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3年化学中考三模试题

更新时间:2023-11-07 浏览次数:31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strong>
  • 1. 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C . 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D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2. (2023·龙马潭模拟) 认识警示图标,树立安全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下列图标放置地点错误的是(   )
    A . 加油站 B . 酒精存放柜 C . 食堂洗手池 D . 运输浓硫酸的罐车
  • 3. 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 . 氧化物:CuO、 B . 碱: C . 混合物:稀盐酸、生理盐水 D . 酸:
  • 4. (2023·南海模拟) “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新疆是我国的棉花主产区,盛产优质棉花。棉花属于材料中的(   )
    A . 合成纤维 B . 天然纤维 C . 复合材料 D . 无机材料
  • 5.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宏观现象

    微观解释

    A

    夏天汽车轮胎爆炸

    轮胎内气体分子变大

    B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总在不断运动

    C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

    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氢离子

    A . A B . B C . C D . D
  • 6. (2023·梁溪模拟) 我国在太空完成水稻全生命周期培养实验,实验中发现水稻叶色发黄,需施用的肥料是
    A . NH4Cl B . K2SO4 C . Ca3(PO42 D . KCl
  • 7. (2023·东方模拟) 《内经》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禽为益、五菜为充”。文中五谷中主要富含的营养素是(   )
    A . 糖类 B . 维生素 C . 蛋白质 D . 无机盐
  • 8. 科学家在深海海底发现了大量未来太阳能光伏发电必需的元素——碲。碲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碲是非金属元素 B . 碲的元素符号为 Te C . 碲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7.6 D . +6 价碲的氧化物为 TeO2
  • 9. (2023·平南模拟)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熄灭酒精灯 B . 加热液体 C . 量取水时读数 D . 称量氯化钠固体
  • 10. (2021·广州)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下列劳动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明矾处理较浑浊的天然水

    明矾主要起杀菌消毒作用

    B

    煮水时,若水的硬度大,易结垢

    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C

    在盐田中晾晒海水,得到粗盐

    盐除去泥沙即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

    D

    用含小苏打的发酵粉焙制糕点

    小苏打(NaHCO3)的化学名称是碳酸钠

    A . A   B . B   C . C   D . D
  • 11. 千金藤素的化学式为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千金藤素是一种有机物 B . 千金藤素由四种元素组成 C . 千金藤素中含有分子 D . 千金藤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 12. 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 . 守恒观:8g氢气和8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16g水 B . 转化观:金属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氧化镁 C . 微粒观:水结成冰的过程中,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D . 元素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13. (2023·河源模拟) 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演示“冰雪”实验时用到了过饱和醋酸钠溶液。如图是醋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40℃时,醋酸钠的溶解度是65.6 B . 图中P点所表示的醋酸钠溶液是饱和的 C . 40℃时,饱和醋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65.6% D . 将A点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会有晶体析出
  • 14.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 CaO(CaCO3):加入适量稀盐酸 B . CO2(CO):点燃混合气体 C . 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D . NaOH溶液(Na2SO4):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过滤
  • 15. (2023·化州模拟) 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A . ①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 . ②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C . ③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 ④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二、填空题</strong>
  • 16. 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正式开讲。“太空教师”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1. (1) 为防止骨质疏松,建议航天员吃富含(填名称)元素的食物。
    2. (2) 有学生现场提问,是如何循环的?航天员解释说,是通过电解水的方法获得,电解水时产生的是在电源的极得到的,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航天员舱外服实际上是个独立的狭小空间,废气处理系统保障着航天员的生命。该系统让呼吸产生的废气进入一个装有活性炭的滤网除去有害气体,此过程利用了活性炭的性。
    4. (4) 人类探索太空的其中一个目的是开发新的核聚变能源,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则____(多选,填字母)。
      A . 该元素是金属元素 B . 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3 C . 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 D . 该原子核带3个单位正电荷 E . 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
  • 17. (2023·顺德模拟) 《天工开物·作咸》详细记载火井制盐过程:“西川有火井…..但以长竹剖开去节合缝漆布,一头插入并底,其上曲接,以口紧对釜脐,注卤水釜中,只见火意烘烘,水即滚沸。启竹而试之,绝无半点焦意。”回答:

