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专用)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 8

更新时间:2023-11-22 浏览次数:79 类型:中考模拟
一、基础(25分)
  • 1. 下面是晓峰同学游览普陀山后写的一段话,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①普陀山的绿色就像海那样深邃,连绵起伏,整座山的天然山水与人文景观互相映衬,相得益彰。②我们级而上,百花恣意绽放、红欲燃。③山顶的观音立身像,远远望去让人心生敬畏,不敢(xiè)____渎。④走到近前,佛祖宁静、安详的面容,让人驻足沉思心无旁(wù)____。⑤站在山顶俯瞰,普陀山风景尽收眼底,谁又能否认这里不是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呢

    1. (1) 根据拼音填写汉字,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①(xiè)渎 ②心无旁(wù)

      级而上(A.shí  B.shè)    ④红(A.yān  B.yīn)

    2. (2) 同学们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查到“彰”的义项有:①明显;显著;②表彰;显扬;③姓。

      根据文段内容和词典释义,你认为文段句①中“相得益彰”的“彰”的意思是:(填序号)

    3. (3) 语段画波浪线句⑤存在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 2. 作业是学习活动的延伸,是师生对话的桥梁。为了提高作业质量,某中学开展了“师生共同优化作业设计”的活动,请你也一起参加吧!

    初三(1)班的小静为了参与此次活动,通过网络查阅了相关资料。以下是她搜索到的三条信息:

    信息一:在学习过程中,除常规书面作业外,学生还可以完成听说类、活动类、合作类、开放类、综合实践类等作业。

    信息二:对学生来说,科学有效的作业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责任心和创造力,帮助其养成自主管理时间的习惯……

    信息三:通过对作业设计进行优化,学生可以从低效重复的作业中解脱出来,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请你根据以上资料,把小静的笔记补充完整。

    小静的笔记:通过阅读以上信息,我了解到作业的A    B     , 以及优化作业设计的重要性,对作业有了新的认识。

    初三(1)班的语文老师也按活动要求,对作业设计进行了优化,并统计了本班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情况。

  • 3. 请综合分析以下两幅图,说说你的发现。

    我的发现:

    暑假即将来临,为了让自己的假期生活更有意义,小静决定给自己设计一份语文暑假作业——结合三年的学习生活,为班级制作一本名为《花样年华》的毕业纪念册。

  • 4. 以下是小静设计好的三个栏目,请你帮她再设计一个栏目,并向她介绍该栏目的名称、内容及设计意图。                                                                                                                                         

    《花样年华》

    栏目名称

    栏目内容及设计意图

    大事纪要

    记录主题班会、运动会、艺术节等班级重大活动,见证班级的成长。

    人物风采

    捕捉师生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彰显他们的独特个性。

    经典语录

    摘录学习生活中有趣的、睿智的、个性的师生语录,展现班级的活力。

    我的介绍:

  • 5.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 (1) 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 (2)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3) 双兔傍地走,?(《木兰诗》)
    4. (4) 山水之乐,。(欧阳修《醉翁亭记》)
    5. (5) ,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6. (6) 云横秦岭家何在?。(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7. (7) 《过零丁洋》中用对偶和比喻形象的展现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说明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的诗句是“。”
    8. (8) 《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爱莲说》一文表意与之相近的文句是:“。”
二、阅读(47分)
  • 6.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丙】

    ①列子学射,中矣,请之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

    ②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1. (1) 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长风破浪有时

      ②汝之不

      知子之所以中乎

    2. (2)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3. (3) 【甲】文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是借用(人名)的典故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4. (4) 【乙】文中众人对愚公移山表现出不同态度,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家中三个身强力壮的成年男子前往参与。 B . 京城氏遗男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支持移山。 C . 妻子提出批驳,认为无法移动太行、王屋。 D . 智叟嘲笑、制止,认为愚公无法处理土石。
    5. (5) 经历了困难险阻,【甲】文中作者对理想的态度是;【乙】文“愚公移山”这个成语的寓意是;【丙】文中关尹子提出“守而勿失”,要“守”的是“”。
  • 7.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九年级老师们从报纸上收集了四则关于上海市民的阅读信息报道,她们想了解同学们在疫情期间的阅读情况,设计了四道题,请你配合完成。

