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余杭、富阳、临平2023-2024学年八年...

更新时间:2023-11-21 浏览次数:30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 1. 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劳动活动,校公众号将推出一期“劳动促成长,文明润校园——首届劳动周活动”的推文,请你参与。 

    谚语说得好:“从悬崖上能采到奇花异草,从劳动中能学到精的手艺。”劳动,可以培养我们一丝不gǒu( )的做事态度与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劳动,可以锤炼我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品质;劳动,也可以提升我们xián( )熟的技艺和尚美的情操。让我们在劳动中zhāng( )显价值,刻精彩!

    1. (1) 根据拼音填写汉字,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⑴一丝不gǒu( ) 

      ⑵xián( )熟

       ⑶zhāng( )显 

       ⑷精( )(A.shèn B.zhàn) 

       ⑸刻( )(A.juān B.jùn) 

  • 2.   

     【材料1】 

     热搜第一!教育部发文,9月正式实施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 

     教育部要求,9月起,中小学生要学煮饭、炖汤、修理家电、种菜养禽……文件中指出,2022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 

     7—9年级学生要主动承担一定的家庭清洁、烹饪、居家美化等日常生活劳动。适当体验金工、木工、电子、陶艺、布艺等项目的劳动过程。进一步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合作能力。 

     (节选自“澎湃新闻”) 

     【材料2:配文稿】 

    A.10月28日晚,小语在家里认真地清洗着饭后的餐具。在此次学校要求的劳动实践中,他选择了日常生活劳动中常态化的任务。

     B.你看!小语正撸着袖子,娴熟地洗刷着餐具。他先将食物的残渣倒入分类垃圾桶,在水槽里倒上清洁剂,用抹布清洗好餐具,然后用水再次冲刷,完了后再用干净的抹布擦干。虽然这是小小的家务劳动,他还是认真细致地完成。 

     C.在此次学校要求的劳动实践中,小语选择了常态化的劳动活动——清洗餐具。劳动就是生活的常态,我们应该主动分担起家里、学校里、或是社会上的一些我们能做的事情,不仅贡献自己的力量,对自身的成长也有很大帮助。 

    留言1:七点半上早读,八点半下晚自习,周六要上课,学生哪里来的时间做家务?

    留言2:周一至周五每天打卡一次,打卡方式为提交一两张照片,配一句文字说明……

     有些学校的劳动教育仅停留在“拍照打卡”阶段,反而增加了家长们的负担。 

    1. (1) 请你概括“资料夹”中【材料1】的新闻内容,作为“首届劳动周”推文的活动背景。 
    2. (2) 请你参考“资料夹”中【材料2】的内容,为“一次家务劳动实践”中图片选择一则配文稿,并说明理由。 
    3. (3) 在“一次美食乐享活动”版块,你发现这篇新闻稿画线的内容不太妥当,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并修改。 

       ⑴存在问题①:; 

       我的修改:。 

       ⑵存在问题②:; 

       我的修改:。 

    4. (4) 文章发布后,作为小编的你,在后台收到两条留言。 

       请参考“回复小贴士”,选择其中一条进行回复。 

       

二、阅读</strong>&nbsp;
  • 3. 名著阅读 
    1. (1) 请在下面横线处填写人名。 

       1936年,斯诺来到陕北采访时,从毛泽东打满补丁的衣服、①用马尾毛做的牙刷、②用降落伞做的背心、③用绳子缠着一条腿的眼镜中,看到了一种独特的力量,他把这种力量称作“东方魔力”,并断言这是中华民族的“兴国之光”。 

    2. (2) 说起《红星照耀中国》,你会想到什么?请从右图的词云中任选一个词语,结合书中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100个字左右) 
  • 4. 小文热爱劳动,读到了下面这篇散文,邀你参与赏析,完成下面各题。 

     又是一年插秧时 

     李成猛 

     ①当滋溜溜的南风一阵一阵吹来,当温暖的阳光变得热烈起来,当炸膀郎子(一种鸟)声声催促:大嫂大嫂起,烧锅带淘米;还有布谷鸟的不断提示: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每当这个时候,我就知道,又是一年插秧的时节到来了。 

