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芜湖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

更新时间:2023-11-14 浏览次数:38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strong>
  • 1.  战国时期,法家三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君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详。”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 )
    A . 尚法存礼 B . 尊法敬天 C . 外儒内法 D . 儒法合一
  • 2.  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产粮区示意图。该时期是( )

    A . 秦汉时期 B . 隋唐时期 C . 宋元时期 D . 明清时期
  • 3. (2020·新课标Ⅱ) 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科举(   )
    A . 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 B . 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 C . 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 D . 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 4.  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昇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苏金坛周瑀墓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湖南衡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织品、浙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伯澐墓纺织品60余件等。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 )
    A . 海上丝路贸易兴盛 B . 纺织业的中心位于南方 C .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D . 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
  • 5. (2022·山东) 明朝时期,朝廷除对各地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外,还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时据实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有无铺张浪费以劳州县等情况。这些规定旨在(   )
    A . 保证监察规范有效 B . 限制监察御史权力  C . 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D . 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
  • 6.  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 )
    A . 由于民族工业的不断发展 B . 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 C . 导致西方增加产品附加值 D . 刺激了列强侵华的野心
  • 7.  下图是近代一位青年寓居天津期间的元旦日记,箭头所指的方框内文字( )

    A . 流露出对社会嬗变的失落情感 B . 反映了帝制到共和的时代变化 C . 展现民国元年元旦的社会景象 D . 表达作者投身革命的坚定立场
  • 8.  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出( )
    A . 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 B . 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C . 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 D . 传统儒学日益成为主流思想
  • 9. (2021·广东) 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中国“资产阶级不能充分发展,因之无产阶级也自然不能充分发展,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 . 适应国情调整革命策略 B . 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武装斗争 C . 统一认识促进经济发展 D . 根据矛盾变化扩大阶级基础
  • 10. (2022·山东)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曾就土地政策作出决定:“在处理农村纠纷中,党与政府的工作人员,不是站在农民或地主的某一方面”“一切有关土地及债务的契约的缔结须依双方自愿。契约期满,任何一方有解约之自由”。作出这一决定的时间是(   )
    A . 国民革命时期 B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 . 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D . 解放战争时期
  • 11.  195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周恩来汇报参加日内瓦会议和出访印度、缅甸情况时,毛泽东指出:“门要关死已经不可能了,而且很有一种有利的局势,需要我们走出去。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这说明( )
    A . 外交工作重点已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 B . 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提升中国影响力 C . “求同存异”促进亚非各国了解中国 D . 不结盟运动兴起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 12.  如图为1983~1993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B .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 .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 13. (2021高一下·博兴期中) 19世纪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靠文献记载,认为古希腊信史只能从公元前776年算起。但19世纪后期以来,考古学家发现了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古希腊文明史被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这说明(   )
    A . 文献史料并不可信 B . 考古发现推动历史研究 C . 考古发现价值更高 D . 多种史料得到相互印证
  • 14.  约公元前450至前445年间的一件铭文记载了雅典公民大会选拔女祭司的情况:【……】阿科斯提案:胜利女神雅典娜的女祭司【……】应从所有雅典妇女中【任命】,……女祭司的薪资应为(每年)50德拉克玛以及公共祭祀(牺牲品)的腿和皮。”多年后,公民大会再次明确规定每年向女祭司支付50德拉克玛。由此可见,在雅典城邦( )
    A . 公民大会负责处理城邦重要事务 B . 祭司是享有特权的公民群体 C . 妇女在特定领域拥有政治权利 D . 津贴制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 15.  下图所列为12世纪前期法兰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间的若干举措。这些举措旨在( )                                 

