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州专用)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6

更新时间:2023-10-27 浏览次数:77 类型:中考模拟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 1.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磅礴       路/萎不振 B . /逐       褓/聒不舍 C . 红/喉       房/挑拨离 D . /罚       /既往不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浮躁    心无旁骛    推崇    自圆其说 B . 贸然    走头无路    带挈    相得益彰 C . 翩然    红装素裹    翰旋    鸠占雀巢 D . 翌日    荡然无存    妩媚    纷至杳来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秀丽壮美的山川,神秘繁茂的森林,湛蓝高远的天空,都是大自然给我们的馈赠 B . 羽毛球飞到了树枝上,小明故意逞能 , 噌噌噌地爬了上去,球没捡到人却下不来了。 C . 著名演员张颂文把《狂飙》中的高启强这个角色演得入木三分 , 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 . 美国特朗普政府实施制裁“中兴通讯”、发动中美贸易战、打击叙利亚政府等举措,其实是他们根深蒂固的霸权主义思想在作祟。
  • 4. (2022·鞍山)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汉字的规范化书写受到了严重冲击。 B . 大自然孕育了人类,人类也应该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 C . 广大青少年是否崇德向善,关乎整个社会的风清气正、朝气蓬勃。 D .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之所以迷人,正是因为有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打底的缘故。
  • 5. 学校拟开展“互联网与生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1. (1) 下面是小宇同学收集的两则资料,请仔细阅读后写出你的发现。

      【资料一】

      “我的一天”记载表

                                                                                                                                                                                                           

      时间

      7:30

      9:00

      11:30

      15:30

      17:30

      20:00

      活动

      早餐

      社区“共享书吧”看书

      回家

      与伙伴打球

      晚餐

      分享快乐

      方式

      扫描商家二维码付款

      扫描“书吧”APP二维码查阅

      骑共享单车

      QQ好友邀约

      美团叫外卖

      微信朋友圈发美篇

      【资料二】

    2. (2) 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实用的移动端软件应运而生,如“小*搜题”等多款作业软件受到学生们的追捧。你班准备开展“作业软件使用利弊”班会活动,请你从利弊两个角度各陈述一条理由。利:      弊:
    3. (3) 学校对三个年级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调查,请根据下图提取主要信息。

    4. (4) 为消除部分同学的网瘾,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经典”活动。一位网瘾少年受益匪浅,他准备

      拟一副对联,上联已拟好:沉迷网络误学业。请你对出下联。

  • 6. 古诗文默写。
    1. (1) 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僵卧孤村不自哀,。(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⑤自非亭午夜分,。(郦道元《三峡》)

      ,望峰息心。(吴均《与朱元思书》)

    2. (2) 下面是某同学的诗句摘抄卡,请你根据批注完成表格。                                                                                                                                      

      序号

      主题词

      古诗文名句

      出处

      勤学善思

      《论语·为政》

      积极乐观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二、阅读与鉴赏(46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仿佛有光/为佣耕(《陈涉世家》) B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忠之也(《曹刿论战》) C . 湖中人鸟声俱/沿溯阻(《三峡》) D . 上下白/碧万顷(《岳阳楼记》)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 (3)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所叙之事亦真亦幻、回环曲折,神奇的浪漫与真实的写实交织,令读者时而奇、时而喜、时而疑、时而惊,心情跌宕起伏。 B . [甲]文开头对溪流、芳草、落花的描写是为了写偶然发现桃花源做铺垫,玄妙的美景让渔人“忘路之远近”,这也为后来再寻桃花源而未果设下伏笔。 C . [乙]文作者通过“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的组合,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 D . [乙]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事、写景、议论于一体。
  • 8. 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祥,字景德,永平人。永乐中,父亮为金山卫百户。祥年十四,被倭掠。国王知为中国人,召侍左右,改名元贵。遂仕其国,有妻子,然心未尝一日忘中国也。屡讽王入贡。宣德中,与使臣偕来。上疏言:“臣夙遭俘掠,抱衅痛心,流离困顿,艰苦万状。今获生还中国,夫岂由人。伏乞赐归侍养,不胜至愿。”天子方怀柔远人,不从其请,但许给驿暂归,仍还本国。

