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8

更新时间:2023-10-23 浏览次数:183 类型:中考模拟
一、积累•运用(22分)
  • 1. 按要求完成后面题目。

    我国历史悠久,三千年诗文(yuán)【甲】____远流长,名家(bèi)【乙】____出, 佳作如林。一首首古诗承载(A.zǎi   B.zài)着先人们的情思,一篇篇美文彰显出先贤们的智慧,历经千年沉淀,传承至今,逐渐【丙】____(A.凝聚  B.凝练)成“中国精神”,滋养每一代青年人的成长。

    1. (1) 给甲乙两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2. (2) 选出加点字“载”在文中正确的读音。
    3. (3) 选出【丙】处正确的词语。
  • 2.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请将下面对联涉及的人物填写在横线上。
    1. (1) 上联:鹿野舟沉王业兆

      下联:鸿门斗碎霸图空

    2. (2) 上联: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下联: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3. (3) 上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下联: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 3. 古诗文名句填空

    青春是什么?是诗人笔下年轻的姿态,是编织的多彩梦,是一汪流淌希望的春水。青春里有泪水与少年的诘责,16岁的夏完淳写下“”(《别云间》);青春里有快乐的追求,所以苦难不值一提,正如宋濂所言“”(《送东阳马生序》);青春里有友情与离别时的豁达,17岁的王勃写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青春里有怀抱高山大河的豪迈情怀,18岁的谭嗣同写下“”(《潼关》)。青春的姿态真美!

  • 4. 【展演聚集地】学校通知,明天上午八点将在学校礼堂举行“美丽襄阳,我的家”诗歌朗诵会展演活动。班主任委托你晚上打电话转告今天请假的鑫明同学,让她准时参加。你将如何转述这个通知?

    你的转述:

  • 5.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____。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

    A . 这种能力部分来自阅读的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 B . 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 C . 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所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智。 D . 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二、阅读(53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华容与水

    ①记得那年初秋的一个清晨,我们早早出了门。表哥挑着满满一担嫁妆,我跟在后面,和他一样满心欢喜。再过两天,我的邻居腊姐就会成为他的新娘。

    ②从老家西来河出发,沿逶迤南去的藕池河大堤,一直走到注滋口姑妈家,有好几十里路。那时我大约五六岁,从未出过远门,能到繁华的码头吃喜宴玩上几天,自然乐不可支。可谁知,还未到北景港,我就已腿脚酸痛,怎么也不肯迈步了。表哥无计可施,只好停止赶路,让我把脚泡在江水里。表哥告诉我,这里的水从长江来,一直流到洞庭湖。说来神奇,一股清爽之气倏然传遍全身,内心似乎也注入了一股力量。就这样,我们走一段路,泡一会儿脚,竟在黄昏前赶到了姑妈家。

    ③多年以后,已经长大成人的我,眼前还常常会浮现那一江流水,清洌怡人,神清气爽。

    ④地处湖南洞庭湖腹地的这片水乡叫华容。水做的华容,从长江的波澜壮阔中来,从远古的飘渺烟雨中来。《九叹》中屈原放马洞庭洲滩,登临墨山,望菱花照影,芦苇葱郁,叹云山苍苍,水天茫茫。西汉文学家刘向2000多年前留下的文学影像,与今天的华容及洞庭湖景象,大体上仍然吻合。华容既有大江大湖的滔滔洪流,又有湖港星罗棋布的灵秀。这片土地刚柔并济,或在盈盈碧波里泛起动人的涟漪,或在澎湃激荡中获得磅礴的生机。

    ⑤倘若你亲近了这些水,你就会懂得华容。

    ⑥生长在水乡,玩水是天性。炎热的夏天,走着走着,见到合眼缘的水面,便扑通一跳,扎进水里,那种清凉的感觉实在是叫人痛快。家乡人大多水性好,小孩子也喜欢泡在小池小塘里扑腾。大家并不讲究姿势,只是比谁游得快、踩水久。待水性长了,再邀三五同伴,去江里湖里游。拍拍水面,用水拍拍脖子,最后用水拍拍胸膛,从容下水。这既是让游泳者适应水温,也是提醒自己对水要心存敬畏。

