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五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3-10-20 浏览次数:5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句子默写 
  • 1. 根据表格提示,填写相关诗句。 
    1. (1) 填写吟秋的诗句。                                                                                                                                                                          
       

       意象 

       
       

       诗句 

       
       

       作者与作品 

       
       

       秋风 

       
       

       秋风萧瑟,①。 

       
       

       曹操《观沧海》 

       
       

       秋月 

       
       

       峨眉山月半轮秋,②。 

       
       

       李白《峨眉山月歌》 

       
       

       秋菊 

       
       

       ③,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秋阳 

       
       

       ④,⑤。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2) 填写思乡怀人的诗句。                                                                                                                                           
       

       意象 

       
       

       诗句 

       
       

       作者与作品 

       
       

       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⑥。 

       
       

       王之涣《凉州词》 

       
       

       芦笛 

       
       

       ⑦,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明月 

       
       

       ⑧,⑨。 

       
       

       不重复本卷中的诗句 

       
二、基础知识综合 
  • 2. 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南京最美的季节是秋天。栖霞山的红权、明孝陵的银杏、中山路的梧桐……这些草木zhù(   )蓄了一年的华彩,将静谧(   )的南京城点染得斑斓梦幻。到了夜晚,tǎng(   )若你漫步林间,沐(   )浴着月光,还会欣赏到秋虫的大合唱。它们欢愉且悲切的生命之歌,让你感慨。这绚丽、幽远的秋天,多让人喜爱啊!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zhù蓄       

       

         tǎng若     

       

           静   

       

            浴 

    2. (2) 用下列词语替换语段中的画线词,其中语义会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 . 感叹 B . 慨叹 C . 感动
    3. (3) 运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句话来赞美南京的秋天。 
三、综合性学习 
  • 3. 班级将于1月1日16时在教室开展主题为“遇见你,真好”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你参加并完成任务。 
    1. (1) 任务一【邀请嘉宾】 

       在横线处填写邀请词的正文,邀请班主任张老师参加,注意运用礼貌用语。 

                                       
       

       邀请卡 

       

       尊敬的张老师: 

       

       七(1)班班委会 

       

       2022年10月25日 

    2. (2) 任务二【介绍自我】 

       下面摘选了同学自我介绍中的语句,你认为其中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 . “我非常喜欢文学,酷爱写作,这个月又有大作在校刊上发表了。” B . “入学军讲真让我难忘,与教官、同学们的合影,我一直惠存着。” C . “鄙人是围棋爱好者,如果哪位同学有兴趣,我们可以一起切磋。” D . “下个月是我生日,每年过生日我都会请同学奉陪,以增进友谊。”
    3. (3) 任务三【交流感悟】 

       活动中,你结合《〈论语〉十二章》中有关交友的语句,表达对交友的看法。 

四、诗歌鉴赏 
  • 4.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吴松①道中二首(其二)

    [宋]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释】①吴松:即“吴淞”,江名,太湖最大的支流。②江乡:指江南水乡。 

    1. (1) 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乙】诗首联展现的情景。 
    2. (2) 【甲】【乙】两首诗的尾联在艺术手法和流露的情感上有共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五、对比阅读 
  • 5. 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 

     【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②?”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人:管理山泽的官员,②焉之:到哪里。 

    1. (1)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吾 与 虞 人 期 猎 虽 乐 岂 可 不 一 会 期 哉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日,饮酒乐,天雨。 

    3. (3) 从选材角度看,甲文从反面选取了事例,乙文从正面选取了事例,同样揭示了道理。从描写手法看,两文都善于通过来塑造人物形象。 
六、现代文阅读 
  • 6.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秋意 

     胡竹峰 

     ①秋,一天天深了,天空渐渐变得清澈、深邃。走上前,像一头撞进了古画。 

     ②秋天有光,东边的山越来越蓝,西天常常披上各色霞帔 , 人被一泓秋光包裹着。古人早发现了秋光,在诗词里一次次抒写:“高梧叶下秋光晚”“ 小院秋光浓欲滴”“露洗秋光透”“极目秋光夕照开”“银烛秋光冷画屏”“当檐飒飒生秋光”……秋光下,一个人出去走走,融入无边的秋,如无舵之舟,越漂越远,漂到秋意的深处。 

     ③秋意,在古城里。漫步在老旧的街巷,秋意从铺地的方砖里涌上来,秋意从红墙黄瓦中挤出来,秋意从钟鼓楼里游过来,秋意从老城墙下冒上来。走过了春夏的灯笼有些陈旧了,衬着粉饼般色调的外墙,墙角石灰有些脱落斑驳,裸露出藏青色大砖。几位老先生在老房子里转悠,举手投足颇有些俗世的清雅。触摸市井生活,就能感受到秋意。 

     ④秋意,还在山野中。 

     ⑤石榴挂色,梨已青黄,紫色的葡萄一串串饱满熟透了,青枣越来越大,开始泛红,柿子渐次发黄变软,还有白海棠、木瓜、香橼,累累如浓荫匝地。后山的栗子树枝繁叶茂,撑开了肥大的斗篷,露出深红的皮壳,惹得顽童眼馋。 

