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七年级...

更新时间:2023-11-21 浏览次数:19 类型:月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落(zháo) 临(lì)   吝(sè)   湿(rùn) B . (niàng) 骨(jīn) 水(zǎo) 和(yīng) C . (yùn)   衣(suō)   暖和(huo)  贮蓄(zhù) D . 淅沥(xī) 捉迷藏(cáng) 静谧(bì)   梦寐(mèi)
  • 2.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为了防止失窃事件再次发生,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B . 通过学习学校颁发的《消防安全,关爱生命——致家长的一封信》,使我们家长都受到了一次教育。 C . 七年级(3)班的语文成绩是全校最好的。 D . 任何人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动摇不了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和意志。
  • 3. (2021七上·宁津月考)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 挑着花篮灯的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艳丽俊俏 B . 下雪了,孩子们呼朋引伴,玩起了打雪仗。 C . 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D . 他对自己已取得的那些成就总是津津有味。
  • 4. 下面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马路的尽头,为洗刷得一片水绿的草地所拥抱,青海湖安静地向地平线延伸着。
    ②它就像是一行诗-在名为青海湖的诗篇腹地,又有这样一串诗行镌刻于此。

    ③沿着被雨水清洗干净的柏油马路行走,清透的空气里,马路上黄色的标志线和路边蓝色的指示牌,也显得更加鲜亮明艳。

    ④而在青海湖和我们刚刚走出的会场之间,是青海湖国际诗歌广场,五十余米长的诗歌墙在广场上写意地延展着,《青海湖诗歌宣言》与二十余位古今中外著名诗人的肖像镌刻其上。
    ⑤闹过一场小脾气后的青海湖,显得青春、灵动又带着点俏皮。

    A . ⑤③①②④ B . ③①⑤④② C . ⑤①④②③ D . ③②①④⑤
  • 5.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白,字太白,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 B .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现代作家老舍,他的原名叫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等。 C . 刘湛秋的《雨的四季》一文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感情真挚而浓烈。 D .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 6. 默写。
    1. (1)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未自清《春》)
    2. (2)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渲染悲凉感伤气氛的诗句:
    3. (3) 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以大景与小景互相映衬,写出了江面的开阔。
    4. (4) 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句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
    5. (5) 回乐峰前沙似雪,
    6. (6) ,应傍战场开。
    7. (7) ,影入平羌江水流。
    8. (8) ,思而不学则殆。
二、阅读理解(分)
  • 7. 阅读《观沧海》,完成下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1) 曹操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观沧海》算得上“慷慨悲壮”吗?若算不上,请你试作概括(也用四个字),并指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怎样的理想和抱负。
    2. (2) 下列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诗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登临的地点和方向,“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 B . 诗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出了小岛的景物生机勃勃的特点。 C . 诗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海面上的秋风和洪波,虚写大风大浪的景象,声势令人惊心动魄,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D . 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意思是日月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描绘大海吞吐日月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下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战!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郭假)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假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假辞谢之。及事论,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假谓别驾从事,计目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假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注释】①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野外的亭子。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元方入门不  ②下车之 

      ③先一日  ④须乃入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②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

    3. (3) 【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乙】文侧重记叙。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下题。

    绿之赞

    ①光阴荏苒,绿色又向我走来,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于是又沉浸在绿色遐思之中了。

    ②我爱绿色,我爱这有着无限生命力、充溢着旺盛青春气息的滴翠的色彩。这四季的绿就像人的一生。

    ③我喜欢独步于夏天的绿荫中,任凭清风轻吻我的秀发。绿色草地,两只白蝴蝶飞旋着,带给我神思缥缈的遐想。

    ④我喜欢金风送爽的秋天,绿叶凋零,万般地依依不舍,打着旋,悠悠地,缓缓地,逐渐萧疏,秋天显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要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世俗繁华的孤傲。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是眷恋眨眼即逝的生命吗?每每在生命的最后气息,也要不遗余力地描绘。金秋丰收和喜悦,装点大自然迷人的画卷,这最后瞬间的绿,仍是美丽的。

    ⑤然而,我也爱冬天的松树,无数细小的针状绿叶在北风呼啸中奏响春雷般的松涛。白雪飘落亲吻在松树上,一种心灵的纯洁之情油然而生。每每此时我会披一件绿的披风和松树媲美,争宠着雪的爱抚,好惬意,好洒脱。

    ⑥我最爱的还是初春的绿。霏霏细雨的清晨,那如云如烟的绿,似一位披着柔纱的仙子,飘飘的,柔柔的:似一杯浓浓的醇酒,一封爱情的信笺,一张温柔含着泪水的少女卤孔,给人间带来了多少温馨。

    ⑦我喜欢绿,绿的可靠,绿的谦虚,绿的宽容,绿的博大和永恒。

    1. (1) 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 (2) 本文的抒情线索是什么?
    3. (3) 作者认为绿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及特点?你认为绿还有哪些优秀品质?
    4. (4)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 (5) 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写初春清晨的绿似“仙子—醇酒”,发挥你的想象,这种绿还像什么?试写一例。
  • 10.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题。