     ②家住淮河岸边,属于平原地带,一年两种两收。插秧种稻,是一年农事的重头戏。 

     ③插秧之前要经过选种、浸泡、下地、培苗、育秧这些环节,然后才能移栽插田,除了这些,事先还得套上牛把田块重新犁一遍,新翻的土块一行行站立,像古代武士身披的甲胄一般,闪着光泽,非常好看。将秧田打满水,把犁子卸掉,换成带长长锐齿的横耙耖田,一个个犁田人腰板挺直,威武地站在木耙上,手拿鞭杆,嘴里不断发出“噢哧”“噢哧”驱牛的声音,时不时地还用鞭梢向上抽出,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潇洒极了,简直就是田野里的指挥官,颇有将军风度。不多时,一整块田的泥土就被耙得稀松碎烂,面浆似的,这样,插秧人站在水田里,脚陷在泥巴糊糊里,舒服的感觉从脚掌心一直传遍全身,受用得很。 

     ④实际上,在男劳力犁田耙地的同时,另一部分人,主要是妇女老人孩子,他们也在另外的秧母地里拔秧苗,俗称薅秧。拔秧不用站在水田里,相反有特别的坐具,一个木板子上钉一个长木橛子,插在水田里,人坐在木板子上像坐在板凳上一样,稳稳当当。由于木板子被经年累月磨得光滑,稍不注意,“哧溜”一下,整个屁股滑坐在水田里,这时,拔秧的男女老少就停下来起哄说笑,臊得裤子弄湿的人赶紧提搂着裤子,猫着腰回去换,以免人们说他尿裤裆,一旦传开了去,那可就丢人了。 

     ⑤将拔好的一把把秧苗一担担挑到已收拾好地块的田埂上,用手将秧把子甩出抛物线形,均匀地扔进大田小地里,这就是抛秧。于是,明晃晃的水田便充满了无限的情趣和生机,顿时撩起了人们下田插秧的冲动。 

     ⑥根据地块形状,人们往往隔四五尺远就用一条长尼龙线确定在两端田埂上,然后贴着这条线插上秧苗,我们当地人称之为“打秧线”,打秧线的活主要由我们小孩子来完成,把线两端的树棍往田埂上一插,线绷紧扯直,顺着线从两端开始插,人往中间一会师,一条秧线就完成了,一块地里的很多条秧线打好,就等于把秧田分割成一个个长方形的小格子、小框框,然后大人们只需将这些格框空白填满就可以了。 

     ⑦可别就此以为插秧有多么简单,这里面还是有点技术含量的。譬如说,插深了容易窝根烂根,浅了,吸不住泥土,被水波一漾,就会打漂,事后还得下田补苗,所以拿捏只能靠经验凭感觉了。 

     ⑧为了加快速度,提高效率,插秧快的人往往双手共用、手指互动,左手分秧、掭秧,右手取秧、插秧,动作娴熟,配合默契。插秧人的站姿也有要求:不偏不倚站中间,牢记行规守分寸,无需左顾或右盼,正直全凭双脚稳。顺口溜的意思就是说,人站两条秧线中间,顾及两边,弯腰站稳,不用分心。插秧人都是以退为进,边插边退,直到田埂。 

     ⑨插秧人在旷野,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远山隐隐,溪水淙淙,鸟雀脆鸣,虫儿呢喃,青蛙聒噪,牛儿哞哞,谁家的鸭子在不远的沟塘里玩耍,有时屁股和腿朝上,头插淤泥里搜索捕捉田螺泥鳅、小鱼小虾。鸡们也来凑热闹了,在插秧的田边,无需爪子挠,只需眼看清嘴瞄准就可以了,聪明的它们知道这时秧田边爬上了许多蠕蠕而动的蚯蚓,不撑个嗉子圆是不会停嘴的。吃长远腻味了,也想换换口味,不知哪个鸡叨了个小虫子掉头就跑,惹得其它几只鸡一窝蜂地跟着撵了上去…… 

     ⑩插秧的过程中还有小花絮。插着插着,不知谁喊了声“有蛇”,吓得胆小的人扔了秧把子就往田埂上跑,至于水蛭附腿吸血,也弄得那些很少下田的人大喊小叫,惊呼连连…… 

     ⑪我们小时候插秧时,有时还顺带在田边下逮黄鳝的竹筒,黄鳝一旦进去了,便有进无出,收获颇丰,喜滋滋地将黄鳝刺开、拍扁、切段、洗净,经过油炒烹炸,天赐美味,作为繁忙劳动的犒赏。那时鱼多,放水进田时,鱼有时也能进秧田,于是秧田逮鱼又成了一个快乐的小插曲。如果足够幸运的话,你还能在父亲犁田时捡到甲鱼蛋、插秧时脚踩到深钻泥土的甲鱼。  

