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社会法治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适应性...

更新时间:2023-10-29 浏览次数:25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1. 2023年1月22日,“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____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位于东南印度洋蒂阿蔓蒂那海沟最深点完成深潜作业后,成功回收。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抵达该海沟的最深点。( )
    A . 复兴号 B . 天舟六号 C . “奋斗者”号 D . 神舟十七号
  • 2. 2023年3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莫斯科,开启对____的国事访问。这是一次友谊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 )
    A . 西班牙 B . 俄罗斯 C . 土耳其 D . 加拿大
  • 3. “不要让挫折停下你的脚步。如果你遭遇碰壁,不要转身放弃。弄清楚如何翻越它,穿过它,或者来好好研究一下它。”这句话告诉我们(  )
    A . 挫折只会给我们的身心造成打击 B . 坚强的意志是战胜挫折的唯一办法 C . 当遭遇挫折时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面对挫折 D . 挫折是普遍存在的,只有经历挫折才能获得成功
  • 4. 读下图,对网络的不同认识启示我们(  )

    A . 服从管教,远离网络 B . 增强安全意识,保护隐私 C . 辨析信息,抵制谣言 D . 合理使用网络,扬长避短
  • 5. 2022年12月1日,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正式实施。回答问题。
    1. (1) 2022年9月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这说明(  )

      ①全国人大行使了立法权

      ②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

      ③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

      ④国家通过司法保障社会公平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 (2) J市公安机关成立反诈中心,对网络诈骗等新型违法犯罪进行研判侦查,破获多起案件,追回大量被骗资金。材料表明(  )
      A . 网络诈骗只是行政违法行为 B . 公安机关行使了审判权 C . 市民需要加强自律拒绝网络 D . 市民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 6. 2023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下列内容出自该报告的是(  )
    A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B . 追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C . 审结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D . 修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 7. 下列图示正确反映概念之间所属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 8. 某中学开设编织、缝纫、美食、社会体验等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在劳动中成长。开设这一课程主要是因为(  )
    A . 收入分配的要素只有劳动 B . 劳动只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C . 劳动是财富和幸福的源泉 D . 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会劳动
  • 9. 2022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规模额达13.8万亿元,再创新高。这反映出我国( )
    A . 参与全球规则的制定 B . 谋求与沿线国家互利共赢 C . 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 D . 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
  • 10. 根据图1、图2.完成问题。

    1. (1) 该地地势总体( )
      A . 从中间向四周降低 B . 从四周向中间降低 C . 从西南向东北降低 D . 从东北向西南降低
    2. (2) 该地村寨选址主要考虑( )

      ①交通要道

      ②生产便利

      ③地势低平

      ④气候凉爽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3. (3)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该地适宜( )
      A . 大规模开垦梯田振兴乡村 B . 政府引导发展生态旅游 C . 调整布局加快小城镇建设 D . 村民自主发展村办企业
  • 11. 《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
    A . 郡县制 B . 分封制 C . 科举制 D . 行省制
  • 12. 台湾彰化县绅民在县署门口张贴檄文,指出:“我台民之父母、妻子、田庐、坟墓、 生理、家产、身家性命,非丧于倭奴之手,实丧于贼臣李鸿章、孙毓汶、徐用仪之手也”。此檄文的历史背景是(  )
    A .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 《马关条约》的签订 C . 《辛丑条约》的签订 D . 《北京条约》的签订
  • 13. 下表所示事件反映的主题是(  )                                                                                                                                                

    时间

    事件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两国东段边界

    1727年

    清朝开始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1762年

    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A . 民族关系的发展 B . 中央集权的削弱 C . 东南海防的加强 D . 国家疆域的奠定
  • 14. 日记是重要的历史资料。以下是著名作家宋云彬先生的日记,它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

    各单位代表发言完毕,继续讨论下列各案:一、政协组织……三、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争辩数小时,幸有周恩来做主持,能控制,居然逐案通过……