     ⑥秋菊冷香扑鼻,在田坝上,在山岚间,在篱笆下,在土墙旁,一簇簇, 一丛丛。芒花漫山遍野开过,然后一天天萎去,慢慢发白。秋分之后,草也渐渐泛黄了,从浅到深。池塘边的芦苇和水草,呈现出苍黄的颜色,太阳斜射,远远望去,像是倒插的宝剑,萧萧挺立。槐树、梧桐、水杉、玉兰……日渐疏朗。树叶不知不觉飘落,没有声音,没有气味,人走上去,恍若触动了地气。诗里说,“南中地气媛,初冬未重衣”,这是地气不同。燕赵北国的地气似乎更厚重,白桦林与枫树林里,有慷慨悲歌。登高怀古,能望见连绵的山脉在秋光下巍然,像一卷卷竹帛史书。 

     ⑦有一年沿河游荡,秋意甚美,从人家屋旁摘下芭蕉叶,在飞花的香蒲中闲卧。两岸水草茵茵,翠鸟和白鹭在其间出没。天高而云稀,太阳挂在半空,风吹树枝,秋叶斜斜地荡漾。泠泠水响包裹住人,朦胧间依稀传来湿漉漉的耳语。醒来时,渐近黄昏。晚霞粲然,落日又大又圆,一只只鸟儿悠然归巢。 

     ⑧夜里借宿在一户农宅,以门板竹床搭一通铺,躺在上面闲话。夜深了,窗口夜色清润,忍不住开门走出庭院,仰望银河,静听虫声,大山深处的秋意和夜色渐渐将我融化了。野地成了虫子的世界,鸣声清远凄迷。 

     ⑨树影、人影,还有房屋的倒影,恍惚在白花花的月色下。秋意无边,田野像在澄澈的水里。远处人家如烟如雾,窗口泻出的灯光,若有若无地在月色中泛起。兴所至,心所往,真想驾一叶飞舟扶摇直上,邀明月秋风,饮酒怀古叙旧。 

     ⑩几个人与秋意、夜色一起游荡在长林丰草之间。风在耳畔吹过,树枝呼啸;风又从山头荡过,寒意料峭……这是秋夜的凛冽。明月高悬,秋风与虫鸣自如来去,松影参差。流水似乎比白天轻柔许多,声响却大了,远远能听到汩汩声,使得夜行人忍不住放慢脚步。 

     ⑪那夜秋意萧索,然萧索中分明有矜重,有肃穆,有不动声色的沉潜,安定稳重,承载万物。 

     (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9月,有删改) 

     【注释】①霞帔(pèi):我国古时贵族妇女礼服的一部分,类似披肩。这里比喻为彩霞。②南中地气煖,初冬未重衣:出自郑泽的《暮秋见雪》。煖(nuǎn),同“暖”,温暖。 

    1. (1) 把握关键语句,梳理文章脉络,完成下图填空。 

       

    2. (2) 品味下面向中加点词话,体会表达效果。 

       秋意从铺地的方砖里涌上来,秋意从红墙黄瓦中挤出来,秋意从钟鼓楼里游过来,秋意从老城墙下冒上来。 

    3. (3) 对下面这句话的朗读处理,不恰当的一项是(   ) 

       流水似乎比白天轻柔许多,声响却大了,远远能听到汩汩声,使得夜行人忍不住放慢脚步。 

      A . 朗读这句话时可轻读“轻柔”,重读“大”,来突出秋夜的宁静。 B . 朗读这句话时应用欢快的节奏,来表现出作者此刻的喜悦与兴奋。 C . 这句话应用陶醉的语气朗读,表现出作者沉醉于秋夜的汩汩水声。 D . 这句话可在“忍不住”后停顿,表现夜行人情不自禁被夜景打动。
    4. (4) 下列语句都描写了菊花,请从“景物特点”与“写作目的”两个角度来比较不同。 

       【甲】秋菊冷香扑鼻,在田坝上,在山岚间,在篱笆下,在土墙旁,一簇簇,一丛丛。 

       【乙】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节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 7.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童年野趣留乡愁(节选) 

     侯志明 

     ①所谓乡愁,应该是以童年的记忆为主吧,而记忆的组成一定有野趣、苦涩和艰辛,也一定有快乐! 

