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压轴安心试卷

更新时间:2023-10-24 浏览次数:29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qī)    默(jiān)   而不舍(qiè) B . 红(yīn)   驰(chěng)    鞠躬尽(cuì) C . (lì)    热(zhì)    然入梦(hān) D . 育(bǔ)    古(héng)   怒不可(è)
  •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从锦心绣口的诗词大会,到衣袂翩翩的汉服盛典,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通过这些传统元素、经典意象被进一步激发, 在博物馆里的文物、分布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以新的 走入公众视野、大众生活,我们在看到这些变化的同时,也应进一步思考如何发挥好文化消费模式的____作用。 

    A . 陈列  姿态  引领 B . 陈列  姿势  引导 C . 排列  姿势  引领 D . 排列  姿态  引导
  • 3. 下面语段标序号的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②吸收人类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③确立文化自主的意识与文化创新的精神,④自觉地创造我们自己的、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的文化,是中华文明能否复兴的关键所在。 

    A . 第①句 B . 第②句 C . 第③句 D . 第④句
  •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当我们高唱□明天,我们毕业□这首歌时,不由得想起本学期那多姿多彩的活动□读书节,让我们徜徉书海,开阔视野;健身节,让我们强健身体,磨炼意志;艺术节,让我们各展才华,共享快乐;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中会了刺绣□雕刻□烹饪等多种技能……我们由衷地发出共同的心声:母校,谢谢您! 

    A . “  ”  。 、 、 B . “  ” : , , C . 《  》  : 、 、 D . 《  》 。 , ,
  • 5. (2022·锦州) 选出对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   )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 . 首联,诗人先回顾身世,遭遇辛苦,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后追述战斗生涯,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四年。 B . 颔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将国家和个人分别比作雨中浮萍和风中柳絮,感慨国破家亡和身世坎坷。 C . 颈联中,诗人回忆曾在惶恐滩撤退,内心仍惊恐不安。如今身陷敌手,只身被押,远渡零丁洋,更感孤独无援。 D . 尾联直抒胸臆,集中体现了诗人忠贞不屈、以死明志的爱国精神和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二、现代文阅读 
  • 6. 阅读《牡丹芍药 各美其美》完成下面小题。 

     牡丹芍药 各美其美 

     赵世伟 

     ①牡丹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誉,其实芍药原先比牡丹名头更响亮。北宋文学家王禹偁《芍药诗并序》说芍药“百花之中,其名最古”。 

     ②相比而言,牡丹在很长一段时期并不为人所知,甚至连名字都没有,人们用“木芍药”来代指牡丹。牡丹的兴盛始于唐朝,唐朝诗人白居易在《牡丹芳》中描写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③从植物学上看,牡丹与芍药同属芍药科芍药属。那我们该如何区分它们呢? 

     ④牡丹和芍药的花期不同。民间常有谷雨时节看牡丹,立夏时节赏芍药的说法。其实这描述的是北方的情形。在江淮地区,由于气候温暖,清明前后牡丹就进入盛花期,随后就到了芍药绽放的时节。赏完牡丹赏芍药,让人大饱眼福。由于栽培技术的发展,如今牡丹和芍药可以通过人工调节,在一年四季随时开放,点缀人们的生活。 

     ⑤牡丹为落叶灌木,而芍药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简单地说,牡丹是“木”,芍药是“草”。牡丹有比较硬而坚挺的茎,而芍药的茎属于草本,柔软纤细。到了秋冬季节,牡丹地上部分还能留有一段茎。而芍药的地上部分全部枯黄凋落,只有根还在泥土中延续生命。 

     ⑥牡丹的叶子颜色是黄绿色或者浅绿色,叶片比较宽大,有3—5个叶裂,形似鹅掌;芍药的叶子呈深绿色,叶片较窄,1个叶柄上有3片小叶,叶片深裂,状若鸡爪。此外,牡丹花径较大,花瓣数量比较多,层层叠叠,给人以雍容华贵之感。芍药花径略小,显得更加匀称秀气。 

