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之中考真题随堂测(12)

更新时间:2023-10-18 浏览次数:38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3·广州)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湘赣边界,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这里,中国共产党铸就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精神。该精神是( )
    A . 大庆精神 B . 井冈山精神 C . 长征精神 D . 延安精神
  • 2. (2023·镇江) 英雄的红军将士在短短一年内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红军将士用鲜血与生命诠释了( ) 
    A . 五四精神 B . 红船精神 C . 井冈山精神 D . 长征精神
  • 3. (2023·大庆) 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1927年8月1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历史事件是( ) 
    A . 北伐战争 B . 南昌起义 C . 秋收起义 D . 渡江战役
  • 4. (2023·大庆)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在危急时刻,果断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是( ) 
    A . 陈独秀 B . 博古 C . 李德 D . 毛泽东
  • 5. (2023·阜新) 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是( )
    A . 武昌起义、秋收起义 B . 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 C . 黄埔军校建立、北伐战争 D . 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抗战胜利
  • 6. (2023·菏泽) 会议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赋予这支新型人民军队强大的军魂,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是( )
    A . 中共三大 B . 八七会议 C . 古田会议 D . 遵义会议
  • 7. (2023·聊城) “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说井冈山“历史红”主要是因为,在这里( )
    A .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B .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 . 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 . 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 8. (2023·潍坊) 孙中山认识到,民国虽成立十多年,但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为改变这一状况,他( )
    A . 开始实业救国 B . 参加护国战争 C . 发起护法运动 D . 推动国共合作
  • 9. (2023·潍坊) 如图是学生摘抄的一次重要会议的内容。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 )                                 

    1.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

    2.洛甫同志起草决议进行讨论。

    3.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

    4.取消“三人团”,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

    A . 开始创建革命军队 B . 由幼年走向了成熟 C . 确立了建党建军原则 D . 实现了革命重心转移
  • 10. (2023·宜宾) 依据教材构建“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历程”思维导图(如图)。这一历程体现了( )

     

    A . 经济建设的市场化 B . 现代中国工业化 C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 . 社会生活信息化
  • 11. (2023·恩施) 下面是某同学在整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时制作的读书卡片。该读书卡片反映的是( )                                 

    时间:1935年1月

    内容: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 . 中共一大 B . 八七会议 C . 遵义会议 D . 中共七大
  • 12. (2023·泰州)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伟大的红色精神,共同构成我们党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下列时代精神,按照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红船精神 ②特区精神 ③长征精神 ④“铁人”精神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①④② C . ①③④② D . ③②①④
  • 13. (2023·雅安) 红色歌曲是革命实践的艺术再现。如图《会师歌》歌颂的是( )

    A . 遵义会议召开 B . 红军到达吴起镇 C . 长征胜利结束 D . 抗战取得胜利
  • 14. (2023·莱芜) “这次会议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召开,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次会议”是( )
    A . 中共一大 B . 古田会议 C . 遵义会议 D . 中共七大
  • 15. (2023·莱芜) 2023年5月3日上午10时许,济南全市鸣放防空警报,以纪念“济南(五三)惨案”95周年,警示人们勿忘国耻,居安思危。1928年,制造该“惨案”的列强是( )
    A . 日本 B . 法国 C . 美国 D . 英国
  • 16. (2023·张家界) “睡到了半夜过,门口嘛在过兵……大家都不要怕,这是嘛贺龙军……”这是反映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军民鱼水情深的一首民歌。1935年11月19日,贺龙、任弼时领导这支军队开始长征,其出发地是( )
    A . 永定区 B . 武陵源区 C . 慈利县 D . 桑植县
  • 17. (2023·通辽) “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这里的“伟大传奇”( )
    A . 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B .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C . 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D . 影响了世界局势的变化
  • 18. (2023·内江)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5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由于博古、李德等在军事上的错误,红军遭到严重削弱、苏区大部丧失。其结果是红军( )
    A . 被迫开始了长征 B . 展开了北伐战争 C . 改编成为八路军 D . 千里跃进大别山
  • 19. (2023·东营) 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召开,会议确立了( )
    A .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 . 坚持官兵一致的原则 C . 开展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 D .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 20. (2023·长沙)  下表记录了毛泽东在某一时期的部分政治活动。据此判断当时正值( )          

    1923年6月

    加入国民党

    1924年1月

    参加中国国民党一大

    1925年10月

    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

    1926年1月

    参加中国国民党二大

    A . 第一次国共合作 B . 红军长征 C . 全民族抗战 D . 解放战争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23·镇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80年里,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地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先后聚焦于仿照西方船坚炮利、取法民主制度以及进行思想启蒙等方面,希望通过向西方寻找真理发现救国救民的出路。但是,一切努力都失败了。 

     ——摘编自齐卫平《理解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四个向度》 

     材料二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是十分英勇的,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彻底摆脱失败的厄运,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摘编自中共党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简史》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仁人志士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实践活动。 
    2. (2)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所起的伟大作用。 
    3. (3) 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从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中得出什么科学结论? 
  • 22. (2023·聊城) 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阅读该文件的如下内容,回答问题。

    (二)……军阀政府名为独立政府,其实事事听命于国际帝国主义的列强,不啻是他们的经理人……所以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

    (三)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

    (五)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六)我们加入国民党,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渐渐扩大我们的组织,谨严我们的纪律,以立强大的群众共产党之基础。

    ——摘自《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

    1. (1) 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的原因。
    2. (2)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中共三大作简要评价。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