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九龙坡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

更新时间:2023-11-23 浏览次数:41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
  • 1. 四川广汉三星堆迪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既有与中原夏商王朝类似青铜器和玉璋、玉琮、玉戈等,又有独特性青铜神像、金杖、面具、神树等,由此可知,三星堆遗址体现( )
    A . 文明起源具有多元特征 B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 C . 分封制度促进区域联系 D . 地理环境决定文明发展
  • 2. (2022高三上·九龙坡月考) 在周代伦理中,宗族成员间只论宗子与普通族人的关系,普通族人“虽富贵,不敢以富贵人宗子之家”。在丧葬制度中,大宗死亡,族人即使无“五服”之亲,也须为之服“齐衰三月”。这说明,西周(   )
    A . 社会等级秩序森严 B . 分封制运行基础稳固 C . 社会治理水平较高 D . 政治秩序与血缘挂钩
  • 3. 秦统一后在地方兴郡县,郡守、县令需要定期上报赋税收益、户口统计、治安状况;郡县下设乡,并置三老、啬夫、游缴,分别掌管教化、赋役、治安;乡下有什、伍,并行连坐之法。由此可知,秦朝的这些措施( )
    A . 扩大了地方官员的权限 B . 利于维护中央集权统治 C . 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支出 D . 有效防止官吏腐败现象
  • 4. (2017高三上·汕头开学考) 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东罗马帝国金币及仿制品计40多枚。这些金币跨越两个世纪(408~610年),其中新疆出土5枚、宁夏4枚、青海2枚、内蒙古2枚、甘肃1枚、陕西8枚。这说明当时(    )
    A .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有一定优势 B . 政治动乱并未完全阻隔陆路贸易 C . 黄金已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货币 D . 西北地区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
  • 5. 考古学家苏秉琦指出:“五胡不是野蛮人,是牧人,他们带来的有战乱,但不止是战乱,还有北方民族的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由此可以推知,该作者意在说明( )
    A . 少数民族内迁带来灾难 B . 文明在阵痛交融中推进 C . 北方少数民族充满活力 D . 少数民族文明媲美汉族
  • 6. 三国时期,“自然”一词和“道”“无”的涵义相同。经学家王弼提出“自然亲爱为孝”的观点,主张“孝”是一种自然而然、以亲为爱的感情,但他又坚持“亲爱”是有等差的“亲亲之爱”。这折射当时(   )
    A . 孝道观念回归理性 B . 多元一体趋势增强 C . 儒家思想顺时而变 D . 封建经济持续衰退
  • 7. (2021·济南模拟) 著名学者邓广铭认为:“任凭王安石的新法如何发展下去,终归还是不能做到‘耕者有其田’的境地。……土地问题是在11世纪的改良主义者改革工作的极限以外的问题。”上述言论(   )
    A . 揭示了王安石变法的策略失误 B . 否定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贡献 C . 明析了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 D . 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时代局限
  • 8. 《辽史•仪卫志》载:“自辽太宗入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圣宗统和年间,“给三品以上用汉法服,三品以下用大射柳之服。”辽朝服饰制度的变化反映了( )
    A . 华夷同风并渐趋一体化 B . 实行南北面官制度 C . 农耕与游牧文化的并存 D . 按照品级制定官服
  • 9. (2023高三下·重庆月考) 元代青花瓷以蓝、白两色为基本色调,纹饰繁复满密,器型饱满肥硕,带有鲜明的伊斯兰风格。烧制青花瓷的原料大多是从波斯地区进口的苏麻离青,其带有明丽的靛青色。青花瓷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大量外销出口,尤为西亚地区人们喜爱。材料信息可以佐证元代(    )

    A . 多元文化交流融合 B . 民众消费水平提高 C . 疆域范围空前扩展 D . 主流思想发生嬗变
  • 10. 下图是19世纪50-70年代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图,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厘金:为镇压太平天国,在国内设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征约百分之一的税)

    A . 政府强化对关税控制 B . 百姓的赋税徭役负担逐步减轻 C . 农耕经济的持续衰退 D . 商品经济发展和通商口岸增加
  • 11. 下表是不同时期中国学者对于“中国”的解释。                                                                                                                                                                              

    著作

    作者

    时期

    观点

    《中国论》

    石介

    北宋

    “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

    《清朝文献通考》

    张廷玉

    清朝

    “中土居大地之中,瀛海四环”

    《海国图志》

    魏源

    晚清

    中国之所以为中央之国,并非地理居中,而是由于“谓其天时适中”(地球的温带)

    反映出( )

