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求新联盟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3-11-09 浏览次数:26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如何应对杂念的侵扰

    ①当代社会,杂念的侵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得了解杂念的重要特性——侵入性。

    ②杂念往往突然闯入大脑,而人们并没有办法拒绝,只能抑制不住地把意识放到它身上。杂念会在大脑中久久盘踞。有时,人们好不容易摆脱了它,它却又会在某个瞬间卷土重来。杂念不断地破坏我们的专注,打乱我们的节奏,让人感到精疲力竭。很多时候,人们的精力往往没有被用于正常工作,而是消耗在应对杂念上了。

    ③侵扰我们的杂念中,有两种比较常见,这里姑且称之为“情绪杂念”和“事实杂念”。情绪杂念,一般是对尚未发生事情的担心、恐惧等负面情绪;事实杂念,则如工作时突然想起“昨天的球赛谁赢了”“晚上吃什么好”“下周大概要交物业费了”之类。不同类型的杂念,应对策略也不相同。

    ④应对情绪杂念的侵扰,必须分清情绪和现实。我们所担忧和恐惧的事情,通常不是事实,而是最坏的可能性被放大十倍之后的结果。绝大多数时候,事情都不会像想象中那么坏、那么难。我们只是被自己的恐惧吓倒了而已。即使想象的结果真的出现了,影响也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同时,我们总会比想象中的自己更有能力去克服这些困难。认识到这些后,我们和情绪之间就隔起了一层玻璃——能够观察到它,能够感受到它的存在,但是它无法干扰到我们。这时,我们完全可以接纳负面情绪的存在,让它安分守己地待在身边,然后继续专注地做自己的工作。

    ⑤至于事实杂念,大脑“有隙可乘”是它成功侵入的必要条件。当我们的注意力没有被完全占用,开始频频走神,思绪漂移时,事实杂念就出现了。所以,拒绝这种杂念侵扰的有效方式是:消除注意力的“空隙”,进入注意力不间断、专注集中的“心流”状态,并提升自己进入“心流”状态的能力。

    ⑥以我为例,假设我预计要花2个小时写一篇文章,指望自己在这么长时间里全神贯注是不现实的。这时,我会把这2个小时的工作按文章内容划分成多个阶段,每个阶段可能是15--30分钟,要求自己在每一个阶段里面心无旁鹜地工作。一个阶段做完了,换换脑子,干点别的事情,比如回复信息、整理资料等等,然后再开始下一个阶段。

    ⑦另外,作为文字工作者,我平时会维护一个灵感库,放入自己感兴趣的选题。一旦在工作中感到注意力不饱和、开始分心,我就进入这个灵感库,找一个选题,做上半个小时,让自己快速进入状态。

    ⑧注意力无隙可寻,事实杂念就无法侵扰我们了。

    1. (1) 关于杂念的“侵入性”,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杂念会非常突然地出现在人们大脑中。 B . 杂念会不受人们意识控制地进入大脑。 C . 杂念往往在人们大脑中存在较长时间。 D . 杂念让人因精疲力竭而无法保持专注。
    2. (2) 关于如何应对“情绪杂念”,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提醒自己不必为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担忧。 B . 告诉自己不要把事情往糟糕的方面去想。 C . 提高自己应对可能发生的坏结果的能力。 D . 坦然接纳已经存在于大脑中的负面情绪。
    3. (3) 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应对“事实杂念”?
  • 2. 阅读《简·爱》的节选部分,回答问题。

    我照他的话做了,起初并不知道他的用意。但是他把书举起,拿稳当了,立起身来摆出要扔过来的架势时,我一声惊叫,本能地往旁边一闪,可是晚了、那本书已经扔过来,正好打中了我,我应声倒下,脑袋撞在门上,碰出了血来,疼痛难忍。我的恐惧心理已经越过了极限,被其他情感所代替。

    “你是个恶毒残暴的孩子!”我说。“你像个杀人犯——你是个奴隶监工——你像罗马皇帝!”

    我读过哥尔斯密的《罗马史》,时尼禄、卡利古拉等人物已有自己的看法,并暗暗作过类比,但决没有想到会如此大声地说出口来。

    “什么!什么!”他大叫大嚷。“那是她说的吗?伊丽莎、乔治亚娜,你们可听见她说了?我会不去告诉妈妈吗?不过我得先——”

    他向我直冲过来,我只觉得他抓住了我的头发和肩膀,他跟一个拼老命的家伙扭打在一起了。我发现他真是个暴君,是个杀人犯。我觉得一两滴血从头上顺着脖子淌下来,感到一阵热辣辣的剧痛。这些感觉一时占了上风,我不再畏惧,而发疯似地同他对打起来。我不太清楚自己的双手到底干了什么,只听得他骂我“耗子!耗子!”一面杀猪似地嚎叫着。他的帮手近在咫尺,伊丽莎和乔治亚娜早已跑出去讨救兵,里德太太上了楼梯,来到现场,后面跟随着贝茜和女佣艾博特。她们我们拉开了,我只听见她们说:

    “哎呀!哎呀!这么大的气出在约翰少爷身上!”

