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重点中学2023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3-11-14 浏览次数:21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化学实验室存放浓硫酸的药品柜上应贴的标志是( )
    A . B . C . D .
  • 2. (2022·东至模拟) 下列化学仪器所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
    A . 木制试管夹 B . 玻璃烧杯 C . 橡胶塞 D . 燃烧匙
  • 3.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徐淙祥在小麦品种的研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小麦富含的营养物质是( )
    A . 蛋白质 B . 糖类 C . 维生素 D . 无机盐
  • 4. 下列是麻省理工科技理论发布的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中的四项,其中与化学研究范畴关联密切的是( )
    A . 改变一切的芯片设计 B . 制作图像的 C . 电池回收利用 D .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
  • 5. 某同学用试纸测定厨房纯碱的酸碱性,有关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 取纯碱样品 B . 加适量水 C . 振荡加速溶解 D . 蘸取溶液测
  • 6. 高铁酸钠是一种新型绿色消毒剂,主要用于饮用水处理。关于高铁酸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B . 的结构示意图为 C . 易溶于水 D . 中只含有一种非金属元素
  • 7. 在年江苏省化学实验调研比赛上,有选手做了“泥土蜡烛”的创新实验,实验装置如图。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石蜡由固态变成液态,当石蜡沸腾后,石蜡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石蜡燃烧的原理是石蜡蒸气在燃烧 B . 该实验能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C . 泥土可以降低石蜡的着火点 D . 泥土中有较多孔隙,能形成毛细管输送蜡烛蒸气
  • 8. 中国科学院刊报道了我国生物乙醇重整制氢技术的重大进展。制氢过程中某步反应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B .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 C . 反应前后氢元素的质量不变 D . 催化剂可增加生成氢气的质量
  • 9. 下列图示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证明能与水反应

    B、探究中和反应是否放热

    C、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

    D、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水

    A . B . C . D .
  • 10. (2022九上·安溪期中) 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制取CO2发生装置中,连接上压强传感器如图一、测得实验过程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情况如图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ab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 B . bc段石灰石与盐酸脱离接触 C . c点的对应操作是打开弹簧夹 D . cd段二氧化碳气体输出
二、非选择题
  • 11. 福建茶文化历史悠久。 
    1. (1) 种茶茶树适宜生长在的土壤中,该土壤属于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土质。 
    2. (2) 制茶依据发酵程度及色泽,茶可分为未发酵的绿茶,半发酵的白茶、黄茶及青茶,全发酵的红茶和后发酵的黑茶类。 

           茶叶发酵过程发生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茶叶中的茶多酚化学式为具有解毒和抗辐射的作用,其含量也和加工工艺和发酵程度有关。一个分子由  个原子构成。茶多酚中氢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 

    3. (3) 泡茶泡茶时可用茶漏将茶叶和水分离,该做法与实验室中  操作的原理相似。用杂质少的软水泡茶,能充分体现茶的色、香、味。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为  。 
    4. (4) 饮茶保健专家建议:不提倡饭后立即喝茶。因为茶水的成分中含有鞣酸,鞣酸可与食物中的铁反应,影响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时间长久易使人缺铁引起  。
  • 12. 我国海岸线长达万千米,海洋专属经济区幅员辽阔,海洋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十分远大。金属镁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和国防工业,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如图所示:
    1. (1) 在过程中所加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2. (2) 请写出过程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基本类型是  反应。 
    3. (3) 过程电解熔融氯化镁的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形式为电能转化为  。 
    4. (4)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使用了西安交通大学柴东朗团队研发的材料新型镁锂合金,研制材料时,选择了镁锂合金而没有采用纯镁,可能原因是镁锂合金  写一点。 
    5. (5) 小明在“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制盐”的实践活动中制得的盐中除外,还含有 , 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时,把加入水中,得到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从含有的溶液中提取 , 可采用 结晶的方法。

  • 13. 中国航天人从未停下对宇宙探索的脚步,利用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搭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的运载火箭使用液氧煤油作为推进剂,煤油可以由  填“煤”或“石油”分馏得到。 
    2. (2) 航天员在“天宫”中生活所需要的氧气来自于水的电解。 

           电解水实验要用到溶液,如用溶液来配制,需加水  水的密度按。 

           日,全球首次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海上中试在福建兴化湾海上风电场获得成功,请写出海水电解制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 (3) 中国首次发现月球存在一定数量甲烷和钛铁矿主要成分等资源,如图是一种设想的利用月球资源的流程图。

           的名称读作“钛酸亚铁”,其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 

           图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根据流程图信息写出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14. 中国古代很多发明创造与化学工艺有关。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铜雁鱼灯造型优美,设计精妙,其剖面图如图。 
    1. (1) 先秦考工记中记载了青铜成分:“六分其金而锡居其一”此处“金”指铜 , 则青铜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 (2) 点燃雁鱼灯古人使用的“火折子”吹气即可燃。简易的火折子是将纸卷点燃后,使其半灭仅剩火星 , 装入竹筒中保存。需要点火时打开竹筒盖,向其中吹气,使纸复燃。 