    A .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D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15. “短短几千字,却是第一次把国王和贵族之间的权利关系,转化为明确的法律文字。从此以后,英国国王的权力不再是至高无上的,他只能在法律的限制之下行使权力的。”据此推断,该文件是(  )
    A . 《权利法案》 B . 《独立宣言》 C . 《人权宣言》 D . 《拿破仑法典》
  • 16. 1995年到2005年的十年间,全球贸易总额增加了3倍。这主要得益于(  )
    A . 联合国安理会的设立 B .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 .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D . 欧洲联盟的成立
  • 17. “热词”通常能折射时代的风向。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基于大数据的“健康码”“行程卡”“流调”等新热词广泛传播。这些“热词”反映了当今世界的(  )
    A . 全球化 B . 信息化 C . 一体化 D . 多元化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6小题,共60分。)
  • 18.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某校设计了“学新法·促教育”为主题的专题展板。                                               

    展板一:以民主为基础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将家庭教育促进法(草案二次审议稿)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征求意见。

    展板二:以法治为保障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该法规定: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教育未成年人崇德向善、尊老爱幼、热爱家庭、勤俭节约、团结互助、诚信友爱……

    展板三:以行动助成长

    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W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宣传活动:妇联拍摄宣传短片,倡导家长以身作则;社区开展“好家风代代传”“我爱我家”等主题活动……

    1. (1) 展板一中人大常委会将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体现了哪一民主形式?
    2. (2) 运用所学,对“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这一法律规定做出点评。(要求:从弘扬中华文化和德治与法治关系的角度展开评述) 
    3. (3) 借鉴展板三中W市的做法,请你为学校设计一项家庭教育宣传活动。(要求: 活动主题、活动说明、设计意图) 
  • 19. 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浙十年·温州”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数说温州看蝶变]

    第一组:这组同学负责收集资料,以下是他们收集到的资料。

    资料2

    这十年,温州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全市新增高能级创新平台41家,高新技术企业达3085家,比2012 年增长5.4倍。

    [解读创举话共富]

    第二组:这组同学开展实地调查,并做了相关记录。

    举措一:打造文化温州。实施“三年百项文化工程”,深化“温州学”研究,挖掘“永嘉学派”内涵,启动编纂《温州大典》,与时俱进传承弘扬温州人精神。

    举措二:创建美丽温州。联动推进瓯江和塘河沿线、三洋湿地、中央绿轴等建设,刷新城市颜值。温州获评中国气候宜居城市。

    [接续奋斗谱未来]

    第三组:这组同学负责汇报,在报告的结尾他们写下这样一段寄语。

    这十年,温州的跨越蝶变,是960多万温州人民用智慧和汗水接续奋斗的生动实践,是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一个缩影。建设温州美好家园,需要我们青年一代的奋发图强……

    1. (1) 请你为资料1、2各取一个主题词,并用图示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2. (2) 运用所学,分析温州上述举措实施的合理性。
    3. (3) 争做好少年,致敬新时代。请结合所学,以“奋斗”“未来”等为关键词给自己写一句寄语,并谈谈你打算怎样做更好的自己。
  • 20. 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以“委员议事厅”的形式议身边事、社会事、国家事。某校九年级学生在模拟政协活动中形成如下提案: 

    提案一关于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提案

    [案由]

    2021年7月,依据《全民健身条例》,国务院制定并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 年)》,但据我们调查发现,依然存在着以下问题:

    相关保障体系还不健全。

    健身设施配备重城市轻农村。

    健身设施重建轻管,部分地区破坏严重。

    [建议]

    提案二关于整治城市绿地乱象的提案

    [案由]

    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打造“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城市环境,让市民感受园林发展带来的幸福感。但在城市绿地的建设中,依然存在着以下问题:

    绿地养护单位不尽责,出现杂草丛生、黄土裸露、缺株死株、绿化带规格不统一等现象。

    市民爱护绿地意识不够,绿化带乱搭乱挂、晾晒衣物、借树搭棚、擅自种菜、占绿毁绿等乱象出现。

    存在破坏草坪树木、绿地内停车、住宅小区占用绿地等违法行为。

    [建议]