    “谁见过那么火冒三丈的!”

    随后里德太太补充说:

    “带她到红房子里去,关起来。”于是马上就有两双手按住了我,把我推上楼去。

    1. (1) 请概括节选语段的内容。
    2. (2) 请分别用一个词概括简·爱和约翰·里德的性格特点。
  • 3.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且将一生草木染

    ①我对青色的喜欢,源自一句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衿指的是青色的衣领,这青色从何而来呢?也许是源自《诗经》里的另一首诗:“终朝采蓝,不盈一檐(檐:系在身前的围裙)。”采蓝是为了染色。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发现,漫山遍野花果的根、茎、叶、皮都可以用温水浸渍来提取染液。黄帝时代,人们已用草木之汁染色制衣。商周,我国先民已经掌握了利用多种矿物、植物染料染色的技术,这是我国最早的、具有相当水平的染色技术。

    ②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用自然赋予的草叶花木,从天然的材料中萃取色彩。仁厚的蓝,是草木染最质朴的颜色。是谁在千年以前,染了第一片蓝?那一定是惊艳的一天。从此,日子里万般颜色,竟都可以从自然中来。蓝草染蓝色,茜草、红花染成红色,栀子、柘树染黄色,乌桕叶染冷冷清清的。

    ③草木如地母一般,将能量与心意馈赠于人。细心的妇人懂得这般馈赠,采摘、调配、浸染、冲洗,多少次反复,终于沉淀出古代中国特有的草木染。在辽远的时代里,你想要染得一个颜色,可能要等,等一个季节,等一株花草长成。春有春的风物,冬有冬的清绝,等待一次恰逢其时的相遇,急不得——自然的时令从来都使人敬畏,最早的草木染,像极了长久的情感,耐得住性子,守得住静谧。

    ④这长情里又藏着不期而遇的惊喜。栀子花净白,却能染出黄色;石榴花如烈焰,染出的却不是火热的红;蓝靛水薄薄地浸过白纱,微风拂过,颜色竟似凌晨的月光,那月色里的蓝,便被命名为“月白”。取天地间的草木,以织物为载体,染出了“青出于蓝而青于蓝”的鲜活灵动的色彩。

    ⑤草木染出的颜色,契合了自然的诸般气质。秋香、天青、松绿, 命名深美,让人不禁联想到意境。染出的织物色泽纯净柔和,散发草木清香,或温润天然,或质朴清雅,或沉静安……

    ⑥中国人对自然的色彩审美和情感寄托,也在草木染中,沉淀悠远。《红楼梦》里的色彩美学和情感,在大观园的草木染里藏着线索。读到第四十回,我们感叹,原来还有这样一种软烟罗,那个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四样颜色皆是草木染所得,又各有一种天然气息。宝玉撰写了一篇祭文,其中有一句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那茜纱便是银红的软烟罗,是用茜草染的,独给黛玉做了窗纱。潇湘馆的绿竹衬着茜色窗纱,是《红楼梦》的色彩美学,鲜明生动的青春爱意,也是宝黛悲剧的草蛇灰线。

    ⑦在精工细作的时光里,对我这一生的草木染,我怀有期待。草木染让生活从乱花迷眼的繁复色调中抽身而出,将大自然中千变万化的色彩以最质朴的方式保留下来。从一寸寸白布开始,临摹自然,使白布慢慢沾染上植物的气息,绽放出别样的雅致。

    ⑧草木染经双手浸染,又在水中沉淀,最后由阳光晒暖而着色固定,色彩随着时间的打磨也会慢慢变得更有质感。日子风轻云淡,正如想做草木染的理念一样,想过一种缓慢的生活,急躁不得。色彩是草木的精魂,色彩背后,当你沉浸其中,会有一股气韵在那里蒸腾,感觉到身体和心灵的合一。心若旁骛,染出的是浓淡不一的不协调色彩,甚至会让这优秀的手工技法在时代的洪流下渐行渐远。

    ⑨时间就像草木染着一匹布这般,染着我们的一生,又浸润、沉淀着我们的一份长情。在广阔、丰饶的自然草木间,我愿意做一个“终朝采蓝”的人,把一生悠悠浸染,染出青青的衣领,染出美好的月白,染出喜悦的杏子红,染出妥帖的草木香气。 

    1. (1) 阅读①-③段,简要概括草木染的特点。
    2. (2) 阅读第④段,说说这“不期而遇的惊喜”是什么。
    3. (3) 阅读⑤-⑥段,简要分析作者欣赏草木染的原因。
    4. (4) 结合全文具体说说作者对草木染一样的人生怀有哪些期待。
二、古诗文阅读(15分)
  • 4.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 其 三

