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坪山中学2023年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3-11-13 浏览次数:25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2023九下·龙岗月考) 深圳风量优美,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旅游,以下景点活动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梧桐山顶看云海 B . 世界之窗的焰火表演 C . 大梅沙海滩的沙 D . 深圳欢乐谷的漂流
  • 2. (2023九下·龙岗月考) 化学与人类的科学技术、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煤的加工使煤成为可再生能源 B . 钛合金属于合成材料 C . 开发新能源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D . CO2大量排放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 3. (2023九下·龙岗月考)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溶液的稀释 B . 镁条的燃烧 C . 氯酸钾加热分解 D . 验证分子运动
  • 4. (2023·深圳模拟)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 二氧化氮:N2O B . 氯元素:CL C . 两个镁离子:2Mg2+ D . Al加热的化学方程式:
  • 5. (2023·深圳模拟) 如图为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铁原子中的中子数为26 B . 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5.85 C . 铁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D . Fe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生成Fe3O4
  • 6. 2023年2月美国发生了氯乙烯C2H3Cl化学药品爆炸事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氯乙烯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种类不变 B . 反应生成的氧化物有三种 C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 . 反应后分子数目增加
  • 7. (2023九下·龙岗月考) L-脯氨酸(化学式为C5H9NO2)是氨基酸输液的重要原料,也是一种高效的有机小分子催化剂。下列关于L-脯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L-脯氨酸中有二氧化氮分子 B . L-脯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 . 一个L-脯氨酸分子中共有18个原子 D . L-脯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9:1:2
  • 8.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乙的溶解度一定大于甲 B . 20℃时,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 C . 将6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析出50g晶体 D . 当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 9. 化学小组用U形管设计了如下实验,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C.证明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D.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A . A B . B C . C D . D
  • 10. (2023·武胜模拟) 下列分离提纯物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杂质)

    具体操作

    A

    NaHCO3固体(Na2CO3

    加热

    B

    NaCl溶液(Na2SO4

    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

    C

    CO2(水蒸气)

    将混合气体通过装有NaOH固体的干燥管

    D

    MgCl2溶液(NaCl)

    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洗涤,向滤渣中加适量稀盐酸

    A . A B . B C . C D . D
  • 11. (2023·伊通模拟) 初中化学几种常见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一”两端的物质均能发生反应,图中各物质(除石蕊溶液外)的类别均不相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X可能是碳酸钠 B . Z与硫酸反应,可能得到黄色溶液 C . X和Y可能是NaOH和Ba(NO32 D . Mg与H2SO4发生置换反应
  • 12. (2023九上·绵阳期末) 某小组使用数据采集器探究“铁丝在O2中燃烧”,集气瓶内O2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为 B . 瓶中放少量水,用于吸收有毒物质 C . 开始采集数据时,瓶内是纯净的O2 D . 铁丝停止燃烧时,瓶内O2未耗尽
二、实验题
  • 13. 下图为初中实验室常见气体的制备装置。

    1. (1) 写出仪器a的名称
    2. (2) 写出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 (3) 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NH3),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某课外兴趣小组同学要制取并收集一瓶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请从A一E装置中选择)。
    4. (4) 若用F装置收集氨气,气体应从(选填“c”或“d”)端通入。
    5. (5) 若用D装置收集CO2 , 验满的操作是将
    6. (6) 现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实验室的大理石中含有少量硫化物,使制得的CO2中混有H2S气体。欲获取纯净、干燥的CO2 , 需要对产生的气体进行除杂,实验装置如图:

      查阅资料:

      H2S气体能与NaOH溶液或CuSO4溶液反应。

      HCl气体可用饱和NaHCO3溶液吸收。

      装置H中所盛试剂应选用____(填序号)。

      A . 浓硫酸 B . NaOH溶液 C . 澄清石灰水 D . CuSO4溶液
三、科学探究题
  • 14. 坪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稀酸盐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滴入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有四位同学根据所学知识,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小坪猜想:CaCl2和HCl;

    小中猜想:CaCl2

    小威猜想:CaCl2和Ca(OH)2

    小武猜想:CaCl2、HCl和Ca(OH)2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

    【组内交流】

    1. (1) 小组同学经过交流,一致认为小武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2) 【实验方案】

      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对提出的另外3个猜想进行探究

      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

      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

      溶液变红色

      小威猜想成立

      2

      取少量烧杯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立即出现

      小中猜想成立

      3

      取少量烧杯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镁条

      冒出大量气泡

      猜想成立

    3. (3) 【交流反思】

      小组同学经过交流,认为第2个实验方案并不合理,原因是

    4. (4)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应考虑
    5. (5) 若小坪猜想正确,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 , 可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填化学式)。
四、流程题
  • 15. 深圳是沿海城市,海洋是个巨大的宝藏。从海水中制备纯碱和金属镁的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

    1. (1) 海水经日晒蒸发水分,变为饱和溶液,再晒析出食盐,这样得到的是“粗盐”,析出固体后剩下的溶液叫做母液,母液属于氯化钠的(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 (2) 操作Ⅰ主要是溶解和过滤,此实验室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有漏斗、烧杯、,在过滤操作中,该仪器的作用是
    3. (3) 粗盐中含有MgSO4、CaCl2等可溶性杂质,我们可加入过量的过量Ba(OH)2溶液和过量溶液(填“”或“”)和稀盐酸,利用过滤等操作进行除杂得到精盐。
    4. (4) 生石灰转化为石灰乳,该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5. (5) Ⅵ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五、综合应用题
  • 16.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精选种子有利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某兴趣小组尝试配制NaCl溶液进行选种。
    1. (1) 在农业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选种,现需配制100g这种溶液,所需的NaCl质量为g,量取水所需的仪器是(选填字母)。

      A.50mL量筒 B.100mL量筒 C. 100mL量筒,胶头滴管

    2. (2) 小彤发现一瓶浓度不明的NaCl溶液,取出1170g放于大烧杯,向烧杯中逐次加入AgNO3溶液以测定浓度,所得数据如图表所示。

                                                                                                                                                                                      

      实验次序

      1

      2

      3

      4

      5

      每次加AgNO3溶液的体积(mL)

      100

      100

      100

      100

      100

      生成沉淀的质量(g)

      71.75

      143.5

      215.25

      287.0

      287.0

      ①图中生成的沉淀质量a=g。

      ②AgNO3溶液与NaCl溶液在第次实验恰好完全反应:

      ③该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