    A . 官方对世界局势认知逐渐清晰 B . 中国中心观念开始确立并完善 C . 士人阶层已抛弃华夷尊卑心理 D . 晚清时传统的中国观发生变化
  • 12. (2023高三上·开学考)  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外交照会,“中国现行的约定关税率,对于运往在前述‘势力范围’内一切口岸,除非是‘自由港’之所有货物,无论属于何国,均应适用”,并在港口税、铁路运费上彼此实行“国民待遇”式的“门户开放”。据此可知(  )
    A . 照会与清政府并无直接关系 B . 照会维护了列强在华的利益 C . 美国获取了侵华的优势地位 D . 美国政府旨在保护中国主权
  • 13. (2022高三上·九龙坡月考) 20世纪初,一些知识分子在小说中描绘了未来中国的“庆典想象”。梁启超在“维新五十年庆典”中设想国家因维新而富强,列国首脑皆亲临祝贺;赵君豪的《双十节》描写了飞机等交通工具已由国人制造,工人代表在典礼上得到总统表彰。这此小说的创作(   )
    A . 为维新变法进行舆论准备 B . 意在传播西方民主政治观念 C . 引领了近代社会变革方向 D . 契合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 14. (2024高三上·江北开学考) 20世纪初,共和革命影响日益扩大,“出保皇党(立宪派)入革命党者,不可以千数计”。从1904年开始出现了十多个以民主共和为目的的革命闭体。这表明( )
    A . 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开始 B . 辛亥革命有广泛群众基础 C . 推翻清政府成为各界共识 D . 近代民主革命思想影响扩大
  • 15. (2023高三上·万州开学考) 1912年8月,《民权报》副刊《民权画报》刊发同盟会会员赓留的漫画《环游地球》(下图)。作者意在传递的信息是( )

    A . 提醒警惕袁世凯的专制企图 B . 揭示中国宪政之路的艰难 C . 表达对封建王朝复辟的担忧 D . 认识到思想革新更加紧迫
二、材料分析题</strong>
  • 16. (2023高三上·万州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君子小人,物有服章,贵有常尊,贱有等威。

    ——《左传•宣公十二年》

    材料二: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张希清《中国科举考试制度》

    材料三:延康元年(220),吏部尚书陈群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选举》

    材料四:唐杨绾曰:“近炀帝始建进士之科,当时犹试策而已。”……科举考试,必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公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 (1)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至唐不同时期的选官标准。
    2.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创立科举制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并概括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
  • 17. (2023高三上·万州开学考)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中国古代史的一大主题,中国历代王朝也都十分重视对地方和边疆的治理与管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帝国进入了蒙古时期,与之前的历史时期相比,最显著的变化是“中国”变大了,统一而且超大的,是元。……事实上,尽管明帝国并没有真正对西藏和辽河以北地区进行有效控制,但至少在当时人民的心目中,青藏高原与东北地区已不再是绝域,不再是礼乐教化难以到达的地区,而是“中华”的一部分。

    ——易中天《易中天中华史铁血蒙元》

    材料二:“康乾盛世”时期,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巩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管理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划前朝的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为十八个行省;在东北、外蒙、新疆设置五个将军辖区;在科布多设立参赞大臣辖区和西藏办事大臣及达赖喇嘛辖区、西宁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地方管理的角度说明元明两代青藏高原与东北地区是“中华的一部分”的重要史实。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经略边疆民族地区的政策及特点。
  • 18. (2023高三上·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武昌起义前 6日,清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首法定正式国歌。其歌词出自严复之手,旋律则是由清宗室溥伦之弟溥侗选自康熙、乾隆年间遗留下来的皇家曲调。歌词:“巩金瓯,承天峙,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译文:铸成金瓯般的国土,承上天的护佑。民众万物皆欣喜欢悦。喜见大众同袍,我们有幸在太平盛世相遇,真谓怡然自得。帝国蒙上苍保佑。青天高高在上,大海川流不息)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正式公布了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种国歌反映出的不同价值导向,指出这种不同所体现出来的时代变迁。
    2. (2)  依据材料并结合史实,分析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并评价其实践效果。
三、论述题</strong>
  • 19. (2024高三上·江北开学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

    材料一  据清末学部调查结果显示,截至1910年,全国学堂已达42444所,有学生1270428人。1911年又增设学堂10206所,学生增加351792人。到了民国初年,全国的学生数仍不断增长。

    ——摘编自刘宗灵《民国初年的学生、传媒与商业出版》

    材料二  1914年,在同时肩负“启蒙”和“商务”使命下,商务印书馆秉承“紧跟时代、服务教育”的核心精神和价值理念出版了《学生杂志》,1921年杨贤江对其进行改版,是当时同类型期刊的佼佼者。

    创刊初期,《学生杂志》共设学生的课艺作品及各类照片、论说、修养(修德、习学、锻炼、卫生等)、文苑、学艺(介绍外国的科学知识等)、小说、传记、调查、记载(本国及世界时事)、通讯问答、书报介绍、谈话、学生英文习作等18个栏目。创刊以来,《学生杂志》发表了《本国历史研究之注意》《租借地与割让地之差别《说河东地理与中国将来之关系《国粹主义与欧化主义》《欧战之远因》《欧战溯源》等系列学生作品。

    《学生杂志》录取了学生来稿,不付现金报酬,只送书券,临时填写价目,从二元至十元不等,用这书券可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这又为商务印书馆的书籍推广了销路。当商务印书馆出版新书时,也会用大版面说明其主要内容以及如何适合学生之阅读与购买,例如《学生字典》《四部举要》等。

    ——摘编自唐淑《新知、交往与关系:(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