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燕山地区2023年九年级历史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11-27 浏览次数:35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共 30 分)
  • 1. 雪山遗址位于北京西北的军都山上,其一期文化距今约6000~5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多为红陶和石器,与东北红山文化较接近,也与中原仰韶文化也有相似之处。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 北京地区原始文化与周边文化隔绝 B . 北京地区原始文化征服周边文化 C . 北京地区原始文化被周边文化同化 D . 北京地区原始文化受到周边文化的影响
  • 2. 右图为周成王五年(公元前1038年)所铸青铜器“何尊”铭文,其中提到周武王克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宅兹中国”。这是关于“中国”一词最早的记载。当时“中国”的政治状况是

    A . 通过禅让制巩固了部落联盟首领的统治 B . 通过分封制扩大了中原文明的影响力 C . 通过郡县制巩固了大一统王朝 D . 通过行省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 3. 下图是汉代画像砖《讲经图》。位于画面左中部的是一位老师,只见他盘腿坐于高台上,显然是在向学生传授圣贤的经典。整个画面老师和学生围坐成“椭圆形”,气氛既和谐,又井然有序,也暗示出讲经课堂的庄严和肃穆。该画像砖的内容可以佐证的历史事件是:(    )

    A . 焚书坑儒 B . 八股取士 C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 文字狱
  • 4. 下图是秦、元两代中西部地区的行政区域图。秦代主要依据“山川形便”(山河自然特征)来划分行政区划;元代主要以“犬牙相入”(打破山川地形特征)的原则来划分行省。元代此举目的在于 (    )

    A . 加强对地方政治军事控制 B . 减轻地方财政经济的负担 C . 配合郡国制度设计的需要 D . 保护当地的风俗习惯
  • 5. 史上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下列古诗词中的“胡”所指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    )

    唐诗

    宋词

    《出塞》

    (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满江红》

    (作者)岳飞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A . 匈奴、契丹 B . 吐蕃、女真 C . 匈奴、女真 D . 吐蕃、契丹
  • 6. 2022年9月28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平台发布河南开封北宋东京城州桥遗址重大考古新成果:北宋州桥(见右图)重见天日,《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州桥的样貌与出土的州桥与其高度吻合。考古学家刘庆柱认为,浮雕虽然罕见,州桥遗址最重要的意义却不在于此,而在于其对于北宋都城研究的价值。下面关于北宋东京城的描述正确的是 (    )

    ①街道以及巷宅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
    ②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③在瓦子勾栏中表演杂剧
    ④商业由商帮控制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7. 一位十七世纪的观察者描述浙江德清县城的居民们日夜劳作,收集生丝,“以抵付税款,并为衣食之靠”。他们的生计完全依赖于丝绸市场,达到了“若不能获利,则须售房市产”的地步。此种现象说明 (    )
    A .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 . 商帮形成 C . 商品化程度高 D . 资本主义萌芽
  • 8. 下侧奖章是法国1860年远征中国纪念章,该章总颁发量8000枚。奖章正面刻有拿破仑三世像,背面则刻了重要战役的地点—塘沽、张家湾、八里桥、北京。奖章绶带为金黄色,正反面均缝有北京的字样,奖章在成为历史罪证的同时,也记录下了战争的过程。这场侵略战争是 (    )

    A .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
  • 9. 1853 年5月 20 日,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热情地肯定了中国爆发的一场革命,说:“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成了一个强大的革命”,“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发的地雷上,使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爆发”而在1862 年6 月,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中,口气就完全不一样了。文章开头他就说:“运动一开始就带着宗教的色彩”。“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马克思说的中国革命指的是 (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义和团运动 C . 辛亥革命 D . 五四运动
  • 10. 下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道路示意国,①处道路的名称是( )
    A . 城市中心道路 B . 工农武装割据 C . 城市领导农村 D . 敌后游击战争
  • 11. 下表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
    表   新中国钢铁、粮食、发电量变化统计表
    时间钢铁(吨)粮食(吨)发电量(千瓦时)
    1949年16万11318万43亿
    1986年5220万39151万4496亿
    2018年92800万65789万68000亿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制作

