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3-10-19 浏览次数:50 类型:期中考试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本题满分33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伞(chēnɡ) 蓄(zhù) 缠络(chán lào) 打(chuí) B . 临(wèi) 成(cuán) 倜傥(tì tànɡ) 斜(qī) C . (shāi) 静(mì) 菡萏(hàn dàn) 黄(yùn) D . (qí) 过(ǎo) 瘫痪(tān huàn) 竦(sì)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绵绵细雨一连下了好几天,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潮乎乎的,各种细菌油然而生 B . 全国首个省际中药采购联盟在济南成立,将有效解决中药材价格难估、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C . 她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女孩,关键时刻总能随声附和 , 支持班级事务。 D . 听了妈妈的一席话,我忽然恍然大悟
  • 3.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 B . 随着郧阳区共享单车的广泛使用,怎样规范停放成为群众谈论热议的话题。 C . 我们的先辈开启了丝绸之路,开辟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 D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空军五项低空三角导航飞行比赛将于19日举行。
  • 4.  根据诗文内容填空。
    1. (1) 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2) 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3. (3)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 (4)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 (5) 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 (6)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 (7)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 。
  • 5.  下列各项中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峨眉山月歌》是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内心的憧憬和喜悦自然而然地流露在诗中。 B . 《次北固山下》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景色,并表达了思乡之情。 C . 《峨眉山月歌》中诗人夜间乘船从清溪出发,经三峡向渝州进发,离友人愈远就愈加想念。 D . 《次北固山下》颈联的意思: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 6.  下列各项中,对诗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观沧海》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 B .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字相呼应。 C . 《夜上受降城闻笛》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夜风中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抒发征人思乡之情。 D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第二句“无人送酒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写出了诗人旅途的寂寞和凄凉,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 7.  七年级某班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 (1) 畅谈交友之道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是世界上最温暖人心的一个词语!管鲍之交,体现友谊是以诚相待、肝胆相照,更是相互包容、荣辱与共;是得意时的相互鼓励,更是失意时的不离不弃。割席断交,体现管宁、华歆志不同道不合,便难以成友。如果朋友之间没有内在精神的默契,无法真正沟通和理解,也就失去了做朋友的意义了。

      根据下面句子的提示,从文段中选用或组合四字短语填空。

      上句:管鲍之交彰显 

      下句:割席断交坚守

    2. (2) 自我风采展示

      请根据要求,完善下面的活动项目设计。

                                       

      活动名称:(拟定名称,不超过10个字)

      活动形式:主题演讲(内容:展示自我、介绍自我等)

      主持人开场白:

      (请为主持人写一段开场白,30字左右。)

  • 8. 为下面两位同学的读后感选择合适的篇名。(填写字母)                                                                  

    标题

    ①渴望革命,又孤独软弱 ——读《》有感

    ②东京·仙台·北京 ——读《》有感

    篇名

    A《五猖会》 B《琐记》 C《藤野先生》 D《范爱农》

二、阅读【本题满分37分】
  • 9. 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且富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论语十二章》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饭疏食,饮(冷水) B . 好之者不如之者(快乐) C . 思而不学则(疑惑) D . 下车之(拉,牵拉)
    2. (2) 下列加点词语均出现词类活用现象,其中是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 )
      A . 而知新 B . 学而习之 C . 疏食饮水 D . 不习乎
    3. (3) 与“白雪纷纷何所似”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 去后乃至 B . 非人哉 C . 贤哉,回也! D . 可以为师矣
    4. (4) 下列选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论语十二章》中,“吾日三省吾身”谈的是道德修养,意思是做人要每天三次进行自我反省,才能更好的为人处世。 B . 《论语十二章》中“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告诉我们,可以改变军队的主帅,但是不能改变一个人的志向。 C . 《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文中的“君、家君、尊君”分别是“对对方的敬称”、“谦称自己的父亲”“尊称对方的父亲”。 D . 《论语十二章》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告诉我们,对待知识最好的态度是以学习为乐。
    5. (5)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10. 现代文阅读

    迟来的花季

    [德]克里斯蒂安娜•阿勒特

    ①她站在一个普普通通的花园里,隐在黄色、红色、蓝色的花儿之间,这里囊括了所有的色彩。可她自认为是一枝特别的花,还在春天时她就下定决心,任何情况下绝不过早开花,否则就有可能成为一场晚霜冻的牺牲品。

    ②当第一批花在春天犹犹豫豫地绽开花蕾时,她想:“我的伙伴们多么轻率啊,居然拿自己的青春去冒险!”等到有些花朵真没能挺过一次夜间霜冻时,她感到自己的担心得到了证实。那一树的樱桃花,前一天傍晚还都是粉嫩粉嫩的,滋润饱满,第二天早上却大多都被冻瘪了,颜色黯淡,软软地垂挂在枝头。尽管如此,花儿们还是在五六月间竞相开放,只有这一枝,仍在高傲地擎起花蕾,拒绝绽放。“这些花早就该开了。”她自语道。对于一朵花在绽放伊始所能撞上的所有倒霉事她都有所耳闻。春季夜霜冻时有发生,或许还有可能加上点儿雪。