    任选一个提案,运用所学,完善提案的建议部分

  • 21. 一泓清水入黄河, 满目葱茏入画来。

    材料一:

     

    [小链接]吕梁市森林覆盖率仅4%。作为黄河流域生态脆弱地区,该区域进入黄河泥沙曾占山西省入黄泥沙 2.7亿吨中的八成以上。

    材料二:近年来,吕梁市累计完成荒山绿化330万亩、退耕还林23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上升到28.6%,水土流失大大减轻。以枣、核桃为代表的经济林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经济来源。

    1. (1) 根据材料一,说明吕梁市进入黄河泥沙较多的自然原因。
    2. (2) 结合上述材料,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吕梁市实施退耕还林的必要性。
  • 22. 捕音乐之影,印时代之风。

    [盛世]

    唐贞观时期,形成了燕乐、龟兹乐、疏勒乐等十部乐,其中唐燕乐传入日本后,日本人将其改良为管弦与舞乐两种形式。唐朝还设立太常寺、大乐署等机构专管乐舞。

    ——摘编自张小梅 《唐代中日音乐文化交流史专题研究》等

    [改良]

    辛亥革命时期,广大有识之士积极倡导音乐改良。当时新音乐的主要形态是学堂乐歌。学堂乐歌伴随着学校音乐教育兴起,起初多以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词,后来用中国民间小曲或新创曲调,供学生集体咏唱。学堂乐歌的代表作有《何日醒》、《勉女权》、《缠足苦》等。

    ——摘编自冯春玲、冯长春《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滥觞》等

    [革命]

    1964年国庆出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中国人民谋求解放的历史缩影。部分表演曲目如下:

    ①《会师歌》②《遵义城头霞光闪》③《秋收起义》

    ④《欢庆解放》⑤《百万雄师过大江》⑥《井冈山会师》

    1. (1) 根据材料,概括唐朝音乐文化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说明辛亥革命时期音乐改良的意义。
    3. (3) 音乐记录了时代的变化。请完成下列主持稿。                                        

      第1场主题:星火燎原

      主持人甲:听,南昌起义的枪声,响起了第一声春雷。

      主持人乙:看,武装起义的风暴,震动了大江南北。

      主持人甲:开展土地革命,是光辉的毛泽东思想的伟大革命实践。

      主持人乙:接下来,请欣赏。(填曲目序号)

      第2场主题:

      主持人甲:革命正在胜利前进,工农武装正在蓬勃发展。

      主持人乙:“左”的错误,却把革命的航船引入了歧路。

      主持人甲:在这最危急的时刻,《遵义城头霞光闪》,驱散重重迷雾。

      主持人乙:一首《会师歌》,唱响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

  • 23. 报刊助力社会进步发展。

    材料一:在15、16世纪的欧洲,富裕起来的资产阶级,对外界事物很关切。一些人专门搜集信息,编写“通报”,抄送给有需要的客户。消息来自一些中心城市如巴黎、伦敦以及西班牙的马德里,内容包括当时的贸易商情等。

    ——摘编自 (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

    材料二:美国独立战争时,在北美马萨诸塞州出版的报纸呼吁工人投身到国家独立的事业中。到战争结束,美国报纸数量增加到43家,自主的造纸厂、铅字厂等也相继建立起来,摆脱了对英国报刊业的依赖。

    ——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

    材料三:《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发行的一份报纸。部分报道的标题或内容如下:

    1938年6月1日

    《武汉空战我又大捷敌机十四架被击落》

    1938年7月1日

    报道了多则敌后游击队的战果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15、16世纪“通报”出现的主要原因。 
    2. (2) 联系材料二,说明当时报纸与美国独立战争的关系。
    3. (3) “报刊助力社会进步发展。”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 逻辑严密,表述简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