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10-21 浏览次数:37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 1. 按照提示默写古诗文。
    1. (1) 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2. (2) 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其一)》
    3. (3)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 (4) 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回答亲人归期未卜,并用雨景衬托浓郁相思的是:
    5. (5)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触景生情,把现实与梦想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感情的是:
    6. (6) 《论语》中强调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7. (7)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包含全文主旨的一句是: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趁这个机会,我páo gēn wèn dǐ,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
    2. (2) 三妹便sǒng yǒng着她去拿一只来。
    3. (3) 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hài rén tīng wén了。
    4. (4)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rén shēng dǐng fèi
  • 3.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果说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那么宁静的山村则是静谧的美。 B . 本店即日起开始营业,欢迎莅临本店品尝。 C . 这道数学题,我百思不得其解,经老师一点拨才恍然大悟 D . 面对庄重简约、刚劲有力的党史陈列馆,仰望着庄严肃穆的高悬于正门之上的党徽,青年干部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
  •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应把“阶段性”调到“取得了”之后) B . 为了提高市民的文明素养,市教育局策划开展了“读传统经典,建文明城市”。(把“市教育局”调到“为了”之前) C . 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优异成绩,充满了信心。(删去“否”) D . 语文课程应着重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将“增加”改为“培养”)
  • 5. 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 (1) 任务一: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朋”和“友”的甲骨文字形,

      请你结合图形及注释谈谈你对交友的看法。

      注释:“朋”字的甲骨文字形像并列系在一起的两挂贝壳。

      “友”字的甲骨文字形像顺着一个方向的两只手,表示以手相助。

    2. (2) 任务二:请把下面6个词语组成一幅切合主题的对联。

      好诗  正言行  似镜  如茶  良友  益心性

    3. (3) 任务三:《朝花夕拾》中多篇作品涉及作者儿时的读书和学习经历,请结合原著完成下面的表格。                                                                                                                 

      出处

      事情

      影响

      《阿长与〈山海经〉》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

      父亲在“我”要去看五猖会时逼迫我背《鉴略》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4. (4) 任务四:班级开展“穿越名著时空,结交名人朋友”活动,倘若你要结交藤野先生,请写出你的交友理由。

      理由:

二、阅读(40分)
  • 6.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乙】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於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节选自《颜氏家训》教子篇)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非宁静无以  慢则不能励精  年与时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3.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多不接/吾见间无教而有爱 B . 子书/宜翻奖 C . 则不能励精/骄已习 D . 养德/当疾病为谕
    4. (4) 请用两条“/”给画线的句子断句。

      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於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5. (5) 根据【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乙】文中的“骄慢已习,方复制之”,符合【甲】文中的哪一句?【乙】文作者认为该如何教子?

  • 7. 阅读下面说明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和律诗、京剧都属于中国文化的国粹,其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可分成若干种类。按所用之处分,有门联、楹联、厅堂联、胜迹联等。按内容分,有春联、寿联、婚联、挽联等。按技巧分,有迷联、隐联、巧趣联等。按字数分,有短联、中联、长联、特长联。按句数分,有单句联、多分句联。区分上下联的方法,是看句末字的平仄,即“仄起平收”。

    最早的对联是为了庆祝新春佳节,增添喜庆气氛的应时之作,被称之为春联。史料记载,早在秦汉以前,民间就有过年时在家门前悬挂桃符的习俗。人们在桃树做的木板上画符以辟邪、祈福,每年总把“旧桃换新符”。随着吉祥话越写越多,桃木板不够写了,就把桃木板上的句子改写到红纸上,就出现了所谓的春联。

    据说最古老的春联是孟昶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到朱元璋时,正式有了“春联”的命名,他命令家家户户都要张贴春联,且亲自微服出巡,挨家挨户观赏取乐。自此,对联正式成为民间过年的一项重要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选自《中国科学报》,有删改)

    材料二:

    “脱单脱贫不脱发,高个高颜求高分”……春节将至,年轻人把不加班、不脱发、不出BUG这些接地气的愿望写进春联,还融入了音符、代码、英文甚至化学元素,写成了别有一番风味的“现代春联”,让年味有了浓浓新意。

    提起春联,不少人都会联想到那一副副对仗工整、结构精巧的传统对联。如“人勤三春早,地肥五谷丰”“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等,文字的搭配组合不仅表达了各行各业的人们对辞旧迎新的欢喜心境,更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愿望。而且平仄相调,让春联的音韵动听悦耳,或错落起伏,或铿锵有力。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联这项传统习俗被赋予新的形式与内容。不少年轻人将互联网中的流行文化套用到春联中,产生许多忍俊不禁的“现代春联”,从学生的“不挂科”,到白领的“不加班”,以及养宠人士的“喵言妙语”,各种“脑洞大开”的春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且还形成一门特色的定制春联生意。

    有人担心这种“万物皆可写春联”的做法,会拉低春联的门槛,消费春联的传统蕴意。其实,春联无论是高雅还是通俗,其本质还是反映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盼。简单地说,就是图个吉利。而这种对生活乐观的态度,才是春联得以延续至今的根本原因。再说,春联不只是人们撰写新年愿望的工具,其实还可以是一个展现个性的平台。与其千篇一律地挂着那几句重复多年的“生意兴隆”,不妨给这些“返璞归真”的现代春联一些包容和空间。

    (选自《广州日报》,有删减)