     ②我出生在乌兰察布草原一个半农半牧的家庭里。半荒漠的草原环境,决定了所有生命的生长方式及姿态。当它们没有足够的能力选择和改变环境时,就必须用所有的精力来适应,毕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③十五六岁时,我已经学会了农牧民要做的大多数活儿:放马放牛,放猪放羊,扶犁耕地,种地收割,骑马驾车,甚至杀猪宰羊。 

     ④暑期是塞北最热的季节,也是作物收割的季节。拔麦子、割莜麦、挖土豆都是苦力活儿中的苦力。那个年代,农村集体的事,家家有任务,娃娃也不例外。贫穷的家庭养不起一张吃闲饭的嘴,哪怕他才十来岁。面对这些苦活儿,我唯一能做的是靠自己的“智慧”在众多的活儿里选择最不苦和好玩的活儿。为了逃脱这些活儿,同时为了过骑马的瘾、好玩的瘾,我和另一个同伴就说服生产队长,把放马放牛的活儿给我们。今天看来,我实在是“聪明”得很。 

     ⑤于是,从十来岁起,我就开始了断断续续的(因为仅限于暑期)童年放牧生活。每天清晨赶着生产队四五十匹牛马、两百来只羊出群,中午回来饮水休息;下午两点多再出去,太阳落山后回来。 

     ⑥当了牛马馆,好处就是自己可以选定一匹坐骑。没有坐骑,追赶不上其它的牛马。骑马对一个内蒙古草原的男人来讲,是必修的科目。我大概在八九岁就可以独自骑马了。我们小孩子骑马是从来不需要什么鞍、韂等装备的,只须有个缰绳,就个高台一跃而上,信马由缰。尤其是几个小伙伴相约比赛,那真是策马扬鞭、四蹄生风,真有草原小英雄的感觉。因为人小份量轻,腿短夹不住,经常会从马背上摔下来,也因为没有鞍、韂等羁绊,人会掉得利索,不会被马拖行而受伤,常常会跌得鼻青、脸肿、腿瘸,骑到屁股出血,不能坐行,只能躺着。而我是屡掉屡骑,因为这对一个想学会骑马的人来说,是必须的历练,否则是成不了骑手的。这是童年最深的记忆之一,最大的快乐之一。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白云下面马儿跑, 

     挥动着鞭儿向四方, 

     百鸟齐飞翔。 

     要是有人来问我, 

     这是什么地方, 

     我就骄傲地告诉他, 

     这是我的家乡…… 

     ⑦这是描写草原最美的歌,是我童年唯一会唱的歌,也是常常把我带入无边想象的一首歌。在轻风吹拂、绿草如茵、小河蜿蜒、百鸟飞翔的无垠草原上,我经常躺在草地上,头枕双手,看湛蓝的天空上朵朵白云飘过。蓝天和大地,虽然人的生命须臾不能离开,但我从来没有像童年时那样亲近过。 

     ⑧然而,放牧是孤独和寂寞的。我十岁多点儿就独自一人在夜间放过牧。有一次,把牛马赶到坡上后,突然起了暴风雨,我就裹了雨毡在一个地垫里躲起来,没想到太困了,居然睡着了。天快亮时我醒来,发现身边没有一匹牛马,可以想见我当时急成什么样子。好在先辈的智慧总能在关键时刻帮我渡过难关,他们很早就发明了给爱偷跑的牛马戴上个铃铛的土法。夜深人静,声音分外响亮,我最终循声找到了我的牛马。 

     ⑨夜间放牧,难免挨饿,而我们会潜伏进生产队的菜园子偷吃的。捡来干透的牛粪,用火柴点燃,再把偷来的土豆放进去,熟后可以充饥,那味道比今日裹了味精的烧烤好得多。我必须承认,偷食生产队可食用的东西几乎伴随着我饥饿的童年。 

     ⑩我受到的最深刻的童年教育就是充满野趣、充满艰辛、充满苦涩的生活,当然也有快乐。这快乐同样来自为了生存的拼搏和挣扎,来自童年的野趣。如果把这快乐比作荒漠草原上稀少而珍贵的雨水,那么童年的艰辛、苦涩就是撒向植物的有机肥,尽管味道不佳,但对植物的茁壮生长大有益处。 

     ⑪童年的野趣留乡愁。留住乡愁,就留住了一份珍贵的记忆,而珍贵的记忆会不知不觉地发酵成光芒与智慧! 

     (选自《人民文学》2020年第12期,有删改) 

     【注释】①韂(chàn):马鞍子下面垫的东西,垂于马背两旁,用于挡泥土。 

    1. (1) 如果给选文另拟一个题目,你会拟什么题目,说明你的理由。 
    2. (2) 从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A.我成功了,而且今天看来,我实在是“聪明”得很。 

       B.我们小孩子骑马是从来不需要什么鞍、韂等装备的,只须有个缰绳,就个高台一跃而上,信马由缰。 

       我选  

    3. (3) 品味选文中画横线的写景语句,分析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4. (4)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童年的艰辛、苦涩就是撒向植物的有机肥”这句话的理解。 
七、名著阅读 
  • 8.  名著阅读 
    1. (1) 读完《朝花夕拾》,你可能会联想到了“童趣”“温情”“批判”这几个词语。请结合具体内容,围绕其中一个词语分享阅读体验。 
    2. (2) 《阿长与〈山海经〉》、《范爱农》两文都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结合其中一篇,分析这种手法的作用。 
八、作文 
  • 9. 进入中学已经两月有余,你定会遇到一些有意思的人。前段时间,你和小学同学一起回母校看望老师。在这过程中,你忍不住向老师分享你遇到的他(她)。 

     请以《他/她真有意思》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50字,不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