    ⑦华容人说起话来,也如涓涓清泉,有流水之韵。每当黄昏时分,娘蒸好了热腾腾的糯香团子,便会站在斜阳里吆喝:“姑儿,伢儿,回来吃饭咧。”华容话的部分发音带有浓厚的荆楚特色,“声在湘营音在楚”,保留了古汉语入声发音短而轻的特点。而语言的传播与融合,又让华容话带有“吴侬软语”的韵味,说笑间似有水声鸣响。

    ⑧一水之隔的湖北小伙儿,若能娶到华容的姑娘,必被乡亲们夸有福气。常常想起一生爱唱番邦鼓的姨妈。小时候,姨妈喜欢带我到屋后的清水河洗澡。记得水边是一簇簇翠绿的野芹菜和芦蒿,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三三两两的鱼儿似乎并不怕人,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令人忍不住伸手去捉。姨妈一边给我轻轻搓洗,一边讲着古老的故事,用乡音古调吟唱:“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我沉浸在那轻柔的音调中,恍惚间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头顶华丽帽缨的翩翩少年,站在孕穗灌浆的稻田里,那一刻,我仿佛闻到了飘在田里的稻花和豌豆花香。

    ⑨择水而居的华容人,还以水为师,把“有容乃大”“上善若水”作为人生哲学,“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宽厚包容而不排外。不少外乡人迁徙漂泊到华容,寻一处湖洲,搭一个茅棚,就能安稳地扎下根来。对于他们来说,外乡很快就成为故乡,他们在华容大地繁衍生息,开枝散叶。听祖父讲,我的先祖就是从江西前溪迁入华容。他们越衡山,漂湘江,过洞庭,一路向北,终于到达向往的鱼米之乡。

    ⑩自古华容水患不断,家园一次次被洪水冲毁,但是华容人不服输,一次次重筑堤坝,重建家园,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集成垸是一个在长江中漂浮千年的小岛,有一次我去那里采风,船一靠岸,就看见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独坐在江边晒太阳。老人对我们说,儿子在外地安家了,他却不想住大城市里去,更不愿离开这里。他望着远处的滔滔江水,语气十分平静。

    ⑪想来,华容人祖祖辈辈生活中的欢欣与痛楚,都因水而生,和水交织在一起,难舍难分。水之于华容,犹如精神血脉般不可分离。

    ⑫离开华容已多年,可我依然是故乡那个涉水的孩子。那些水一直滋养着我,我把水做的故乡带进了心底。多少次在梦中,欸乃桨声依旧韵脚清亮。洞庭湖的那一片蔚蓝,早已深深地嵌在我心中……

    1. (1) 文章围绕“华容与水”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 (2) 结合语境,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①说来神奇,一股清爽之气倏然传遍全身,内心似乎也注入了一股力量。

      拍拍水面,用水拍拍脖子,最后用水拍拍胸膛,从容下水。

    3. (3) 阅读文章第④段,分析画线句子的作用。
    4. (4) 文章第⑧段作者在回忆童年趣事,并没有对华容及水过多描写,是否可以删去?并说说你的理由。
    5. (5)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 7. 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各题。

    【材料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团结各方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步伐从未停歇。迄今,中国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0亿剂疫苗,占中国以外全球疫苗使用总量的1/3,成为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

    从最早承诺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到最早支持疫苗知识产权豁免,再到最早同发展中国家开展疫苗生产合作,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同各方携手努力,提高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为破解“分配赤字”,弥合“免疫鸿沟”贡献了中国力量。

    中国新冠疫苗研发数量与速度居世界前列,两款灭活疫苗进入世界卫生组织紧急使用清单和“新冠疫苗实施计划”采购清单,一批批中国疫苗星夜兼程、跨越山海,为全球团结抗疫带来信心和力量。

    (摘编自《文摘报》2022年02月02日03版)

    【材料二】

    我是一支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诞生于疫情肆虐的危急时刻。

    在疫苗生产车间,我要经过六大步骤——培养、灭活、纯化、配比、灌装、包装。

    我的前世,是一个直径约100纳米的新型冠状病毒。科学家将我注入满是Vero细胞(Vero细胞由非洲绿猴的肾脏上皮细胞分离结养而成)的生物反应器中,让我繁殖出无数兄弟姐妹。

