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青岛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册生物期初试卷

更新时间:2023-11-22 浏览次数:13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 1. (2023高二上·郫都月考) 火遍全国的自贡冷吃兔鲜香爽辣,是盐帮美食的代表。兔肉属于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肉类,营养价值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冷吃兔中含C、H、O、N等大量元素及许多微量元素 B . 兔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均是单体聚合形成的生物大分子 C . 兔肉中脂肪和胆固醇都属脂质但二者分子结构差异很大 D . 炒制冷吃兔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使兔肉更容易消化
  • 2. 溶酶体是重要的细胞结构,来源于高尔基体,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菌,被称为细胞的“消化车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溶酶体存在于所有动物细胞中以维持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 B . 溶酶体的形成与发挥作用体现了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及功能上的协调统一 C . 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有用物质可被再利用,废物被排出细胞外 D . 溶酶体膜不被溶酶体所含的水解酶水解,可能是由于膜成分被修饰
  • 3. (2023高三上·济南开学考) 当细胞胞吞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从而引起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细胞需要胞吐大分子时,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细胞对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膜的大分子没有识别功能 B . 胞吞、胞吐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们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C . 胞吞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可以被溶酶体降解 D . 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属于胞吐
  • 4.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元素。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能够利用细胞内外钠离子浓度差通过载体蛋白(NIS)吸收碘离子。滤泡上皮细胞膜上的钠/钾转运蛋白能利用ATP释放的能量吸收钾离子并运出钠离子,维持细胞内外离子浓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吸收碘离子 B .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离子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C . 抑制钠/钾转运蛋白的活性,碘离子通过NIS的跨膜运输速率变慢 D . 钾离子从细胞外转运到细胞内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 5. 如图为腺苷三磷酸的分子结构示意图,a、b表示相应的结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a表示腺嘌呤,P表示磷酸基团 B . b表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是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之一 C . 光合作用产物中的化学能来自腺苷三磷酸和还原型辅酶Ⅱ D . 腺苷三磷酸中的三个磷酸基团均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
  • 6. 如图表示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物质能量转化过程。其中A、B、C表示三种不同的物质,甲、乙代表能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A是H2O,在叶绿体内膜上被消耗,在线粒体内膜上生成 B . B是O2 , 其生成源于水的分解,其消耗伴随能量的释放和转移 C . C是CO2 , 在叶绿体基质中被消耗,在线粒体基质中生成 D . 能量甲可被光合作用色素吸收传递和转化,能量乙可能是热能和化学能
  • 7. S—腺苷甲硫氨酸(SAM)是生化反应中最为重要的甲基供体。2021年10月,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和陈东戎课题组与生命科学院甘建华课题组共同合作发现了首个SAM依赖的天然甲基转移酶核酶(其化学本质是RNA)。该研究成果扩展了RNA作为催化剂的催化谱,演示了核酶参与体内RNA甲基化以及其调控生命过程的可能性,为RNA作为工具在表观转录层面调控生命过程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核酶能为所催化化学反应提供所需的活化能 B . 核酶通过特异性裂解靶RNA之间的氢键起作用 C . 甲基转移酶核酶可能实现对基因表达的精准调控 D . 使用蛋白酶处理可能会导致体内RNA甲基化受阻
  • 8. 如图为某动物个体内发生细胞分裂的有关图像,图1表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图3、图4是细胞分裂的部分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依据图1中AB段曲线可以判定该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 B . 图2和图4可分别对应着图1中的FG和CD C . 图1中EF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D . 图3中没有细胞板的出现,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 9. 科研人员从大黄鱼中分离出具有高传代能力的肌肉干细胞、脂肪干细胞。以可食用凝胶构建鱼肌支架,产生类似自然鱼肉的结构和纹路,并通过调控信号通路诱导附着在鱼肌支架上的肌肉干细胞、脂肪干细胞分化并有规则地生长,成功用组织状细胞培养出鱼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同一条大黄鱼的肌肉干细胞、脂肪干细胞中含有的核酸、蛋白质种类相同 B . 肌肉干细胞沿鱼肌支架有规则地生长过程中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 . 人工培养的鱼肉是由活细胞增殖而成,不需要进行食品安全性评估 D . 鱼肉的培养成功说明大黄鱼肌肉干细胞、脂肪干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 10. 机体内的细胞衰老和死亡是常见现象,在个体发育的早期也会发生,个体的衰老是机体各部分组织细胞衰老的总体反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根据自由基学说,自由基可损伤线粒体内膜,从而造成ATP合成和细胞能量供应不足 B . 在衰老的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松散,DNA的功能受到抑制,蛋白质合成减少 C . 在成熟组织中细胞的凋亡可以平衡细胞的增殖,这是维持组织正常形态和机能所必需的 D .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都是由基因调控的,机体内不同功能的细胞凋亡速度不同
  • 11. 某二倍体昆虫中,雌虫是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雄虫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某对雌雄虫所产生子代的基因型如表所示。这对昆虫的基因型是( )    

