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片区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3-12-18 浏览次数:15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 1. 你认为1839年最能感动中国的人物是( ) 
    A . 左宗棠 B . 魏源 C . 林则徐 D . 邓世昌
  • 2. 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割占的第一块中国领土是( ) 
    A . 台湾岛 B . 香港岛 C . 新界 D . 澎湖列岛
  • 3. 1861年,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一封信中写到:“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在信中,雨果谴责的“两个强盗”是( ) 
    A . 英国殖民者 B . 沙俄侵略军 C . 英法联军 D . 八国联军
  • 4. 将南京开放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 《天津条约》 B . 《南京条约》 C . 《虎门条约》 D . 《望厦条约》
  • 5. 下列人物中,在鸦片战争期间壮烈殉国的是( ) 

     ①林则徐   ②邓世昌   ③关天培   ④陈化成   ⑤左宝贵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②③④ C . ③④ D . ①③④⑤
  • 6. 鸦片战争后,由农民阶级发起的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运动是(    )
    A . 禁烟运动 B . 洋务运动 C . 太平天国运动 D . 义和团运动
  • 7. 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朝对峙政权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 . 金田起义 B . 定都天京 C . 北伐与西征 D . 颁布《资政新篇》
  • 8. 如图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图。它反映出西方列强的侵华特点是( ) 

     

    A . 由内地扩大到沿海地区 B . 由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 C . 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被迫开放 D . 仅限于东部沿海地区
  • 9. 爱国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内容能让人联想起中国近代哪个屈辱条约( ) 
    A . 《南京条约》 B . 《瑷珲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北京条约》
  • 10. “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购买外洋船炮并进行仿造”是“近日救时之第一要务”。此观点是哪一派的主张( ) 
    A . 洋务派 B . 顽固派 C . 维新派 D . 革命派
  • 11. (2022八上·谷城期中)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
    A . 洋务运动未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B . 顽固派的阻挠破坏势力强大 C . 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 D . 未真正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
  • 12. 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 ) 
    A . 京师大学堂 B . 福州船政学堂 C . 京师同文馆 D . 北洋水师学堂
  • 13. (2016八上·仁化期中) 鲁迅回顾历史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要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于是开始了(  )

    A . 洋务运动 B . 维新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 14. 甲午中日战争中,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A . 威海卫战役 B . 黄海海战 C . 辽东半岛战役 D . 丰岛海战
  • 15. 从内容来看,《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 
    A . 中国割去领土面积更大 B . 开放通商口岸增多 C . 索取赔款数额不断增大 D . 允许日本开办工厂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16题12分,17题10分,18题12分,24题11分,共45) 
  • 16. 【在不平等条约中衰落】 

     材料一: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法国大作家雨果愤怒地谴责……联军的暴行,他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材料三: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款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战争爆发于哪一年?中国人遭到哪国的“炮口逼迫”?如何理解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 
    2. (2) 材料二中所描述的“把它付诸一炬”是什么事情?“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针对什么而言的? 
    3. (3) 材料三是哪一条约的内容?这一条约中哪一条内容严重阻碍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 
    4. (4) 从材料一到材料三的内容,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 (5)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这些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中的这幅漫画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领导人是谁? 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上占有怎样的意义?  
    2. (2) 图中的这句话出自哪个文件?是哪个阶级的革命纲领?它的这一主张为什么不能实现? 
    3. (3) 这场运动以失败告终,失败的标志和失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强国梦”是先进中国人不断求索、自主践行的目标。在近代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在寻求救国的道路。 

     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30多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材料二: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材料三:19世纪60—90年代的运动,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和发展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洋务官僚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却不自觉地走向预期目的的反面。 

    ——摘编自夏东元《洋务运动史》 

    1. (1) 材料一中“这场持续了30多年的运动”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其口号是什么? 
    2. (2) “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举出两个)以及“它”的积极作用。 
    3. (3) 材料二中的“有心栽花”和“无心插柳”分别指什么?结合材料分析洋务运动最终失败的原因。 
    4. (4) 请将材料三中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各列举一例。(写出名称即可) 
  • 19. 【民族觉醒】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面对近代列强的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懈的抗争。 

     材料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材料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材料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 

     材料四:“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当此之时,我国去旧治。清国之败,非君相一已之罪,不变通所致也” 

     ——大日本海军总司令伊东佑亨致李鸿章书 

    1. (1) 本大臣是指谁?为了‘誓与此事相始终’他采取了什么行动? 
    2. (2) 此日是指何时?‘公’指谁?他壮了哪支海军威风? 
    3. (3) 这个纲领内容颁布于什么运动之中?该运动的地位是什么? 
    4. (4) 为了挽回甲午战争中失误李鸿章开始一场自救运动是什么?这场运动地位是什么?他们运动目的是什么? 
    5. (5) 面对民族复兴的大任,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