    我们一起通过密闭管道,来到另一个生物反应器中。一种特殊的灭活剂被注入,我沉沉睡去……数小时后,当我再次醒来,自己已完全失去致病性,无法繁殖和生长,这时的我成了灭活液。

    随后,我来到了纯化区的小屋。我逐渐被浓缩,灭活剂和其他杂质陆续被去除。此时,我拥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疫苗原液。

    在疫苗配比区,工作人员将我和佐剂、稀释液混合在一起,我变成了疫苗半成品,进入冷库等待检验。

    为了方便使用,人们给我设计了两种包装——一种是西林瓶。每个小瓶都要经过超声波预清洗、高温蒸汽冷凝水冲洗、压缩空气喷吹、350℃高温烘干等工序。在无菌灌装线上,我被机器快速注入一个个小瓶,随后被加上胶塞和瓶盖密封,一种是预充式注射器。由机器手臂在无菌环境中操作当我进入针筒后,机器就加塞密封。

    在包装线上,摄像头分别在不同角度和背景光下为我拍照,确保瓶中的我没有混入杂质、密封塞位置准确、瓶身没有划痕。接下来,我被贴上印有品名和批号的标签,连同一张说明书被装进小小包装盒。每个包装盒上还印有一个专属追溯码,我是什么时候生产的,被发往什么地方,被谁接了,通过这个号码很快就能查到。

    (摘编自《新冠疫苗养成记:一支疫苗的自述》,新华社)

    【材料三】

    我国现在使用的新冠疫苗是灭活疫苗,研究发现疫苗发挥作用的时间主要是在接种疫苗第二剂的2周后。因此需要注射2剂,相隔2周到3周复种一次。目前科学家们仍在研究注射疫苗后的保护期,初步推断至少在半年以上。不过没有任何一个疫苗的保护率能达到100%,因此还是要求大家继续维持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戴口罩、保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好习惯。

    不适合接种新冠疫苗的人包括:发热患者;急性病发作患者。严重慢性疾病、处于慢性疾病的急性发病期者;儿童(小于18岁),妊娠期妇女或哺乳期妇女;对疫苗中任何成分过敏者,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荨麻疹、皮肤湿疹、呼吸困难、血管神经性水肿或腹痛者。此外,患有影响免疫系统的慢性病或接受抗肿瘤药物治疗(如化疗)等患者应考虑暂缓接种新冠疫苗。服用免疫抑制的人群也不建议接种。

    接种完疫苗后正常的活动、饮食不影响疫苗效果,也无需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但接种疫苗后出现发热,乏力,甚至恶心、腹泻等症状时,应适当调整饮食、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更不要私酒或暴饮暴食。

    【材料四】

    2021年2月上市的两种新冠疫苗对比

                                                                                                                                                                                                                                    

    疫苗商品名称

    克尔来福

    克威莎

    疫苗类型

    灭活疫苗

    5型腺病毒载体疫苗

    保护率

    巴西接种两针疫苗14天:50.65%

    接种单针疫苗28天:65.28%

    土耳其接种两针疫苗14天:91.29%

    接种单针疫苗14天:68.83%

    接种剂量

    2针

    单针

    适用年龄

    18岁以上

    存储温度

    2℃至8℃

    灭活疫苗:是将体外培养的新冠病毒“杀死”并纯化,被灭活后的病毒没有致病能力,但仍然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使体内产生抗体。灭活疫苗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在其他病毒的疫苗制作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腺病毒载体疫苗:属于新型疫苗中的载体疫苗,它是将病毒的核酸片段装到经过安全处理的腺病毒身上,再注射到人体内。注射后,免疫系统会识别出这个病毒抗原,激活机体免疫反应,获得免疫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病毒核酸的抗原活性,激发身体的免疫作用。

    1. (1)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二】运用第一人称,生动形象的介绍了新冠疫苗的生产过程;行文通顺,娓娓道来,给人以一种亲切、有趣的感觉。 B . 新型冠状病毒变成灭活液后已经没有致病性,此时再通过配比环节给其加入佐剂和稀释液,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就制作完成。 C . 【材料三】两处括号内的文字起强调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 D . 【材料四】主要用了列图表和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直观的让读者了解到了接种新冠疫苗的必要性。
    2. (2) 为【材料一】拟写标题,要求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并分析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 (3) 李明的父亲需要尽快出国参加一个会议,在出发前他要接种疫苗,在今年新上市的两款疫苗中,他更适合接种哪一种?请你说明理由。
  • 8. 古诗文阅读

