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12-25 浏览次数:2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题目
  • 1.  默写古诗文。
    1. (1) 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 (2)   ,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3. (3)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4. (4)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5. (5) 斯是陋室,  。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
    6. (6) 读杜甫的《望岳》,“  ,  ”让我们产生不畏困难、勇攀高峰的雄心壮志;读王安石《登飞来峰》,“  ,  ”让我们学会放眼大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思想áo yóu 于自由天地,以爱国心救国情开启民智的梁启超;“一个都不宽恕”, jiān rèn 不拔、战斗不息的鲁迅;立志为衰微民族开救济文化药方而jū gōng jìn cuì ,兀兀穷年的闻一多;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huì rén bù juàn 的语文名家叶圣陶……在他们身上,我们汲取到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坚定了自己前进的方向。

  •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 , 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B . 唉,往日多么傲慢的我,多么矜持的我,原来也是个孱头! C . 一个优秀的作家不只要有才华,更要有悲天悯人的胸怀,才能写出伟大的作品。 D . 杭州风景秀丽,美丽的湖光山色令人目不窥园 , 流连忘返。
  • 4.  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将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在轨轮换。在空间站工作生活期间,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将进行出舱活动,开展空间科学实验,B完成舱内外设备调试、维护、安装等各项任务。C此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D目前,空间站组合体已经进入交会对接轨道,工作状态良好,满足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交会对接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A . A B . B C . C D . D
  • 5.  班级将开展“爱我中华”主题班会系列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 (1)  任务一:请你帮助班长,再设计两个活动形式。 

      形式一:举行“爱我中华”诗词朗诵会 

      形式二:举行“中华英雄谱”爱国人物故事会 

      形式三:  

      形式四:  

    2. (2)  任务二:宣传委员为这次活动设计了宣传图标,请你从构图和寓意的角度解读这个图标。

    3. (3)  任务三:以下是阅读名著时所作的批注,请你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                                                                                                                  

      作品

      原文语段

      批注

      《骆驼祥子》

      ……什么公民团咧,什么请愿团咧,凡是有人出钱的事,他全干。三毛也好,两毛也好,他乐意去打一天旗子,随着人群乱走。他觉得这无论怎样也比拉车强,挣钱不多,可是不用卖力气呢。打着面小旗,他低着头,嘴里叼着烟卷,似笑非笑的随着大家走,一声也不出。到非喊叫几声不可的时候,他会张开大嘴,而完全没声,他爱惜自己的嗓子。

      祥子的心理、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他面对命运时①  的态度。

      《海底两万里》

      “没有用处!”他激动地回答,“那么,先生,您认为由我收集起来,这些财富是丢了吗?照您来看,我辛辛苦苦打捞这些财物是为我自己吗?谁告诉您我不是好好地正当使用它们呢?您以为我不知道世上有无数受苦的人,有被压迫的种族吗?有无数要救济的穷人,要报仇的牺牲者吗,您不明白吗?”

      ②  (填人物名)的语言表现了他敢于反抗的性格特点。

    4. (4)  任务四:在读书分享会上,有同学认为:一个人能否很好地生存完全取决于自己是否努力,与社会环境没有太大的关系。请你结合祥子的命运说说看法。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 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节选自沈括《活板》)

    【乙】

           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此乃伪钢耳暂假生铁以为坚二三炼则生铁自熟仍是柔铁。然而天下莫以为非者,盖未识真钢耳。凡铁之有钢者,如面中有筋,濯尽柔面,则面筋乃见;炼钢亦然,但取精铁锻之百余火,每锻称之,一锻一轻,至累锻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此乃铁之精纯者,其色清明,磨莹之,则黯黯然青且黑,与常铁迥异。 

    (节选自《梦溪笔谈•卷三》)

    【注释】①柔铁:熟铁,熟铁比较柔软,所以又称为柔铁。②锻:锻打。③假:借。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烧令坚  

      ②瞬息可  

    2. (2)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②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 

    3. (3)  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用柔铁盘之(弯曲) B . 尽柔面(洗) C . 取精铁锻之百余火(只) D . 锻而斤两不减(劳累)
    4. (4)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此乃伪钢耳暂假生铁以为坚二三炼则生铁自熟仍是柔铁

    5. (5)  【甲】文在介绍“活板”前先介绍“板印书籍”,【乙】文在介绍“百炼钢法”前先介绍“团钢法”。请结合选文分别分析这样写的目的。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 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节选自《邓稼先》

    材料二 

    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唯一不寻常的东西,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节选自《伟大的悲剧》

    材料三 

    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人体对 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引起人的内脏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的负荷上。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 

    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当时,我的头脑还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其实,起飞阶段发生共振并非正常现象。 

    那种共振持续26秒后 , 慢慢减轻。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钧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节选自《太空一日》

    材料四 

    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节选自《最苦与最乐》

    1. (1) 下列对材料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中作者用“不知道是什么心情”“手有没有颤抖”等问句,表现了对老朋友邓稼先的关心和深情。 B . 材料二作者在参考大量原始资料基础上,加上了想象,描写了斯科特在失败面前的诚信和大度。 C . 材料三中对“低频振动”的说明,让读者了解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和负荷的叠加会引起剧烈痛苦。 D . 材料四引用孟子的“君子有终身之忧”论证了:越是圣贤豪杰,越是责任重大,一辈子不能摆脱痛苦。
    2. (2)  “纪实作品用语严谨科学。”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中的画线句,简要分析这一特点。
    3. (3)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引用马克思的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你认为材料中哪一位人物的事例,可以印证这一句话?请结合材料简要陈述。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好天气