    外婆的手纹

    李汉荣

    ①外婆的针线活做得好,周围的人们都说:她的手艺好。外婆做的衣服不仅合身,而且好看。好看,就是有美感,有艺术性。

    ②外婆说,人在找一件合适的衣服,衣服也在找那个合适的人,找到了,人满意,衣服也满意,人好看,衣服也好看。她认为,一匹布要变成一件好衣裳,如同一个人要变成一个好人,都要下点功夫,无论做衣或做人,心里都要有一个“样式”,才能做好。

    ③外婆做衣服是那么细致耐心,从量到裁到缝,她好像都在用心体会布的心情,一匹布要变成一件衣服,它的心情肯定也是激动的,充满着期待,或许还有几分胆怯和恐惧:要是变得不伦不类,甚至很丑陋,布的名誉和尊严就毁了,那时,布也许是很伤心的。

    ④记忆中,每次缝衣,外婆都要先洗手,把自己的衣服穿得整整齐齐,身子也尽量坐得端正,外婆总是坐在光线敞亮的地方做针线活。她特别喜欢坐在场院里,在高高的天空下面做小小的衣服,外婆的神情显得朴素、虔诚,而且有几分庄严。

    ⑤在我的童年,穿新衣必是在盛大的节日,只有在春节、生日的时候,才有可能穿一件新衣。旧衣服,补丁衣服是我日常的服装。我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也不感到委屈,一方面是因为人们都过着打补丁的日子;另一方面,是因为外婆在为我补衣的时候,精心搭配着每一块补丁的颜色和形状,她把补丁衣服做成了好看的艺术品。

    ⑥现在回想起来,在那些打满补丁的岁月里,外婆依然坚持着她朴素的美学,她以她心目中的“样式”缝补着生活。

    ⑦除了缝大件衣服,外婆还会绣花,鞋垫、枕套、被面、床单、围裙上都有外婆绣的各种图案。

    ⑧外婆的“艺术灵感”来自她的内心,也来自大自然,燕子和其他各种鸟儿飞过头顶,它们的叫声和影子落在外婆的心上和手上,外婆就顺手用针线把它们临摹下来。外婆常常凝视着天空的云朵出神,她手中的针线一动不动,布,安静地在一旁等待着。忽然会有一声鸟叫或别的什么声音。外婆如梦初醒般地把目光从云端收回,细针密线地绣啊绣啊,要不了一会儿,天上的图案就重现在她的手中。读过中学的舅舅说过,你外婆的手艺是从天上学来的。

    ⑨那年秋天,我上小学,外婆送给我的礼物是一双鞋垫和一个枕套。鞋垫上绣着一汪泉水,泉边生着一丛水仙,泉水里游着两条鱼儿。我说,外婆,我的脚泡在水里,会冻坏的。外婆说,孩子,泉水冬暖夏凉,冬天,你就想着脚底下有温水流淌,夏天呢,有清凉在脚底下护着你。你走到哪里,鱼就陪你走到哪里,有鱼的地方你就不会口渴。枕套上绣着月宫,桂花树下,蹲着一只兔子,它在月宫里,在云端,望着人间,望着我,到夜晚,它就守着我的梦境。

    ⑩外婆用细针密线把天上人间的好东西都收拢来,贴紧我的身体。贴紧我身体的,是外婆密密的手纹,是她密密的心情。直到今天,我还保存着我童年时的一双鞋垫,我让妻子学着用针线把它们临摹下来。可是我的妻子从来没用过针线,而且家里多年来就没有针线了。妻子说,商店里多的是鞋垫,电脑画图也很好看。现在,谁还动手做这种活。这早已是过时的手艺了。女儿在一旁附和:早已过时了。

    我买回针线,把图案临摹在布上。然后,我一针一线地绣起来。我静下来,沉入外婆可能有的那种心境。或许是孤寂和悲苦的,在孤寂和悲苦中,沉淀出一种仁慈、安详和宁静。我一针一线临摹着外婆的手纹,外婆的心境。泉,淙淙地涌出来。鱼,轻轻地游过来。水仙,欲开未开着,含着永远的期待,我的手纹,努力接近和重叠着外婆的手纹,她冰凉的手从远方伸过来,接通了我手上的温度,我看见天空上,永不会失传的云朵和月光。我看见水里的鱼游过来,水仙欲开未开。我隐隐触到了外婆的手,那永不失传的手上的温度。

    1. (1) 阅读⑤-⑩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和外婆之间发生的事情。

      童年时,外婆为“我”缝补衣服一一直到今天,“我”保存着童年时的一双鞋垫一一

    2. (2) 人们说外婆的“手艺好”是因为:
    3. (3) “我”童年时穿打补丁的衣服不感到委屈的原因是:①这从另一个侧面显示了外婆
    4. (4) 请赏析第⑧段画线的句子。
    5. (5) 第⑦段在结构上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三、作文(50分)
  • 11. 题目:总有让我回想起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散文。③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