    (甲)

    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①城:指唐代京城长安。②诗家:诗人。③上林:即上林苑,皇上的御花园。

    (乙)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释]①次韵:用原作之韵,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②章质夫:即章楶(jié),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时任荆湖北路提点刑狱,常与苏轼词酬唱。③从教:任凭。④春色:代指杨花。

    (丙)

    柳陌

    [明]祁彪佳

    出寓园,由南堤达豳圃 , 其北堤则丰庄所从入也。介于两堤之间,有若列屏者,得张灵墟书曰“柳陌”。堤旁间植桃柳,每至春日,落英缤纷 , 微飔偶过,红雨满游人衣裾,予以为不数株垂柳,绿影依依,许渔父停桡碧阴,听黄鹂弄舌,更不失彭泽家风耳。此主人不字桃而字柳意也。若夫一堤之外,荇藻交横川含绿,涛云耸忽,烟雨霏微,拨棹临流,无不率尔休畅矣。

    (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

    [注释]①豳圃:与文中的“寓园”“丰庄”均为地点名称。②落英缤纷:语出《桃花源记》,意在表现桃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景象。③桡:与下文的“棹”都指船桨。④彭泽家风:指像陶渊明归隐后那样的生活风貌。⑤主人:作者自称。⑥荇藻交横:____。

    1. (1) 请你根据表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                                                                                                                                                                                   

      文言字词

      方法

      解释

      此花飞尽

      课内迁移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红雨游人衣裾

      查字典法:①<动>充满;布满。2<形>充实;充足。③<形>自满。④<形>全;遍。

      数株垂柳

      语境联系法:联系上下文,做出判断。

      川含绿

      成语推断法:芳兰竟体

    2. (2) “柳”在中国诗词文化中,是很重要的意象。中国传统诗词中,“柳”有哪些不同的象征意义呢?请结合(甲)、(乙)两首诗词,完成下表。                                                                                                                                                       

      中国传统诗词中的“柳”

      含有“柳”的诗词摘录

      “柳”的象征意义概括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写离别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杨巨源《城东早春》)

      绘③

      ……

      ……

    3. (3) 文中多处借用前人佳句。请参照(丙)文注释②,完成注释⑥。

      荐藻交横:

    4. (4) 祁彪佳在《永遇乐·咏柳陌》中写道:“更不失彭泽家风耳”一句兀立文中,若一篇之眼目,使寓山主人精神顿出。正是“忆当年归去柴桑,更种门前柳五”。请结合此言思考作者为什么将种着桃柳的那条路取名“柳陌”?
    5. (5)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的“送别”环节,一首“送别歌”,一捧柳枝,一组舞蹈,用中国式的浪漫,表达东道主对所有客人独有的送别方式。请结合链接材料,思考冬奥会闭幕式“折柳送别”的文化内涵。

      【链接材料】

      在传统诗词的谐音文化中,柳与“留”同音,故而古人将旅行之前旅人与家人、朋友之间依依不舍的感情寄托在娇柔细柳之上。折柳送别的具体仪式,一般是将从柳树上折下的柳枝分为两段,一段送给即将出行的旅人,另外一段自行保存。柳树是一种十分容易成活的植物,因此旅人们往往在到达目的地之后,亲手插上自己从家乡带来的柳枝。

      (选自《作文素材品读经典初中版2022年第四辑》有删改)

三、写作(45分)
  • 9. 按要求完成片段写作。

    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你理想的居住环境,表达你的追求、情趣、志向等。

    要求:内容包含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至少用到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150字。

    自然环境:建筑、空气,阳光、树木、山水、花鸟等

    人文环境:和谐、和睦等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处处有考验。通过不同形式的考验,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水平能力,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人品个性……

    ⑴岁月如歌,回首我们的初中生活,你一定经历过大大小小、形式多样的考验,请以《这也是考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讲讲你的故事与感悟。

    ⑵请你围绕“考验”这个话题,写一篇议论文,送给班里一位因成绩不理想而郁郁寡欢的同学。

    要求:①从上面两题中任选其一,按文体要求作文。600字左右。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