           从燃烧条件角度分析,吹气可以使纸复燃的原因是  。 

           火折子中含有火硝 , 受热后可分解为亚硝酸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3) 雁鱼灯出土时表面某些部分存在绿色锈蚀,该绿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 , 该绿色固体是铜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和  反应的生成物。 
    4. (4) 雁鱼灯的灯罩可自由开合,以调节进风量的大小。当看到有大量黑烟产生时,应该  选填“扩大”或“减小”进风口从而促进燃料充分燃烧。 
    5. (5) 雁鱼灯的烟管可将燃烧产生的废气引入水中以减少对室内环境的污染。汉书地理志中记载:“高奴,有淆水可燃”“高奴”为地名,“淆水”指石油。如果雁鱼灯采用淆水为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中含有污染性气体  填化学式会使水体呈酸性,需要经常换水。

  • 15. 某兴趣小组利用蜡烛进行探究实验。 

    1. (1) 探究白烟的成分 

      实验装置如图,将牛角管尖端部分深入蜡烛内焰和焰心的交界处,用注射器在另一端抽取白烟,待白烟充满整个牛角管时,将牛角管放在外焰处,然后推注射器,可以观察到白烟燃烧。待牛角管冷却后,可以观察到水面上漂浮着一层石蜡。 

           根据实验现象,推测石蜡的物理性质:  任写一点。 

           白烟的成分是  。 

    2. (2) 探究浓度、温度等条件对物质燃烧的影响。实验装置如图 , 点燃蜡烛后伸入广口瓶,立即塞紧橡皮塞,观察到蜡烛在瓶内燃烧,白磷不燃烧。待蜡烛自动熄灭,装置冷却后,在时,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广口瓶,铝盒中的白磷开始燃烧。通过传感器获得广口瓶内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 

           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由实验可知,白磷燃烧所需的氧气最低浓度  填“”“”或“蜡烛燃烧所需的氧气最低浓度。 

           滴入水,白磷开始燃烧的原因是  。

  • 1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 (1) 写出仪器的名称:  。 
    2. (2) 写出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3. (3) 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干燥的氧气,导管的接口顺序正确的是 ____ 填大写字母标号。 
      A . B . C . D .
    4. (4)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若要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该装置有一处错误,请改正:  。 
    5. (5) 若用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收集满的现象是  。 
    6. (6) 将装置胶头滴管中的溶液挤进圆底烧瓶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瓶内压强减小,很快看到长导管顶端产生“喷泉”现象。若将烧瓶内的换成下列四种气体中的 ____ 填字母标号仍可产生“喷泉”现象。 
      A . B . C . D .
  • 17. 碘化钾是白色固体,保存不当会被氧化为单质碘而泛黄变质。实验小组为探究碘化钾变质原理,进行如下活动。 
    1. (1) 【查阅资料】Ⅰ对于碘化钾变质的原理,有两种不同的反应: 

      甲: 

      乙: 

      请将上述方程式补充完整,的化学式是  。 
    2. (2) Ⅱ都属于碱,二者的化学性质相似。 
      【进行实验】实验:探究变质的原理 取适量碘化钾固体暴露于空气一段时间,观察到固体泛黄。往泛黄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是  。化学小组认为:据此现象,还不能得出“反应甲是造成碘化钾变质的原因”的结论。理由是按照反应乙原理,也可能因为继续发生反应  填写化学方程式而导致往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后产生相同现象。 
    3. (3) 实验:探究变质的条件 

      分别取适量于燃烧匙中,再分别放入盛有不同物质的集气瓶中,塞紧胶塞,若干天后观察。 

      对比实验  填序号 , 可以得出变质一定与水有关。对比实验  填序号 , 可以得出变质一定与氧气有关。 
    4. (4) 从上述实验可推知,变质的条件是  。 
    5. (5) 【提出问题】的作用是什么? 试管序号溶液溶液颜色无色浅黄色黄色 【进行实验】分别取同浓度的溶液于支试管中编号 , 再向试管中通入 , 向试管中滴加几滴盐酸,分别用试纸测定溶液的;几分钟后观察溶液的颜色。实验现象如下:
      实验实验实验实验
      固体变潮,表面变微黄固体无明显现象固体变潮,无其他明显现象固体变潮,表面变黄
      【解释与结论】变质过程中的作用是
    6. (6) 【反思与评价】探究变质条件时,同学们排除了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影响,其原因是  。
  • 18. 不纯的锌粒杂质不与酸反应某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计算锌粒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反应方程式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