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市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卷(二)

更新时间:2023-10-27 浏览次数:29 类型:中考模拟
一、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回答问题。(10分)
  • 1.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回答问题。

    淄博烧烤和保定烧烤

    看到淄博烧烤流行,虽然对北方美食不抱任何希望,我还是去看了看具体吃法。然后不禁“哦”了一声,自言自语道:这不和保定烧烤一样么?

    整个疫情期间我就出过一趟远门,从北京坐车去河北保定,拜访手工耿。手工耿很热情,黄昏时一定要留我们吃饭。地点选在他家村口,一间很小的烧烤店。当时,他们保定烧烤的方式就是上一大盘烤串,然后大家用烤好的死面饼裹着烤串用力一撸,用热饼子就着烤肉一起吃。同去的人都吃得很开心,认为相比之下北京的烤串既无趣,又没有北方特色。并且一致同意,北方的灵魂就在麦面的清香里。

    但现在流行的不是保定烤串,而是淄博烤串,也许过几年再有人去保定,或者再去拜访手工耿,吃上一顿当地的烤串,还会惊奇地问:淄博烤串的名声那么大了吗?连保定也跟着学?搞不好,将来成都的锅盔肉也会有相同的命运,甚至还会被指没有学到位,南方人不会做面食,面饼子做么厚,这叫人怎么下嘴?

    名声这种东西就是这样的,可以把所有的名声看作是一条条平行的河流,河水的多少对应着名声的大小,如果有两条贴得很近的河流,其中一条是大河,另一条是小河,随着河水奔流,大河就会不断侵独岸堤向外扩展,最后彻底突破,在上游一举把小河裹挟纳入自己的河道,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这就叫做“袭夺”。

    淄博烧烤名声大噪,那么就会袭夺类似的保定烧烤,估计后续连东北锦州烧烤也会一并纳入。

    人们追逐名声也是同样道理,袭夺名声对于自己有利。人的记忆空间有限,每一个位置都很宝贵。比如说现在问你:中国著名的作家都有哪些?在你脑海里立即浮现出来的也就只有三五个名字,这些名字对于你就代表了作家这一整个行当。虽然作家的数量远远不止这么几位,但是你的大脑肯花时间去记,放在最顶层位置上的,也就那么三五个。记不记得作家,记得几个,对于那几个作家的意义不是很大。

    但是,对于一个保洁阿姨,一个行业精英,一个资深专家,这种名声意义就很大,因为这意味着会有多少生意,会有多少机遇。比如说现在Al非常火爆,到处都需要专家给大众讲解,那么说到互联网技术人们首先能想到谁,谁就意味着有更多机会出现在媒体,成为大企业的顾问,甚至是新创公司的合伙人。那么,名声的作用就体现在一句话上:人们想起某件事的时候,最好立即想到我。

    所以淄博烧烤只是个开始。所有的二三四线城市,如今都需要重新找个名声,给人们一个前来的理由,以此提振当地的经济。因为所有在夏天想要出门旅行的人,如今都需要给自己找个理由,去到一个有特色然而花费又不昂贵的存在。就像是江西景德镇,陶瓷的名声属于过去,现在则需要陶溪川这样的园区,用每周一次的青年集市去吸引人们前来。

    人也与之类似,做一个所有公司都可以通用的文员没多大意思。起码需要在某个细分的小领域里拥有一点名声,如果没有这点名声,那还不如一个菜市场里卖卤菜最著名的大叔,或者小区里做炒饭最出名的大妈。所以大叔大妈几十年都在,房子越换越大,而摊位边上的奶茶店,美甲店,却换了一波又一波。

    今天人们对常担忧AI夺去自己的工作,但对于很多人而言,没有AI也不见得会有更多机会。原因也很简单,就他们手头所能做的这件事而言,别人不会想到这件事情就能想到他们,永远另有其人。那么,有没有AI又有多大区别呢?自己卷或者不卷,又有多大区别呢?