    ①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基本国策 

    ②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③坚持计划经济 

    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2. (2022·长春模拟) 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下列“闪耀着智慧”的外交成就按时间先后依次排序正确的是(    )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②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③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A . ②①④③ B . ③④②① C . ④①③② D . ①④③②
  • 13. 黑奴贸易开始于15世纪,欧洲殖民者把非洲 的黑人贩卖到美洲 充当奴隶,大量的非洲黑人 就这样来到了美洲 。黑奴贸易是人类历史上悲惨耻辱的一页,它持续了400多年,使非洲损失了1亿多人口,造成非洲传统文明衰落、经济社会倒退。导致黑奴贸易开始和结束的历史事件是( )
    A . 文艺复兴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B . 新航路开辟 工业革命 C . 新航路开辟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工业革命
  • 14. 下侧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1773年的波士顿倾茶事件(图片一)和1839年的虎门销烟(图片二),两个历史事件相似之处的是( )

    ①打击对象都是英国殖民者

    ②都是为了维护民族利益

    ③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范畴

    ④英国借此发动战争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5. 较之英国革命或美国革命,法国大革命在世界历史的舞台上显得格外突出。它比那些较早的大变动所引起的经济变化和社会变化更多,影响的地域也更广。法国大革命不仅标志着资产阶级的胜利,而且标志着以往蛰伏着的民众的充分觉醒。法国大革命中的“大”指的是(    )
    A . 扩张了国家的版图 B . 保护了革命的果实 C . 摧毁了君主的统治 D . 具有了世界性影响
  • 16.  下面是四位同学制作的资本主义制度拓展的思维导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7. 下图漫画中的英语译成中文是“巴尔干问题”下面的标题是“沸点”。该漫画描述的是哪次战争的背景( )

    A . 拿破仑战争 B . 第一次世界大战 C . 第二次世界大战 D . 伊拉克战争
  • 18. 下面是二战爆发后,各国的宣传海报,其中英国发行的是(  )

     

    A . B . C . D .
  • 19.  某历史兴趣小组探究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应该使用的史料是( )

    A . ①②④ B . ③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 20.  下面是当今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的表现是( )

    ①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② 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③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④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40 分)
  • 21.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材料1.中国古代有名的君臣对话

    ①汉高祖与陆贾的对话

    ②魏征劝谏唐太宗

    ③宋太祖与赵普的对话

    陆贾劝汉高祖读些儒家的诗书;刘邦骂他说,我的天下是在马上靠武力得来的,读诗书有什么用?。陆贾反问道:马上可以得天下,难道马上可以治天下吗?进而指出,文武两手并用才是长治久安的办法。

    魏征以“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劝谏唐太宗总结隋朝得失,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宽刑慎罚,勤俭戒奢,慎终如始。

    宋太祖问赵普: 从唐末至今,皇帝都换了八个姓了,天下依旧纷乱不休,我想让世间太平,该怎么办?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2.1945年7月,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向毛泽东提出: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部历史,“政怠宦成”“人亡政息”甚至“求荣取辱”都有,总之都没有跳出这周期率。中国共产党执政,如何能跳出这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就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摘自薛永毅 著《黄炎培与毛泽东“窑洞对”前后》

    材料3.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党始终在思索、一直在探索。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自我革命就是补钙壮骨、排毒杀菌、壮士断腕、去腐生肌,不断清除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防止人亡政息。勇于自我革命和接受人民监督是内在一致的,都源于党的初心使命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

    1. (1) 根据材料1,从三个材料中任选一个,用史实说明该朝统治者为长治久安采取的措施。
    2. (2) 根据材料2,结合所学,从“政怠宦成”“人亡政息”“求荣取辱”三个方面,任选一个方面,用两个以上史实说明。
    3. (3) 根据材料2,说一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民主道路上的建设成就。
    4. (4) 根据材料3,结合所学,分析两位领导人给出跳出历史周期律途径的时代背景。
  • 22. 中外现代化之路