    祥抵家,独其母在,不能识,曰:“果吾儿,则耳阴有赤痣。”验之信,抱持痛哭。未几别去,至日本,启以帝意。国王允之,仍令入贡。祥乃复申前请,诏许袭职归养。母子相失二十年,又有华夷之限,竟得遂其初志,闻者异之。

    (选自《明史·孝义》)

    【注释】①麴:qū,姓。②永乐,明第三帝成祖朱棣年号。③宣德,明第五帝宣宗朱瞻基年号。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屡王入贡

      ②则耳有赤痣

    2. (2) 作者肯定了麹祥的哪些品质?
  • 9. (2022·十堰) 阅读古代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 (1) 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角声满天”写鼓角齐鸣、杀声干云的战争场面,给人以低沉哀戚之感。 B . “半卷红旗”写将士们乘夜奔袭之状。夜寒霜重,战鼓擂不响的细节,更突出悲壮的气氛。 C . 最后两句用燕昭王黄金台上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含蓄地点出了诗作的主旨。 D . 此诗用三个画面,涵盖了将士们在不足一昼夜的战争中的主要活动,反映了战争的艰苦性。
    2. (2) 请自选角度赏析划线诗句。
  • 10.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有同学常为这样的事而苦恼,觉得老师教的知识都记住了,但考试时却不能正确作答。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可能是这些知识在他的头脑中是散乱的、碎片化的(如图1),因此答题时不能准确提取相关知识,或提取出错。如果你头脑中的知识是有规律、成体系的结构化知识(如图2),在运用时就能准确提取了。因为我们的大脑处理不了太多零散复杂的信息,大脑更喜欢结构化的信息。如何让碎片化的信息结构化呢?这就必须对散乱的信息进行梳理、归纳、整合。

    (改编自微信公众号“给思考留点时间”)

    材料二:

    结构化思维就是以事物的结构为思考对象,来引导思维,从而有效表达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它具有以下作用:

    1.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结构化思维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思考问题,对复杂信息进行梳理归类,并对问题进行剖析,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它还能把复杂问题拆解成一个个简单的小问题,再逐一解决,最终把问题全部解决。

    2.能理清思路,清晰地表达。结构化思维能帮助我们思路清晰地表达观点,利于他人理解。在说话时运用“因为……,所以……”“第一……;第二……;第三……”“在X方面,应该……;在Y方面,应该……”等表示逻辑关系的词语,能让表达更加清晰。

    3.帮助构建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是一个树状结构,建立了这种结构后,在后续学习时就能将一个个知识点添加到知识树上去,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知识体系。

    (改编自周国元《卖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

    材料三:

    用结构化思维来解决问题最关键的是寻找结构,寻找结构的关键又在于找到拆分或归类的维度,寻找结构的方法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

    1.自上而下找结构

    自上而下找结构主要适用于对一个主题或问题进行拆分。先对主题或问题进行结构化拆分(即按照一定维度进行拆分),建立起一个框架,再将已有的信息或解决方案放入到框架中。如,语文老师这样教写议论文:开篇亮出观点,然后将观点分解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层层递进的),再用论据证明分论点,最后再对文章进行总结。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树状结构或线性结构(也叫流程图),如图3、图4。

    2.自下而上找结构

    自下而上找结构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处理庞杂的信息。这些信息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我们需要根据这种关系(即分类的维度)来建立框架。如,对以下词语进行分类:

    白菜        香蕉        大象        牛        李子        豆角

    通过分析找到分类的维度——水果、蔬菜、动物,再将香蕉、李子归入水果类,将白菜、豆角归入蔬菜类,将大象、牛归入动物类。

    在具体运用时,可按照下面的步骤从庞杂的信息中找到结构:

    第一步,头脑风暴。尽可能列出所有思考的要点。

    第二步,连线分组。找出所列要点之间的关系,对要点进行分类。

    第三步,提炼结构。总结概括要点,提炼观点。

    第四步,补充观点。通过补充观点完善思路,如果没有补充,这一步可以不做。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这两种方法无优劣之分,在实际运用时,彼此互为补充。

    要形成结构化的思维能力,就必须经常练习。一是归纳积累结构,在看书学习时,看到关于结构的理论或者好的结构,可以将它记下来,并试着运用到具体的例子中;二是按结构化的思维方式写作,尝试每周写一篇文章,先建立文章结构,再填充素材,如果没有时间写文章,可只搭建文章结构,写出关键点即可;三是用结构化思维论证议题,每天给自己一个议题,用结构化的思维去论证这个议题,列出论证结构,能证明你的观点即可。

    (改编自周国元《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

    1. (1) 请根据材料一,简述如何才能形成结构化的知识。
    2. (2) 根据材料二、材料三,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要做到“将复杂问题简单化”,首先要把握问题的本质,再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类。 B . 结构化思维有助于我们思路清晰地表达观点,这样对方就能完全接受我们的观点。 C . “自上而下找结构”和“自下而上找结构”这两种方法适用的对象不同,在实际运用时,二者不能兼用。 D . 训练结构化思维的方法有多种,用结构化思维论证议题是其中一种方法。
    3. (3) 材料三中“自下而上找结构”这一部分,在表达上作者用了多种方法,把事理介绍得很清楚,这对我们写作有哪些方法上的启示?
    4. (4) 以下是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单元说明,请用树状结构对它进行梳理。材料三中的树状结构图供参考,答题时可不画方框。

      本单元所选的都是议论性文章。它们或谈人生,或议社会,或论教养,无不闪耀着思想的光芒。作者在阐述观点时,有时直接阐释道理,有时运用材料进行论证,论述严密,说服力强。阅读这类文章,可以深化我们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提高思辨能力。

  • 1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庄稼饭儿

    陈映实

    ①夏日里,伴着悠悠的思乡之情,回到阔别久远的老家,已是中午时分。一脚跨进门去,随着“啊哟”一声呼啦啦那绵长动听的乡音,立时荡过一阵阵扑面的惊喜。堂兄、堂嫂、侄儿、侄媳等十多口子人,依然像早年一样正围坐在葫芦架下分两桌吃午饭。见我突然而归,又喜又怨地嗔怪道:“也不早打封信过来,好早有个准备呀!”

    ②说着,七手八脚地就要进厨房给我另做“高级”饭菜。

    ③我两只胳膊一伸,硬是将他们拦下了:“在外头这些年,想家乡饭都把我馋死了!好不容易回来一趟赶上解馋的机会,还不让我享享口福哇!”

    ④不由分说,我就一屁股挨着兄嫂坐下,就近抓起一张虎皮色的“烙糕”大口大口地嚼起来。

    ⑤真的,不知是因为家乡饭的特殊风味,还是由于下车后又走了几十里山路确实饿了,抑或家乡人吃饭时那番特有的环境与情调儿,今日我的食欲竟一改近些年来日渐萎弱的趋势而陡然大增,俩眼不够用地在饭桌上描来扫去,巴不得将所有的好东西都立马尝个遍。

    ⑥虽是夏日,院子里却清爽得很,没有一丝热汗粘身的感觉。几只大小不一的青葫芦吊在头顶上,泛着淡淡的绿光,忽有蝈蝈那欢快的叫声从硕大的绿叶间泄下来洒进饭菜里 , 如新添了味精一般叫人吃起来格外爽口,那是比任何舞厅里的音乐更振奋宜人的。

