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西航二中2023年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11-10 浏览次数:30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 红磷 B . 干冰 C . 硫粉 D . 食醋
  • 2.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下列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
    A . B . 金刚石 C . D .
  • 3. 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冰箱里放置活性炭包用于吸附冰箱内的异味 B . 服用氢氧化铝片可缓解胃酸过多症氢氧化铝能与胃酸发生反应 C . 厨房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将燃气排出室外 D . 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温度升高,可溶性的钙、镁离子转化为沉淀
  • 4. 以下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取用固体粉末 B . 验满氧气 C . 组装仪器 D . 加热液体
  • 5. 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习常用方法。以下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稀有气体能作保护气原子最外层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 B . 二氧化碳在加压和降温的条件下变为干冰压强增大及降温时分子的体积缩小 C . 氧气供给呼吸而臭氧是空气污染物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D . 电解水生成了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为新分子
  • 6. 高纯的单晶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工业制取高纯硅的反应原理中一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 . 甲物质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B . 丁的水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C .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D . 反应中甲、乙、丙、丁的粒子比为
  • 7. 下列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
    A . 表示个氢元素 B . 表示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C . 表示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D . 表示个二氧化碳分子
  • 8. 设置对比性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以下实验中运用对比的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探究分子在不停运动 B . 探究物质溶解性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相关 C . 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 D . 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 9.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发生反应?运用数字化实验进行探究,图是实验装置,图是测得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磁力搅拌器的作用是使溶液温度升高 B .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C . 时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 D . 如用传感器代替温度传感器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二、非选择题
  • 10. “虎走留福,兔来送春”。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春节的习俗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让我们从化学视角认识春节习俗。 
    1. (1) 扫尘埃。新春扫尘,以“净”迎新,用洗洁精能除去油污是利用其  作用。 
    2. (2) 办年货。置办的年货中包括牛羊肉、甜橙、酥糖,其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  。甜橙中含有钙、磷、铁等元素,人体缺铁易引起  。 
    3. (3) 放爆竹。传统爆竹生产中常添加高氯酸钾来增强安全性,高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 11. 日,“零碳使命国际气候峰会”召开。 
    1. (1) 会议上介绍了我国在碳达峰和碳中和方面的成就。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亿千瓦,稳居世界第一。你所知道的可再生能源有  写一种。 
    2. (2) 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节能提效是减排的主力,化石燃料包括煤、  和天然气。提高煤的燃烧效率的一个途径是  。 
    3. (3) 植树造林、湿地恢复在支持全球绿色转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植树造林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  填化学式
  • 12. 长征五号是中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分别采用了液氧煤油和液氢液氧两种不同的发动机推进剂。 
    1. (1) 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写一条即可 
    2. (2) 发动机点火后液氢与液氧燃烧。从燃烧的条件角度分析,点火的作用是  。 
    3. (3)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 13. 为探究氯化钾的溶解度,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过程中温度不变。 

    1. (1) 实验  填序号得到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2. (2) 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为  。 
    3. (3) 三次实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  填序号。 
    4. (4) 给实验的烧杯中加水,当溶液的质量为  时,氯化钾恰好完全溶解。
  • 14. 铁是世界生产量最大的金属,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金属。 
    1. (1) 某位同学家里铁锅表面发现有棕红色物质出现,对此他设计如图实验探究铁生锈条件: 

       

      ①说明铁锈蚀需要与空气接触的是  。填字母 

      ②实验室可用盐酸除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 (2) 如图为实验室模拟炼铁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____ 填字母。 
      A . 先点酒精灯,再通一氧化碳,然后点酒精喷灯 B . 直玻璃管内黑色物质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 炼出的铁与工业炼铁得到的铁成分不同
  • 15. 春秋末期齐国的工艺官书考工记中载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液体来洗涤丝帛。 
    1. (1) 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得到“蜃”贝壳灰 , “蜃”的主要成分的物质类别是  。 
    2. (2)  “蜃”与水的反应是  填基本反应类型。 
    3. (3) “灰”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与“蜃”贝壳灰混合加水后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
  • 16. 实验室部分仪器和装置如图所示。 

    1. (1) 装置中仪器的名称是  。 
    2. (2)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反应速率非常快,因此制氧气装置应该选用图中的  填字母;该装置可用于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依据是  。用该套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 (3) 用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操作是  。
  • 17. 学习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某实验小组做了铝条与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的反应的实验,插入硫酸铜溶液的铝条观察不到明显现象,而插入氯化铜溶液的铝条表面产生气泡且有红色固体析出。对此现象,同学们进行探究。 

    探究Ⅰ:铝条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根据氯化铜和水的元素组成,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是氯气; 

    猜想二:是氯化氢; 

    猜想三:是氢气。 

    【查阅资料】氯气是黄绿色气体。 

    1. (1) 【实验】收集产生的气体,观察到气体无色,则猜想  不成立。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甲装置中,未见明显现象;再将气体干燥后通入乙装置中,观察到  。 

      猜想二不成立,猜想三成立。 

    2. (2) Ⅱ:铝条与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反应现象各异的原因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一: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铝条没有打磨; 猜想二:氯离子能够促进反应的进行。
      【讨论分析】 没有打磨的铝条表面有  会阻碍反应的进行。 
    3. (3) 【实验】将铝条反复打磨后插入硫酸铜溶液中,仍然观察不到明显现象,猜想  不成立。 
    4. (4) 给上述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观察到反应剧烈,则猜想二成立。但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这个结论不严密,需要补充一个实验。你设计的方案是  。 
    5. (5) 【拓展应用】北宋张潜的浸铜要略序中有“山麓有胆泉硫酸铜溶液 , 土人汲以浸铁。数日辄类朽木,刮取其屑,锻炼成铜”,其描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 18. 某造纸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钠,为测定氢氧化钠的浓度,取沉淀后的澄清废水,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用去稀硫酸的质量是假设废水无色且不含其他与硫酸反应的物质。 
    1. (1) 计算废水中氢氧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 
    2. (2) 在滴入稀硫酸前给废水中滴入酚酞溶液的作用是  。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