    材料1.引起时代变化的引擎

    材料2.中国现代化之历程

    材料3.所谓“西式现代化”逻辑,是指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所走过的道路及由此呈现的规律性,具体表现为:在经济运行方式上,采用以物质利益为根本驱动力的市场经济。其必然逻辑是资本对劳动的剥削以及由此导致的阶级分化和斗争;在政治运行方式上,采用以代议制为内核的民主宪政,其必然逻辑是以夺取和护持执政权为核心目标的激烈党争以及由此导致的政治极化和斗争;在生态问题上,采用先发展后治理的策略,其必然逻辑是生态恶化以及由此导致的人类生存环境的劣质化;在对外关系上,采取霸权主义指引下的扩张取向和掠夺行为,其必然逻辑是强权政治横行、对外战争频发以及由此导致的国家间对抗。

    ——王存刚:《中国道路对“西式现代化”逻辑的历史性突破》

    材料4.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 (1) 根据材料1,结合所学,正确填写表格中的序号内容。从三个时代变化引擎中任选一个,说明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2,从三个模式中任选一个,概括它在现代化方面所做的突出贡献。
    3. (3) 根据材料3、4,结合所学,在表格的空白处填写正确内容。                                                                                                                                                                                   

      比较项

      中国

      西方

      经济运行方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以物质利益为根本驱动力的市场经济

      政治运行方式

      以代议制为内核的民主宪政

      生态问题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对外关系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 23. 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是大发展的时代,也是大变革的时代。

    材料1.在新航路开辟后的近四个世纪中,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历史现象,举其要者:西欧殖民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西欧各国先后发生科学革命和资产阶级政治革命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两次工业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亚非拉兴起的民族独立运动、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的过渡以及帝国主义的形成,等等。在此过程中,原本在世界上处于相对平衡的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的多元文明格局逐渐被打破,形成了以英国、法国、俄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大国实力均衡为代表的、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徐蓝《500年世界历史变迁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材料2.面对世界形势的剧变,清朝统治者仍旧固守旧有的对内对外政策,古老的中国已落后于世界潮流。吏治腐败加剧了社会矛盾,人口增长使人均可耕地面积减少。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前期,内部民众起事不断,外部资本主义列强虎视眈眈,清朝已经走向衰亡的边缘。中国封建社会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逐步解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下面是根据材料1、2制作的历史发展时间轴。

    材料3.二战以后,美国确立了在西方世界的霸主地位,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兴起,一大批殖民地国家走向独立。更大的变局表现为“冷战”,它的重要意义在于苏联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以外另立了一个社会主义阵营,从而使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个强劲的对手。

     ——俞金尧《在“世纪尺度”下看当今世界之变局》

    下面是冷战时期发生的三个历史事件。

    材料4.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蕴含着“变”与“不变”。“变”主要体现在全球发展理念的新旧之变。“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共赢共享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不变”主要体现在“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心愿。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支持和平与发展的心意不会改变,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周 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要论述的内容探析》

    1. (1) 根据材料1、2,结合所学,概括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形成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2,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阻碍清朝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
    3. (3) 根据材料3,你认为上述三个事件哪个可以作为冷战的标志性事件,说明你的理由。
    4. (4) 根据材料4,说一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变与不变。
  • 24. 考察北京城市发展史

    【查阅文献】

    材料1.北京十三次立都                                     

    序号

    朝代

    创建者

    属性

    西周

    帝尧之后

    西周

    召公奭

    前燕

    东晋

    慕容儁

    大燕

    安禄山、史思明

    桀燕

    五代

    刘守光

    耶律德光

    完颜亮

    忽必烈

    全国政治中心

    朱棣

    大顺

    大顺

    李自成

    顺治

    民国北洋政府

    中华民国

    袁世凯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

     ——改编自罗保平《北京立都十三议》 

    材料2.“天下视燕为北门,失幽、蓟则天下常不安。幽、燕视五关为喉襟,无五关则幽蓟不可守。晋割幽、蓟,并五关而弃之,此石晋不得不败,澶渊不得不盟。”

    ——《契丹国志》卷十八

    【实地考察】

    材料3.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红色记忆

    1. (1) 根据材料1,结合所学,将序号与属性正确地对应。

      封建割据势力:( ) ;诸侯国:( );北方政治中心:( )

    2. (2) 根据材料2,说明“澶渊不得不盟”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3,选择考察抗日战争时期历史遗迹中的一个,说一说该遗迹的历史地位。如何开发或保护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红色遗迹,请提出一点建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