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白城市2023-2024学年通榆九中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

更新时间:2023-11-15 浏览次数:12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0分)
  • 1. 发现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A . 道尔顿 B . 阿伏加德罗 C . 门捷列夫 D . 拉瓦锡
  • 2.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A . 汽油挥发 B . 木柴燃烧 C . 水结成冰 D . 花香四溢
  • 3. 空气成分中用于制作霓虹灯的气体是(   )
    A . 二氧化碳 B . 稀有气体 C . 氧气 D . 氮气
  • 4.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倾倒液体 B . 倒持滴管 C . 量取液体 D . 加热液体
  • 5.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洁净的空气 B . 清澈的河水 C . 澄清石灰水 D . 冰水混合物
  • 6.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 二氧化硫具有毒性 B . 酒精具有挥发性 C . 胆矾是蓝色晶体 D . 氮气难溶于水
  • 7.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 . 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B . 露天烧烤,享受美味 C . 公交出行,健康环保 D . 人走电断,安全节约
  • 8.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做燃料 B . 动植物的呼吸包含物质的缓慢氧化 C .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发生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D . 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
  • 9.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B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二氧化碳 D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10.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一定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B .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则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C .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食品防腐,则化学性质稳定的气体都可用于食品防腐 D .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其他物质生成,则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0分)
  • 11.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很重要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 (1) 饼干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较多的  ; 
    2. (2) 鱼在水中能生存,说明水中溶有  ; 
    3. (3) 空气可以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说明空气中含有  。
  • 12. 现有如图所示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仪器的名称:  ; 
    2. (2) 用于取用固体粉末药品的仪器是  选填字母序号; 
    3. (3)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选填字母序号; 
    4. (4)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需使用的仪器是  选填字母序号
  • 13. 用下列描述的序号填空。 

    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固体;木炭能燃烧;将木炭粉碎;木炭可制黑火药;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木炭燃烧,发出红光。 

    1. (1) 上述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2. (2) 上述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3. (3) 上述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4. (4) 上述描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5. (5) 上述描述中属于用途的是  。
  • 14.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回答下列问题。 
    1. (1) 量取的液体时,若俯视读数,则实际所取的液体的体积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 (2) 称量食盐时以下用游码 , 若砝码放在左盘、食盐放在右盘,则实际所取的食盐的质量为  ; 
    3. (3) 使用酒精时,万一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  扑盖; 
    4. (4) 把玻璃管插入带孔的橡胶塞时,应先把玻璃管口  ,再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0分)
  • 15. 同学们在实验室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一中,要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所含二氧化碳的多少,应在两只集气瓶内分别滴加  ; 
    2. (2) 实验二中,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人体吸入的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高; 
    3. (3) 实验三中,在两只集气瓶中分别伸入燃着的小木条,目的是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所含  的多少。
  • 16.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用如图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该反应的表达式为  ; 

    2. (2) 若红磷熄灭后,集气瓶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则倒吸入集气瓶的水量  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 (3) 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原因是  。
  • 17. 图甲是教材中铁丝燃烧实验装置,图乙是明洋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甲所示实验中,待火柴快燃尽时将铁丝从瓶口向下  选填“迅速”或“缓慢”伸入集气瓶; 
    2. (2) 图乙所示实验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 
    3. (3) 图甲、图乙两个实验中都有  色固体生成; 
    4. (4) 与图甲实验相比,图乙实验的优点是  写出一条即可
  • 18. 在实验室中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图中标号为的仪器名称:  ; 
    2. (2)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选择字母序号; 
    3. (3) 反应的表达式是  ; 
    4. (4) 某同学用装置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紫红色了,可能原因是  ; 
    5. (5) 下面是利用装置收集气体的操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待集气瓶内充满气体后,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 

      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上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6. (6) 图中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正确操作是  选填字母序号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 19. 同学们在做“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时,发现蜡烛刚熄灭时,有一缕白烟冒出,这些白烟到底是什么物质呢?同学们在实验中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同学们经过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白烟是二氧化碳; 

    猜想:白烟是水蒸气; 

    猜想: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 

    【查阅资料】 

    烟是由固体颗粒形成的,雾是由小液滴形成的; 

    石蜡的熔点和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液化或汽化。 

    1. (1)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如图甲所示 , 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学们得出结论:猜想  成立。 

      实验: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只干冷的烧杯罩住白烟如图乙所示 , 烧杯内没有出现  ,而是出现了一些白色固体物质。同学们得出结论:猜想不成立。 

      实验:吹灭蜡烛,立即用火柴去点燃白烟如图丙所示,注意火柴不能与烛芯接触 , 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猜想  提供了证据,同时可订明其他猜想不成立,原因是  。 

    2. (2) 【反思与评价】 

      实验中确实看到石灰水变浑浊,但同学们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  。 

      烟的状态为  选填“固态”“液态”或“气态” , 故不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蜡烛熄灭后产生白烟这一过程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 (3) 【拓展提升】将燃着的蜡烛放入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得密闭容器中氧气的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 。 

       

      A . 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 . 蜡烛熄灭是因为容器内的氧气全部被消耗线 C . 蜡烛熄灭后容器内的气体并不全部是二氧化碳 D . 蜡烛熄灭的原因是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