    子代性别

    基因型

    子代雌虫

    BBEE

    BBEe

    BbEE

    BbEe

    子代雄虫

    BE

    Be

    bE

    be

    A . BbEe和be B . BbEe和bE C . BbEe和BE D . Bbee和BE
  • 12. 研究人员调查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情况,得到相关的家族遗传系谱图。人群中甲病的发病率为 , Ⅰ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不考虑XY同源现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乙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 2乙病的致病基因来自Ⅰ2的概率为1 C . 2与正常女性结婚,子代患甲病的概率为 D . 4和Ⅱ5再生一个孩子患两病的概率为
  • 13. 关于某果蝇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 B . 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存在同源染色体 C . 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 D . 性别决定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丝分裂中不存在性别决定
  • 14. S型细菌中含有控制荚膜形成的S基因。研究发现,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细菌一起培养,S基因可以进入R型细菌中,通过同源重组的方式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上多数的菌落表面光滑 B . 转化过程中,存在磷酸二酯键的断裂与生成 C . 转化后,出现S型细菌的原因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D . 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蛋白质失活而DNA仍具有活性
  • 15. 在进化历程中,不同生物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形成独特的代谢途径和营养方式,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动物出现更适应摄食的复杂器官和系统,并不能说明形成了新物种 B . 藻青菌中出现能利用较长波长光的叶绿素,有利于其扩大生存范围 C . 微生物具有高效吸收营养物质的各种途径,是变异和定向自然选择的结果 D . 为适应精氨酸不足的环境,生物会变异出将其他氨基酸转化为精氨酸的代谢途径
  • 16. 猴痘病毒是一种有包膜的病毒,含有一条由660个碱基组成的核酸分子。研究者分别利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A组)和3H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B组)培养猴痘病毒,发现仅A组实验检测到了带有放射性的猴痘病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用含有3H标记核苷酸的培养基培养猴痘病毒 B . 通过实验结果推测猴痘病毒是一种RNA病毒 C . 一个猴痘病毒增殖3次,带标记的核苷酸链有14条 D . 若一个猴痘病毒核酸中腺嘌呤占30%,则含胞嘧啶数量为198个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0分)
  • 17. 生物小组利用图甲装置在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下培养某植株幼苗,通过测定不同时段密闭玻璃罩内幼苗的O2释放速率来测定光合速率,结果如图乙所示。请回答问题:

    1. (1) 图甲实验中,若用缺镁的完全培养液培养一段时间,幼苗光合速率将减慢,原因是镁影响叶肉细胞中的含量,植物吸收减少,导致光反应产生的减少,最终降低了光合速率。
    2. (2) 图乙曲线中t1一t5时段,玻璃罩内CO2浓度在时最高、时最低(不考虑补充的CO2量)
    3. (3) t4时补充CO2 , 短时间内叶绿体内C5的含量将(填“增多”,“减少”“不变”),原因是
    4. (4) 若t4时玻璃罩内O2的量比t0时增加了64mg,则此阶段植株积累葡萄糖的量为mg。
    5. (5) 从该实验中可以看出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有
  • 18. 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行为和数量等特征是区分细胞分裂时期的重要依据。某个动物的部分细胞分裂图如下,其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

    1. (1) 细胞甲中含有个DNA,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2. (2) 细胞乙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同时带有基因D和d的原因是,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
    3. (3) 细胞丙处于时期,判断理由是
    4. (4) 细胞丁中基因A和基因B的关系是,细胞丁分裂完成后可产生种子细胞,这为生物进化提供了
  • 19. 某一年生自花传粉植物的花瓣颜色有紫色、蓝色、红色和白色,花瓣颜色遗传的机制如图所示,图中相应基因的隐性等位基因b、d、e没有此功能。

    1. (1) 由花瓣颜色遗传机制分析,基因控制花色的方式是
    2. (2) 该植物蓝色花瓣植株的基因型是,红色花瓣植株的基因型有种,自交子代一定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的花瓣颜色是
    3. (3) 某蓝色花瓣植株自交得F1,F1中蓝色花瓣植株与白色花瓣植株的数量比约为9:7。

      ①F1的性状分离比为9:7,说明基因B/b和D/d遵循的遗传规律是

      ②利用F1培育纯种蓝色花瓣植株的思路是收集F1蓝色花瓣植株的种子,将每株的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若,则为纯种。

    4. (4) 利用纯种蓝色植株和纯种红花植株杂交,F1的花瓣颜色为,F1自交,F2中紫花:蓝花:红花:白花植株比为9:3:3:1,则紫花植株中纯合体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