    ⑦的确,在长城脚下的塞北山村,看庄稼人吃饭本身就可说是一景。家家户户的院中多有一副葫芦架、葡萄架或者一两棵老梨树、山楂树什么的。每当夏季,浓浓的绿荫将炎炎烈日遮住,洒下花花点点、摇曳斑驳的阳光,一日三餐就将矮矮的地桌放在绿荫中。每人的座位都是扁圆柔韧的蒲墩儿,或者蹭得油光锃亮的木头墩子,抑或一块五颜六色的山石,全家人就围坐其中就餐,煞是惬意。

    ⑧尤其让人回味不已的是,开饭前,勤快的农妇多在地上泼洒下几瓢井拨儿凉水,用餐时,那泛起的湿润苦香的土腥气便和着饭香一同进入肚子,那情调格外温馨亲切。吃饭当儿,每每有鸡啦狗啦什么的也恋恋地围在饭桌附近。人们手中剔除的菜梗、山药皮或骨头之类,就顺手丢给它们,鸡狗们或张开双翅或摇起尾巴抢着吃,常给小孩子带来一些乐趣,刺激得口中的唾液总是分泌得足足的。不经意间,就觉得那粗茶淡饭也有了可口的味道。偶尔有只大胆的芦花鸡跳起来瞅冷子从孩子手中叼走一块干粮,立时便引来声声惊叫或啼哭,气得半大小子就要追赶那该死的贪嘴鸡。但每每这时,老奶奶或老爷爷都是将孩子喝住,不许欺负它们。“它们也得吃东西呀!”老人们如此宽厚地说,似乎意味着,餐桌上的饭菜本来就包含着鸡狗们的一份的。芦花鸡看出老人们的心情,便梗起脖子骄傲地叫唤一声,好像显示出与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具有同等的权利。我想,慈善的庄户人大概是最早懂得“天人合一”、“爱护动物”这类情理的。

    ⑨地道的庄稼饭儿决不仅仅意味着餐桌上的饭菜,更不可或缺的是与之相关连的环境气氛。庄稼饭好吃就在于是吃一种情调儿,一种传统,一种渗透着亲情的操作方式。

    ⑩家乡的饭菜简单而又丰富,常常是新饭压旧饭,旧饭罗新饭,单是各种小菜儿就足够吊人胃口的。摊在我面前的竟有一碟碟儿咸杏仁儿、黄酱、糖醋蒜、芥菜缨、鲜黄瓜、曲麻菜、腌蕨菜、野鸡丝炒豆芽等十余种,识看那鲜嫩的颜色就七彩纷呈,从来就是“绿色食品”的世界,无须去刻意追求。馋得你刚刚尝口这个,紧接着又想夹口那个。一张虎皮色烙糕还没下肚,嫂子早又递过一张摊得飞薄飞薄的酸煎饼。这种煎饼的糊糊是要在早几天就要在大盆里发酵好了的,摊出来有一种天然的酸甜味。确切地说,在我们这里,摊煎饼叫做“擦”煎饼,是用一种外面缠上布条儿的小木铲蘸上油在滚热的烙子上来回硬擦,生把煎饼擦得又薄又柔韧,咬在嘴里“筋抖”而绵软,越嚼越香,这是需要一番高超的手艺的。与酸煎饼属同一类的,还有酸发糕、酸豆包、酸水饭……好多主食都故意发酵出一股甜酸甜酸的味道,每当闻到这种特有的甜酸味,我就心潮起伏地断定这就是我的故乡了。

    ⑪兄嫂的一顿家乡饭直直把我吃成了一堆烂泥,融进久别的故土中。

    ⑫连我自己也感到十分吃惊,我怎么还能有这等饭量!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鱼大肉已是餐桌上的寻常菜肴,而食欲却呈逐年减退之势,各种胃药不断,还需求助于一些健身的营养品,却也收效甚微,食欲仍然是每况愈下。不仅敝人如此,我周围的人也相差无几。城里人似乎普遍患了一种厌食症,懒得吃饭,任什么美味佳肴吃下去也不香。久而久之,甚至把日常吃饭竟当成了一种负担。

