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高中物理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卷...

更新时间:2023-10-15 浏览次数:2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二、多选题
  • 11. (2020高一下·濮阳期末)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在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的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运动。 则物体A(  )

    A . 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B . 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C .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cosθ D . 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为Fsinθ
  • 12. (2017高一下·合浦期末) 某研究性小组利用速度传感器研究质量为5kg的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规律,并在计算机上得到了前4s内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在第1s末离出发点最远 B . 物体所受外力在前4s内做功为零 C . 物体所受外力前1s内做的功和后3s内做的功相同 D . 第1s内物体所受外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7.5W
  • 13. (2020高一下·巴东月考) 一辆汽车沿着一条平直的公路行驶,公路旁边有与公路平行的一行电线杆,相邻电线杆间的间隔均为50 m,取汽车驶过某一根电线杆的时刻为零时刻,此电线杆作为第1根电线杆,此时刻汽车行驶的速度大小为v1=5 m/s,假设汽车的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10 s末汽车恰好经过第3根电线杆,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汽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 B . 汽车继续行驶,经过第7根电线杆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25 m/s C . 汽车在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间运动所需的时间为20 s D . 汽车在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间的平均速度为25 m/s
三、非选择题
  • 14. (2022高一上·绍兴月考) 在台球比赛中,黑色球以1.6m/s的速度垂直撞击边框后,以1.5m/s的速度反向弹回。现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黑色球的速度改变量;若球与边框接触的时间为 , 则该撞击过程中黑色球的加速度a
  • 15. (2022高一上·浙江期中) 测定反应时间的一个方法:如图所示,同学甲用手持尺顶端,被测试同学乙用一只手在直尺下端做握住直尺的准备。乙同学的手初始位置在直尺的0刻度处,手的任何部位都不要碰到尺子。当看到甲同学松开手时,乙同学立即握住直尺,发现手握住的位置是刻度A处,读数为 。根据所学的知识,被测试同学的反应时间约 。(结果可用根号表示)

  • 16. (2020高一上·金台期末) 物体所受三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5N、8N、13N,在这三个力作用下物体(填“能”或“不能”)处于平衡状态,这三个力的合力的最大值为N。
  • 17. (2022高一上·克东期中)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滑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将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滑块放在长木板上,滑块通过细绳与水平固定放置的弹簧秤秤钩相连,细绳处于水平且刚好拉直的状态,用手向右水平拉动长木板,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通过给滑块上添加砝码改变滑块的重力,重复前面的实验,记下每次实验时弹簧秤的示数F,再根据每次实验所用砝码的重力G及弹簧秤的示数F,作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则由作出的图像求得滑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滑块的重力N。

  • 18. (2021高一上·辽宁月考) 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2mm的遮光条,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计时器记录了遮光条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 ,遮光条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 。则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为m/s,滑块从第一个光电门运动到第二个光电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m/s2 , 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约为m。(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

  • 19. (2020高一上·巫山县期末) 如图1所示,当水平拉力为F=40 N时,质量为m=10 kg的木块可以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

    1. (1) 求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 (2) 如图2所示若在木块上再放一个质量为M的铁块,为使它们匀速前进,此时水平拉力为F′=60 N,求铁块的质量M。(取g=10 m/s2
  • 20. (2023高一上·沧县期末) 一船模爱好者在水面上对如图甲所示的模型船进行测试,模型船在水面上的运动轨迹如图乙所示。模型船(视为质点)从A点由静止出发,以大小的加速度沿A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6s后到达B点,此后保持速率不变,再经过4.5s到达C点并立即沿CA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刚好在A点停下。已知点A、B、C恰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且∠A=37°,∠B=90°,sin37°=0.6,cos37°=0.8。求:

    1. (1) 模型船在AC段的加速度大小;
    2. (2) 模型船全程的平均速率。
  • 21. (2019高一上·长春期中) 跳伞员从476 m的高空自由下落一段距离后才打开降落伞,打开降落伞前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设打开伞后以a=2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到达地面时速度为4 m/s。(取g=10 m/s2)求:

    ⑴跳伞员下落的最大速度为多大?

    ⑵跳伞员打开降落伞时,离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⑶跳伞员下落的总时间是多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