     ⑦作为深受人们喜爱的观赏植物,牡丹和芍药的颜色都很丰富。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植物,野生的牡丹种类均出自中国。利用野生牡丹资源,越来越多优良品种被培育出来。从颜色上说,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黄、绿尤其珍贵,金黄色的品种格外夺目。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04月20日 ) 

    1. (1) 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起初,芍药更有名,而牡丹不为人所知,当时人们称之为“木芍药”。 B . 牡丹为落叶灌木,而芍药为草本植物,但牡丹与芍药同属芍药科芍药属。 C . 从古至今,都是牡丹先进入盛花期,随后才到芍药绽放的时节。 D . 野生的牡丹种类均出自中国,利用野生牡丹资源,培育出来越来越多优良品种。
    2. (2) 下面对文章第⑥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使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牡丹是“木”,芍药是“草”。 B . 使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牡丹和芍药在诸多方面有着差异。 C . 使用列数字、下定义、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牡丹是“木”,芍药是“草”。 D . 使用列数字、下定义、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牡丹和芍药在诸多方面有着差异。
    3. (3)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①段引经据典,引出说明内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 . 第⑤段中加点词“全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 . 本文采用总分总结构,条理清晰地介绍了牡丹和芍药的异同之处。 D . 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读者普及了科学知识。
三、课内阅读 
  • 7.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兴起,指被任用 B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选拔、任用 C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喻:了解、明白 D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敌:敌人
    2.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行拂乱其所为 B . 曾益其所不能 C . 困于心,衡于虑 D . 入则无法家拂士
    3.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篇列举六位先贤的事例,意在论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B . 文中作者认为造就人才,既要重视成才的客观条件,也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 C . 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D . 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
四、句子默写 
  • 8. 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 (1) ,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2. (2) 散入珠帘湿罗幕,。(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3)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4. (4)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5. (5) 晓镜但愁云鬓改,。(李商隐《无题》) 
    6. (6) 王维的《使至塞上》中“”两句,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五、课外阅读 
  • 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仲淹)服除①,至京师,上宰相书,言朝政得失及民间利病,凡万馀言②,王曾③见而伟之。时晏殊亦在京师,荐一人为馆职,曾谓殊曰:“公知范仲淹,舍不荐,而荐斯人乎?已为公置不行,宜更荐仲淹也。”殊从之,遵除④馆职。顷之,冬至立仗⑤,礼官定议欲媚章献太后⑥,请天子帅百官献寿于庭,仲淹奏以为不可。晏殊大惧,召仲淹,怒责之,以为狂。仲淹正色抗言曰:“仲淹受明公⑦误知,常惧不称,为知己羞,不意今日更以正论得罪于门下也。”殊断无以应。 

     (选自《涑水记闻》,有删改) 

     【注释】①服除:服丧期满。官员在位,如父母去世,醉官回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②凡万馀言:凡,总共。馀,同“余”。③王曾:北宋名相、诗人。④除:任命,授职。⑤立仗:设立仪仗。⑥章献太后:即章献明肃太后。宋仁宗即位,曾垂帘听政。⑦明公:对晏殊的尊称。 

    1.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①至京师,上宰相书 

       ②殊断无以应 

    2. (2)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晏殊大惧,召仲淹,怒责之,以为狂。 

    3. (3) 请结合原文分析,范仲淹具有哪些可贵品质。 
六、现代文阅读 
  • 10. 阅读《篱笆青青》完成下面小题。 

     篱笆青青 

     刘峰 

     ①在乡村,窗前无须挂画,一方篱笆青青,就是一幅活生生的风景画。它,与粉墙、黛瓦、格子窗一样,是乡间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②扎篱笆,一般选在春季,往往就地取材,柳枝、毛竹、杂树,皆可伐而利用。在扎篱笆之前,先沿着土地四周挖一道壕沟,将它们交叉埋下,绑紧;当埋好后,摇一摇,看是否稳固,同时观察间隙大小,以防禽畜钻入。 