    ③她还有这种顾虑:假如自己开得太美了,没准儿会被人摘下来。不,她可不愿意根植在花瓶里,而花蕾是没人采摘的。她打算到感觉绝对安全的时候,再竭尽全力博得一放。但她无论如何还是暗暗惊羡于同伴们的美丽了,生机勃勃的纷繁景象对于她这枝一直战战兢兢蜷缩在花苞里的花来说,有时候未免有些惊心动魄、咄咄逼人。难道这是因为她在潜意识里认为这种景象精彩壮观、令人神往吗?其实在她的花心深处,她还是愿意和大家一同开放的。

    ④有些日子她变得不那么坚定了,心想:是不是完全可以加入到争奇斗妍的行列中去呢?如果她不够美或是花朵不够迷人,别的花儿会怎么想呢?也许盛开的她会被否定。常常在这些疑问让她心神不安时,她会觉得任何情况下还是待在花苞里是最安全的。只要留在花苞里,恐惧感便对她奈何不得。而且在某些风凉的夏夜,花蕾还能支撑她并赐予她热量。但她同时也感到孤独和花苞里的狭窄,这种感觉时时困扰着她。还有一种感触便是,她被花坛中盛开的花朵排除在外,与充实饱满的生活隔绝开来了。

    ⑤渐渐地,她越来越手足无措了。一方面不想放弃花蕾带来的安全,另一方面又不能心安理得地原封不动。现在怎么办?她想:“其他的花看到我开了会是什么反应呢?她们一直当我只是个蓓蕾,假如我把最里层的东西绽露无遗,可能会贻笑大方的。”而她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忍受被人取笑的。

    ⑥所有潜伏在外部的威胁重又向她袭来?那朵自负的翠雀不是刚刚被夜风刮倒吗?还有那些春白菊,几乎整个花坛的春白菊都被一个小姑娘摘走了,简直就是拦腰折断。不,她在风中猛烈地摇头,她可不能这样!

    ⑦但仍有某种力量在催促她一起开放,承接阳光,吸吮雨露,融入美妙缤纷的色彩世界。可她的花瓣到底会是个什么样子呢?她担心那会是很丑的——同时又对自己深感好奇。

    ⑧终于到了9月末,做决定对她而言愈发难了。恐惧和好奇、安全和生命的乐趣在花的灵魂之中战事正酣,没有任何一方占据上风。现在的她,已经长成了一枝老蓓蕾。也许她依然有所期待,直到外部绝对安全为止。她一直是个蓓蕾,不曾有过丝毫开花的经历,此时她的心中却有一种渴望越来越强烈:绽开的花朵是多么美啊!那朵锦葵配上地那粉红色的面颊,显得多么协调!野豌豆花在风中摇得多么狂野!金黄色的太阳花鹤立鸡群,又是多么引人瞩目啊!而她,却是一枝日渐忧伤的花蕾。一天天地,她想清楚了,一枝安逸的蓓蕾在骨子里却是一朵花,一朵不敢开放的花。

    ⑨后来,在一个美丽的秋日清晨,她从变硬的外壳中探了出来的,是一朵美丽的雏菊。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现在她知道了,开花意味着存在,而与能力大小无关

    (选文有删改)

    1. (1) 拟人是想象性作品最常用的手法,下面是小西同学摘录整理的本文中的一些拟人语句,请你先判断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 ),再选择其中正确的一项进行赏析。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

      A.赋予物以人的外貌:那一树的樱桃花,前一天傍晚还都是粉嫩粉嫩的,滋润饱满,第二天早上却大多都被冻了,颜色黯淡,软软地垂挂在枝头。

      B.赋予物以人的动作:她在风中猛烈地摇头。

      C.赋予物以人的心理:可她的花瓣到底会是个什么样子呢?她担心那会是很丑的——同时又对自己深感好奇。

    2. (2) 在朗读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时,小西感觉三个“多么”应该重读,但又说不清楚原因,请你帮他解答疑惑。
    3. (3) 座右铭是指人们激励、警戒、提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结尾处划线句子可否作为你的座右铭?联系实际谈一谈。
  • 11. 现代文阅读

    天使的礼物

    刘继荣

    ①黄昏,儿子一如既往地推我去广场散心。二月的风变得暖起来,但是吹到脸上依然带着股寒意,就如我此刻的心境。

    ②刚坐上轮椅的时候,医生笑呵呵打趣,说我最多只能享用三周。可是如今漫长的三个月过去了,我依然坐在轮椅上。广播里正放着《吉祥三宝》,真羡慕那个丰腴健硕的妈妈,想必她到了80岁还能健步如飞吧?不像我,三十几岁就坐在轮椅上了。 

    ③儿子兴致勃勃地问:“情人节送什么礼物好?”