    材料一:

    4月15日,2021年上海市全民阅读工作会议上,一份《2020年度上海全民阅读调查报告》发布。报告显示,上海市的综合阅览率(即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以97.04%的占比居全国榜首。该报告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局)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团队共同发布。调查历时一年,多方面呈现了上海市 2020 年度市民的阅读状况,为上海市全民阅读的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材料二:

    调查主要有以下发现:

    材料三:

    上海市民选择纸质书阅读的最重要的两个原因是“需要深度阅读”和“需要反复阅读”,而选择数字阅读的最重要的两个原因是“阅读内容更方便携带”以及“资源获取更便利”。

    材料四:

    调查组参考了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相对成熟的量表,将阅读意义划分为“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和“社会责任感”三个维度,探究了市民的阅读行为与阅读意义间的关联。结果发现,市民的阅读时间越长、阅读花费越多、阅读评价越高以及公共文化设施使用频率越高,越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同时具有更高的社会责任感。

    1. (1) 材料一告诉我们的信息有:《2020年度上海全民阅读调查报告》发布的时间、、调查时长和报告覆盖面及实际作用。
    2. (2) 读材料二中的四幅图,下面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 . 人们花在数字阅读上的时间高于传统的纸质阅读。日阅读时间越长,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之间的时长差距越大。 B . 家庭是市民阅读较为重要的场所,在不同阅读场所的选择上,“书房或客厅”“卧室”的占比均位列前三位。 C . 从市民的阅读支出上看,市民不愿意为纸质书花钱,更倾向选择免费的电子阅读资源。 D . 报告显示,阅读对市民在疫情期间的焦虑缓解无法起到一定的正向作用。
    3. (3) 作为一个上海市民,你平时大多选择纸质书阅读还是数字阅读,为什么?请结合材料三和自己阅读实际经历陈述理由。
    4. (4) 读了材料四,你一定从结果发现阅读对个人发展的具体作用和独特价值。疫情期间,你肯定也读了多本名著,感受到阅读的魅力。请从下列五部名著中选择一部,结合所读名著中具体人物形象和内容谈谈你的阅读收获。(100字左右)

      《鲁滨逊漂流记》《童年》 《红星照耀中国》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水浒传》

  • 8.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双新棉鞋

    麦子

    ①阿妈怀里抱着个小包袱,原本红格子的头巾被雪花染成了白色。她不停地跺脚,积雪在她脚下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身体冻僵。阿妈不时抬头张望,朝着东边高山那个方向。

    ②一年前,丈夫上了高山,她也曾这样等待。丈夫在高山上与敌人进行了一场鏖战。她就从早上等到太阳下山,又从晚上等到太阳升起。终于盼到队伍下山来了,却得到让人肝肠寸断的消息——丈夫在战斗中牺牲了。

    ③旁边的土坡上有块条石,阿妈走过去,用手拂去上面的雪花,把包袱搁到条石上。阿妈搓了搓冻僵的手,然后小心地解开包袱,里面是一双新棉鞋。那是她熬了几个夜晚赶做出来的,她说是给儿子做的。这个冬天太冷了,阿妈想让儿子尽快穿上暖和的棉鞋,但她还是来晚了——部队接到紧急任务,连夜开走了。

    ④棉鞋被阿妈的体温焐得暖烘烘的,她把鞋子举起来,眯缝着眼端详了好半天才放下来。阿妈用袖子抹去飘到鞋面上的雪花,喃喃道:“嗯,应该合脚,穿上这双棉鞋,再也不会冻脚了。”那天她悄悄拿过儿子的鞋,量了好几遍尺寸。

    ⑤风裹着雪花向高山峰拥而去。阿妈的眼睛看得酸涩了,这是她守望的第九天。终于有队伍下山来了,阿妈赶紧迎上前去。那是一长溜儿运送伤员的担架队。她挨个儿问:“看见我的儿子了吗?看见我的儿子了吗?……”抬担架的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他们没有回答,急匆匆从她身边走过去了。一个上了岁数的大叔,看她着急的样子,边走边向她说:“唉,惨哟!死的死伤的伤,有被冻的,有被飞机大炮炸的。”阿妈没有停下来,她不放过从跟前过去的每一副担架,她开始留意伤员的脚。儿子的一只棉鞋破了个洞,那是前几天执行夜间任务时被硬物戳破的。