    〇面对当时方兴未艾的城市自治运动,支持城市公社。

    〇改组御前会议,吸收若干忠于国王的市民,教士和中小封建主参加。

    О当阿基坦公爵去世时,让儿子娶公爵的女继承人为妻,借此控制阿基坦的领土。

    A . 推动城市崛起 B . 加强国王权力 C . 保障领主利益 D . 提高女性地位
  • 1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的结果,这种相互影响就其程度而言,远远大于南北美洲或澳大利亚与外界所可能有的相互影响。这说明( )
    A . 非洲文明是多种文明交融的结果 B . 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文明落后 C . 非洲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明 D . 非洲地区影响世界各文明发展
  • 17.  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羊等家畜家禽,小麦、燕麦等农作物引入美洲;美洲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等也流入世界各地。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 . 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经济腾飞 B .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 . 促进新旧大陆经济高速发展 D . 改善了世界各地的饮食结构
  • 18.  据记载,新航路开辟后形成了中国与欧洲及其殖民地的“丝银贸易”,此贸易体系中西属美洲生产的大约10万至13万吨白银中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这一现象( )
    A . 加速了欧洲价格革命爆发 B . 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 C . 导致了西班牙经济的衰落 D . 反映了欧洲经济的主导地位
  • 19.  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期间,英国许多剧院不断上演富有意大利特色的戏剧。据统计,到1650年共有563部意大利戏剧在英国演出。莎士比亚的戏剧《无事生非》就是在意大利故事文本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由此可以看出( )
    A . 意大利的戏剧风靡欧洲地区 B . 人文主义逐步传播到英国 C . 英国政治变革影响戏剧创作 D . 英国戏剧善于借鉴和创新
  • 20.  “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一致认为,他们的主要使命在于使人们不只是获取和扩展具体有用的知识,而是捍卫、强化和巩固新的思维方式。”这说明,启蒙运动 ( )
    A . 消除了思想界的分歧 B . 注重发动民众的力量 C . 旨在推动知识的普及 D . 具有鲜明的理性精神
  • 21.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关税”;南北战争后的宪法修正案中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这些规定( )
    A . 保证了三权分立的运转 B . 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C . 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 D . 完善了全国的法律体系
  • 22.  阅读下列示意图表,结合所学判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生铁产量的增加与“动力革命”密不可分 B . 生铁产量不断增加催生了大工厂制度 C . 电力的广泛使用推动了生铁产量的增加 D . 生铁产量的变化改变了英国产业结构
  • 23. (2021高一下·南安期中) 1874年,明治政府将官办“邮政蒸汽船会社”无偿赠与私人企业三菱公司,并连续15年向其提供特殊补贴,补偿其因同外国公司竞争所带来的损失。三菱公司日渐壮大,先后击败美、英公司,独占日本至上海的航线。这说明日本(    )
    A .    大力扶植私人企业增强竞争力 B . 通过指令性计划推动经济发展 C . 工业化水平迅速超过欧美等国 D . 向西方学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24. (2019高三上·安徽月考) 巴黎公社曾发表公告,宣布“选民无财产限制”,选举中央委员时实行“每二万居民或余数超过一万者,得推选委员一名”,使各区人口数与代表名额比例合理,并且还规定了从地方到中央参与管理的程序。巴黎公社此举(   )
    A . 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优越性 B . 完善了资产阶级的代议制 C . 运用了工农联盟的革命策略 D . 践行了无产阶级民主原则
  • 25. 莱斯利贝瑟尔在《剑桥拉丁美洲史》中写道:单是巴西一国就占有葡萄牙从殖民地进口货物总值的83%以上,占葡萄牙对殖民地出口货物的78.5%。更为惊人的是葡萄牙向外国出口总值内葡萄牙帝国各部分所占的相应百分比是:宗主国产品占27.43%;巴西产品占60.76%;其他殖民地的产品占2.95%;再出口产品占8.86%。这表明( )
    A . 葡萄牙的外贸逐渐走向衰落 B . 民族独立是巴西发展的前提 C . 巴西对葡萄牙贸易优势明显 D . 巴西具备了独立的经济基础
  • 26.  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将俄国皇家瓷器厂收归国有。该厂在1901年烧制的瓷盘正面加绘红色的工厂、举着锤子的工人图案,在瓷盘背面加绘镰刀锤子的标记,原有的尼古拉二世的标记也被保留下来。兼有两个时代标记的瓷盘成为国外市场的抢手货,为新政权积累了外汇。上述做法反映苏俄( )
    A . 输出了革命文化 B . 政治对现实的妥协 C . 积极内战做准备 D . 艺术与经济的兼顾
  • 27.  《剑桥战争史》中写道:“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他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阐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该材料反映了德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科学技术的落后 B . 社会矛盾的尖锐 C . 经济实力的劣势 D . 军事战略的失误
  • 28.  20世纪50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的确,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今天,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并作出自己的判断。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这直接说明( )
    A . 科技成果的普及加快了民主化进程 B . 信息化时代城乡差距不断缩小 C . 知识经济时代人民政治自觉性提高 D . 经济发展程度决定了政治体制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满分44分。</strong>
  • 29.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一波三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五国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                                                                                                                                                                                                                      