    1. (1) 下列对“袭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名声可以袭夺其他名声,如淄博烤串的名声可以袭夺保定烤串的名声。 B . 袭夺是指大名声逐渐占据小名声的地盘,让小名声逐渐失去其独特性。 C . 人们追逐名声的过程也可以看作是对其他人名声的袭夺。 D . 袭夺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现象,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
    2. (2) 根据文意,下列对“名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名声对一作家的意义相对不太大。 B . 名声往往能够带来生意或者机遇。 C . 人们会有意地追求名声获取利益。 D . 大领域的名声不如小领域的名声。
    3. (3) 结合全文,说说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回答问题(20分)
  • 2.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回答问题

    花开的方向

    ①母亲喜欢养花,家里的阳台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花盆,四季的轮换里,总有花儿是放着的,如此,阳台上一直充盈着春意。另有几盆花是放在母亲的卧室里的,那几盆花是同一个品种,母亲也叫不出名字,虽然多次搬家,无论是同城的迁移还是城市间的辗转,那几盆花母亲都没有丢。

    ②那几盆花只在每年的夏季里开放,花期半个多月。花朵并不出奇,比指甲略大些,一圈儿花瓣,中间是橙黄的蕊,外形上像极了小型的葵花。通常是三五朵聚拢成簇,有一种极浅极淡的香,只在寂寂深夜,万虑皆宁的时刻才能感受得到。这种花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固定地朝着西方开放,无论怎样挪动位置或转动花盆,都不会改变。母亲就这样宝贝似的把它们养在卧室里,不离不弃。

    ③母亲对于养花有一套独到的经验,不管什么花,在她的调理之下,都显出一股子活泼劲儿来,常让她的那些老姐妹们欣羡不已,总有许多人慕名上门来取经,或讨花苗和花籽儿。母亲的养花爱好是受姥姥影响,少年时曾和母亲回她的老家探亲,姥姥家在一个很远很远的乡村,几乎养了一屋子的花,院子里也栽得满满的。那时我就发现了那种母亲至今珍爱着的花,想来是姥姥送她的,问母亲花名的时候,她含笑说:“你姥姥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呢!反正我老家那边,这种花是很常见的。”

    ④母亲卧室里的花,起初在老家没有搬到这个城市的时候,我记得是5盆,我大学毕业后,就成了6盆,而搬来这里后,又多出来一盆,成了7盆。仔细想一下,几乎是以每10年一盆的速度增着。直到去年,我发现那花变成了8盆,几乎摆满了卧室的窗台。算起米,去年正是搬来这个城市的第十年。而母亲的那些老友中,却极少有人知道这几盆花,母亲也从不给她们,似乎那只是她自己的秘密。

    ⑤母亲卧室里的窗户恰好是向西开的,花盆摆在那儿,每年夏季开花的时候,那些花儿便丛丛簇簇地向着窗外,很像隔窗远眺的样子。在它们的花期里,母亲留在卧室里的时间就多了,常常是坐在床上,向着那些花儿,也不知是在欣赏花儿的开放,还是看向窗外。那眼神飘忽着,仿佛很近,又似乎很远。

    ⑥去年年末的时候,母亲回了一次她的老家,给姥姥过八十大寿。也有好几年没回去了,临行前母亲显得很是兴奋,似乎不管多大年龄的人,一想到要见着自己的母亲,都表现得像个孩子——是啊,人不管长多大,在母亲面前都是孩子吧!母亲一个劲儿地叮嘱父亲,卧室里的那些花几天浇一次水,每次水量是多少,直到父亲都能背得出来,这才放心而去,而阳台上那些花儿的照看问题,母亲却是一句没提,任由父亲去折腾。

    ⑦母亲回来后,很是高兴,有一种满足的神情,不停地说着姥姥的身体很棒,依然伺候着一大院子的花,也难怪,八十的人了,能有这样的身体和精神,作为子女自然开心幸福。我心里忽然一动,姥姥八十大寿,而母亲的花儿正好是八盆,回想起来,似乎真的是随着姥十岁的增长而增多一盆。干是笑问母亲,母亲看向那些花,说:“对呀,就是这样,你姥姥每长10岁,我就多种一盆!”一瞬间,忽然明白了母亲为什么钟爱那几盆花了,那些花是母亲从故乡带出来的,是姥姥曾栽种下的,母亲珍爱着它们,其实是对姥姥的一种思念,一种祝福。

    ⑧有一天在网上,无意间闯入一个花卉论坛,各种花草的图片琳琅满目。素来对花花草草兴趣缺乏的我,正要关掉网页,忽然,仿佛闪电般,一个熟悉的画面划过我的眼睛,正是母亲卧室里的那种花!于是急忙点开,仔细看它的介绍。上面说,这种花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都是向西开放,并分析了很多原因。我心里涌动着一股巨大的感动,因为我终于知道了它的名字,那是一个让人悠然神飞、魂牵梦绕的名字——望乡。

    ⑨那些花儿又到了花期,母亲依然在守望着,目光轻柔地抚摸过那些小小的花朵背影,然后投向西方。而远远的西方,隔着山,隔着水,隔着风雨云雾,有母亲的故乡,有母亲的母亲!