    ⑥那天夜里,战士们出去执行任务,在雪地里蹲了一晚上。回来时,阿妈看见小战士一瘸一拐,就问:“孩子,脚怎么啦?”小战士呲着牙说:“阿妈,我的脚好冻呀!”阿妈帮他把鞋脱下来,发现鞋子破了个洞,袜子都湿透了,一双脚红肿得像发面馒头。阿妈心疼地解开自己的棉衣,把小战士失去知觉的脚焐到胸前,揩着眼泪问:“多大了?”小战士回答:“十六岁。”阿妈心疼地说:“那还是个孩子呀!”她的体温迅速传遍小战士全身。小战士眼里噙满泪,轻轻地喊了一声:“妈妈……您真像我的妈妈。”阿妈泪水直往下滚:“好啊,太好啦!我又有儿子了。”

    ⑦担架上全是血肉模糊的战士,看得阿妈心惊肉跳。她一遍遍咒骂那挨千刀的侵略者和该死的飞机大炮。

    ⑧不知过去了多少担架,眼看快走到队伍尽头了,阿妈心里渐渐宽慰起来,至少儿子没有负伤,那样的话就太好啦!正这样想着,眼前晃过去一双脚,棉鞋上有一个破洞,像张开的鱼嘴巴。她跌跌撞撞地冲过去,嘴里喊道:“请停一停,停一停……”

    ⑨抬担架的大嫂转身问:“阿妈,有事吗?”

    ⑩“停一停,我看看他……”阿妈上气不接下气地赶过来。

    ⑪“你认识他吗?他是你什么人?”

    ⑫“是我儿子。”

    ⑬“你儿子?”

    ⑭大嫂惊讶不已,示意另一个人把担架放了下来。大嫂一把扶住阿妈,沙哑着嗓子说:“阿妈,你可不要太伤心。他已经牺牲了。”

    ⑮阿妈抖抖索索揭开覆盖担架的毯子,那是一张蜡黄瘦削的脸,眼睛紧闭,毫无血色的唇上皲裂几道口子,结着血痂。阿妈一时怔住了——不是那个小战士。

    ⑯“怎么啦,阿妈?他是你的儿子吗?”大嫂问。阿妈摇摇头,而后又使劲儿点了点头。

    ⑰阿妈流着泪盖上毯子,然后把他脚上的旧棉鞋脱下来,把那双肿胀冰冷的脚焐在胸前,喃喃地说:“儿子,你受苦了……”

    ⑱“阿妈,这名志愿军战士真是你的儿子吗?”大嫂问。

    ⑲阿妈小心翼翼地给战士穿上新棉鞋,抚摸着他的脸说:“不错,是我的儿子,是我们的好儿子。”

    1. (1)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文中阿妈寻找守候的对象发生了多次变化,请按时间顺序梳理“儿子”二字的指代的对象。
    2. (2) 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阿妈赶紧上前去。那是一长溜儿运送伤员的担架队。她挨个儿问:“看见我的儿子了吗?看见我的儿子了吗?……”(请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风裹着雪花向高山峰拥而去。(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3. (3) 作者在第⑥段中写阿妈的回忆有什么作用?
    4. (4) 题目《一双新棉鞋》是从线索这个角度拟定的,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 9. 好的阅读方法,有利于掌握内容,读懂人物,领悟思想。运用下列阅读方法,完成任务。
    1. (1) 某同学通过课内外延伸法加深了理解,请填好表格。

        

      A  B  C  D

    2. (2) 比较阅读《骆驼祥子》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完成下表。                                                                                                                                      

      主要人物

      理想

      身边的人

      对其成长的影响

      保尔

      “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B

      他是个老布尔什维克,在他的指引下,保尔百炼成钢,最终成长为具有钢铁般意志的革命英雄。

      祥子

      A

      孙侦探

      C

三、写作(45分)
  • 10. 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请以“别担心,我可以的”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出现含有考生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