    1. (1) “井火煮盐”燃烧的是天然气。天然气属于(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大量天然气泄漏(填“会”或“不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2. (2) “合缝漆布”:目的是确保良好,曲竹能导出井底的天然气,利用天然气的物理性质是
    3. (3) “启竹而试之,绝无半点焦意”:曲竹没有半点烧焦,从燃烧条件分析曲竹内天然气没有燃烧的原因
    4. (4) 我国科学家研制了新型催化剂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

      该反应涉及种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实验题</strong>
  • 18. 具备基本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和保证。在化学实验操作中,小叶和小华分别抽取了Ⅰ、Ⅱ组试题。

    1. (1) Ⅰ组试题:的实验室制取
      写出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b
    2. (2) A装置中棉花的作用为;使用装置B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若想收集到比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装置(填字母),使用该装置收集时应等到才开始收集。
    4. (4) 选用F装置可测定生成氧气的体积,装置中植物油上方原本有空气(填“会”或“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5. (5) Ⅱ组试题:金属的某些化学性质

      为了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简便的物理操作是

    6. (6) 小华分别取铁钉和铜片于试管中,加入5mL的稀硫酸,能得出铁的活动性比铜强的实验现象是
    7. (7) 小明取铁钉于试管中,加入(填药品名称),也能比较铁和铜的活动性。
四、科学探究题</strong>
  • 19. 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重要范畴。某兴趣小组对部分化学变化进行研究,请根据实验内容,回答问题:

    【实验内容一】探究反应是否发生

    1. (1) 实验一:向装有CuO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观察到
    2. (2) 实验二: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向盛满二氧化碳的广口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发现小气球胀大,产生该现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3. (3) 实验三:为了证明NaOH溶液和稀硫酸发生了反应,该组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实验,传感器测定的pH和温度随溶液质量变化情况见图3、图4。

        

      图2中的B溶液是,图4中的M与图3中X、Y、Z中的数值相等。

    4. (4) 【实验内容二】探究实验三溶液反应后的溶质成分

      【实验猜想】

      猜想一:

      猜想二:和NaOH;

      猜想三:

      猜想四:和NaOH。

      兴趣小组成员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

    5. (5) 【实验方案】

      为确认哪个猜想成立,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分别取样于试管中

      步骤

      现象

      结论

      向其中一份滴加溶液,振荡、静置

      猜想二不成立

      向另一份滴加溶液,振荡、静置

      出现白色沉淀

      猜想三成立

    6. (6) 【实验反思】

      小组成员认为实验方案不能得出猜想三成立,若要检验猜想三,应改用试剂。

    7. (7) 从微观角度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实质是
五、流程题</strong>
  • 20. (2023·茂南模拟) 金属冶炼厂的粉尘中混有一定量的氧化铜、氧化锌以及能造成污染的硫。对粉尘收集并进行适当处理,还可得到纯净的化工产品,主要流程如下。

    1. (1) 反应器Ⅰ中生成的可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2. (2) 反应器Ⅱ中发生的反应有 (写其中一条化学方程式)。
    3. (3) 反应器Ⅲ中,加入过量锌的目的是:,滤渣b的成分是(填化学式)。
    4. (4) “系列操作”包含:蒸发浓缩→→过滤。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为
  • 21. 二氧化锰因应用广泛而备受关注。某研究小组用废旧电池炭包制备纯 , 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焙烧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加入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过滤Ⅱ后洗涤滤渣,证明滤渣已洗净的方法是
    2. (2) 试根据化学方程式求46.0g 通过焙烧最多制得的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3. (3) 焙烧的过程中,固体产物的质量和成分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则焙烧制取应该控制反应温度不高于℃;若把焙烧46.0g 温度控制在900℃,充分反应后的固体产物质量为g。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