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专题34 生物的进化

更新时间:2023-11-02 浏览次数:38 类型:一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2023高二上·成都开学考) 化石、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B . 解剖比较不同动物的形态结构可作为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 C . 脊椎动物在胚胎早期有彼此相似的阶段可作为其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D . 不同生物的亲缘关系与DNA的碱基序列或基因组方面接近度无关
  • 2. (2023高二上·泸县开学考)   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斯万特·帕博,他从化石中提取古生物DNA进行测序,绘制了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分析了现代人类和已灭绝古代人类的基因差异,在“关于已灭绝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的发现”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提取古生物DNA进行测序,是生物进化的分子水平证据 B . 不同生物DNA的差异可揭示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 C . 大量的化石证实了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逐渐进化而来的 D . 对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而言,基因组序列比化石更直接
  • 3. (2023高二上·北仑开学考) 与番茄风味相关的基因t可在90%以上的野生番茄中检测到,但仅有不到7%的栽培番茄含有此基因。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人工选育番茄( )
    A . 加快了新物种的形成 B . 扩大了番茄的基因库 C . 定向改变了番茄的进化方向 D . 为番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 4. (2023高二上·双鸭山开学考) 适应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内因)与环境(外因)的相互作用。下列关于适应及其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适应具有普遍性 B .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 . 适应具有相对性 D . 所有变异都能适应环境
  • 5. (2023高二上·宣威开学考) 下列有关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B . 越高等的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C . 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 D . 拉马克认为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
  • 6. (2023高一下·江都期末) 生物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变异,自然环境从中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变异类型,从而使生物种群不断进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生物会产生适应环境的变异 B . 突变和基因重组丰富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 .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性 D . 适应的结果是物种的不同种群之间产生生殖隔离
  • 7. 有翅昆虫有时会出现残翅或无翅的突变类型,这类昆虫在正常情况下很难生存下去。但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这些突变类型的昆虫因不能飞行避免了被风吹到海里而淹死。这个实例说明(  )
    A . 突变多数是有害的 B . 突变多数是有利的 C . 突变的有害和有利并不是绝对的 D . 突变的有害和有利是绝对的
  • 8. 下列叙述中,符合中性学说的是   (  )
    A . 中性突变一般不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因此中性突变不是突变 B . 当自然选择作用于中性突变时,有利的变异被积累 C . 当环境恶劣时,中性突变的进化速率加快了 D . 中性学说并没有否认选择的作用,承认形态、行为和生态性状,即生物的表现型是在自然选择下进化的
  • 9. (2023高一下·慈溪期末)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遗传平衡、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B .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C . 较小的种群比较大的种群更容易保持遗传平衡 D . 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会引起种群间遗传差异的减少
  • 10. (2022高一上·广丰开学考) 大象是一种延续了约5000万年的动物,它曾经是地球上最占优势的动物类群之一,如今大象却到了濒危边缘,目前仅有2属3种。有资料表明:1000万年前非洲东部开始从森林变为较干燥的草原,大象的臼齿变得更长更坚硬,以便能磨碎比树叶更坚韧的草叶。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研究大象进化的重要证据是化石 B . 从变异类型角度分析,大象臼齿的变异属于不利变异 C . 大象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地进化 D . 资料中出现的分类单位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种
  • 11. (2023高二上·建设开学考) 下列不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本观点的是( )
    A .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 . 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D .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 12. (2023高一下·汕尾期末)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重症感染的一类药物,下表为2005—2008年,该类抗生素在某医院住院患者中的人均使用量及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的变化。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人均使用量/g