    (英)罗纳德•邓肯

    ①一月二十二日,天气冰冷。东风抽打在脸上,脸像砂纸打磨过似的粗糙。靴子漏水,袜子和泥浆凝结在一起,空荡荡的小路似乎连个弯儿也没有。我拖着疲惫而沉重的脚步寻找走失的母牛,诅咒起当农夫的命。好像当农夫还不够惨,命还让我在一片长年累月都是冬天的土地上耕种。皱眉打量那片黑土地,四周树篱狰狞凌乱,我厌恶地瞪了一眼,觉得整个世界都丑陋无比。平坦无奇的耕地,光秃秃的树干,一个个泥潭映照出一片泥糊糊混浊的天空。浑身上下,唯一发热的是心头的火气。 

    ②“是个好天哪。”有人说了一声,那愉悦的语调令人生气。 

    ③“是吗?”我没好气地答道,两眼瞪着那个坐在农舍外的老头儿,“好在哪儿呢?” 

    ④“哪儿都好。”他平静地说,那老成持重的声音逼着我应战。 

    ⑤我争辩道:“哦,不,天不好。哪儿都不好。整个倒霉的乡村丑陋不堪。只有多愁善感的糊涂虫才敢念今天的好,或念一月份的任何一天的好,或者念整个冬季的任何一天的任何好。念好的人无非是想同别人进行毫无意义的、老掉牙的交谈。” 

    ⑥说完这些,我的火气消了一点儿。 

    ⑦那老头儿沉默了一会儿。我大获全胜,却并不为自己的胜利而感到特别骄傲。 

    ⑧过了一会,老头儿用手指着一排大榆树的上方,身子却没离开长凳。“看到那些榆树了吗?”他问。 

    ⑨“那些树看起来像患了溃疡病。”我随口答了一句。 

    ⑩“你搞错了,往树的上方看。”他接着说,“看看那些剽悍的大白马,看看它们随风飘动的鬃毛,看看它们由雷电驱动的双翼。” 

    ⑪我顺着他那不能伸直的手指所指的方向望去。“没看见什么马。”我说。 

    ⑫他说:“你看的是地上。朝天上看,刮东风时,云总是像马群越过榆树林,不是吗?” 

    ⑬我又放眼望去。千真万确,一团白云盖在光秃秃的树枝上,形成圆顶。那云团看起来的确像一匹矫健的马。我还发现马套在战车上;不,不是战车,那是一副由黄金般的光芒构成的犁铧,是它在灰暗的天空耕出了一道道金灿灿的犁沟。 

    ⑭“太阳肯定快要落山了,”那老汉说,“因为我女儿烧水准备沏茶时,太阳总是要落山了。” 

    ⑮“是她等着太阳,还是太阳等着她呢?”我问道。 

    ⑯“这无关紧要,”他回答说,“你得承认是个好天,对吗?” 

    ⑰“对,”我敷衍道,“前提是你得看得久,看得远。” 

    ⑱他指着小路旁的水沟继续说:“看看这儿。看见躺在下水管旁的那些枯叶了吗?那可都是些山毛榉叶子啊,是从一英里外的树林里飘到这儿的,都是。 难道你没发现每片叶子腐烂时露出的金黄色是多么好看吗?擦亮的铜板与之相比黯然失色,而黄铜比起来又显得过分耀眼,每片叶子都凝聚着太阳全部的红光。我说的不对吗?”老头儿抬起头看着我。“你得承认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无时不有,无刻不在,就连一条臭水沟也不例外。” 

    ⑲我没有回答。他展示给我的排水口处的一切,深深地吸引着我的目光,我甚至几乎没有觉察到他女儿已走出农舍,并搀扶他站了起来。她把一根白色的棍子放到他老树皮一般的手里;这时我才发现他的两眼覆着一层白膜…… 

    ⑳“怎么,您……” 

    ㉑“不,”他说,“ 我并不比你瞎,只不过是我的眼睛看不见而已。” 

    (选自《蓝狐狸》,陈法春译,有删改)

    1. (1)  请按照提示,完成下面表格。                                                                                                                                                 

      事件

      “我”的感受

      “我”独自寻找母牛

      ①  

      老头说今天“是个好天气”,“我”和他争辩

      ②  

      ③  

      勉强敷衍承认是好天气

      老头儿叫“我”看排水沟口的落叶

      ④  

    2. (2)  本文语言诗意隽永,请赏析⑱段画线的句子。(从句式、修辞、写作手法中任选两个角度) 

      难道你没发现每片叶子腐烂时露出的金黄色是多么好看吗?擦亮的铜板与之相比黯然失色,而黄铜比起来又显得过分耀眼。每片叶子都凝聚着太阳全部的红光。我说的不对吗?

    3. (3)  摘录原文语句,补全下面对话。 

      小华:在第⑲段,“我”才发现老人的眼睛失明,“覆着一层白膜”。其实作者在前文早已埋下伏笔。 

      小文:是的,我也发现了。就在第  段中,“  ”已经暗示了老人其实不是用眼睛去“看”世界的。

    4. (4)  请简述对结尾“我并不比你瞎,只是我的眼睛看不见而已”这句话的理解。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鲁迅在阿长买给他的《山海经》中,懂得了阿长的关心和疼爱;张中行在回忆与叶圣陶先生的交往中,懂得了严谨律己与宽厚待人;宗璞从繁盛美丽的紫藤萝瀑布中,懂得了生命的永恒和人生的美好……人生路上,我们不断经历,不断懂得,不断成长。 

    请拟一个含有“懂得”一词的标题,写一篇文章,叙写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