    卢 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释】单于:汉时匈奴人对其君主的称呼。      

    根据对诗歌的理解,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月黑雁飞高”写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栖息的大雁惊起,飞得很高。 B . “单于夜遁逃”描写出敌军趁夜潜逃的情景。 C . “欲将轻骑逐”写守边将领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 D . “大雪满弓刀”表现了将士们欲追击敌军却遭遇大雪严寒阻挡的无奈之情。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虞延少为亭长,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拥卫亲族,扦御钞盗,赖其全者甚众。建武初,除细阳令。后去官还乡里,太守富宗闻延名,乃署功曹。宗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延谏曰:“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宗不悦延即辞退居有顷宗果以奢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谏!”迁洛阳令。是时阴氏有客马成者,常为盗,延收考之。阴氏屡请,获一书辄加篣二百,信阳侯阴就乃诉帝,谮延多所冤枉。帝乃临御道之馆,亲录囚徒。延陈其微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成乃回欲趋东,延前执之,谓曰:“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烧。今考实未竟,宜当尽法!”成大呼称枉,帝知延不私,谓成曰:“汝犯王法,身自取之!”呵使速去。后数日伏诛,于是外戚敛手,莫敢于法。迁南阳太守。

    (选自《后汉书·虞延传》)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其全者甚众 赖:诬赖 B . 延多所冤枉 谮:诬陷。 C . 莫敢法 干:触犯 D . 多不中 节:礼义法度。
    2. (2)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宗不悦延/即辞退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 B . 宗不悦/延即辞退/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 C . 宗不悦延/即辞退/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 D . 宗不悦/延即辞退/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
    3. (3)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虞延为官执法严明,在社会动乱时勇敢有为,因而有名声。 B . 太守富宗生活奢侈放纵,不听虞延委婉劝谏,临刑时他为此十分悔恨。 C . 虞延惩处阴氏作恶的门客,阴就告诉了皇帝,但虞延在皇帝面前仍坚持严正执法。 D . 虞延让那些被羁押在监狱里时表现值得评点的囚犯站在东边,表现不好的站在西边。
    4. (4)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

三、语言运用(15分)
  • 6.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人们喜欢梅花,不只是因为她有“香自苦寒来”的风骨、“她在丛中笑”的怡然,更有“清姿瘦影立悬崖,幽香润万家”的情怀。清姿,是她的颜值;清纯,是她的品格;清香,是她的韵味。赏梅,得其真味真韵:一个清字贯穿其间,是她芬芳的灵魂溢出,这是她形象的真实写照。

    崇清尚洁,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追求,梅花则承寄了这一美好寓意。[甲]《荆州记》里说:诗人陆凯与范哗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与范哗,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如此冰轻玉洁之情谊,成就了一段人情往来的人间佳话,与“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可谓异曲同工、相映成趣。[乙]在中国语言中,“清”原本指水纯净没有杂质。正是从水的“清”中,引出了其他许多事物的“清”。[丙]于是,便有了清贫、清白、清爽、清高、清逸、清趣等词汇这些词汇以“清”字为核心来判断人格品性社会风气从古至今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至宝。[丁]

    所有的清,最根本在于人对清的境界的____、对清的本色的____ 、对清的风尚的呵护。“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只有“关键少数”____好关键作用,带头严格自律,守住规矩底线,自觉崇清守清,才能以自身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引领社会____,从春天出发,努力去成就一个更加清新和谐的美好未来。

    1. (1) 下列词语字音字形有误的一项(    )
      A . (yǐ)然   冰轻玉 B . (yì)   异同工 C . (zhì)  相成趣 D . (kūn)  两青风
    2. (2) 依次填入文中画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坚守     追求    发扬    风尚 B . 坚守     追求    发挥    风气 C . 追求     坚守    发挥    风尚 D . 追求     坚守    发扬    风气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表达有误,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一个清字贯穿其间,是她芬芳的灵魂溢出,这是她形象的真实写照。

      A . 一个清字贯穿其间,这是她形象的真实写照,是她溢出的芬芳灵魂。 B . 一个清字贯穿其间,这是她形象的真实写照,是她灵魂溢出的芬芳。 C . 一个清字贯穿其间,这是她形象的真实写照,是她芬芳灵魂的溢出。 D . 一个清字贯穿其间,这是她灵魂溢出的芬芳,是她形象的真实写照。
    4. (4) 文中①②③④处标明的四处标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5. (5) 将“从自然事物的‘清’引申出了‘清’的人文和社会政治意义。”还原到语段中,衔接最恰当的一处是(   )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四、作文(50分)
  •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张艺谋执导的贺岁片《满江红》以一则民间故事和持续不断的情节反转,“戏说”了岳飞遗作《满江红》的传颂经历。影片公映后,产生了一个奇特效果:许多观众表示,看完电影后,第一次会背诵《满江红》,也第一次深刻领会到这首词的内涵与分量。

    《满江红》的成功之道在于:以当代观众喜爱的方式,讲述“精忠报国”这一传统主题,收获了难得的好效果。

    可见,好的方式方法可促进目的的达成。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