    0.074

    0.12

    0.14

    0.19

    耐药率/%

    2.6

    6.11

    10.9

    25.5

    A . 2005—2008年,该类抗生素人均使用量逐渐增加,由此判断重症感染的病人逐年增加 B .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使细菌产生了耐药性的变异 C . 该种菌耐药率增加的根本原因是耐药基因的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D . 没有耐药性的该种细菌与有耐药性的该种细菌之间发生了协同进化
  • 13. (2023高一下·潮安期末) 据英国《每日却报》近日报道,英国科学家根据两块头骨化石碎片鉴别了一个新的小型鳄鱼物种,它与恐龙共同生活在1.26亿年前,其体长仅61厘米,却长着锋利的牙齿。下列叙述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 . 小型鳄鱼的进化与其他生物没有关联 B . 突变为小型鳄鱼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C . 小型鳄鱼进化的基本单位是一个个种群 D . 自然选择决定了小型鳄鱼的进化方向
  • 14. (2023高一下·揭阳期末)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 .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 . 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 15. (2023高一下·丰台期末) 下列关于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可能影响到其他物种的进化 B . 不同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种间竞争实现的 C . 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 D .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 16. (2023高三上·郑州开学考) 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
    A . 基因突变 B . 染色体变异 C . 随机交配 D . 自然选择
  • 17. (2023高一下·广东期末) 物种形成和灭绝是进化过程中的必然事件,生物进化的结果就是物种与其原始祖先产生进化分支,形成新的物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原始祖先进化分支形成的不同新物种的种群基因库无差异 B . 不同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都是通过阻止交配和受精来实现 C . 建立生态走廊避免生境碎片化可加强不同物种间的基因交流 D . 种群内由于变异等造成的个体差异是物种形成的内在条件
  • 18. (2023高三上·浙江模拟) 近年来杭州湾湿地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研究人员调查发现,该地区的近海与海岸带湿地及城市水域都是水鸟的栖息地,共记录到水鸟16目45科163种。该调查结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 . 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B . 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C . 种群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D . 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
  • 19. (2023高二下·潮州期末) 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 . 同一物种的个体差异有利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B . 自然选择能形成新物种,人工选择不能培育新物种 C . 自然选择保留适应环境的变异,人工选择保留的变异不适应环境 D . 经自然选择,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发生相同的变化
  • 20. (2023高一下·玉溪期末) 下列揭示生物从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规律,最可靠的是( )
    A . 各类化石在地层中按一定顺序出现 B . 所有高等生物的胚胎发育都从受精卵开始 C . 人与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比较 D . 人对器官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二、多项选择题
  • 21. (2023高二上·柳州月考) 地层中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化石包括古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B . 化石大部分分布在沉积岩的地层中 C . 化石在不同地层中的分布相同,成为研究生物进化是最直接证据 D . 地层中大量的化石证据有力支持了达尔文提出的共同由来学说
  • 22. (2023高二上·双鸭山开学考)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表现为共同进化 B . 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发生了基因突变 C . 持续选择条件下,决定某不良性状的基因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减小 D . 达尔文也提出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 23. (2023高一下·南宁期末) 自然界中,猎物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B . 捕食者的存在对猎物种群进化是有利的 C . 猎物和捕食者实质上是相互影响,协同进化 D . 猎物和捕食者之间仅存在捕食者对猎物的单向选择
  • 24. (2023高一下·长春月考)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个体 B . 捕食者的存在客观上起到促进被捕食者种群发展的作用,但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 . 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D . 光合生物产生了氧气,而氧气也为生物进行有氧呼吸创造了条件,属于协同进化
  • 25. (2023高一下·韩城期末) 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 B . b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C . ①~⑥仅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D . 品系1和品系2两种群的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就可形成物种1和物种2
三、非选择题
  • 26. (2023高一下·来宾期末) 金鱼是世界著名的观赏鱼类,它的始祖是野生细鱼。它身姿奇异,色彩绚丽,因而为人们所喜爱。根据史料的记载和近代科学实验的资料,科学家已经查明,金鱼起源于我国普通食用的野生鲫鱼。它先由银灰色的野生鲫鱼变为红黄色的金鲫鱼,然后再经过不同时期的家养,由红黄色金鲫鱼逐渐变成为各个不同品种的金鱼。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 (1) 实验证明,现代各种金鱼与野生鲫鱼仍属于同一物种,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 (2) 据考证,宋朝初年各地就有专门收集各种变异的鲫鱼鱼池,后过渡到家庭的盆养和缸养,随着人工选择和隔离力度的加大,金鱼在体色、体型、眼、鼻、鳍、鳞等部分的差异越来越大。长期的人工选择定向地改变了种群的,这是野生鲫鱼进化成金鱼的根本原因。
    3. (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可遗传变异、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4. (4)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
  • 27. (2023高二上·东阳开学考) 如图1显示了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种群中每只甲虫都有相应的基因型,A和a这对等位基因没有显隐性关系,共同决定甲虫的体色,甲虫体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图2可知,控制甲虫体色的A和a这对等位基因的关系是。在种群1中出现了基因型为A′A的甲虫,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该来源为生物进化。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1基因库中的发生改变,因此种群(填“有”或“没有”)进化。
    2. (2) 图1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由此可知,种群1和种群2之间不存在,因此(填“有”或“没有”)新物种诞生。
    3. (3) 根据图1两个种群中不同体色的甲虫分布比例,可以初步推测出处于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的是种群,该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作用。
  • 28. (2023高二上·柳州月考) 某地大白菜农田蜗牛危害严重,农民起初喷洒杀虫剂R控制虫害,但几年后效果不明显,于是通过放养青蛙来控制害虫,如图是几年中蜗牛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1) 拉马克认为,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两个方面的观点,若用其观点分析蜗牛抗药性的出现,则蜗牛抗药性变异产生于杀虫剂R使用(填“前”或“后”)。若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蜗牛抗药性的形成是的结果。
    2. (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蜗牛从A点到B点发生了进化,其原因是:。从点开始,农民开始放养青蛙控制害虫。
  • 29. (2023高一下·滁州期末) 材料一:同源器官在比较解剖学上是指起源相同、结构和部位相似而形态和功能不同的器官,如鸟的翼、蝙蝠的翼手、鲸的鳍、马的前肢和人的上肢等。