    ⑬有一天我忽然意识到此等境况的严重性,这该是何等的悲哀!酸涩之中,不由想起了庄稼院里饭桌前的情景。在我的记忆中,庄稼人吃什么都是那样的香甜,即或往嘴里嚼几棵生菜也会发出一种欢快悦耳的声响,哪怕是一碗酸溜溜的水饭也喝得呼噜噜山响,那么有滋有味。庄稼汉油光水亮的臂膀挥动着一双筷子,如蚕吃桑叶一般,转眼间就把眼前的饭菜吞个精光。此刻,我竟然产生了看庄稼人吃饭犹如一份精神享受的感觉,你说怪也不怪?在我们家乡,从来就是把“能吃”和“饭量大”作为家门兴旺的一种表现。常见老奶奶摩拿着半大小子的光葫芦头喜孜孜地说:“我老孙子能吃三碗干饭了!”

    ⑭是的,庄稼人的胃口,庄稼人的吸收消化能力,那是比任何山珍海味都更可宝贵的,这恰恰是他们强劲的生命力之所在。庄稼饭的滋味也全得力于庄稼人的胃口。胃口好,一切不那么有营养的食物也变得富于营养了。他们一生的汗水和劳动造就了如牛一般的吸收消化能力,他们便永远活得有滋有味,永远活得强健。

    (有删减)

    1. (1) 文章第9段说,“地道的庄稼饭儿决不仅仅意味着餐桌上的饭菜,更不可或缺的是与之相关连的环境气氛。庄稼饭好吃就在于是吃一种情调儿,一种传统,一种渗透着亲情的操作方式”,前文哪些内容体现了这一点?请简要概括。
    2. (2) 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①几只大小不一的青葫芦吊在头顶上,泛着淡淡的绿光,忽有蝈蝈那欢快的叫声从硕大的绿叶间泄下来洒进饭菜里。(从用词的角度)

      ②芦花鸡看出老人们的心情,便梗起脖子骄傲地叫唤一声,好像显示出与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具有同等的权利。(从修辞的角度)

    3. (3) 如何理解“兄嫂的一顿家乡饭直直把我吃成了一堆烂泥,融进久别的故土中”这句话?
    4. (4) 文章中哪些内容表现了第14段“庄稼人的胃口……这恰恰是他们强劲的生命力之所在”这句话?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联系?
三、写作(共50分)
  • 12. (2022·黄石)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真是个孩子!”这是长辈和老师们挂在嘴边的话。

    有时,它是轻轻的敲打;有时,它是深情的抚慰。

    “真是个孩子?”面对敲打和抚慰,我们也有疑惑。

    其实,我们有大人体验不了的乐趣;其实,我们有大人难以理解的烦恼。

    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感受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若写记叙文,请以“真是个孩子!”为题。

    若写议论文,请以“真是个孩子?”为题。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 13. 学校开展《水浒传》阅读交流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1) 请结合以下章回目录说说目录中的“他”是谁,并简要补全其经历。

      第一十八回   美髯公智稳插翅虎   他私放晁天王

      第二十一回   虔婆醉打唐牛儿     他怒杀阎婆惜

      他是,二十一回后,在浔阳楼上,最终上了梁山。

    2. (2) 大家对于现行教材初中阶段要求阅读的中国古典小说进行了整理归类,语文鉴课上就“女性形象”展开讨论:

      小文:古典小说女性角色着墨不多,似乎仅仅只为了衬托男性角色。

      小李:着墨不多并不意味着无足轻重,他们四样表现出其独特个性,是小说不可缺少的角色。你赞同谁的观点?请以备选人物中的两位女性为例阐述理由。

      备选人物:扈三娘《水浒传》 谢道韫《世说新语》 聂小倩《聊斋志异》 刘姥姥《红楼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