     ③篱笆里,可种蔬菜、瓜果。村里人家,爱惜每一寸土地,哪怕篱笆根沿,也不会轻易放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们一边听收音机播放的评书,一边种下了扁豆、豇豆、葫芦、丝瓜等农作物种子。一旁的土陶提壶里,粗梗茶叶汤儿清香袅袅,是当年农人解渴的标配。当篱笆一扎好,大家的心就安定了不少,尽可甩开膀子干其他活。 

     ④不知不觉,篱笆生了根,柳枝、毛竹、杂树发了芽,长出了叶子,甚至长出了蘑菇,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一畦畦蔬菜瓜果种子发芽了,芽儿纷纷破土而出,长出了秧苗,不久伸出了藤蔓,开始攀缘,篱笆更绿了;野葡萄、牵牛花、金银花纷纷来凑热闹,它们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伸出柔韧的卷须,一寸寸扩展空间,篱笆更紧密了。 

     ⑤乡间有一句老话:“远亲不如近邻。”有了篱笆,人们似乎走得更亲近了,常见到邻里之间隔着篱笆说话,像藤蔓一样永远扯不完。采摘蔬果时,你送我半篮,我赠你半筐。情到深处,大家还会打开篱门,你来我往,串来串去,像走亲戚一样。 

     ⑥我喜欢在篱笆里看书。当“吱呀”一声推开篱门,时间仿佛变慢了。蔬果丛里,蜜蜂嘤嘤嗡嗡地飞着,粉蝶与蜻蜓时起时落,一切显得宁静而祥和。“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一个人坐在篱笆影子里,凝视日头筛下的碎金似的斑点,感觉故园篱笆竟是如此的美妙。 

     当累了,躺在地上,仰对的,是一汪随时要滴下的瓦蓝,高高的天空,白棉花一般的云彩在缓缓飘着,仿佛要将心带走。 

     ⑦偶尔,会从打谷场飘来一缕灰尘,从村巷走来一群捉蜗牛的孩子,从草坡走下一只前来蹭痒的羊,从远方走来一位捕蛇人,或者一位漂泊者。大多数时间,篱笆是安静的,连“喔喔”的鸡啼声也仿佛变得遥远了起来。 

     ⑧阒寂中,一切遵照四季时序生长着,悄无声息地,紫色的扁豆花丛中卧了一串灰葡萄,粉红的牵牛花影里挂起了几条绿丝瓜,雪白的金银花清香里吊着一只青葫芦。蜗牛、蚂蚱、蚜虫,也喜欢篱笆,它们在藤叶上分泌气味,吸引了一群黄雀。它们栖在附近的荆棘丛里,怯怯地飞来捕食,飘忽来去,宛如一团团灰雾。高天之上,鹞子仿佛一个小黑点,像磨盘一样旋着,一切在它的俯瞰之下。 

     ⑨多年过后,我长大了,走出了村庄。随着光阴流转,村庄有些人老了,有些人变成了一座座黄土堆,更多的人走向了外面世界。其中,有些人回来了,不再离开了;有些人已回不来了,永远流浪在外。繁闹一时的村庄,渐渐沉寂了下来。 

     ⑩那一年,厌倦漂泊的我,回到了生命的起点。我才知晓,村庄已拆迁多年,老屋已不再了。循着记忆,我寻找旧年的痕迹。当看到一切变得模糊时,我忽然瞥见了老屋门前的那一圈篱笆。原来,它还在这里呀! 

     ⑪泪水,霎时像虫子一样在脸上爬。眼前的这一丛篱笆,已与荒草杂树融为一体,那些野葡萄、牵牛花、金银花仍在,开花的开花,结果的结果,仿佛在守望什么。 

     ⑫那一刻,我终于找到了故乡! 