    1. (1) 下列对材料中“对联”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对联和京剧、律诗同属中国文化的国粹,是一种独特的中文语言艺术形式。 B . 对联按用途、内容、技巧、字数、句数、平仄,可分成不同的种类。 C . 最早的对联是为了庆春节,添气氛而作,因而被称为“春联”,也称“桃符”。 D . 新时代的春联有了新的形式与内容,但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没有改变。
    2. (2)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秦汉以后,人们觉得桃木板不好写,就把吉祥话改写到红纸上,就出现了春联。 B . 朱元璋下令家家户户都要张贴对联,并命名为“春联”,贴对联成为过年的一种习俗。 C . 春联中不同的文字的搭配组合,音韵和谐,体现出各行各业对新年的热切期待。 D . “脑洞大开”的现代春联,虽受热捧,但拉低了春联的门槛,消费春联的传统蕴意。
    3. (3) 春节快到了,你家也准备在大门口贴一副对联,你会选择“传统春联”还是“现代春联”?请结合材料谈谈你选择的理由。
  • 8.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体谅你的不正确

    ①我读到高二时,不想再读,自作主张退了学,一心要成为一个写作者。难得的是我爸也支持,只是他觉得即便是当作家,还是需要进一步学习,于是到处打听哪里有作家班。

    ②那年11月中旬,我们听闻复旦大学有个作家班。此时学期已经过了大半,仍要交整个学期的学费和住宿费,爸爸认为,孩子的成长期不可蹉跎,他第二天就带我启程,汽车、火车,坐了一天一夜,才终于抵达。

    ③爸爸先带我去办理入学手续,交了厚厚一沓现金。手续办完,我们就到对外营业的教工餐厅吃午饭。放下大包小包,我四处打量,脸上是外乡人显而易见的好奇。这时,我看到一个女孩子逆着走进来,她一进来,整个餐厅都被照亮了。

    ④她身材高挑,打扮得很时髦,最醒目的是脚上的那双靴子,麂皮的,很精巧,钉着漂亮的流苏,跟她白色长毛衣上的流苏呼应。时值深秋,我穿着薄袄,她却穿着一条咖啡色的厚呢短裤,两条长腿极具视觉美感地露在外面。我艳美的眼神和爸爸的目光相对。我回过神儿,压迫感袭上心头,是初来乍到的惶恐,还有对未来的迷茫,我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外面的世界,我不见得能适应。

    ⑤爸爸安顿好我,给了我足够的生活费,自己仅留了几十块钱就回去了。

    ⑥我揣着钱,就奔去室友推荐的五角场,那里有很多小店,花花绿绿的,让人眼花缭乱到眩晕。我精心挑选了一双人造革的靴子,虽穿在脚上不舒服;但样子不错,尖圆头,鞋跟很高,重要的是鞋边有一圈同色的铆线,——那是浓墨重彩的时髦儿,我不再纠结它昂贵的价格,毫不犹豫地买下,我太着急想要抓住“时髦”了。

    ⑦之后的很多天,我都在为这个选择付出代价。那双鞋子如暗处的酷刑,磨脚,不透气,让我走起路来深一脚浅一脚的,像小人鱼一步步走在刀刃上。小人鱼是为了爱情,我是为了什么?虚荣吗?我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

    ⑧上海下了第一场雪后,我的脚更是遭了殃。粘上开胶的鞋子,还是有潮气渗进来,脚生出冻疮。夜晚坐在南区的自修室里读书,脚像一块冰冷的石头,回寝室后焐很久也焐不热。爸爸来电话问长问短,我的泪水不争气地倾泄,为虚荣所付出的代价折磨着我。

    ⑨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尽管遭罪,我也不想买第二双鞋,爸爸是工薪阶层,我的学费和生活费几乎花掉了他的全部工资,再一双接一双地买鞋子,我着实于心不忍。

    ⑩再说,我放弃高考要当个作家,我和我的家人付出那么大代价,我应该做的不是心无旁骛地学习吗?怎么能在穿着打扮上花那么多心思?

    ⑪然而,就在上海那个冬季最冷的一天,我收到爸爸寄来的包裹,打开来,赫然是一双短靴!柔和的光泽,纯正的牛皮,里面是一层软软的羊毛,经典大方,闪闪夺目,堪比灰姑娘的水晶鞋,我直直地盯了好久,我那土土的老爸,怎么突然有了这样的好眼光!

    ⑫那双鞋子温暖了我整个冬天。也点亮了好多女孩子的目光。当我的脚被温暖包裹,脚趾隔着袜子也能感觉到羊毛柔软的触感和鞋的美丽所带给我的满足时,我那么深切地感觉到,是爸爸默默的爱给予了我温暖与光辉。

    ⑬寒假回家的那天,奶奶跟我说,“你爸那天一到家就感叹,上海的女孩子长得漂亮,穿得也漂亮。”爸爸一向不爱对别人评头论足,他跟我奶奶说这些,一定是体谅到女儿的心了吧。奶奶还絮叨着:“你爸说他不会说啥大道理,就知道他孩子不够出众,但又有一颗要强的心,你爸说他没啥眼光,就给你挑了咱镇上鞋店里最贵的一双。”泪水悄悄溢满我的眼眶。你看,每个人都不完美,真爱你的人,就会体谅你的不够强大、不够正确的那些地方。

    ⑭那晚,我在日记中写道:爱就有这么神奇的力量,它从体谅亲人的不正确、不完美开始,让自卑悄悄变身,让一个生命因自信而散发出光芒,也让父亲无师自通地成为父爱的榜样。

    (选自《读者》,有改动)

    1.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中父亲“体谅孩子不正确”的两件事。
    2. (2) 请赏析选文第⑫段中加点的两个词语的含义。

      那双鞋子温暖了我整个冬天。也点亮了好多女孩子的目光。

    3. (3) 选文多次写到“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 (4) 请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分析选文结尾段的作用。
三、作文(50分)
  • 9.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感谢你,    ▲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