    1. (1) 读①②段,概括母亲卧室里“那几盆花”有哪些方面的特点。
    2. (2) 第④段中提到,“这几盆花”是母亲“她自己的秘密”。根据文章内容,说说这里的“秘密”包含哪几层意思。
    3. (3) 第⑤段内容,母亲的眼神为什么“仿佛很近,又似乎很远”?
    4. (4) 文章最后,作者揭示花的名字为“望乡”,意在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三、阅读《西游记》节选部分,回答问题。(7分)
  • 3.  阅读《西游记》节选部分,回答问题。

    三藏道:“……贫僧进城时,见街坊人家,各设一鹅笼,都藏小儿在内。此事不明,故敢动问。”驿丞附耳低言道:“长老莫管他,莫问他,也莫理他、说他。请安置,明早走路。”长老闻言,一把扯住不放,定要问个明白。驿丞摇头摇指,只叫:“谨言!”三藏一发不放,执死定要问个详细。驿丞无奈,只得屏去一应在官人等,独在灯光之下,悄悄而言道:“适所问鹅笼之事,乃是当今国主无道之事。你只管问他怎的!”三藏道:“何为无道?必见教明白,我方得放心。”驿丞道:“此国原是比丘国,近有民谣,改作小子城。三年前,有一老人,打扮做道人模样,携一小女子,年方一十六岁——其女形容娇俊,貌若观音——进贡与当今。陛下爱其色美,宠幸在宫,号为美后。近来把三宫娘娘,六院妃子,全无正眼相觑,不分昼夜,贪欢不已。如今弄得精神瘦倦,身体框羸,饮食少进,命在须臾。太医院检尽良方,不能疗治。那进女子的道人受我主诰封,称为国丈。国丈有海外秘方,甚能延寿。前者去十洲、三岛采将药来,俱已完备。但只是药引子利害:单用着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煎汤服药。服后有千年不老之功。这些鹅笼里的小儿,俱是选就的,养在里面。人家父母惧怕王法,俱不敢啼哭,遂传播谣言,叫做小儿城。此非无道而何?长老明早到朝,只去倒换关文,不得言及此事。”言毕,抽身而退。

    唬得个长老骨软筋麻,止不住腮边泪堕,忽失声叫道:“昏君,昏君!为你贪欢爱美,弄出病来,怎么屈伤这许多小儿性命!苦哉!苦哉!痛杀我也!”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
    2. (2) 请根据选段内容,概括三藏的性格特点,两点即可。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2分)
  • 4.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钓阁

    郑损

    小阁惬幽寻,周遭万竹森。谁知一沼内,亦有五湖心。

    钓直鱼应笑,身闲乐自深。晚来春醉熟,香饵任浮沈。

    【注】①沼:小池。②五湖心:范蠡乘轻舟以浮于五湖典,指隐退江湖之志。③浮沈:浮沉,在水中或空中忽上忽下。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中“惬幽寻”和“万竹森”介绍了钓阁幽僻惬意的环境。 B . 颔联中“谁知”和“亦有”可看出诗人原本对钓阁不以为然。 C . 颈联中“鱼应笑”和“乐自深”说明诗人并不以钓到鱼为乐。 D . 尾联中诗人熟睡于岸边,是其悠然享受此时闲适生活的体现。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15分)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周本,舒州宿松人,汉南郡太守瑜之后。瑜葬宿松,即墓为祠,子孙居其旁者,犹数十家。本少孤,羁贫,有勇力,尝独格虎杀之。

    吴武王起,隶帐下,勇冠三军,每奋跃先登,蒙矢石,身无完肤。战罢,辄自烧铁烙其创,食饮言笑自如。累迁至淮南马步使。武王取江西,抚州刺史危全讽率诸州兵十万来争其地,屯象牙潭,楚人围高安以援全讽。江西守将刘威警书至,武王谋可将者,列官严可求荐本。时本从军攻苏州不能下耻之称疾卧家。可求自往强起本,本曰:“吴门之役,非贼果强,徒以我将帅权轻,下皆专命,故无功。今必见起,勿用偏裨乃可。”许之,得精卒七千,昼夜兼行。武王初命之解高安围,本曰:“楚人非欲下高安,第为全讽声援尔。今先败全讽,楚人必弃高安走,何足击哉?”