    ④我漫不经心作答:“那要看对方喜欢什么,如果是心爱的,一句话、一首歌也是好的。”说完才觉惊骇,他刚上一年级,居然提出这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不禁想起上学期他曾说与一小女生相爱,我问,怎么爱?他答:“我们下课后一起在草坪里找灵芝草,给妈妈治病。”现在,灵芝草没找到,居然懂得过情人节了。 

    ⑤忽然间,在淡金的晚霞里,一首英文歌响起来,我不禁感慨:“人长耳朵,就为享受这样美的声音吧!”儿子动容。 

    ⑥回家后,儿子替我按摩,他见过医生为我做按摩。手法倒是学得有模有样,可力度远不够。窗外传来孩子的笑闹声,我发现了儿子的心不在焉,顿时心生黯然,命他快快去玩。 

    ⑦第二天黄昏,竟然又听到那首歌,是洒水车在唱,一时间,只觉得漫天繁花落了又开,连时光都淹没了。回过神来,才发现儿子早出去了。 

    ⑧钟点工临走时提醒我,说整个寒假儿子日日在闹市区出没。那一带网吧颇多,里面未成年人也很多,要我千万管紧孩子,她说她的儿子就是在网吧里毁了的。我心里百味杂陈酝酿着如何同儿子谈。 

    ⑨可儿子似乎总是很忙,没等我谈到正题,他就鱼一样溜了。是的,外面春日融融,谁耐烦整日对着一张蜡黄的面孔呢! 

    ⑩每一次,听着楼道里咚咚远去的足音,每一步,都似踩在我心上。想起从前他寸步不离地守候着我,小朋友叫去踢足球一概不理,如今,怯得连边都不肯沾了。 

    ⑪长叹一声。吃药罢,这一粒吃掉的是老公的轿车车灯,那一粒咽下的是儿子模型飞机的翅膀,家人的梦想悉数掉进我胃里。一时间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⑫突然,气喘吁吁的儿子冲进来:“嘿,妈妈,情人节快乐!”我惊呆了。捧着他递过来的礼品盒不知所措。儿子一叠声地催我拆开,是一张唱片。他替我放进CD机里,音乐水一般漫过来。正是我最爱的那一首。

    ⑬我哭笑不得,原以为这礼物是送给那个小女生的,现在居然给了我!望着那张汗津津的脸,纵有千个疑问我也只能咽下。 

    ⑭傍晚,儿子又推我出去,他指着华丽的橱窗得意地说:“哈,我又找到一个错字!”顺着他的手指望过去,花团锦簇的五个大字:情人节快乐。哪里有错? 

    ⑮见我疑惑,他急忙用手指在我手心画着:“是亲人的‘亲’,不是事情的‘情’,明天我要告诉老师去。”原来是这样,他一直以为是亲人节,所以误把礼物给了我。 

    ⑯这时,一个陌生的中年人朝我们走过来。他很友好地问:“小朋友,你找到了吗?”儿子回答:“找到了,谢谢叔叔。”我诧异地望着他们。 那人说,他是负责在广场播放音乐的。有天晚上儿子去找他,询问下午放的一支英文歌的名字,他说妈妈喜欢听,想买给妈妈。一下午放了那么多唱片,哪里能记得清呢?于是把所有的英文歌拿来一首首试放,最终也没有找到,但他却记住了那个执着的小男孩。

    ⑰洒水车过来了,开到我们身边缓缓停下,一个年轻人探出脑袋笑着问:“找到了吗?”

    ⑱原来,那首叫做《斯卡布罗集市》的英文歌,正是这位司机帮助找到的。他也一直惦记着这个倔强的小男孩,惦记着他能否买到唱片。

    ⑲洒水车开走了,我们继续向前。路边一个老太太在卖音像制品,她笑咪咪地问儿子:“找到了吗?”我与儿子一道感激地回答:“找到了!找到了!”我的声音里竟有了微微的哽咽。 

    ⑳我终于知道,我的孩子没有去网吧,也从来没有冷落我,他一直都不曾放弃对那棵灵芝草的寻找。反复地听那首歌,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这个痴痴的孩子所感动,可我知道,这份礼物,足以温暖一个母亲的一生。 

     (选自《最感人的情感小小说——穿过风雪的音乐盒》,有删改)

    1. (1) 请结合文章说说“天使的礼物”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2. (2) 文章第⑧段中画线句“我心里百味杂陈 , 酝酿着如何同儿子谈”,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的心里百味杂陈?
    3. (3) 如何理解最后一段中“痴痴”一词的意思?文章主要通过哪一件事来表现儿子的“痴”?
    4. (4) 一个小小的孩子,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了母亲的一生,令人动容。读了全文,你有什么感想?请结合实际谈一谈。
三、作文(50分)。
  • 12. 步入初中也有两个多月了,你遇到了新老师,结识了新同学,认识了新事物……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

    请以“走进初一”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③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