     (选自《鲁中晨报》2023.4.26) 

    1. (1) 文中描写了有关“篱笆”的哪些事情,请结合②~⑥段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2. (2) 请结合语境,品析第⑧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阒寂中,一切遵照四季时序生长着,悄无声息地,紫色的扁豆花丛中卧了一串灰葡萄,粉红的牵牛花影里挂起了几条绿丝瓜,雪白的金银花清香里吊着一只青葫芦。 

    3. (3) 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说“那一刻,我终于找到了故乡”。 
    4. (4)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 文章题目“篱笆青青”,交代了写作对象,文章围绕“篱笆”展开叙述,是文章的线索。 B . 第④段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篱笆生机勃勃的景象。 C . 第⑦段“连‘喔喔’的鸡啼声也仿佛变得遥远了起来。”一句是虚写,写出了篱笆的安静。 D . 第⑥段引用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意在表明篱笆无人问津,被人冷落。 E . 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情感细腻丰富,真挚感人,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七、综合性学习 
  • 11. 天津市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多项措施,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天津。某班将开展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为活动搜集了以下四则材料。请按照要求,回答后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2022年天津市生态环保企业注册数量图 

     

     【材料二】 

     加强重要生态空间保护。严格落实我市国土空间发展战略,构建“三区两带中屏障”的生态空间格局,严格生态红线保护、严管自然保护地。 

     【材料三】 

     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建设工程。加快推进“871”重大生态建设工程,高标准推进七里海、大黄堡、北大港等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和修复,深入推进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区建设,大力推进“蓝色海湾”整治修复工程。 

     【材料四】 

     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和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外来物种引入管理,完善防控监测体制。 

    1. (1) 请探究【材料一】的主要内容,简要写出你的结论。 
    2. (2) 请结合以上相关材料,概括我市保护生态环境采取的主要措施。 
八、名著阅读 
  • 12. 请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作品或人物。                                                                                                                                                                          
     

     作品 

     
     

     人物 

     
     

     文段或者评述 

     
     

     《骆驼祥子》 

     
     

      ①   

     
     

     (1)没想到事情破的这么快,自己的计划才使了不到一半,而老头子已经点破了题!怎办呢?她的脸红起来,黑红,加上半残的粉,与青亮的灯光,好像一块煮老了的猪肝,颜色复杂而难看。 

     
     

     《西游记》 

     
     

      ②  

     
     

     那(2)不敢息慢,即将颈项下挂的骷髅取下,用索子结作九宫,把菩萨的葫芦安在当中,请师父下岸。那长老遂登法船,坐于上面,果然稳似轻舟。 

     
     

     《 ③ 》 

     
     

     傅聪 

     
     

     音乐院院长说你的演奏像流水,像河;更令我想到克利斯朵夫的象征。天舅舅说你小时候常以克利斯朵夫自命,而你的个性居然和罗更·罗兰的理想有些相像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④  

     
     

     他是保尔的革命前辈和引路人,每当保尔在成长中遇到问题,他便及时出现,为保尔排忧解难,指明前进的方向。在他的指引下,保尔百炼成钢,最终成长为具有钢铁般意志的革命英雄。 

     

     ① 

  • 13. 人们常说亲兄弟“本是同根生”,血浓于水。在阅读《儒林外史》时,很多同学对严氏兄弟特别感兴趣,并有这样的疑问:严贡生和严监生是同胞兄弟,书中却写了他们的家庭矛盾,有何作用?请结合原著内容进行探究。 
九、作文 
  • 14. 按要求作文 

     风起之时,生机涌动。顺风而舞,固然很美,逆风而行,更见力量。抗疫前线,平凡英雄挺身而出、负重前行,书写感人故事;运动赛场,青年健儿奋力拼搏、挑战极限,获得骄人佳绩;科研阵地,科技先锋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突破技术壁垒……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逆风时刻,懂得在逆境中奋力突围、迎难而上,就会发现其中蕴藏的美。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以“逆风也很美”为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也不要超出所给的字格;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部分的材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