     

    1951—1960 年

    1961—1970 年

    1971一1980 年

    1981—1987年

    1988—1990年

    日本

    8.0

    10.6

    4.9

    3.8

    4.7

    美国

    3.3

    3.9

    2.8

    2.7

    2.8

    联邦德国

    7.3

    4.6

    2.8

    1.5

    3.1

    法国

    4.8

    5.6

    3.7

    1.6

    3.1

    英国

    2.8

    2.8

    1.9

    2.5

    3.1 

    材料二: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西方国家物价年增长率(%)                                                                                                      

    国家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美国

    2.0%

    2.3%

    6.6%

    日本

    2.9%

    5.4%

    9.6%

    联邦德国

    1.0%

    2.4%

    5.0%

    英国

    4.3%

    3.4%

    12.4%

    法国

    6.1%

    3.9%

    8.7% 

    材料三:随着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不断加深,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不仅是发展中国家自身的问题,更是关系到发达国家的发展和世界共同发展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问题。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发达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经济上互补的传统使这两类国家在当前全球化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具有更为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据世界银行统计,美国42%的出口,西欧47%的出口,日本48%的出口均依靠发展中国家。其次,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长期不发达,贫困问题不解决,世界的发展与繁荣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摘编自王慧媞、韩玉贵《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概论》

    1. (1) 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呈现的主要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谋求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 3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李斯上奏)“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令,行偶语之刑”。

    ——以上摘编自高丽娟、王川《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发展转变的过程。先是以西方文化的民主和科学为口号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批判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文化,继而学习宣传十月革命,以俄为师,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五四之后发展转变为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的思想文化运动。……新文化启蒙运动的性质,也由其初期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旧文化的斗争,转变成了为新的革命斗争服务的新文化运动了。

    ——李世俊《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的现代意义》

    1. (1) 材料一、二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怎样的发展趋势,其原因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在宣传内容和运动性质方面的变化。
  • 31. (2020高二下·菏泽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捷克斯洛伐克位于欧洲中部,工业发达,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38年,希特勒先后制造了针对捷克的五月危机和九月危机。面对严峻局势,英法两国政府要求捷克政府接受希特勒的领土要求。捷克政府既不愿依靠爱国群众,又把接受苏联援助看成一种“自杀手段”,最终选择屈服。9月30日,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德国签署《慕尼黑协定》,规定:将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上述地区的军事设施、厂矿企业、运输工具等必须无偿地交给德国,在日耳曼人是否占居民多数尚不能确定的地区,由四国代表组成的国际机构占领,再通过公民投票以确定其归属,并划定最后边界。这一协定使捷克斯洛伐克丧失了将近1/5的领土,大约1/4的人口和1/2的重工业实力。《慕尼黑协定》远远没有满足希特勒的贪欲,5个月后的1939年3月15日,德国军队侵入捷克,并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慕尼黑协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