

    2. (2) 文中②③段写的只是“我”父亲的事情,并未涉及父与子两方面,这是否与文题相悖?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3. (3) 品味语句,回答问题。

      ①第⑤段划线句中的逗号可以删去吗?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②第⑥段中两处“没大没小”各是什么意思?

    4. (4) 从全文看,以“多年父子成兄弟”为题有何妙处?
    5. (5) 本文的语言风格是怎样的?选择全部正确的一项(   )

      ①质朴平淡 ②华丽典雅 ③绚丽飘逸 ④韵味无穷 ⑤流畅自然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④⑤ D . ①②④
  • 10. 以下不符合鲁迅看问题态度的一个说法是(   )
    A . 儿童是人生发展关键期,应该上各种培训班增长才干,否则长大了就一事无成。 B . 要关爱弱势群体,不能忽视其心理需求,要尊重他人,不以职业区分高低贵贱。 C . 父母是儿童成长的老师,要尊重儿童天性;子女也要理解关注父母的精神需求。 D . 老师要以身作则,树立热爱学习的榜样,同时要引导儿童健康合理的兴趣发展。
  • 11. 从以下三个人物中选出一个,结合《朝花夕拾》的具体内容说说他/她对鲁迅成长的意义。

     长妈妈 衍太太 藤野先生

    我选             

  • 12. 作文

    南京著名特级教师王栋生老师说:“(学校的)教育教学,应该有好的故事。正常的课堂,会尽量让学生对教育有美好记忆。”

    这段话能引发我们很多美好的联想。请以“亲爱的教室”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550字;②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