     ⑫一晃好多年过去了,很多记忆都模糊了,可小时候插秧的情景我却始终难以忘怀。 

     ⑬鞭打水响,农事正忙,又是一年插秧时,我下定决心,放下牵绊,去广袤的田野上书写那绿色的诗行。 

    1. (1) 图文结合能更好地了解劳作过程。请你根据③~⑤节的描述,仿照图四示例,为另外三幅图片配上插秧前的劳作环节名称(要求:每个名称不超过4个字)。 

       

    2. (2) 阅读文中画线句子,完成下面两小题。 

       ⑴第①节的语言很有味道,请从修辞或感官的角度进行赏析。 

       当滋溜溜的南风一阵一阵吹来,当温暖的阳光变得热烈起来,当炸膀郎子(一种鸟)声声催促:大嫂大嫂起,烧锅带淘米;还有布谷鸟的不断提示: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每当这个时候,我就知道,又是一年插秧的时节到来了。 

       ⑵请从句式特点的角度,赏析第⑨节的画线句。 

       插秧人在旷野,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远山隐隐,溪水淙淙,鸟雀脆鸣,虫儿呢喃,青蛙聒噪,牛儿哞哞,谁家的鸭子在不远的沟塘里玩耍,有时屁股和腿朝上,头插淤泥里搜索捕捉田螺泥鳅、小鱼小虾。 

    3. (3) 小文认为⑨~⑪段与“插秧”关系不大,可以删去。你认为呢?请结合内容阐述。 
    4. (4) 本文寄予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 5. 古诗文默写与阅读 
    1. (1) 小语将阅读的古诗文进行归类,请你完成下表。                                                                                                                                                                                                                                        
       

       作 者 

       
       

       诗 句 

       
       

       情 感 

       
       

       曹 操 

       
       

       ⑴,⑵;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自强不息 

       
       

       陈子昂 

       
       

       念天地之悠悠,⑶。 

       
       

       悲怆落寂 

       
       

       杜 甫 

       
       

       ⑷,一览众山小。 

       
       

       豪情满怀 

       
       

       刘禹锡 

       
       

       ⑸,往来无白丁。 

       
       

       高洁傲岸 

       
       

       王安石 

       
       

       不畏浮云遮望眼,⑹。 

       
       

       乐观向上 

       
       

       龚自珍 

       
       

       ⑺,化作春泥更护花。 

       
       

       ⑻ 

       
    2. (2) 下面两首诗都出自于《古诗十九首》,小语发现两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从内容、情感角度加以分析。 

       【甲】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乙】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 6.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连,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三峡》) 

     【乙】 

     此石经始禹凿 , 河中漱广 , 夹岸崇深 , 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 , 悬流千丈,浑洪赑怒 , 鼓若山腾 , 浚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河水龙门》) 

     【注释】①经始:开始。禹:治水的大禹。②广:开阔。③崇深:高深。④捍:捍卫。⑤深:深处。悸:惊动。魄:心魂。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⑦浑洪:水势浩大。赑(bì):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⑧鼓:鼓荡。山腾:像山腾起。⑨浚波:大的波浪。⑩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1. (1) 依据“襄”字意义的演变图,为“至于夏水襄陵”的“襄”选择正确的解释。( ) 

       

      A . 本义为解衣耕地。 B . 引申为相助、辅佐。 C . 引申为冲上、漫上。 D . 引申为成就、完成。
    2. (2) 下列对《三峡》《河水龙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沿溯阻绝”“哀转久绝”中的“绝”含义不同,前者意为断,后者意为消失。 B . 甲文引用渔人歌谣,表达了景物带给人们的感伤情绪,突出了秋天的凄凉冷落。 C . “信哉!”一句语气强烈,写出了作者对河水冲破岩石、具有非凡力量的惊叹。 D . 乙文画双横线句运用夸张、对比等手法,表现河水临空泻落、奔腾向前的气势。
    3. (3)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⑵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4. (4) 两文中的水有何共同特征?为了突出这一特征,两个语段在写水时都注重运用侧面描写,请从两文中各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5. (5) 这两篇文章需选入一个栏目,最有可能被选入的栏目是下面哪一项?请说明理由。 

       A.《国家宝藏》 B.《地理·中国》 

       C.《远方的家》 D.《舌尖上的中国》 

三、写作</strong>&nbsp;
  • 7. “劳动促成长,文明润校园”活动即将结束,为提高同学们对劳动的认识,学校文学社要出一期“在劳动中成长”的专刊,请你写一篇文章投稿。你可以记叙一次自己的劳动经历,也可以介绍一项自己的劳动技能,还可以表达自己对劳动的看法…… 

     要求:⑴自拟题目;⑵不少于600字;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