    材料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重度感染的一类药物。如表为2005-2008年,该类抗生素在某医院住院患者中的人均使用量,以及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5

    住院患者该类抗生素的人均使用量/g

    0.074

    0.12

    0.14

    0.19

    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

    2.6

    6.11

    10.9

    25.5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同源器官的存在可以证明。除同源器官外,可以证明生物进化的证据还有。(至少答两点)
    2. (2) 细菌的耐药基因大多是由产生的,其进化的本质是。从进化的角度看,耐药率逐年升高的原因是
    3. (3) 人类不断研发和使用新的抗生素,细菌对新药的耐药性也在不断提高,二者之间仿佛发生了一场竞赛。作为这场竞赛的参与者,我们可以怎么做?(答出一点即可)。
  • 30. (2023高二上·仁寿开学考) 近年来常有绿头鸭迁徙到宁德白水洋地质公园越冬,绿头鸭的美羽(A)对素羽(a)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雄鸭有美羽和素羽两种表型,雌鸭无论何种基因型,全为素羽。雄鸭的美羽艳丽,易被天敌发现,但有利于吸引雌鸭,避免与近似鸭种交配使繁殖失败;而雄鸭的素羽则有利于躲避天敌,但不利于雌鸭的识别。下表是绿头鸭生活的不同生境情况。

    生境

    1

    2

    3

    4

    环境情况

    近似鸭种多而天敌少

    近似鸭种少而天敌多

    食物比较丰富,近似鸭种少天敌也少

    食物比较贫乏,没有近似鸭种而天敌数量剧增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宁德白水洋地质公园全部绿头鸭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是该种群的。经调查发现该地区美羽雄鸭有80只,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比为1∶1,素羽雄鸭有20只,雌鸭有100只,全为杂合子。种群A的基因频率是
    2. (2) 下图为不同生境下绿头鸭等位基因A和a的基因频率变化曲线,则生境1、3分别对应下图中的

    3. (3) 经过一段时间后,生境中A的基因频率最低。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