    乃驰至象牙潭,急击之,大破其军,擒全讽,楚人亦遁,吉州刺史、信州刺史皆弃城去,江西之地始定。本之初至也,即挥兵进。刘威欲留宴犒,不许。或曰:“敌兵盛,宜审观形势,何遽如此?”本曰:“贼众加我十倍,使我兵知之,战先夺气矣,急乘其锋用之,乃可有功。”已而果如所料。武王奇其能,遂用为信州刺史。

    1.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少         孤:孤独 B . 辄自烧铁烙其         创:伤口 C . 象牙潭         屯:驻扎 D . 武王可将者        谋:商议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时本从军攻苏州不能下耻之称疾卧家

      A . 时本从军攻/苏州不能下/耻之/称疾卧家 B . 时本从军/攻苏州不能下耻之/称疾/卧家 C . 时本从军攻苏州不能/下耻之/称疾/卧家 D . 时本从军攻苏州/不能下/耻之/称疾卧家
    3. (3)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周本曾独自杀死老虎,也在战斗中表现出了勇猛的战斗力。 B . 周本认为吴军将领权力太过分散,导致最终没有攻下苏州。 C . 周本拒绝了刘威的宴饮,认为此时应先去了解敌人的情况。 D . 周本展现出优异的军事才能,获得了吴武王的欣赏和起用。
    4. (4) 请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贼众加我十倍,使我兵知之,战先夺气矣,急乘其锋用之,乃可有功。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5分)
  • 6.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千里江山图》卷是北宋画家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此图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森,气象万千,壮丽恢弘。山间高崖飞瀑,曲境通幽,房舍屋宇____其间,绿柳红花、长松修竹、景色____。山水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茅屋草舍、水磨长桥各依地势、环境而设,与山川湖泊相____。此卷以概括精练的手法、 ____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一向被视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杰构。①

    画家在构图上充分利用传统的长卷形式所具有的多点透视之特点,在十余米的巨幅长卷中将景物大致分为六部分,每部分均以山体为主要表现对象,②各部分之间或以长桥相连,或以流水沟通,使各段山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巧妙地连成一体,达到了步移景异的艺术效果。③

    ④《千里江山图》卷在设色和用笔上继承了传统的“青绿法” 【A】即以石青【B】石绿等矿物质为主要颜料,敷色夸张【C】具有一定的装饰性【D】被称为“青绿山水”。此种表现方法是我国山水画技法中发展较早的一种,王希孟在继承前法的基础上,表现出更趋细腻的画风,体现了北宋院画工整严谨的时代。在用色上,虽然以青绿为主色调,但在施色时注重手法的变化,色彩或浑厚,或轻盈,间以赭色为衬,使画面层次分明,色如宝石,光彩夺目。

    1. (1) 下列加点字的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锦绣河山 B . 起伏绵延 C . 壮丽恢弘 D . 曲境通幽
    2. (2) 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 点缀 壮美 交错 朴素 B . 点缀 秀丽 辉映 绚丽 C . 罗列 壮美 辉映 朴素 D . 罗列 秀丽 交错 绚丽
    3. (3) 下列方括号中填入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千里江山图》卷在设色和用笔上继承了传统的“青绿法” 【A】即以石青【B】石绿等矿物质为主要颜料,敷色夸张【C】具有一定的装饰性【D】被称为“青绿山水”。

      A . B . C . D .
    4. (4)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王希孟在继承前法的基础上,表现出更趋细腻的画风,体现了北宋院画工整严谨的时代。

      A . 王希孟继承前法,用更趋细腻的画风,展现了北宋院画工整严谨的时代。 B . 王希孟继承前法,运用了更趋细腻的宋朝画风,体现了北宋院画工整严谨的时代。 C . 王希孟在继承前法的基础上,通过更细腻的画风,展现了一段北宋院画工整严谨的时代。 D . 王希孟在继承前法的基础上,表现出更趋细腻的画风,体现了北宋院画工整严谨的时代风格。
    5. (5) 将“高远、深远、平远多种构图方式的穿插使用更使画面跌宕起伏,富有强烈的韵律感,引人入胜”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
      A . B . C . D .
七、作文(50分)
  •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花盆里洒下一颗种子,我们并不知道它能否发芽,也不知道最终能开什么花,结什么果。但我们通过经验很清楚地知道,无论是发芽、开花还是结果,都需要充分的条件。这些条件不是自然就有的,需要有人去做浇水、松土、施肥、修剪、除虫、治病之类的事情,花开放的条件才充分。

    人无法提前预见很多事,但这并不是无所作为的理由。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